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狄更斯一生都热衷叙述和关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折射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情感世界和价值取向。在诗歌《我是小人物》中写道:我是小人物!你是谁?莫非——也是——小人物?那么,咱俩是一对!别说!要不——会把咱们驱逐。当个——大人物——多么枯燥!学蛤蟆——真有名望——面对着洗耳恭听的泥沼——整个六月——把自己的大名宣扬。“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在作家的笔下,饱含随时爆炸不可控的破坏性,却又极具蕴藏还原人性的底色,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辨别变得模糊甚至可以任意时空切换交融。
时空的未知性:荒诞的生存仪式
人生是条未知的路,曲曲折折通向黑暗和光明。芸芸众生的我们,无法摆脱柴米油盐、日常琐事,或是激情昂首追逐着梦想,或是默默无闻得过且过,或是苟延残喘度日如年,活着的意义有时也许就是一个原始梦想,或是一份倔强的自尊作祟。电影《无名之辈》起始便是一出荒诞的社会众生现代剧,处处可见黑色幽默,与当下社会热点话题紧密交融。酒驾、抢劫、房产商跑路……这些个体现象的背后,牵涉到一张无形的人际网,关乎亲情、爱情、兄弟情等等。执着于警察梦想的马先勇,花费了四五年的时间才当上正式的协警,因酒驾引起了一场车祸,妻子死亡,妹妹截瘫,他失业成了保安。两个唐吉诃德式的“骑士”幻想着通过抢劫,立足城市,获得生存的“底气”,可却被命运着实嘲弄了一番,抢劫的一堆手机模型,彻底打碎了两位“小人物”的理想。欠下巨款的房产商高明逃跑,却被债主以白日开追悼会的方式进行报复,荒诞无比让人捧腹大笑。加缪把荒诞定义为一种理性与非理性、永恒与有限之间的对立和断裂。偌大的城市,车水马龙,时空被割裂成荒诞的故事片段,理性与非理性瞬间切换,直截了当凸显社会众生生存的另类仪式感,至于姓名已失去存在的意义,无名之辈而已。
自尊和梦想:个人生存的价值符号
无论高低贵贱,梦想都是平等的。马先勇在遭受巨大打击之后,依然做着协警的梦。与其说一个人找寻丢失的老枪,找寻着两个抢劫犯的影踪,还不如说试图重拾往日的梦。两个抢劫犯——胡广生和李海根鬼使神差闯进了一心求死的马先勇妹妹马嘉旗家里,胡广生得知费尽心思抢劫而来的只是手机模型,并被网友制作讽刺视频,内心“士可杀不可辱”的气概彻底激发。值得一提的是,胡广生和李海根抢劫的出发点并不相同,一个为了“出人头地”,一个为了按摩女肇红霞。马嘉旗泼辣的言语显得看透生死,可是小便失禁让她失去了做人的唯一自尊,她无力挣扎和反抗李海根的“救赎”,并和胡广生达成协议,要求他打开煤气后离开。房产商高明在和小三逃跑途中,经历了复杂的内心独白,最后还是想回头实现自我救赎。当生活失去希望,自尊和梦想往往成为最奢侈的价值符号。沈从文大力宣扬人性的野蛮之美和原始文明的活力,更注重人性个体的“柔软面”,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影片中每个人都有“柔软面”,直击叩问灵魂深处,消解了社会现实和理想主义的碰撞。人为何而活,失去自尊和梦想的生存状态,如同行尸走肉。死并不可怕,而是否“体面”成为最后的祈求,卑微到尘埃里也要保留自尊。
狂欢与颠覆:各自安好的散場和回归
巴赫金提出“狂欢诗学”概念,认为狂欢节具有巨大无穷的颠覆作用,颠覆等级制,主张平等的对话精神,坚持开放性,摧毁一切与变更一切的精神,死亡与新生的精神。随着影片情节的有序发展,最后所有的画面都定格在那场闹剧追悼会,就像一个狂欢节的大舞台,各式人戴着面具,而又各怀心事。马先勇等待李海根露面,一群警察布下陷阱等待波仔上钩,高阳的儿子和一群学生大闹追悼会现场……一场关于自尊和梦想的战争一触即发,整个故事情节看似繁杂无比,却像高手下棋,每步都饱含杀机与重生。故事的结局,是马先勇和胡广生、李海根三人在车里的“博弈”,胡广生终于打响了人生第一枪,马先勇中弹。此时整个城市上空烟花绽放,绚烂无比,如同狂欢节胜利的号角,暗示着马先勇如愿以偿,完成使命;胡广生终于骨气了一回,如释重负;李海根也博得肇红霞的心;高阳勇于承担,父子重归于好……一场好戏,各有所取,各自安好,城市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你我无名之辈犹如马嘉旗,看到外表凶悍的胡广生亲手描绘的漫画,仿佛看到重生的美好希望。现代摩登文明的无孔不入,人性裂变随处可见,还不如勇于揭开面具随性生存,丢弃尔虞我诈,来得更加真诚。
时空的未知性:荒诞的生存仪式
人生是条未知的路,曲曲折折通向黑暗和光明。芸芸众生的我们,无法摆脱柴米油盐、日常琐事,或是激情昂首追逐着梦想,或是默默无闻得过且过,或是苟延残喘度日如年,活着的意义有时也许就是一个原始梦想,或是一份倔强的自尊作祟。电影《无名之辈》起始便是一出荒诞的社会众生现代剧,处处可见黑色幽默,与当下社会热点话题紧密交融。酒驾、抢劫、房产商跑路……这些个体现象的背后,牵涉到一张无形的人际网,关乎亲情、爱情、兄弟情等等。执着于警察梦想的马先勇,花费了四五年的时间才当上正式的协警,因酒驾引起了一场车祸,妻子死亡,妹妹截瘫,他失业成了保安。两个唐吉诃德式的“骑士”幻想着通过抢劫,立足城市,获得生存的“底气”,可却被命运着实嘲弄了一番,抢劫的一堆手机模型,彻底打碎了两位“小人物”的理想。欠下巨款的房产商高明逃跑,却被债主以白日开追悼会的方式进行报复,荒诞无比让人捧腹大笑。加缪把荒诞定义为一种理性与非理性、永恒与有限之间的对立和断裂。偌大的城市,车水马龙,时空被割裂成荒诞的故事片段,理性与非理性瞬间切换,直截了当凸显社会众生生存的另类仪式感,至于姓名已失去存在的意义,无名之辈而已。
自尊和梦想:个人生存的价值符号
无论高低贵贱,梦想都是平等的。马先勇在遭受巨大打击之后,依然做着协警的梦。与其说一个人找寻丢失的老枪,找寻着两个抢劫犯的影踪,还不如说试图重拾往日的梦。两个抢劫犯——胡广生和李海根鬼使神差闯进了一心求死的马先勇妹妹马嘉旗家里,胡广生得知费尽心思抢劫而来的只是手机模型,并被网友制作讽刺视频,内心“士可杀不可辱”的气概彻底激发。值得一提的是,胡广生和李海根抢劫的出发点并不相同,一个为了“出人头地”,一个为了按摩女肇红霞。马嘉旗泼辣的言语显得看透生死,可是小便失禁让她失去了做人的唯一自尊,她无力挣扎和反抗李海根的“救赎”,并和胡广生达成协议,要求他打开煤气后离开。房产商高明在和小三逃跑途中,经历了复杂的内心独白,最后还是想回头实现自我救赎。当生活失去希望,自尊和梦想往往成为最奢侈的价值符号。沈从文大力宣扬人性的野蛮之美和原始文明的活力,更注重人性个体的“柔软面”,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影片中每个人都有“柔软面”,直击叩问灵魂深处,消解了社会现实和理想主义的碰撞。人为何而活,失去自尊和梦想的生存状态,如同行尸走肉。死并不可怕,而是否“体面”成为最后的祈求,卑微到尘埃里也要保留自尊。
狂欢与颠覆:各自安好的散場和回归
巴赫金提出“狂欢诗学”概念,认为狂欢节具有巨大无穷的颠覆作用,颠覆等级制,主张平等的对话精神,坚持开放性,摧毁一切与变更一切的精神,死亡与新生的精神。随着影片情节的有序发展,最后所有的画面都定格在那场闹剧追悼会,就像一个狂欢节的大舞台,各式人戴着面具,而又各怀心事。马先勇等待李海根露面,一群警察布下陷阱等待波仔上钩,高阳的儿子和一群学生大闹追悼会现场……一场关于自尊和梦想的战争一触即发,整个故事情节看似繁杂无比,却像高手下棋,每步都饱含杀机与重生。故事的结局,是马先勇和胡广生、李海根三人在车里的“博弈”,胡广生终于打响了人生第一枪,马先勇中弹。此时整个城市上空烟花绽放,绚烂无比,如同狂欢节胜利的号角,暗示着马先勇如愿以偿,完成使命;胡广生终于骨气了一回,如释重负;李海根也博得肇红霞的心;高阳勇于承担,父子重归于好……一场好戏,各有所取,各自安好,城市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你我无名之辈犹如马嘉旗,看到外表凶悍的胡广生亲手描绘的漫画,仿佛看到重生的美好希望。现代摩登文明的无孔不入,人性裂变随处可见,还不如勇于揭开面具随性生存,丢弃尔虞我诈,来得更加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