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f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有了新的提法,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课题。目前大学生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本文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简要归纳分析了目前国内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举措。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型人才的竞争逐渐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体现。当代大学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力军,国家创新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会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各高校,高校培养大学生不仅要其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1、教育体制的限制
  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认识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把其作为很重要的一点写入到培养目标中。但仍然采用传统培养模式和教学的方式,统一的教学计划。以课堂、老师以及教材为中心,没有实现个性化培养。这种传统的模式注重学生共性的培养,忽视个体的差异,缺乏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养与训练,无法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分类培养与训练,无法满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2、教师教学评价体系落后
  目前多数高校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仅针对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案的书写以及教师的职称,没有对教师的教学创新进行评价。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多数教师只会注重按要求完成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完成教学任务并不出现教学事故即可通过考核,不会花费心思在教学创新上,更不会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阻碍创新能力培养。
  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都以学习成绩即分数为主,考核内容单调,方式单一。而对学生的创新实践教学环节考查较少。这将诱导学生对学习的归因,导致学生为了高分数而学习,只是刻板的学习书本上和老师教的知识,而不愿进行与分数无关的研究性学习,从而阻碍对学生研究能力开发和培养,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注重理论教学,实践环节流于形式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目前我国高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侧重于理论教学方面,而关键的实践环节则体现不出来。开设的课程实验中真正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少,学生动手参与实验的机会少。而且学生在各类实习中参观多、参与少,难以真正直接接触实际生产过程。
  5、缺少良好的培养环境。
  目前许多高校都存在创新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绝大多数高校没有专门的学术机构去指导。大学生的创新活动,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一些创新活动处于无序、自发的状态。①
  (二)教师方面
  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死板,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填鸭式的灌注知识,注重上课的课堂纪律,注重自己的教学计划,却较少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更无从谈起。
  (三)学生方面
  1、缺乏创新意识和兴趣。在传统教育观念和家庭的影响下,学习能力与分数被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学生一直在被动的追求着高分数,而放弃了原有的兴趣爱好。这使得大部分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上,而缺乏创新意识和对创新的兴趣。
  2、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好多学生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想法,但是不知道如创新,没有方向,缺少锻炼。
  3、缺乏创新的毅力。毅力在完成一项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到毅力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创新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有的同学甚至在遇到一点挫折之后就止步不前,放弃追求。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大学生应采取的措施
  1、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对创新的兴趣。当代大学生要想成为创新型人才,首先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对创新的兴趣,培养创新动机,锻炼创新思维能力,树立成功的信念,培养顽强的创业意志。
  2、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为创新奠定知识基础。宽泛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的先决条件。充分的知识储备,不仅能在研究问题时提供更广阔的视角。而且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更多的问题, 得到更多新启示, 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支持。
  3、落实创新实践, 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激发自身潜能,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应采取的措施
  1、转变陈旧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 树立创新的教育力理念。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和创新活动的指导者。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营造轻松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
  2、坚持以生为本和个性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兴趣和性格的多样化,创造一个知识结构多性化的教学环境,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关注其个性发展,针对学生的不同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探讨面向大多数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 使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②
  (三)学校应采取的措施
  1、构建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探索并建立一套评价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系,对学生社会实践和科研创新设置专门的学分项目,将创新和社会实践作为硬性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构建合理的、完善的课程体系。充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增加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学习,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大学生基础教育的内涵更新和外延拓展。扎实而涉及面宽泛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4、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营造创新氛围,造就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学校是大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场所,教师必须做到积极引导学生完成社会实践与课程实验,同时学校争取校企结合,进一步提供实践的机会。
  三、结论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一个艰巨且漫长的过程。一是,要增强大学生创新主体地位,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创新培养;二是,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以及教师的鼎力配合积极应对,引导大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应对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注解:
  ①陈瑞萍,李敬伟.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术论坛, 2010.
  ②徐平,邹丹,彭思思.浅析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2010
  参考文献:
  [1]陈瑞萍,李敬伟.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术论坛, 2010.
  [2]徐平,邹丹,彭思思.浅析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2010.
  [3]牛冬梅.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学术论坛, 2007,(23):184.
  [4]苏晓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与对策[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15(4):15.
  [5]张鹏,刘助柏.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251-253.
  [6]郭建平,李治平.大学生课外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中国地质教育,2009,(3):117- 119.
其他文献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计算机产品出口2156亿美元,同比回落2.35%;进口510亿美元,同比回落10%,增幅明显低于机电产品和全国商品贸易的增速水平,也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出现年度回落。  全球产业不景气,出口贸易回落  全球经济的低迷,使得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对于计算机的新增需求放缓、置换周期延长。与此同时,计算机产业成熟度较高,软硬件缺乏革命性的技术革新,智能手机性能的增强也挤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要求人民币早日实现资本项目下可兑换.本文提出了要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所具备的条件.从两方面分析了人民币自由兑换后带来的影响
在监狱巡回检察改革背景下,当前办理减刑、假释案件采取的“三段式审查模式”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经分析《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和全国有关刑事执行检察派出检
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而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却反其道而行之——指数下滑,市值缩水。这种状况导致了股票市场的融资、优化资源配置、投资理财三大功能不
当前,我们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面对知识经济挑战,就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企业竞争的 At present, we have entered a ne
据海关总署统计,2013年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额为242.6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12%。其中,进口金额47.3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9.5%;出口金额19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3%,贸易顺差147.97亿美元,同比扩大15.19亿美元。  进出口贸易总额低于2012年  2013年,在我国工程机械产品进口持续较大幅度下降情况下,出口未能呈现前两年的大幅度增长局面,全年出口均呈低速增长
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意义重大的武装起义。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转兵井冈山,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而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本文
本文利用马科维兹投资组合理论,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式,运用lingo优化程序,构造一支中国创业板市场的最优投资组合.以期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一种较为科学的投资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民事执行法律。纵观现有的相关法律,还不能为民事执行活动提供一个稳定的使用依据。而且,由于我国民事执行目前实行的是严格的地域管辖,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