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每个民族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人文风俗,那里的学生们就是这些民族文化和风俗的滋养中慢慢成长。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促使着教师去挖掘和收集新的教学资源。那么,面对民族地区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美术教师能否将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有目的性地引入课堂,从而更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是值得认真地深入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民族地区 美术欣赏 课程教学
美术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课程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民族地区的美术课程亦是如此,肩负着培养学生基本美术素养的重任。然而,民族地区又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环境和风俗人情,流淌在学生的血液之中。
面对民族地区学生在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方面呈现出来的种种问题,作为教师必须认真思考,从学生的本位出发,立足于教学实际,带着问题去寻找有效的教学方式和途径。同时,着眼于当地的民族文化,将丰富的民族艺术有目的性地融入美术教学课堂,在笔者看来也是一个值得探索和挖掘的课程。在此,笔者以在藏民族地区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为例,浅谈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
一、美术欣赏课程的介绍
美术欣赏是中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美育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教材中主要体现于“欣赏与评述”学习领域,是教材四大学习领域之一。欣赏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审美取向。能够去发现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并用语言、文字和画笔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
二、美术欣赏课程的意义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的基础性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认识人类美术的发展历史,认识美术家不同的审美思想和艺术视角,认识中西方美术不同的艺术语言和材料媒介。二是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水平,培养艺术感知、形象思维和艺术创新的能力。三是能够让学生在全面了解人类美术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不同国家、地域的美术形成个人的认识,能够参与到文化的传承交流中,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三、藏民族地区美术欣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从事藏族地区美术课程的教学工作已十余年,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其间经历2001年初审通过的版本和2012年审定的版本。两套教材的编写都是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依据,强调学习的趣味性、贴近生活,努力让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更加地开放和立体。只是,在内容安排和教材结构上略有不同。
笔者认为,人教版的《美术》教材不乏其课程内容和结构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然而,在藏民族地区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倘若完全以教材为“宝典”,似乎又偏离了学生的生活和兴趣所向。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学生审美兴趣有倾向。以佛教故事和人物为内容,用线写形、平面赋彩的佛教美术,浸透在藏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与他们如影随行。固然,学生也是在这种佛教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倾心佛教美术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当我们翻开美术课本,映入学生眼帘的有以线造型、强调传神写照的中国画,有注重形体塑造、空间表现的西方绘画,还有形体分隔、形象夸张、色彩斑斓的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因此,在民族文化背景下成长的藏族学生,对教材中这些中外优秀作品,感到乏味和存在欣赏体验障碍,是有一定缘由的。
学生对绘画材料无体验。藏族学生接触最多是寺院里的佛教壁画、唐卡和雕塑,规模大一点的寺院还有沥粉工艺。学生对这些绘画形式和材料是有一定体验的。可是,对于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材料,学生就存在体验“盲区”。因此,在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学生主要是关注形象是否真实,形体的是否逼真,却对不同的绘画材料没有真切的体验。
学生语言表述能力不强。藏语是藏族学生的母语,虽然他们从入学开始就开设有汉语课程,但汉语基础依然薄弱。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要求学生能够将所看、所想、所感,清晰、准确地表述出来,以供师生及同学间交流学习。由于学生汉语言表述能力的薄弱,美术欣赏课程难以达到预设效果。
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存在误区。藏族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就是画画,对画画的认识就是能够画出男同学眼中的孙悟空和奥特曼、女生心目中的美女和鲜花。如若老师还能画出精美的佛像线描和赋彩的“唐卡”,那么老师便会瞬间成为令学生折服的偶像。然而,对于美术欣赏课,学生们没有太多兴趣。
四、民族地区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的建议
引入民族美术的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既然藏族学生的成长都是浸淫在藏传佛教艺术的耳闻目染中,其艺术经验与兴趣所向都倾向于此,那么教师就可以有目地的引入民族艺术内容。从藏传佛美术的发展历史到佛教故事,从工艺流程到绘画技法,教师都可以引入到欣赏课堂。在“迎合”了学生兴趣的同时,学生也能够对本民族文化艺术形成一个系统的了解过程,更能够将民族艺术的传统宣扬和延续下去。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对绘画材料媒介的认识。现代教育是信息化教学的时代,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将丰富的教学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是我们必然的选择。鉴于学生对绘画材料认识的“盲区”,教师可以在进行作品赏析的同时,通过视频资料演示各种绘画材料技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收集各种绘画材料,在课堂上演示,更能加深学生对材料媒介的认识。譬如中国画必备的宣纸,纵然教师讲解千百遍宣纸的特性,學生可能都无法理解,倒不如教师找来一张宣纸,加上笔墨技法的一番演示,学生会感受的更深刻、更真切。
构建交流平台,激发兴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美术欣赏课不能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体会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同时,也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同样是艺术作品,著名国画、油画作品可能还没有一幅平常的藏族艺术作品更能调动学生兴趣和表述欲望。
深层解读优秀作品,提高欣赏和感知能力。教师对作品的解读不能只是停留在视觉形象和技法层面,更重要的是阐述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人生履历、创作时的生活背景,作者的艺术主张及艺术语言形成演变过程。譬如,教师可以将学生熟悉的唐卡作品,来进行欣赏评述,认真分析作品中承载的宗教文化内涵等。当然,这只是抛砖引玉,藏民族的很多艺术作品和形式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教学资源。总的来说,尽可能阐述与作品相关的更多信息,使学生能够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时代,从而更深切地体会作品所承载和传达出来的内容和意义。
艺术欣赏是步入艺术世界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只有随着阅历的逐渐丰富,学生才会对林林总总的艺术内容和形式做出自己的选择的判断,才会了解和尝试各种绘画媒介和技法,才会在艺术实践中有所借鉴、有所追寻。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特别是吸引民族艺术的营养,让学生在艺术世界里滋养、成长。
【关键词】民族地区 美术欣赏 课程教学
美术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课程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民族地区的美术课程亦是如此,肩负着培养学生基本美术素养的重任。然而,民族地区又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环境和风俗人情,流淌在学生的血液之中。
面对民族地区学生在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方面呈现出来的种种问题,作为教师必须认真思考,从学生的本位出发,立足于教学实际,带着问题去寻找有效的教学方式和途径。同时,着眼于当地的民族文化,将丰富的民族艺术有目的性地融入美术教学课堂,在笔者看来也是一个值得探索和挖掘的课程。在此,笔者以在藏民族地区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为例,浅谈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
一、美术欣赏课程的介绍
美术欣赏是中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美育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教材中主要体现于“欣赏与评述”学习领域,是教材四大学习领域之一。欣赏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审美取向。能够去发现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并用语言、文字和画笔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
二、美术欣赏课程的意义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的基础性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认识人类美术的发展历史,认识美术家不同的审美思想和艺术视角,认识中西方美术不同的艺术语言和材料媒介。二是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水平,培养艺术感知、形象思维和艺术创新的能力。三是能够让学生在全面了解人类美术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不同国家、地域的美术形成个人的认识,能够参与到文化的传承交流中,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三、藏民族地区美术欣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从事藏族地区美术课程的教学工作已十余年,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其间经历2001年初审通过的版本和2012年审定的版本。两套教材的编写都是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依据,强调学习的趣味性、贴近生活,努力让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更加地开放和立体。只是,在内容安排和教材结构上略有不同。
笔者认为,人教版的《美术》教材不乏其课程内容和结构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然而,在藏民族地区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倘若完全以教材为“宝典”,似乎又偏离了学生的生活和兴趣所向。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学生审美兴趣有倾向。以佛教故事和人物为内容,用线写形、平面赋彩的佛教美术,浸透在藏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与他们如影随行。固然,学生也是在这种佛教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倾心佛教美术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当我们翻开美术课本,映入学生眼帘的有以线造型、强调传神写照的中国画,有注重形体塑造、空间表现的西方绘画,还有形体分隔、形象夸张、色彩斑斓的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因此,在民族文化背景下成长的藏族学生,对教材中这些中外优秀作品,感到乏味和存在欣赏体验障碍,是有一定缘由的。
学生对绘画材料无体验。藏族学生接触最多是寺院里的佛教壁画、唐卡和雕塑,规模大一点的寺院还有沥粉工艺。学生对这些绘画形式和材料是有一定体验的。可是,对于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材料,学生就存在体验“盲区”。因此,在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学生主要是关注形象是否真实,形体的是否逼真,却对不同的绘画材料没有真切的体验。
学生语言表述能力不强。藏语是藏族学生的母语,虽然他们从入学开始就开设有汉语课程,但汉语基础依然薄弱。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要求学生能够将所看、所想、所感,清晰、准确地表述出来,以供师生及同学间交流学习。由于学生汉语言表述能力的薄弱,美术欣赏课程难以达到预设效果。
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存在误区。藏族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就是画画,对画画的认识就是能够画出男同学眼中的孙悟空和奥特曼、女生心目中的美女和鲜花。如若老师还能画出精美的佛像线描和赋彩的“唐卡”,那么老师便会瞬间成为令学生折服的偶像。然而,对于美术欣赏课,学生们没有太多兴趣。
四、民族地区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的建议
引入民族美术的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既然藏族学生的成长都是浸淫在藏传佛教艺术的耳闻目染中,其艺术经验与兴趣所向都倾向于此,那么教师就可以有目地的引入民族艺术内容。从藏传佛美术的发展历史到佛教故事,从工艺流程到绘画技法,教师都可以引入到欣赏课堂。在“迎合”了学生兴趣的同时,学生也能够对本民族文化艺术形成一个系统的了解过程,更能够将民族艺术的传统宣扬和延续下去。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对绘画材料媒介的认识。现代教育是信息化教学的时代,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将丰富的教学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是我们必然的选择。鉴于学生对绘画材料认识的“盲区”,教师可以在进行作品赏析的同时,通过视频资料演示各种绘画材料技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收集各种绘画材料,在课堂上演示,更能加深学生对材料媒介的认识。譬如中国画必备的宣纸,纵然教师讲解千百遍宣纸的特性,學生可能都无法理解,倒不如教师找来一张宣纸,加上笔墨技法的一番演示,学生会感受的更深刻、更真切。
构建交流平台,激发兴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美术欣赏课不能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体会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同时,也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同样是艺术作品,著名国画、油画作品可能还没有一幅平常的藏族艺术作品更能调动学生兴趣和表述欲望。
深层解读优秀作品,提高欣赏和感知能力。教师对作品的解读不能只是停留在视觉形象和技法层面,更重要的是阐述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人生履历、创作时的生活背景,作者的艺术主张及艺术语言形成演变过程。譬如,教师可以将学生熟悉的唐卡作品,来进行欣赏评述,认真分析作品中承载的宗教文化内涵等。当然,这只是抛砖引玉,藏民族的很多艺术作品和形式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教学资源。总的来说,尽可能阐述与作品相关的更多信息,使学生能够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时代,从而更深切地体会作品所承载和传达出来的内容和意义。
艺术欣赏是步入艺术世界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只有随着阅历的逐渐丰富,学生才会对林林总总的艺术内容和形式做出自己的选择的判断,才会了解和尝试各种绘画媒介和技法,才会在艺术实践中有所借鉴、有所追寻。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特别是吸引民族艺术的营养,让学生在艺术世界里滋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