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业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笔者探讨专业建设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品牌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江苏省十二五期间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175.4万人,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有效服务了江苏经济建设。而十三五教育规划中明确指出将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每个县(市、区)重点建好一所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强化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按照“突出优势、聚焦特色、创新机制、打造品牌”的思路,实施职业教育品牌特色专业建设计划。
作为一线的教师,笔者根据自身在本市及周边地区的调研与分析认为还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结构设置不平衡、不科学
以笔者所在宜兴市为例,目前5所职业学校均设置了机电、机械、数控等专业,且这些专业大多是各校的主干专业、品牌专业。各校开设的专业重复性大,没有很好的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产业结构,以及当地劳动力市场对相应层次、规格、人才的实际需求相关度不高。
2.专业课程设置难以适应培养目标
专业建设由于缺乏企业、行业的参与,课程设置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难以适应培养目标,不能很好地与社会需求、岗位需求对接。例如,理论性课程偏多,实践性课程偏少,专业技能缺乏足量的训练,专业岗位适应能力不强;课程过于复杂,重点不突出,主干不清晰,影响着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获得;专业发展所需硬件设备实施不足,不能有效地满足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等。
3.专业师资队伍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笔者学校所在城市中职学校专业教师中 “双师型”教师含金量不够,部分专业课教师动手能力不强,缺乏一线生产的实践经验,教学能力和教改能力受到限制。由于受地方经济的影响,部分优秀的专业教师往市中心、规模大的学校流动现象明显,造成部分农村学校优秀专业教师的缺失。
4.专业精品意识不强,重数量轻质量
近年来,受中职招生、就业等大环境的影响,部分中职学校不考虑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优势,盲目的迎合市场,专业设置有量无质,专业之间关联性差,专业建设特色不够。各校品牌专业不少,但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品牌意识薄弱,学生就业缺乏优势,后续发展能力不足。另外由于师资队伍、实验设备等满足不了专业发展的需求,出现教育资源短缺与浪费的现象,也限制了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能力培养和特色培养。
二、有关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建议
1.加强专业调研,调整专业结构
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和社会、体现自身功能和特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工作。专业结构调整,是职业教育提高自身适应力、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要重视社会调研,在设置一个新专业或者已有专业调整时,积极进行社会跟踪、调研,从市场需求、行业要求、同类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学生生源数量、就业需求等多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研讨,取得第一手材料,经过充分分析论证,保证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实行错位发展,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形成各自的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
2.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专业建设要取得成功,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从教学理念的提升、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评价的完善一系列环节必须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首先,学校要重视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培养的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明确社会需要什么人才,企业与学生发展需要什么,根据社会和企业需要、学生需求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做到 “以生为本”“按需施教”。
其次,重视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计划在结构上,不同的学校可以进行不同的处理。如所构建的课程体系、课程的具体开设、开设的先后顺序、课程教学内容的删选和调整等必须遵循教育原则和规律,且结构要符合专业的培养目标,要科学、合理、先进。在教学计划的内容上,结构与内容必须紧密相关,内容要从专业的教学目标出发,有适用性、针对性、创新性等。
再者,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根据社会、企业需求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例如,积极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项目教学法、导向教学法等,在较为真实的情景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最后,在学生评价机制上实现综合性评价机制,杜绝简单的考试分数的单一评价,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状态、职业素养、技能水平等方面来综合考评学生,从考评机制上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提高学生立足社会的能力。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夯实专业发展基础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力和成败的关键,师资队伍的水平决定学校专业建设的水平。各校要制订和实施有效的师资培养培训计划,形成促进教师积极向上、不断学习的激励机制,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能在专业师资培养提高方面能够为各职校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帮助,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开展名师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定期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坚持校本培训、招聘优秀人才等,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4.强化专业精品意识,打造专业品牌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职业学校的发展也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现代企业的成功经验证明:企业的“品牌学”已是一门成熟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现代社会已从产品力时代进入了品牌力时代,职业学校要生存、壮大,必须高度重视学校品牌的打造,学校品牌要依靠专业品牌来打造,体现出专业建设的“特色”和“优势”。
首先,各职业学校要结合自身所在地方经济的特点,紧贴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确定要打造的品牌专业,品牌定位要扬长避短,选择市场潜力大、前景好的专业,或者能够在德、智、体、美某一方面的教育独具特色从而获取竞争优势。
其次,各职业学校要重视品牌专业的产品质量。学校品牌形象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学校的产品质量—学生就业。一个专业、一個学校是否受到社会的认可与欢迎,为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发挥的程度如何,有一个十分明显的标志就是该专业的毕业生优质就业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才能以质取胜,立足社会。
三、小结
中职教育是中国教育体制下教育与职业之间联系相对而言较为直接的一种教育形式,它具备一些常规教育的普遍特点,同时涉及与职业相对接的独立属性。对于教育部门与教育工作者而言,中职教育是一种重在做人、重在做事的教育;对于读者及其家庭而言,中职教育是改变他们难以上下境地的教育,高等教育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投入,并不通用于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而中职教育是一种理论结合实践,能够给需要最基本职业培训的青少年一个能够更好完成学生到职业人过渡的机会。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它的存在有着不可否认的意义,因此更是要重视中职教育中专业建设的质量与发展前景。
当然,作为一线的教师,其看待问题的高度和深度肯定存在不足,与教育主管部门的想法也许存在相悖的地方,是希望职教能真正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为社会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 )
江苏省十二五期间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175.4万人,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有效服务了江苏经济建设。而十三五教育规划中明确指出将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每个县(市、区)重点建好一所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强化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按照“突出优势、聚焦特色、创新机制、打造品牌”的思路,实施职业教育品牌特色专业建设计划。
作为一线的教师,笔者根据自身在本市及周边地区的调研与分析认为还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结构设置不平衡、不科学
以笔者所在宜兴市为例,目前5所职业学校均设置了机电、机械、数控等专业,且这些专业大多是各校的主干专业、品牌专业。各校开设的专业重复性大,没有很好的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产业结构,以及当地劳动力市场对相应层次、规格、人才的实际需求相关度不高。
2.专业课程设置难以适应培养目标
专业建设由于缺乏企业、行业的参与,课程设置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难以适应培养目标,不能很好地与社会需求、岗位需求对接。例如,理论性课程偏多,实践性课程偏少,专业技能缺乏足量的训练,专业岗位适应能力不强;课程过于复杂,重点不突出,主干不清晰,影响着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获得;专业发展所需硬件设备实施不足,不能有效地满足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等。
3.专业师资队伍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笔者学校所在城市中职学校专业教师中 “双师型”教师含金量不够,部分专业课教师动手能力不强,缺乏一线生产的实践经验,教学能力和教改能力受到限制。由于受地方经济的影响,部分优秀的专业教师往市中心、规模大的学校流动现象明显,造成部分农村学校优秀专业教师的缺失。
4.专业精品意识不强,重数量轻质量
近年来,受中职招生、就业等大环境的影响,部分中职学校不考虑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优势,盲目的迎合市场,专业设置有量无质,专业之间关联性差,专业建设特色不够。各校品牌专业不少,但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品牌意识薄弱,学生就业缺乏优势,后续发展能力不足。另外由于师资队伍、实验设备等满足不了专业发展的需求,出现教育资源短缺与浪费的现象,也限制了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能力培养和特色培养。
二、有关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建议
1.加强专业调研,调整专业结构
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和社会、体现自身功能和特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工作。专业结构调整,是职业教育提高自身适应力、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要重视社会调研,在设置一个新专业或者已有专业调整时,积极进行社会跟踪、调研,从市场需求、行业要求、同类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学生生源数量、就业需求等多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研讨,取得第一手材料,经过充分分析论证,保证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实行错位发展,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形成各自的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
2.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专业建设要取得成功,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从教学理念的提升、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评价的完善一系列环节必须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首先,学校要重视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培养的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明确社会需要什么人才,企业与学生发展需要什么,根据社会和企业需要、学生需求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做到 “以生为本”“按需施教”。
其次,重视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计划在结构上,不同的学校可以进行不同的处理。如所构建的课程体系、课程的具体开设、开设的先后顺序、课程教学内容的删选和调整等必须遵循教育原则和规律,且结构要符合专业的培养目标,要科学、合理、先进。在教学计划的内容上,结构与内容必须紧密相关,内容要从专业的教学目标出发,有适用性、针对性、创新性等。
再者,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根据社会、企业需求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例如,积极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项目教学法、导向教学法等,在较为真实的情景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最后,在学生评价机制上实现综合性评价机制,杜绝简单的考试分数的单一评价,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状态、职业素养、技能水平等方面来综合考评学生,从考评机制上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提高学生立足社会的能力。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夯实专业发展基础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力和成败的关键,师资队伍的水平决定学校专业建设的水平。各校要制订和实施有效的师资培养培训计划,形成促进教师积极向上、不断学习的激励机制,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能在专业师资培养提高方面能够为各职校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帮助,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开展名师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定期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坚持校本培训、招聘优秀人才等,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4.强化专业精品意识,打造专业品牌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职业学校的发展也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现代企业的成功经验证明:企业的“品牌学”已是一门成熟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现代社会已从产品力时代进入了品牌力时代,职业学校要生存、壮大,必须高度重视学校品牌的打造,学校品牌要依靠专业品牌来打造,体现出专业建设的“特色”和“优势”。
首先,各职业学校要结合自身所在地方经济的特点,紧贴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确定要打造的品牌专业,品牌定位要扬长避短,选择市场潜力大、前景好的专业,或者能够在德、智、体、美某一方面的教育独具特色从而获取竞争优势。
其次,各职业学校要重视品牌专业的产品质量。学校品牌形象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学校的产品质量—学生就业。一个专业、一個学校是否受到社会的认可与欢迎,为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发挥的程度如何,有一个十分明显的标志就是该专业的毕业生优质就业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才能以质取胜,立足社会。
三、小结
中职教育是中国教育体制下教育与职业之间联系相对而言较为直接的一种教育形式,它具备一些常规教育的普遍特点,同时涉及与职业相对接的独立属性。对于教育部门与教育工作者而言,中职教育是一种重在做人、重在做事的教育;对于读者及其家庭而言,中职教育是改变他们难以上下境地的教育,高等教育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投入,并不通用于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而中职教育是一种理论结合实践,能够给需要最基本职业培训的青少年一个能够更好完成学生到职业人过渡的机会。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它的存在有着不可否认的意义,因此更是要重视中职教育中专业建设的质量与发展前景。
当然,作为一线的教师,其看待问题的高度和深度肯定存在不足,与教育主管部门的想法也许存在相悖的地方,是希望职教能真正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为社会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