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aastrup病,又名吻合棘病(kissing spine),最早于1933年由丹麦放射科医生Baastrup发现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是一种相邻棘突附着面及其间软组织发生病理改变的疾病[1].本病通常累及腰椎,颈椎Baastrup病也有少数报道[2-3],最常见于L4~5节段[4-6],临床上常表现为下腰痛[7-9],是由于腰椎相邻棘突不断接近并撞击而导致,疼痛常与体位变化相关,在脊柱伸展时加剧,屈曲时可缓解[10],临床上可通过触诊相应的棘突间隙而引起疼痛.在继发性椎管狭窄病例中,患者会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下肢无力或神经源性跛行症状[11-12].影像学上表现为腰椎相邻棘突的接触伴硬化,棘突间可伴有囊肿形成.Baastrup病是一种相对常见的脊柱疾病,但尚未引起国内临床医生的重视,国内研究甚少,对此疾病认识和经验不足,常引起临床医生的漏诊,国外研究以病例报道形式多见,为弥补此领域相关不足,现笔者就国内外文献进行汇总、提炼,围绕Baastrup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治疗等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