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语文基础课这一角度出发,中职语文课程应是多元智能的。它既要促进劳动者高素质的养成,还要为在校的后续专业学习、为升入普通高校学习、为步入社会接受培训、进修、自学的学生打基础,要为就业后的职业活动、社会活动提供基础。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多元智能能力 1. 调查原因
目前,一些学生及家长认为选择了职业学校,就是来学专业技术的,而语文课只是读读书、练练字、写写作文,最重要的还是掌握好专业技能。然而事实是,学生在与人交往、求职就业上出现语文实际应用能力不足。“听”不懂对方问题的重点,出现答非所问;“读”完了文字却归纳不出主要内容,即使是知道内容是什么,自己却“说”不出来;“写”就更加欠缺了。学生在“听”“说”“读”“写”中都存在问题。
2. 调查目的
1、语文课应该体现出更多的多元智能现象。
多元智能能力会给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带来较大影响,也会给专业课教学带来较为全面的基础应用能力。因此,很有必要了解中职生对多元智能能力在语文学科有何需求,以便今后加强对语文课的改革,端正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态度,促进专业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2、学生想提高,但是却无从努力
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对语文课感兴趣的,学生觉得语文课相较于专业课还是容易理解的,但是往往学起来却不得要领,因此,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在中职语文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3. 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我校在校生(包括2012级、2013级、2014级)
2、调查方法:
①调查问卷
②毕业班座谈交流
③个别学生访谈
4. 调研内容:
多元智能观与语文教学理论关系密切,但其内涵比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更加丰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已经成为21世纪语文教学的重要举措。
4.1 训练认知策略,发展语言智能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素质。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具有日常的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教学内容的操作上,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系列训练:“介绍”, “独白”, “交往”, “表演”, “讨论”等内容。教师应训练学生有效地倾听,训练学生使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做笔记、记重点。
4.2 指导阅读训练,促进逻辑(数理)智能
语文学科同样拥有运用数学概念,如排列、组合、编码、对称等,让学生预测和改变逻辑结果等能够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思维和表达相互促进,既提高思维能力,又提高表达能力,做到概念明确而词语丰富,判断恰当而句式多样,推理有序而运用灵活,思路清晰而文路畅通。
4.3 运用空间表征策略,开发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藉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真实空间、借助现实物理空间(如教室或物体的位置)进行直观教学(如在写作文时,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课桌、教室、校园建筑写说明文等),是培养学生空间智能的最直接手段。采用电影、电视、投影片、多媒体、挂图、图解、图表等形象化工具辅助教学,有助于激活视觉空间智能。利用二维平面内的空间关系,创设人造图表空间,可以把教学内容视觉化,达到空间表征。
4.4 营造音乐环境,培养音乐智能
青少年学生听觉敏锐,善于模仿,具有音乐的潜能。在语文教学时,我们可以配乐朗诵课文,这样既可以渲染气氛,又有利于师生身心愉悦,陶冶情操,还可以通过音乐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更重要的是,学生也体会到古典名著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进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4.5 加强动觉训练,提高肢体运动智能
组织课堂活动与认知发展、语言发展和情绪发展密切相关,在玩中学有利于身心健康和智能发展,体现了“在做中学”的原则。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都注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同时训练学生的肢体语言、口语、书面语,促进语言与肢体的配合、动作与表情的协调。比如:演讲、模拟应聘、面试自我介绍等内容,为学生提供肢体动作的机会,不能将语文学习狭隘地理解成只会动脑不会动手的文弱书生苦吟状。
4.6 开展合作学习,塑造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主要指与人相处、交往、合作,表现为觉察、体验和解读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并能据此做出适当的反应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对小组的形成有预先的指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每位组员各负其责却又相互沟通交流,如此,既能能够营造轻松自如的学习气氛,又能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学生之间愿意沟通,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的思想感情。很大提高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可以对小组指导和帮助,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这样也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提高了学生与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
4.7 自知自省智能
中职生的行为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学习成绩差、厌学所引起的。学习差、品德差、行为差的学生慢慢地形成自卑和自暴自弃心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对于提高学生自省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4.8 自然观察智能
自然观察智能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自然观察智能也很重要,学生学习很大程度上还是处在模仿阶段,学生可以在观察中记录、思考、提问、总结,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的智能。 5. 调查结果分析
5.1 结合学生入学实际,制定符合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教学思路。
一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二是中职学生入学的实际文化程度。据我校的新生入学成绩调查显示,有60%是参加中考的应届毕业生,这其中70%的成绩远远低于一般普通中学录取分数线。三是语文课功能的多元性(培养文化素养、满足职业生涯和终生学习需要、为专业学习服务等)。
考虑上述诸多因素,我们认为中职语文课程应是多元智能的。它既要促进劳动者高素质的养成,还要为在校的后续专业学习、为升入普通高校学习、为步入社会接受培训、进修、自学的学生打基础,要为就业后的职业活动、社会活动提供基础。
5.2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宗旨
2011年4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在北京举办“第一届全国职业核心能力研讨会”。 会议总结和交流职业核心能力和多元智能的培养经验,积极探索并创新面向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深入探讨多元智能在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当今社会工作岗位的技术更新块、技术复合型强、智能化程度高,工作的完成依靠员工善于学习、会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工作方式的有了很大变化,工作完成要依靠员工的团队合作和与人沟通的能力。现代职业中,就业人员岗位变动较频繁,工作流动快,需要具备基本的职业能力。多元智能能力是各项职业能力的基础。
当前,教育界有关教育改革的课题都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重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契合点,就是多元智能的能力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一个新目标。因此,语文课提高了学生的多元智能,使他们在未来的就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5.3 以多元智能能力培养为目标
语文课一直是职业教育课程中的基础科目,职校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在职业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对于提高学生全面的素质,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同时,它还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甚至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中等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中,将语文能力培养与专业技能发展分离甚远,就单纯地把职校语文能力培养当做一门独立的学科来传授给学生,没有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训练与专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缺乏人际交往、逻辑、肢体表达等多种多元智能。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应发展多元智能,例如教师试图让学生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人际交往能力等等。试想,如果我们的学生既不能有语言沟通能力,甚至连一篇非常简单的生产计划,年终个人工作总结都写不出,那么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又从何谈起呢?
总之,中职语文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能力,教学过程中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学习需求和生涯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多元智能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多元智能能力 1. 调查原因
目前,一些学生及家长认为选择了职业学校,就是来学专业技术的,而语文课只是读读书、练练字、写写作文,最重要的还是掌握好专业技能。然而事实是,学生在与人交往、求职就业上出现语文实际应用能力不足。“听”不懂对方问题的重点,出现答非所问;“读”完了文字却归纳不出主要内容,即使是知道内容是什么,自己却“说”不出来;“写”就更加欠缺了。学生在“听”“说”“读”“写”中都存在问题。
2. 调查目的
1、语文课应该体现出更多的多元智能现象。
多元智能能力会给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带来较大影响,也会给专业课教学带来较为全面的基础应用能力。因此,很有必要了解中职生对多元智能能力在语文学科有何需求,以便今后加强对语文课的改革,端正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态度,促进专业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2、学生想提高,但是却无从努力
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对语文课感兴趣的,学生觉得语文课相较于专业课还是容易理解的,但是往往学起来却不得要领,因此,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在中职语文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3. 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我校在校生(包括2012级、2013级、2014级)
2、调查方法:
①调查问卷
②毕业班座谈交流
③个别学生访谈
4. 调研内容:
多元智能观与语文教学理论关系密切,但其内涵比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更加丰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已经成为21世纪语文教学的重要举措。
4.1 训练认知策略,发展语言智能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素质。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具有日常的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教学内容的操作上,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系列训练:“介绍”, “独白”, “交往”, “表演”, “讨论”等内容。教师应训练学生有效地倾听,训练学生使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做笔记、记重点。
4.2 指导阅读训练,促进逻辑(数理)智能
语文学科同样拥有运用数学概念,如排列、组合、编码、对称等,让学生预测和改变逻辑结果等能够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思维和表达相互促进,既提高思维能力,又提高表达能力,做到概念明确而词语丰富,判断恰当而句式多样,推理有序而运用灵活,思路清晰而文路畅通。
4.3 运用空间表征策略,开发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藉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真实空间、借助现实物理空间(如教室或物体的位置)进行直观教学(如在写作文时,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课桌、教室、校园建筑写说明文等),是培养学生空间智能的最直接手段。采用电影、电视、投影片、多媒体、挂图、图解、图表等形象化工具辅助教学,有助于激活视觉空间智能。利用二维平面内的空间关系,创设人造图表空间,可以把教学内容视觉化,达到空间表征。
4.4 营造音乐环境,培养音乐智能
青少年学生听觉敏锐,善于模仿,具有音乐的潜能。在语文教学时,我们可以配乐朗诵课文,这样既可以渲染气氛,又有利于师生身心愉悦,陶冶情操,还可以通过音乐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更重要的是,学生也体会到古典名著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进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4.5 加强动觉训练,提高肢体运动智能
组织课堂活动与认知发展、语言发展和情绪发展密切相关,在玩中学有利于身心健康和智能发展,体现了“在做中学”的原则。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都注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同时训练学生的肢体语言、口语、书面语,促进语言与肢体的配合、动作与表情的协调。比如:演讲、模拟应聘、面试自我介绍等内容,为学生提供肢体动作的机会,不能将语文学习狭隘地理解成只会动脑不会动手的文弱书生苦吟状。
4.6 开展合作学习,塑造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主要指与人相处、交往、合作,表现为觉察、体验和解读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并能据此做出适当的反应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对小组的形成有预先的指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每位组员各负其责却又相互沟通交流,如此,既能能够营造轻松自如的学习气氛,又能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学生之间愿意沟通,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的思想感情。很大提高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可以对小组指导和帮助,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这样也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提高了学生与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
4.7 自知自省智能
中职生的行为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学习成绩差、厌学所引起的。学习差、品德差、行为差的学生慢慢地形成自卑和自暴自弃心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对于提高学生自省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4.8 自然观察智能
自然观察智能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自然观察智能也很重要,学生学习很大程度上还是处在模仿阶段,学生可以在观察中记录、思考、提问、总结,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的智能。 5. 调查结果分析
5.1 结合学生入学实际,制定符合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教学思路。
一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二是中职学生入学的实际文化程度。据我校的新生入学成绩调查显示,有60%是参加中考的应届毕业生,这其中70%的成绩远远低于一般普通中学录取分数线。三是语文课功能的多元性(培养文化素养、满足职业生涯和终生学习需要、为专业学习服务等)。
考虑上述诸多因素,我们认为中职语文课程应是多元智能的。它既要促进劳动者高素质的养成,还要为在校的后续专业学习、为升入普通高校学习、为步入社会接受培训、进修、自学的学生打基础,要为就业后的职业活动、社会活动提供基础。
5.2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宗旨
2011年4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在北京举办“第一届全国职业核心能力研讨会”。 会议总结和交流职业核心能力和多元智能的培养经验,积极探索并创新面向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深入探讨多元智能在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当今社会工作岗位的技术更新块、技术复合型强、智能化程度高,工作的完成依靠员工善于学习、会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工作方式的有了很大变化,工作完成要依靠员工的团队合作和与人沟通的能力。现代职业中,就业人员岗位变动较频繁,工作流动快,需要具备基本的职业能力。多元智能能力是各项职业能力的基础。
当前,教育界有关教育改革的课题都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重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契合点,就是多元智能的能力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一个新目标。因此,语文课提高了学生的多元智能,使他们在未来的就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5.3 以多元智能能力培养为目标
语文课一直是职业教育课程中的基础科目,职校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在职业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对于提高学生全面的素质,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同时,它还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甚至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中等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中,将语文能力培养与专业技能发展分离甚远,就单纯地把职校语文能力培养当做一门独立的学科来传授给学生,没有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训练与专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缺乏人际交往、逻辑、肢体表达等多种多元智能。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应发展多元智能,例如教师试图让学生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人际交往能力等等。试想,如果我们的学生既不能有语言沟通能力,甚至连一篇非常简单的生产计划,年终个人工作总结都写不出,那么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又从何谈起呢?
总之,中职语文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能力,教学过程中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学习需求和生涯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多元智能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