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书包这一技术能更好更深入的应用于教育教学中。针对高职教育教学,本文先简单介绍了国内外对电子书包的几种定义,然后提出了对电子书包的看法,接着提出一种基于云服务的电子书包应用体系结构,并对该结构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现实课堂”与“虚拟教学”的混合课堂模式。
关键词:电子书包;教学模式;云服务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经调查分析可知,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比较薄弱,自学能力不足,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等问题。但是,高职学生思维活跃,对于喜欢的事情热情很高。针对高职学生的这些特点,我认为可以借助电子书包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电子书包的概念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电子书包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种将电子书包定义为以电子书作为主体架构的资源包、学习平台。第二种认为电子书包是以移动终端为依托的整合了教育内容的服务平台[ 1 ]。第三种认为电子书包是将传统书包进行电子化,发展无线行动化环境[ 2 ]。第四种将电子书包与平板电脑等同,仅仅认为它是一種学习工具。可以看出,1、2、3都是把电子书包看作是工具、资源和环境的组合。而4是把电子书包看作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
我认为电子书包是一个以便携移动设备作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结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为学生有效自主学习提供资源,且据有良好互动性的学习资源平台。
二、电子书包系统的体系结构
为了更好的实现电子书包的辅助学习功能,考虑课堂内和课堂外教与学的需要,利用现下比较热门的大数据和云服务等新技术搭建电子书包的功能平台。我对改电子书包系统的体系结构的设想如下:
该电子书包系统主要包含四个部分,分别为:
(一)参与者
系统的参与者主要是系统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包括技术支持者、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人员。
(二)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可以是PC机、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
(三)功能平台
主要包含三大功能平台:
1.服务平台
服务平台主要提供各种云服务(如云存储、云操作系统、云应用程序),以及相应的教育资源和学习工具,主要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相应帮助。
2.教师平台
教师平台所有功能围绕教师教学展开。包括虚拟课堂、教学资源库、作业发布平台、试题库等模块。
3.学生平台
电子书包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出发,因此学生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学习资源库、协同学习模块、虚拟课堂、在线作业平台、在线测试模块。
(四)接口
数据接口部分由服务器群组成,主要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与使用,以及系统功能的扩展。
三、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学模式变革
当电子书包进入传统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要进行变革,才能使这一新的教学媒体达到期望的效果,真正的促进教与学。通过对一些新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后,我认为借助混合学习模式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何克抗教授对混合学习下了一个定义:“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3 ]。通过电子书包构建网络学习环境,并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使教师的教更符合学生的学。根据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第一步:教师在平台上发布新课内容的学习导图,学生收到教师发布的内容,利用电子书包里面的学习资源,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通过平台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
2)第二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设计相关任务,并发布小组作业,学生通过协同学习进一步学习,完成作业。教师继续通过平台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掌握学生最新学情,并通过平台对各学习小组进行指导。
3)第三步:通过对小组学习结果的分析,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对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对学生学习做更深入的指导。
4)第四步:通过前面三步的学习,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根据实际工作流程,教师设计并发布项目练习,要求学生按小组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当小组完成练习后,在作业平台上提交项目报告。
5)第五步:查看小组提交的项目报告,教师做出小结并发布在平台上。同时,教师在测试模块发布测试题,学生进入考试模块进行测试。系统智能分析学生测试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测试情况,调整教学计划。
整个教学流程充分利用实体课堂和网络平台的优势,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四、结论
将电子书包引入高职课堂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模式也要产生相应的变革。本文论述的基于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有机融合的混合课堂模式,能有效发挥电子书包的作用,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本文提出的这一设想,由于实际情况的制约,暂时还没有将此模式应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以检验其对教与学的有效影响。未来将逐步在现实课堂中进行实验,以改进电子书包的系统结构和优化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郁晓华.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1,4:24-27.
[2] 赖盈如.电子书包使用需求之系统观研究——以台北市大同高中为例[D].台北: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教育传播与科技研究所学位论文,2003.
[3]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9:37-48+79.
作者简介:刘钟凌(1986-),女,湖南益阳人,本科,软件工程、教育技术。
关键词:电子书包;教学模式;云服务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经调查分析可知,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比较薄弱,自学能力不足,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等问题。但是,高职学生思维活跃,对于喜欢的事情热情很高。针对高职学生的这些特点,我认为可以借助电子书包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电子书包的概念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电子书包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种将电子书包定义为以电子书作为主体架构的资源包、学习平台。第二种认为电子书包是以移动终端为依托的整合了教育内容的服务平台[ 1 ]。第三种认为电子书包是将传统书包进行电子化,发展无线行动化环境[ 2 ]。第四种将电子书包与平板电脑等同,仅仅认为它是一種学习工具。可以看出,1、2、3都是把电子书包看作是工具、资源和环境的组合。而4是把电子书包看作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
我认为电子书包是一个以便携移动设备作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结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为学生有效自主学习提供资源,且据有良好互动性的学习资源平台。
二、电子书包系统的体系结构
为了更好的实现电子书包的辅助学习功能,考虑课堂内和课堂外教与学的需要,利用现下比较热门的大数据和云服务等新技术搭建电子书包的功能平台。我对改电子书包系统的体系结构的设想如下:
该电子书包系统主要包含四个部分,分别为:
(一)参与者
系统的参与者主要是系统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包括技术支持者、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人员。
(二)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可以是PC机、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
(三)功能平台
主要包含三大功能平台:
1.服务平台
服务平台主要提供各种云服务(如云存储、云操作系统、云应用程序),以及相应的教育资源和学习工具,主要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相应帮助。
2.教师平台
教师平台所有功能围绕教师教学展开。包括虚拟课堂、教学资源库、作业发布平台、试题库等模块。
3.学生平台
电子书包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出发,因此学生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学习资源库、协同学习模块、虚拟课堂、在线作业平台、在线测试模块。
(四)接口
数据接口部分由服务器群组成,主要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与使用,以及系统功能的扩展。
三、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学模式变革
当电子书包进入传统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要进行变革,才能使这一新的教学媒体达到期望的效果,真正的促进教与学。通过对一些新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后,我认为借助混合学习模式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何克抗教授对混合学习下了一个定义:“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3 ]。通过电子书包构建网络学习环境,并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使教师的教更符合学生的学。根据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第一步:教师在平台上发布新课内容的学习导图,学生收到教师发布的内容,利用电子书包里面的学习资源,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通过平台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
2)第二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设计相关任务,并发布小组作业,学生通过协同学习进一步学习,完成作业。教师继续通过平台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掌握学生最新学情,并通过平台对各学习小组进行指导。
3)第三步:通过对小组学习结果的分析,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对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对学生学习做更深入的指导。
4)第四步:通过前面三步的学习,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根据实际工作流程,教师设计并发布项目练习,要求学生按小组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当小组完成练习后,在作业平台上提交项目报告。
5)第五步:查看小组提交的项目报告,教师做出小结并发布在平台上。同时,教师在测试模块发布测试题,学生进入考试模块进行测试。系统智能分析学生测试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测试情况,调整教学计划。
整个教学流程充分利用实体课堂和网络平台的优势,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四、结论
将电子书包引入高职课堂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模式也要产生相应的变革。本文论述的基于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有机融合的混合课堂模式,能有效发挥电子书包的作用,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本文提出的这一设想,由于实际情况的制约,暂时还没有将此模式应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以检验其对教与学的有效影响。未来将逐步在现实课堂中进行实验,以改进电子书包的系统结构和优化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郁晓华.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1,4:24-27.
[2] 赖盈如.电子书包使用需求之系统观研究——以台北市大同高中为例[D].台北: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教育传播与科技研究所学位论文,2003.
[3]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9:37-48+79.
作者简介:刘钟凌(1986-),女,湖南益阳人,本科,软件工程、教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