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割术治疗前列腺增生130例临床研究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h5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前列腺增生予以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割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260例予以随机分组,分别予以常规手术(对照组)和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割术治疗(研究组),每组130例,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有相对更低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且VAS评分和住院时间也较对照组更低,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均有显著意义。结论:前列腺增生予以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割术治疗的效果确切,可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风险。
  【关键词】 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割术 前列腺增生 临床疗效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prostatieo:hyperplasia,BPH)简称前列腺增生,以前曾称为前列腺肥大,为老年常见疾病,发病率随增龄而增长。患者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尿频、尿潴留、排尿困难、充溢性尿失禁等情况,有的患者还可能存在有尿痛、尿急等膀胱炎症状,若患者伴发结石时症状更明显,并可出现血尿。良性前列腺增生也非常容易引起尿路梗阻,膀胱功能障碍,并导致一系列下尿路症状(LUTS),严重可导致尿潴留,并发反复的尿路感染,血尿,膀胱结石,腹股沟疝,双肾积水致肾功能损害等,对患者的身体有较大的影响。等离子体切割术是1998年首次提出的一种等离子体技术[1],应用于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效果已经取得满意效果,其治疗效果已经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本研究通过采取随机对比研究,分析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割术对于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便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具体内容整理后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260例予以随机分组,分别予以常规手术(对照组)和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割术治疗(研究组),每组1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诊断标准[2],经B超和肛诊以及PSA排除肿瘤后确诊,且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膀胱出口梗阻和下尿路刺激疼痛症状,无误诊病例。对照组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9.49±4.30)岁,病程10个月-6年,平均病程(3.65±0.78)年;研究组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60.43±5.93)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4.09±1.02)年。排除合并尿道狭窄、尿路感染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对两组基线资料予以统计学分析,证实存在较高可比性(P>0.05)。研究内容均被所有入选人员知晓,且入选者自愿参与,符合相关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即仰卧位全麻,于下腹正中行10cm左右切口,将腹膜反折向上推开,显露膀胱,在耻骨上切开膀胱,并冲洗以显露膀胱颈和前列腺,随后行前列腺切除,缝合切口并常规留置导管。
  研究组则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切割术治疗,即首先予以常规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后截石体位,直视下进镜观察尿道及膀胱,置镜成功后确认双侧输尿管口和腺体形态,以精阜为起点逐步分段切割直至腺体,切割增生的前列腺体并使用冲洗液冲洗出组织碎屑,确认无膀胱内碎屑残留且无腺体出血,则留置导尿管并予以常规抗生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疼痛评分,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并发症包括继发性出血、水中毒、被膜穿孔、血钾异常升高等,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分数越高表示痛感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将SPSS17.0作为本次研究中的数据统计学分析软件,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组间对比分别予以卡方检验和t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手术指标对比
  对比两组的相关指标,研究组手术时间为(41.83±4.30)min,术中出血量(43.29±5.32)mL;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6.95±4.75)min、(69.86±5.98)mL。相比较而言,研究组有相对更低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显示存在显著意义(t=13.85,14.75;P<0.05)。术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11±0.79)分、(11.32±2.17)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9±0.93)分、(15.48±3.58)d,组间差异显著(t=11.94,12.08;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术后相關指标发现,研究组中有2例继发性出血,并发症发生率1.54%。对照组中有2例血钾上升,继发性出血4例,并发症发生率4.61%。研究组有相对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显著(X?=6.84;P<0.05)。
  3 讨论
  前列腺增生大多是由于前列腺增生引起尿路阻塞,导致尿路梗阻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患者首选外科手术治疗,一般均可取得较满意治疗效果。等离子体切割术是1998年首次提出的一种等离子体技术,主要原理在于:当高频电流通过两个电极时,生理盐水中的递质会被激活形成动态等离子体,并对组织产生作用而发挥电凝效果,使蛋白质分子等大分子物质中的离子键、氢键打碎,进而崩解成小分子气体,从而达到切割增生腺体的作用[3]。应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切割的临床优势在于:第一,属于一种低温切割技术,在切割时表面温度仅为40-70℃,不会由于高温而伤及周围正常组织;第二,高频电流仅在局部产生回路,不会穿透人体,故不会出现深层热穿透,很好地控制了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风险,降低出现术后勃起功能障碍的风险,也不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的术后疼痛;第三,在手术过程中不需要作手术切口,且手术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负极板,很好地提升了安全性,对于高龄或合并其他并发症身体机能弱的患者也有良好的适用性。本次研究通过随机对比试验发现,研究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1.83±4.30)min、(43.29±5.32)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3.85,14.75;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54%,较对照组相对更低(X?=6.84;P<0.05),且VAS评分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也有显著下降,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意义显著(P均<0.05)。研究结果与王强辉等人[4]的观点基本一致,充分证实了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的应用优势。
  为了更好确保经尿道等离子体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优势,在手术过程中需注意:在手术中应注意控制膀胱压力,不宜过高,且在对膀胱内残留组织碎屑予以冲洗时需注意进行循环慢冲,不宜过快;手术医师需注意不断提升自身的手术技巧,准确辨认增生部位的组织、包膜等,在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的同时,避免由于盲目切割而引发包膜穿孔等并发症风险;第三,对于手术时间的控制应倍加关注,若手术时间超过了1h,则可在每个小时后予以呋塞米静注,静注剂量控制在5-10mg,以便进一步提升手术效果。
  综上,通过对前列腺增生患者予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风险,更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具备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意义,临床上需对此引起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1]种庆贵,宋爱君,郭艳等.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1-3.
  [2]罗伦康.在等离子体双极切割系统下采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4):63-64.
  [3]林伟广,邓永洪.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485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3):2022-2023.
  [4]王强辉,任胜强,邬旭明等.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疗效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9):1184,1211.
其他文献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可以帮助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自主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在课堂中也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近几年,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工作逐步深化,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当前国有企业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国有企业的信誉度和国家与人民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班主任是学校里一个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班级的管理者,更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引导者.作为一名班主任,其首要工作就是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全面提升学
目的:了解大连汉族学生体围及体围/身高指数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采用邵象清的人体测量方法,调查了大连市区 7~17岁的 1203(男 594,女 609)名学生的体围和体围/身高指数并研讨了其性差和地区差。结
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参与精神,倡导自主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