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贺年先生是一位热爱家乡、关注社区的人士,作为元朗锦田的原居民,他熟知锦田的历史,也乐于将这些传统传承下来,每年,他都组织村民举办一些活动,如十年一届酬恩建醮、春秋二祭、洪圣宝诞、祭祖、点灯等。身为区议员的他,经常与政府、村长沟通,为居民争取权益、保障利益,同时,他竭力维护社会安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以“为乡民服务、建和谐社区”为服务理念,一直以来,他用言行履行着为乡民服务的诺言。
【邓贺年先生,元朗锦田原居民,之前从事建筑行业,后经过选举成为锦田乡事委员会主席、新界乡议局执行委员、乡郊小工程计划地区工作小组主席、锦田泰康围居民代表,同时担任元朗区议会当然议员、城乡规划及发展委员会主席等多项职务,现为全职区议员。】
心系锦田、服务乡民
邓贺年先生作为元朗锦田原居民,对锦田有着浓厚的感情。同时,他以作为一名锦田人感到无尽的自豪,因为锦田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新界现有乡镇中历史最早。邓贺年先生详细地向笔者介绍着锦田的历史和经年累月积累下来的一些活动,在他的讲述中,锦田的历史凸显在人们面前。
其实元朗区范围非常广阔,包括了以西的洪水桥、厦村,以东至锦田、八乡、石岗,以北至牛潭尾、新田,以南的有十八乡,大棠等地,而锦田就位于元朗的东面。据邓贺年先生介绍说,早在北宋末年,一位公主与邓氏族人的祖先自明公结合并居住于锦田,由此一代代繁衍,加上越来越多的香港原居民在锦田居住,而其中绝大部分为邓氏族人。因而,锦田很多人都姓邓,并于明朝时建立了邓氏宗祠,将邓氏族人勤劳、朴实的性格一步步发扬光大。
由于锦田历史悠久,早在香港开埠之前,就聚集了大部分邓氏族人,乡民们在锦田兴建了很多围村,也形成了锦田独有的文化风貌。而多年来,一代代锦田人藉鉴着古老的文化,并一步步传承下来,十年一届酬恩建醮、春秋二祭、洪圣宝诞、祭祖、点灯都是锦田地区独有的活动。“酬恩建醮每十年一次,至今已有三十二届。除此之外,每年正月十五,我们都举行洪圣宝诞,这是锦田地区的特色。”邓贺年先生讲述锦田地区的活动时,如数家珍、一一道来。
早期的锦田居民多以务农为生,风调雨顺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面对天有不测风云的无助,人们多迷信神灵的祝福。所谓醮神的原因,都是因为神灵应村民所求而驱除疫症,为酬谢神恩,所以村民对神许下承诺,每年定期进行祭祀以示报答神的庇佑。时至今日,香港很多地区,如锦田等地,仍然保留着打醮的传统,一方面保留了原有文化,另一方面将这一古老的做法传承。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勤劳、朴实的锦田人发扬先辈们的精神、传承先辈们的经验,将锦田地区独有的特色加以推广并发扬光大,吸引着广大游客前来参观。而作为锦田原居民,又担任锦田乡事委员会主席的邓贺年先生,心系锦田的发展,积极参与当地活动,为乡民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并与广大锦田居民一起将锦田的传统广为流传。
担任议员努力发展
早前,邓贺年先生从事建筑行业。多年来,在建筑行业的工作经历,让他更熟知建筑行业的一些基本规范与建筑标准,而这些经验也为其日后在区议会的工作中选择熟悉的部门予以指导。如今,他担任着元朗区城乡规划及发展委员会主席,为元朗区城乡改造提供合理的意见与建议,并尽自己的能力一步步将元朗区建设成更加美好的家园。
在元朗区城乡规划及发展委员会工作过程中,邓贺年先生一方面注重元朗区城市化建设,另一方面注重交通的发展。正如他所言:“交通对我们生活环境有很大的改变。”诚然,便利的交通更能拉近元朗与香港其它各区的联系、交流,也让人们出行更为方便。近年来,随着西铁线和轻铁的普及,元朗与香港其它各区更紧密联系起来。昔日有着历史厚重的元朗,如今更赋予现代的辉煌。
2007年,邓贺年先生担任元朗区议会议员。一直以来,他关注环境卫生等社会问题,力争创建和谐、美丽的家园。担任区议员以来,每年,邓贺年先生都组织相关活动,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让居民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增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今年9月份,邓贺年先生将组织锦田乡邓氏族人前往东莞祭祖,并参观上海世博之广东馆,同时带领广大邓氏族人去广州荔枝湾品尝美食,初步预计东莞、中山、广州三天游玩,相信这一活动将拉近邓氏族人之间更深层的交流,同时通过游玩,彼此之间将有更深入的了解,可谓一举两得。
担任区议员四年来,邓贺年先生用心帮助村民解决一些问题,积极与村民沟通,了解他们的所需,并尽力为村民服务。“一般问题我都能解决,经常会与村民沟通,并进一步维护社会安定。”邓贺年先生如是说。诚然,能为元朗区服务是他最为自豪和开心的事,每当帮助村民解决难题,村民们向他致谢时,他总是微微一笑,因为他感觉这是他应该做的事。身为区议员,就应该竭力为村民服务,尽力为村民排忧解难。
这么多年来,邓贺年先生以“为乡民服务、建和谐社区”为服务理念,一直秉承这一理念,并努力为乡民服务,力求将社区建立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而走在服务之路上的他,步伐铿锵、有力,并逐步将服务融入心中。而在未来,邓贺年先生希望尽自己的努力,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由于工作繁忙,闲暇时间,邓贺年先生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同时,他将“开心过每一天”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虽然每日繁忙,但他十分开心,这就是他最大的收获与感触。一直以来,他爱家乡、爱居民,并竭力为家乡、为居民服务,他用实际行动谱写着一曲曲奉献的赞歌。
【邓贺年先生,元朗锦田原居民,之前从事建筑行业,后经过选举成为锦田乡事委员会主席、新界乡议局执行委员、乡郊小工程计划地区工作小组主席、锦田泰康围居民代表,同时担任元朗区议会当然议员、城乡规划及发展委员会主席等多项职务,现为全职区议员。】
心系锦田、服务乡民
邓贺年先生作为元朗锦田原居民,对锦田有着浓厚的感情。同时,他以作为一名锦田人感到无尽的自豪,因为锦田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新界现有乡镇中历史最早。邓贺年先生详细地向笔者介绍着锦田的历史和经年累月积累下来的一些活动,在他的讲述中,锦田的历史凸显在人们面前。
其实元朗区范围非常广阔,包括了以西的洪水桥、厦村,以东至锦田、八乡、石岗,以北至牛潭尾、新田,以南的有十八乡,大棠等地,而锦田就位于元朗的东面。据邓贺年先生介绍说,早在北宋末年,一位公主与邓氏族人的祖先自明公结合并居住于锦田,由此一代代繁衍,加上越来越多的香港原居民在锦田居住,而其中绝大部分为邓氏族人。因而,锦田很多人都姓邓,并于明朝时建立了邓氏宗祠,将邓氏族人勤劳、朴实的性格一步步发扬光大。
由于锦田历史悠久,早在香港开埠之前,就聚集了大部分邓氏族人,乡民们在锦田兴建了很多围村,也形成了锦田独有的文化风貌。而多年来,一代代锦田人藉鉴着古老的文化,并一步步传承下来,十年一届酬恩建醮、春秋二祭、洪圣宝诞、祭祖、点灯都是锦田地区独有的活动。“酬恩建醮每十年一次,至今已有三十二届。除此之外,每年正月十五,我们都举行洪圣宝诞,这是锦田地区的特色。”邓贺年先生讲述锦田地区的活动时,如数家珍、一一道来。
早期的锦田居民多以务农为生,风调雨顺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面对天有不测风云的无助,人们多迷信神灵的祝福。所谓醮神的原因,都是因为神灵应村民所求而驱除疫症,为酬谢神恩,所以村民对神许下承诺,每年定期进行祭祀以示报答神的庇佑。时至今日,香港很多地区,如锦田等地,仍然保留着打醮的传统,一方面保留了原有文化,另一方面将这一古老的做法传承。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勤劳、朴实的锦田人发扬先辈们的精神、传承先辈们的经验,将锦田地区独有的特色加以推广并发扬光大,吸引着广大游客前来参观。而作为锦田原居民,又担任锦田乡事委员会主席的邓贺年先生,心系锦田的发展,积极参与当地活动,为乡民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并与广大锦田居民一起将锦田的传统广为流传。
担任议员努力发展
早前,邓贺年先生从事建筑行业。多年来,在建筑行业的工作经历,让他更熟知建筑行业的一些基本规范与建筑标准,而这些经验也为其日后在区议会的工作中选择熟悉的部门予以指导。如今,他担任着元朗区城乡规划及发展委员会主席,为元朗区城乡改造提供合理的意见与建议,并尽自己的能力一步步将元朗区建设成更加美好的家园。
在元朗区城乡规划及发展委员会工作过程中,邓贺年先生一方面注重元朗区城市化建设,另一方面注重交通的发展。正如他所言:“交通对我们生活环境有很大的改变。”诚然,便利的交通更能拉近元朗与香港其它各区的联系、交流,也让人们出行更为方便。近年来,随着西铁线和轻铁的普及,元朗与香港其它各区更紧密联系起来。昔日有着历史厚重的元朗,如今更赋予现代的辉煌。
2007年,邓贺年先生担任元朗区议会议员。一直以来,他关注环境卫生等社会问题,力争创建和谐、美丽的家园。担任区议员以来,每年,邓贺年先生都组织相关活动,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让居民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增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今年9月份,邓贺年先生将组织锦田乡邓氏族人前往东莞祭祖,并参观上海世博之广东馆,同时带领广大邓氏族人去广州荔枝湾品尝美食,初步预计东莞、中山、广州三天游玩,相信这一活动将拉近邓氏族人之间更深层的交流,同时通过游玩,彼此之间将有更深入的了解,可谓一举两得。
担任区议员四年来,邓贺年先生用心帮助村民解决一些问题,积极与村民沟通,了解他们的所需,并尽力为村民服务。“一般问题我都能解决,经常会与村民沟通,并进一步维护社会安定。”邓贺年先生如是说。诚然,能为元朗区服务是他最为自豪和开心的事,每当帮助村民解决难题,村民们向他致谢时,他总是微微一笑,因为他感觉这是他应该做的事。身为区议员,就应该竭力为村民服务,尽力为村民排忧解难。
这么多年来,邓贺年先生以“为乡民服务、建和谐社区”为服务理念,一直秉承这一理念,并努力为乡民服务,力求将社区建立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而走在服务之路上的他,步伐铿锵、有力,并逐步将服务融入心中。而在未来,邓贺年先生希望尽自己的努力,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由于工作繁忙,闲暇时间,邓贺年先生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同时,他将“开心过每一天”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虽然每日繁忙,但他十分开心,这就是他最大的收获与感触。一直以来,他爱家乡、爱居民,并竭力为家乡、为居民服务,他用实际行动谱写着一曲曲奉献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