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万光棍”的性需求问题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gau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财经大学的谢作诗教授最近有些郁闷,郁闷的原因是他的一篇博客《“3000万光棍”是杞人忧天》被“标题党”了。一家门户网站为抓眼球,擅改标题,变成了《经济学教授谈光棍危机:低收入者可以合娶老婆》。该文被其他网站不断转载后,一时间成了网络热议话题,谩骂声一片,甚至有网友打电话到他所在学院进行辱骂。在网络这种发言没有任何成本约束的世界里,因观点不同而出现“语言暴力”,已是当下常态。其实,谢文的问题只是给出的建议有点草率,相应的分析也不够具体和深入。
  性别比“失衡”的原因
  据统计,由于男女性别比失衡,到2020年中国大约有30 0 0多万男性将成为“光棍”,不能进行婚配、组成家庭。一些人口学家和社会学家认为这将构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数据是否准确暂且放下,这里假设是准确的,并构成了“社会问题”。
  首先来看男女性别比失调的原因,这点不难分析。在社会养老没普及之前,家庭养老仍是社会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在传统中国社会,女孩出嫁后不承担养老责任,代际间的养老是由儿子承继的,即养儿防老。由于抚养一个男孩或女孩的成本相差不大,而在收益上,男孩要远大于女孩,导致的结果自然是“重男轻女”。父母在男孩的衣食住行,尤其是教育上投资要高一些。上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强推了“一孩化”政策,社会养老又没配套,结果是父母普遍希望此生只能生一个的孩子是儿子。而B超等技术的出现又可以提前查知胎儿性别,尽管有或明或暗的禁止,但“选择性生育”仍不时发生。带来的结果自然是生男孩的概率要大一些,这是“3000万光棍”出现的成因。
  实际上,若无选择性生育,一个社会整体生男生女的概率大致会维持在1:1,不会出现性别比失调的问题。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既然养儿的投资收益要大一些,为何在传统社会,不见满街都是“儿子”呢?原因即在于父母付出了抚养成本的女儿虽不承担养老责任,但出嫁时夫家是要给予一笔“彩礼”做补偿的。扣除天伦之乐带来的“收入”外,养儿还是养女的“均衡”,停留在两者投资收益的边际等式处。若整个社会男孩子多,女孩自然“物以稀为贵”,“彩礼”上升,会激励父母多生女儿。也就是说,养儿还是养女,也是人类的行为选择,仍受经济规律支配。正是由于“市价”的引导,带来整个社会的性别比维持在繁衍所需的均衡处。
  但若“市价”受到了政府对生孩“数量管制”的干扰,使得养儿还是养女的投资收益在边际上“不等”,就会出现性别比失衡现象。“生”还是“不生”,生“一个”还是生“几个”,决策权应该交给父母,因为他们才是市场的主体,才最清楚“边际等式”在何处实现。上世纪80年代强推“一孩化”的原因这里不论,这次计生政策调整,允许一个家庭生两个孩子,是一个进步,但还不够,应更进一步,让生育权利尽早回归家庭,才能尽早根治数量上“3000万光棍”的失衡难题,杜绝再次发生。
  提高收入是关键
  既然五年后“3000万光棍”会成为事实,那这个“存量”问题不能无视,又该如何解决?先要搞清楚的是,这一性别比失衡会带来什么社会问题?其实社会学家担心的不外是两个方面:一是性需求不能满足,二是无人养老。
  先来看性需求的满足。即使在严格的一夫一妻制条件下,男女性别比的均衡大致是1:1,这时是否仍存在“光棍”或嫁不出去的“剩女”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男女匹配组成家庭不是自然天成,无任何“代价”的,而是有较高搜寻的“信息费用”。传统中所谓的“红娘”或现在的婚恋网站,即是为降低这“信息费用”而产生的“中间商”,她(它)们挣的即是这“信息费用”的钱。即使这世上有男人和女人各100人,最后也会有十个八个的“剩男”、“剩女”,没能婚配。
  美色有价,而女性的身体是其巨大的资产。实际上,不仅女色有价,男色也有价。注意,这么说并不是“歧视”或“物化”女性。从经济学或科学的视角看,凡是能带来“收入”的皆是资产。市场竞争之下,资产落入出价最高的人手中,所谓“英雄配美人”,是市场配置“效率”的应有之义了。抛开价值观,想清楚了这些,就知道“性”本身也是一项商品和服务,与其他的商品和服务本质上没有差别。
  只有从这个“一般化”的科学视角看待“性”,才能不在价值观“好坏”上纠结,才能摆脱成见,找到答案。尽管婚姻是满足性需求的主要渠道,但无“老婆”的光棍是否就满足不了性需求呢?既然本国的女性少,能否从外国进口“新娘”呢?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不正是过去30多年来中国所走的成功之路吗?
  只要愿意,“富人”不会娶不到老婆。因此,“光棍”能否满足性需求,本质是个“收入”问题。只要中国人的收入高,大可以从国外“进口”“新娘”了。实际上,这种事正在发生。缅甸、蒙古、俄罗斯等国的姑娘,受收入的吸引,已有不少嫁入中国。只是受国籍及一些法律的禁止,“进口”的价格目前还比较“高”。
  中国在收入比较“低”的时间,也曾“出口”过“新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上海人,以将女儿嫁外国人为荣。据说嫁得好的“等级”排序是欧美人第一,其次是日韩人,最后是中国港台人。
  实际上,撇开“国别”这个变量,或站在外星球上看地球,就一目了然了。所谓的“进口”或“出口”新娘,不过是人口在婚配问题上,受“市价”星光的指引,在地球上迁移流动,实现资源的较佳配置而已。中国要解决这3000万光棍的婚配问题,最重要的仍是要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在绝对额上提高“光棍们”的收入水平,使得“新娘”能自愿流入。同时,在制度上或政策上做一些调整,以降低“进口”新娘的价格。
  性的合约种类
  既然担心“3000万光棍”的性需求不满而产生问题,那除了上面指出的提高国人收入,大量“进口”新娘外,还有没有其他解决办法呢?为此,要探讨一下与性有关的合约种类。且先来看看家庭这一组织或这张合约的本质。
  家庭有三种功能。一是种的繁衍,即“养幼扶老”;二是男女交配,满足性的欢愉;三是一旦夫妻组成家庭后,即变成了一个两人“合伙公司”,除了性的欢愉和种的繁衍外,还求家庭这个“公司”的收入(或产出)的最大化。若“边际分析法”学得好,就会明白家庭的本质是一张“种的繁衍”的合约,后两者只是“派生”出来的功能。若求产出的最大化,实在没必要非“一男一女”组成一个合伙公司来实现。而性的满足也不必非要规定男人一生只与一位女性交欢来实现。无论男女,皆有“多偶”的天性,家庭这张合约是对人的“多偶”天性的严格约束。
  为何要约束“多偶”的天性?风俗伦理也一再表扬夫妻间的“忠诚”,谴责婚外“出轨”,答案存在于“两害相权取其轻”中。人类的家庭合约经过了漫长的演化,从初民时代的群婚乱交,到血婚、伙婚、偶婚制,再到目前一夫一妻或一夫多妻为主体的专偶制,目的是为了避免近亲繁殖,确认“爸爸是谁”,从而以父系血缘为约束,更好地实现“抚幼养老”。而婚外“出轨”,无论男或女找性伴的支出,皆是在未经“公司”合伙人同意下的“毁约”。更重要的是,女性出轨,在避孕和D N A技术出现前,“爸爸是谁”就成了大问题,从而伤害到整个社会“种的繁衍”。在风俗伦理上,对女性出轨的“谴责”或“禁止”要比男性更苛刻,即是此理。
  也就是说,家庭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种的繁衍”的合约,为此,它严格排斥男女“多偶”的天性,要求夫妇一生中只能以对方为交配对象。单纯从性的需求看,“妻子”是“丈夫”购买的一张终身交配合约。这张“终身合约”很贵,光棍们支付不起,才导致“落单”而不能婚配。
  但“多偶”毕竟是人的天性,即使有法律和风俗伦理的约束,婚外“出轨”现象仍旧频发。而从性交易的合约来看,“终身合约”也只是满足性需求的一种而已,除此之外,还有按“次”计算的短租合约,所谓“狎妓”是也。有“包养”的长租合约。也有“合租”合约,比如1949年前中原地区的“拉帮套”以及个别地区存在的“兄弟共妻”现象等。当然,“合租”合约是特殊局限的选择,从来都不是人类性合约的主流。既然婚配这张“终身合约”很“贵”,光棍们的性需求是可以通过更便宜的“短租”合约来满足的。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全国频发儿童受到性侵害的案件,其中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是主要的受害者,儿童性安全问题令人堪忧。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下称“绿芽基金会”)希望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在2013年发起了“乡村儿童性安全教育项目”。  这是一个通过培养性安全教育师资以推广乡村儿童性安全教育的项目。  与一般公益组织直接为儿童进行性安全培训不同,绿芽基金会通过各地的教育局、中小学和教育公益组织找到学校老师、进校社
期刊
近年来,越来越多NGO致力于乡村儿童阅读推广,但如何让乡村教师得到更多的儿童阅读资源,让孩子更好地培养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众多儿童阅读公益组织需要面对的问题。  广东省春桃慈善基金会希望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在今年初发起“点灯人伙伴计划”,希望为有志于儿童阅读推广的城乡老师提供成长平台,最终让乡村儿童获得优质的阅读课程。  “春桃·点灯人伙伴计划”是由春桃慈善基金会提供资助,亲近母语公益发展中
期刊
华德福教育源于德国,10年前进入中国,开始了“本土化”实践之路。目前国内约有三百多所华德福幼儿园,几十所华德福学校,需要大量师资。  华德福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并与当地传统文化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把头脑的知识学习,转化为活的、艺术化的学习。孩子们在生活实践、游戏、艺术创作、中国的节日庆典中,完成了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等学习,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并让他们的头脑、心性和四肢均衡发展。 
期刊
由于受到各种现实限制,中国的乡村儿童难以和城市儿童一样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广东省担当者行动发展中心希望能够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他们以阅读为切入,试图将“大山外的世界和知识带到山里的孩子面前”。  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五位一体”阅读助学项目,首先到乡村中小学的每个班级教室建立图书角(班班有个图书角),再培训当地的乡村老师(阅读领航员教师成长计划),由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阅读。这是项目的核心内容,在此
期刊
2008年,中山大学研究生周文华发现,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有着更强烈的倾诉欲望,当倾诉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容易产生厌学、暴力和抑郁等问题,甚至可能出现自杀倾向。周文华希望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发起了蓝信封书信项目。  从模式设计来看,这是一个留守儿童成长陪伴的长期项目,通过大学生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的一对一书信交流,让留守儿童在无法经常与父母交流的情况下,找到情感倾诉的对象。  项目从满足留守儿
期刊
志愿者是社会组织重要的人力资源,在国外有着成功的经验探索。在国内经历2008年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的洗礼,以及随后的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志愿服务成为中国社会的热点和焦点。社会组织对于志愿者的需求确实存在,但是意识上,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对志愿者远没有对资金或资源重视。大量的志愿者空有志愿服务的意愿,却找不到志愿服务的机会,从而造成了志愿者的大量流失。2015年10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
期刊
2010年10月8日,广州志愿者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广州市团校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全国首家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的志愿服务专业化智力支持机构。2010年12月,中国残联在学院挂牌建立了“全国志愿者助残培训基地”,主要负责承接中国残联各类专项培训工作。2015年8月25日,团中央在学院挂牌建立了全国首批志愿者示范培训基地。在广州建设“志愿之城”的历史进程中,学院致力发展成为“志愿者培训中心、志愿服务理
期刊
位于贵州省最北部的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在道真,老百姓有一句俗话: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读书,在道真人看来,是摆脱贫穷的最好通道。但事实上,在道真县,很多靠读书走出大山的年轻人又回来了,没能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10月18日《中国青年报》)  农民家庭举债送孩子上大学,主要愿望就是让大山的孩子能够跳出“农门”,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摆脱贫困,这是千百年来中国寒门子弟
期刊
怀胎十年的《慈善法(草案)》(以下简称慈善法)终于2015年10月31日面世,公开接受公众意见。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也必将因为慈善法的出台而迎来一个历史性发展阶段。为此,北京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第一时间成立了“我给慈善法提意见”工作组,开展了系列解读慈善法并征集民间意见的活动。截止到11月20日,共动员了500多名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志愿者骨干和社区居民参与了“我给慈善法提意见“活动,征集意见100多条
期刊
近日,二孩政策的放开让80后成为独生子女时代的特殊标本,而更令人伤感的是,承载着广州80后一代童年欢乐记忆的那些乐园,也正在悄无声息地荒芜。那些年,广州的各种主题公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东方乐园、飞龙世界、世界大观、航天奇观……如今,游园的小屁孩已为人父母了,童年乐园却雨打风吹去。如果不是网络上刮起怀旧风,似乎已没人记得它们的存在。时间简直太残酷,成为标本也就算了,连个怀旧卖萌装嫩的地方都没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