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体系建设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是将农残不合格蔬菜控制在餐桌之外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关键措施。该文简述了象山县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了目前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县级蔬菜农残速测体系建设发展建议,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检测体系
中图分类号 S48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7-0123-2
根据2014年浙江省政府十方面实事工作有关要求,为落实“所有县(市、区)建成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对公众免费开放”的任务,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象山县整合资源着力开展蔬菜农残快速检测体系建设。经过近几年的体系建设,在农药残留速测网络建设、快速检测制度建立、快速检测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自2014年6月起全縣18个镇乡(街道)蔬菜快速检测室向社会免费开放,近几年象山县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1 体系建设现状
1.1 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体系基本建成 目前,全县已建成以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核心,以镇乡(街道)检测室为基干,以蔬菜农贸市场和生产基地检测点为基础的检测网络、农残检测对公众免费开放等方面各司其职,并逐步探索试点建设村级检测点,实现县域内检测全覆盖。截至2018年3月,已建成乡镇级检测室18个,农贸市场、生产基地、村级检测点共计12个。各检测室按照《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27025-2008)进行建设,确保硬件(实验场地条件和仪器配备)、软件(质量管理体系)和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的技术人员)等方面符合实验室基本要求。
1.2 检测室日常运行制度建立 为保障检测室有效运转,做好实验数据记录、上传和文档管理等工作,各检测室已统一制定了实验室运行管理、环境要求、设备与耗材管理、档案记录管理、样品管理等相关的工作制度,明确检测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了完整的收样、检测、结果告知等记录。
1.3 检测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不断提高 为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县里统一制定相关培训计划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知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和技术要点、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等,并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技能竞赛,从而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对于新上岗的检测人员要求必须先进行岗前培训,具备相应的检测能力才能从事相关检测工作。
1.4 检测结果实现网络化上报 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工作已经作为县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常规工作。各乡镇(街道)检测室每月定期通过互联网向县级农产品安全监管部门上报检测结果,2017年共上传检测数据10892条。检测结果的及时汇总有助于监管部门有效掌握全县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2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 检测人员数量不足,人员不稳定 象山县现有18个乡镇(街道),大部分检测员以兼职为主,而且每个检测室一般仅安排一名检测员。专职检测员配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检测工作质量,造成检测任务完成滞后、抽样不规范、检测结果不准确、上报不及时等问题。同时,有些检测员经常因为其他工作原因被调岗,造成整个队伍流动性较大,人员不稳定,影响整个检测体系的正常运转,从而增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风险。
2.2 检测覆盖区域范围仍存在盲区 从近几年的抽检情况统计分析,检测抽样覆盖范围存在一些盲区。有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抽检数量较多,偏远的种植区域、农村分散农户抽检数量相对偏少。有些检测室由于人员少任务紧,为完成计划检测任务数量可能存在就近抽检、抽样不规范、抽样重复等现象,导致样品代表性不够,影响检测结果分析统计。
2.3 检测方法存在局限性 目前速测检测室主要采用的检测方法是酶抑制法,该方法只能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定性检测,未能覆盖所有农药。在实际检测中,蒜、萝卜、韭菜、芹菜、香菜、茭白、蘑菇等蔬菜,含对酶有影响的植物次生物质,容易产生假阳性,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1]。使用酶抑制法进行快速检测时,除了不同品种蔬菜中植物次生物质、叶绿素等因素影响外,还可能受到提取液的pH、酶的活性、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等因素影响[2]。
3 下一步工作发展建议
3.1 进一步健全检测体系,保障体系有效运行 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体系建设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能为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目前,象山县县级、乡镇级检测室已基本建成并运行,村级、生产企业、农贸市场检测点还处于试点推广阶段,在实现全县村级检测全覆盖过程中,要积极保障人员、经费的落实,强化沟通协调,落实专职检测人员,保障检测人员的工作待遇,保证有足够的人员从事抽检、追溯工作。同时,还需要积极争取持续的资金投入,保证仪器设备更新、试剂采购、抽样等基本的经费落实。
3.2 合理调整抽检范围,提高抽检的规范性、代表性 2017年全县18个乡镇级检测室完成抽检任务超过5400个,抽检范围覆盖全县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和部分分散种植户。为保障结果的可靠性应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制定抽样计划,做到抽样面全覆盖、抽样品种全覆盖、抽样时间分配合理。合理扩大调整抽检范围,提高抽检的规范性、代表性,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工作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技术保障和预警信息。
3.3 加强不合格样品追溯力度 依据象山县不合格农产品处置规定,乡镇(街道)快速检测室发现超标样品应立即报告县级农产品安全监管部门,并由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进行定量检测。然而,在近几年的检测过程中,乡镇(街道)检测室对于疑似不合格样品存在没有及时上报的现象,且未全部进行定量复测。事实上,对于不合格的样品进行追溯处理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宣传教育行为,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加大不合格样品追溯力度,发现问题立即处理纠正,结合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法律法规常识、科学用药知识的宣传教育,将会逐渐改善全县科学种植环境,逐步提高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4 采用科学检测技术,培训专业检测人员,扩大检测范围,提高检测能力 目前,我国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酶抑制法、生物传感器法、免疫分析法、活体检测法等方面[3]。普遍使用的速测技术以酶抑制法为主,并颁布了国家标准GBT5009.199-2003。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检测仪器也更加智能化、集成化和高灵敏度化。检测体系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应该紧跟科技发展水平,适时采用新技术、新标准、新仪器。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开展质量控制,加强培训,做到持证上岗,明确检测人员的工作责任,同时检测人员必须对样品来源和检测结果负责,严格遵守检测室的相关制度。通过技术手段、质量控制和人员培训,逐步扩大检测范围,提高检测能力,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
3.5 实现检测信息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提高检测结果的应用价值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农残速测仪的功能得到不断丰富,对速测仪器进行远程联机通讯和控制,可实现自动测定,自动数据采集、结果判定和数据信息自动上传等诸多功能。通过网络服务器可以对各个仪器上传的检测数据进行储存、汇总和分析,从而为全面掌握检测结果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平台[4]。监测数据信息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是科学化管理手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把检测数据与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建设及合格证管理相结合,有利于科学提高农产品监管效率和水平,不仅对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起到预警作用,还能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参考文献
[1]GB/T 5009.199-2003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03.
[2]韩康.农残速测中常见结果异常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3(10):113.
[3]朱赫,纪明山.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4):242-250.
[4]邱静.我国主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及产品现状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5):41-46.
(责编:王慧晴)
关键词: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检测体系
中图分类号 S48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7-0123-2
根据2014年浙江省政府十方面实事工作有关要求,为落实“所有县(市、区)建成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对公众免费开放”的任务,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象山县整合资源着力开展蔬菜农残快速检测体系建设。经过近几年的体系建设,在农药残留速测网络建设、快速检测制度建立、快速检测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自2014年6月起全縣18个镇乡(街道)蔬菜快速检测室向社会免费开放,近几年象山县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1 体系建设现状
1.1 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体系基本建成 目前,全县已建成以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核心,以镇乡(街道)检测室为基干,以蔬菜农贸市场和生产基地检测点为基础的检测网络、农残检测对公众免费开放等方面各司其职,并逐步探索试点建设村级检测点,实现县域内检测全覆盖。截至2018年3月,已建成乡镇级检测室18个,农贸市场、生产基地、村级检测点共计12个。各检测室按照《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27025-2008)进行建设,确保硬件(实验场地条件和仪器配备)、软件(质量管理体系)和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的技术人员)等方面符合实验室基本要求。
1.2 检测室日常运行制度建立 为保障检测室有效运转,做好实验数据记录、上传和文档管理等工作,各检测室已统一制定了实验室运行管理、环境要求、设备与耗材管理、档案记录管理、样品管理等相关的工作制度,明确检测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了完整的收样、检测、结果告知等记录。
1.3 检测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不断提高 为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县里统一制定相关培训计划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知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和技术要点、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等,并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技能竞赛,从而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对于新上岗的检测人员要求必须先进行岗前培训,具备相应的检测能力才能从事相关检测工作。
1.4 检测结果实现网络化上报 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工作已经作为县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常规工作。各乡镇(街道)检测室每月定期通过互联网向县级农产品安全监管部门上报检测结果,2017年共上传检测数据10892条。检测结果的及时汇总有助于监管部门有效掌握全县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2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 检测人员数量不足,人员不稳定 象山县现有18个乡镇(街道),大部分检测员以兼职为主,而且每个检测室一般仅安排一名检测员。专职检测员配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检测工作质量,造成检测任务完成滞后、抽样不规范、检测结果不准确、上报不及时等问题。同时,有些检测员经常因为其他工作原因被调岗,造成整个队伍流动性较大,人员不稳定,影响整个检测体系的正常运转,从而增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风险。
2.2 检测覆盖区域范围仍存在盲区 从近几年的抽检情况统计分析,检测抽样覆盖范围存在一些盲区。有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抽检数量较多,偏远的种植区域、农村分散农户抽检数量相对偏少。有些检测室由于人员少任务紧,为完成计划检测任务数量可能存在就近抽检、抽样不规范、抽样重复等现象,导致样品代表性不够,影响检测结果分析统计。
2.3 检测方法存在局限性 目前速测检测室主要采用的检测方法是酶抑制法,该方法只能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定性检测,未能覆盖所有农药。在实际检测中,蒜、萝卜、韭菜、芹菜、香菜、茭白、蘑菇等蔬菜,含对酶有影响的植物次生物质,容易产生假阳性,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1]。使用酶抑制法进行快速检测时,除了不同品种蔬菜中植物次生物质、叶绿素等因素影响外,还可能受到提取液的pH、酶的活性、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等因素影响[2]。
3 下一步工作发展建议
3.1 进一步健全检测体系,保障体系有效运行 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体系建设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能为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目前,象山县县级、乡镇级检测室已基本建成并运行,村级、生产企业、农贸市场检测点还处于试点推广阶段,在实现全县村级检测全覆盖过程中,要积极保障人员、经费的落实,强化沟通协调,落实专职检测人员,保障检测人员的工作待遇,保证有足够的人员从事抽检、追溯工作。同时,还需要积极争取持续的资金投入,保证仪器设备更新、试剂采购、抽样等基本的经费落实。
3.2 合理调整抽检范围,提高抽检的规范性、代表性 2017年全县18个乡镇级检测室完成抽检任务超过5400个,抽检范围覆盖全县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和部分分散种植户。为保障结果的可靠性应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制定抽样计划,做到抽样面全覆盖、抽样品种全覆盖、抽样时间分配合理。合理扩大调整抽检范围,提高抽检的规范性、代表性,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工作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技术保障和预警信息。
3.3 加强不合格样品追溯力度 依据象山县不合格农产品处置规定,乡镇(街道)快速检测室发现超标样品应立即报告县级农产品安全监管部门,并由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进行定量检测。然而,在近几年的检测过程中,乡镇(街道)检测室对于疑似不合格样品存在没有及时上报的现象,且未全部进行定量复测。事实上,对于不合格的样品进行追溯处理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宣传教育行为,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加大不合格样品追溯力度,发现问题立即处理纠正,结合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法律法规常识、科学用药知识的宣传教育,将会逐渐改善全县科学种植环境,逐步提高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4 采用科学检测技术,培训专业检测人员,扩大检测范围,提高检测能力 目前,我国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酶抑制法、生物传感器法、免疫分析法、活体检测法等方面[3]。普遍使用的速测技术以酶抑制法为主,并颁布了国家标准GBT5009.199-2003。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检测仪器也更加智能化、集成化和高灵敏度化。检测体系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应该紧跟科技发展水平,适时采用新技术、新标准、新仪器。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开展质量控制,加强培训,做到持证上岗,明确检测人员的工作责任,同时检测人员必须对样品来源和检测结果负责,严格遵守检测室的相关制度。通过技术手段、质量控制和人员培训,逐步扩大检测范围,提高检测能力,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
3.5 实现检测信息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提高检测结果的应用价值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农残速测仪的功能得到不断丰富,对速测仪器进行远程联机通讯和控制,可实现自动测定,自动数据采集、结果判定和数据信息自动上传等诸多功能。通过网络服务器可以对各个仪器上传的检测数据进行储存、汇总和分析,从而为全面掌握检测结果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平台[4]。监测数据信息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是科学化管理手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把检测数据与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建设及合格证管理相结合,有利于科学提高农产品监管效率和水平,不仅对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起到预警作用,还能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参考文献
[1]GB/T 5009.199-2003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03.
[2]韩康.农残速测中常见结果异常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3(10):113.
[3]朱赫,纪明山.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4):242-250.
[4]邱静.我国主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及产品现状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5):41-46.
(责编: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