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探讨语言学能这一概念及其语能测试的四个组成部分,指出分层教学在当代教学形势下的必要性,并分析了语能测试在分层教学中的潜在作用。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语言学能 分层教学 语能测试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英语教师普遍认同,英语越来越难教,课堂教学形式也越来越难以令学生满意。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对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高职教育也蓬勃发展起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更多的学生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生源质量下降和素质参差不齐。这在英语学习上表现为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也存在明显差异。
2.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及其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对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应用能力也各有侧重。不同学科门类的学生群体对英语的需求程度也有很大不同。
3.多年来的统一教学目的、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教学方式、统一考核评价标准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使优等生“吃不饱”,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影响了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中等生容易满足现状难以提高英语水平;后进生因“吃不了”而失去自信心,严重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并产生了厌学情绪。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之间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两极分化日益显著,难以满足各专业、各层次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教师更是觉得“众口难调”,无所适从,造成教学费时低效。这已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背离了现代教育理念及高职英语教育功能。
上述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客观规律要求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分层次教学正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差异,重视学生实际情况和自我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符合自身特点的最大发展的教学形式。
二、当前的分层教学现状及带来的思考
当前各地进行的分层教学改革使分层教学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求证上积累了很多经验,同时给我们带来了几点启示和思考:
1.分层教学标准
现有的许多分层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笔试成绩进行分层。这种方式很不科学,因为考试只能反映学生的一面。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还包括个性、兴趣、意志力等各个方面。而且,相同的成绩不能证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每个项目中都是同等的,我们还想知道学习者在哪方面有优势,哪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既能体现学生的本质差异又易于操作的学生分層指标体系。
2.分层教学目标
分层教学在实践中存在两种比较普遍的教学目标,即“培优”目标和“补差”目标。事实上,这种分层教学实践行为是对分层教学目标的一种误解。显然,这两种分层教学还是在以往应试教育观念下,用分数衡量学生的体现,这就否定了学生的个性和个体的独立价值,也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分层教学内容
在分层教学的实践中,无论是对智力层次较高还是智力层次较低的学生,大多数学校都只注重加强知识教学,忽视实践能力、情感态度、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培养,这是教学内容片面性的表现,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分层教学在内容的设置上应体现出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特点。
不同的外语学习者在学习的速度和效果上存在差异,既包括学习环境在内的外部因素,又包括情感、性格、动机、认知风格、语言学能等个体差异因素。其中,语言学能作为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受到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的重视,也是外语教学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
三、何为语言学能
语言学能,亦称语言能力倾向,心理学家John Carroll最早提出这一概念,是指学习者与生俱来的学习一门语言的内在能力水平,是学习者个体差异在二语习得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学习一门外语这样复杂而困难的技能而言,如果学能很低,那么学习时间就会长得没有尽头。也就是说,个体的差异主要并不表现在他们是否能够学会一门技能,而在于他们学会该技能或者达到某种熟练程度所需时间长度的不同。因此,语言学能可看做是一整套不同的能力所构成的组合,它能使某些学习者比其他人更快地学会一门新语言。
根据Carroll和其他学者的研究,语言学能由以下四种认知能力构成:
1.音素代码能力
即分辨不同声音的能力,能够将那些声音与代表它们的符号联系起来,并且记住这些联系。这种能力是语言学能相当特殊的组成部分,它在强调口语的课堂中尤为重要。
2.语法感知能力
即识别单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的能力。这一能力在强调分析法学习外语的课堂上尤为重要。
3.语言学习的归纳能力
即从一些语言的实例推断或归纳出语言规则并能举一反三的能力。这一能力较强的学习者不太依赖于教师或书本所讲授的规则。
4.机械记忆能力
即建立并记住母语中的单词与第二语言中的单词词组之间相对应的联系的能力。这一能力对于词汇学习尤为重要。
四、语言学能对分层教学的意义
研究语言学能对于外语教学而言,其目的就是了解不同的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从而促使教师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指导,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1.语能和分层标准
如果仅根据学生的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则可能不是很科学。因为学习者的个人差异不仅是成绩的差异,还涉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过于简单的分层也不能使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不能对症下药。我们建议用MLAT(Modern Language Aptitude Test)作为测量工具,测试学生在语言学能四个方面的成绩,以便于实际操作为出发点,了解学生学习语言的速度差异,并分析出他们在语言学习中的优势和劣势,以供他们在选课时进行参考。这是对仅仅依靠学习成绩进行简单分流的补充。 2.语能和分层教学目标
我们可以按照语能测试结果进行分班,并且确定不同班级要达到的语言学习目标,如是打算过B级、三级或是四级的。最后依据学生的学能和不同的学习目标分配课程时间,即同一教学目标也可以根据学能的差异,对于学能低的学生可适当增加课时量,以增加外语学习的单位时间,提高知识量的摄入,从而在整体上强化学习效果。如B级目标的班级,可以分为周课时4节或6节。
3.语能和分层教学方式
由于测试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得分可以被教师作为一种诊断手段,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环境和教学技巧。不同的学生所具备的学能类型是不同的。一些研究表明,如果学习者所接受的教学方式与他们的学能类型相一致,那么他们的学习效果比那些获得与其学能类型不一致的教学方式的学习者要好。如果A类学习者在MLAT测试中的音素代码能力总分相当高,而B类学习者在这些测试中表现出较高的分析能力,那么当这两类学习者接受与他们的学能相一致的课堂教学(即A类学习者采用视听教学法,而B类学习者采用一种更注重演绎推理和分析能力的教學法),两类学生可以学得同样出色。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进步,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传授知识。语言的输入形式从单一的文字输入逐渐扩展到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诸如此类的多媒体形式同时并用。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习者利用自己所擅长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学习,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最终促进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这一研究结果对于广大外语教师而言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五、结语
语言学能的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正日益受到语言学者的关注,通过分析学生不同的语能倾向,将其作为一种诊断手段以帮助教师确认学生在语言学习上的强弱项,设计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少坤.高职英语分层次教学探索[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2]林国艳.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2(61).
[3]郝翠屏,付继林.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的个体因素与策略研究[J].教学研究,2011(7).
[4]汤晓芬.基于MLAT的语言学能倾向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5]查爱霞.语言学能及其对中国语境下外语教学的启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8卷第5期.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语言学能 分层教学 语能测试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英语教师普遍认同,英语越来越难教,课堂教学形式也越来越难以令学生满意。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对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高职教育也蓬勃发展起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更多的学生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生源质量下降和素质参差不齐。这在英语学习上表现为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也存在明显差异。
2.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及其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对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应用能力也各有侧重。不同学科门类的学生群体对英语的需求程度也有很大不同。
3.多年来的统一教学目的、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教学方式、统一考核评价标准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使优等生“吃不饱”,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影响了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中等生容易满足现状难以提高英语水平;后进生因“吃不了”而失去自信心,严重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并产生了厌学情绪。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之间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两极分化日益显著,难以满足各专业、各层次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教师更是觉得“众口难调”,无所适从,造成教学费时低效。这已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背离了现代教育理念及高职英语教育功能。
上述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客观规律要求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分层次教学正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差异,重视学生实际情况和自我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符合自身特点的最大发展的教学形式。
二、当前的分层教学现状及带来的思考
当前各地进行的分层教学改革使分层教学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求证上积累了很多经验,同时给我们带来了几点启示和思考:
1.分层教学标准
现有的许多分层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笔试成绩进行分层。这种方式很不科学,因为考试只能反映学生的一面。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还包括个性、兴趣、意志力等各个方面。而且,相同的成绩不能证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每个项目中都是同等的,我们还想知道学习者在哪方面有优势,哪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既能体现学生的本质差异又易于操作的学生分層指标体系。
2.分层教学目标
分层教学在实践中存在两种比较普遍的教学目标,即“培优”目标和“补差”目标。事实上,这种分层教学实践行为是对分层教学目标的一种误解。显然,这两种分层教学还是在以往应试教育观念下,用分数衡量学生的体现,这就否定了学生的个性和个体的独立价值,也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分层教学内容
在分层教学的实践中,无论是对智力层次较高还是智力层次较低的学生,大多数学校都只注重加强知识教学,忽视实践能力、情感态度、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培养,这是教学内容片面性的表现,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分层教学在内容的设置上应体现出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特点。
不同的外语学习者在学习的速度和效果上存在差异,既包括学习环境在内的外部因素,又包括情感、性格、动机、认知风格、语言学能等个体差异因素。其中,语言学能作为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受到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的重视,也是外语教学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
三、何为语言学能
语言学能,亦称语言能力倾向,心理学家John Carroll最早提出这一概念,是指学习者与生俱来的学习一门语言的内在能力水平,是学习者个体差异在二语习得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学习一门外语这样复杂而困难的技能而言,如果学能很低,那么学习时间就会长得没有尽头。也就是说,个体的差异主要并不表现在他们是否能够学会一门技能,而在于他们学会该技能或者达到某种熟练程度所需时间长度的不同。因此,语言学能可看做是一整套不同的能力所构成的组合,它能使某些学习者比其他人更快地学会一门新语言。
根据Carroll和其他学者的研究,语言学能由以下四种认知能力构成:
1.音素代码能力
即分辨不同声音的能力,能够将那些声音与代表它们的符号联系起来,并且记住这些联系。这种能力是语言学能相当特殊的组成部分,它在强调口语的课堂中尤为重要。
2.语法感知能力
即识别单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的能力。这一能力在强调分析法学习外语的课堂上尤为重要。
3.语言学习的归纳能力
即从一些语言的实例推断或归纳出语言规则并能举一反三的能力。这一能力较强的学习者不太依赖于教师或书本所讲授的规则。
4.机械记忆能力
即建立并记住母语中的单词与第二语言中的单词词组之间相对应的联系的能力。这一能力对于词汇学习尤为重要。
四、语言学能对分层教学的意义
研究语言学能对于外语教学而言,其目的就是了解不同的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从而促使教师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指导,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1.语能和分层标准
如果仅根据学生的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则可能不是很科学。因为学习者的个人差异不仅是成绩的差异,还涉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过于简单的分层也不能使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不能对症下药。我们建议用MLAT(Modern Language Aptitude Test)作为测量工具,测试学生在语言学能四个方面的成绩,以便于实际操作为出发点,了解学生学习语言的速度差异,并分析出他们在语言学习中的优势和劣势,以供他们在选课时进行参考。这是对仅仅依靠学习成绩进行简单分流的补充。 2.语能和分层教学目标
我们可以按照语能测试结果进行分班,并且确定不同班级要达到的语言学习目标,如是打算过B级、三级或是四级的。最后依据学生的学能和不同的学习目标分配课程时间,即同一教学目标也可以根据学能的差异,对于学能低的学生可适当增加课时量,以增加外语学习的单位时间,提高知识量的摄入,从而在整体上强化学习效果。如B级目标的班级,可以分为周课时4节或6节。
3.语能和分层教学方式
由于测试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得分可以被教师作为一种诊断手段,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环境和教学技巧。不同的学生所具备的学能类型是不同的。一些研究表明,如果学习者所接受的教学方式与他们的学能类型相一致,那么他们的学习效果比那些获得与其学能类型不一致的教学方式的学习者要好。如果A类学习者在MLAT测试中的音素代码能力总分相当高,而B类学习者在这些测试中表现出较高的分析能力,那么当这两类学习者接受与他们的学能相一致的课堂教学(即A类学习者采用视听教学法,而B类学习者采用一种更注重演绎推理和分析能力的教學法),两类学生可以学得同样出色。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进步,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传授知识。语言的输入形式从单一的文字输入逐渐扩展到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诸如此类的多媒体形式同时并用。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习者利用自己所擅长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学习,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最终促进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这一研究结果对于广大外语教师而言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五、结语
语言学能的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正日益受到语言学者的关注,通过分析学生不同的语能倾向,将其作为一种诊断手段以帮助教师确认学生在语言学习上的强弱项,设计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少坤.高职英语分层次教学探索[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2]林国艳.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2(61).
[3]郝翠屏,付继林.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的个体因素与策略研究[J].教学研究,2011(7).
[4]汤晓芬.基于MLAT的语言学能倾向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5]查爱霞.语言学能及其对中国语境下外语教学的启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8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