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中“深度阅读”的实践探索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xia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人认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主要依赖于课外大量的阅读。这一点固然不错,但是,“量”和“质”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为什么让学生读了很多,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依然没有提升?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笔者认为:阅读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确切地说,要实现学生的深度阅读,必须有赖于课堂的深度教学。
   一、“深度阅读”源自新课标对高中阅读的定位
   1.“深度阅读”的理论依据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到:阅读能力只有在深刻的阅读中才能有效形成和发展。阅读教学目标包含着“发展独立阅读能力”“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扩大阅读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内容。
   高中语文课标的“阅读教学价值目标”中提到:“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是高中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
   基于对以上理论阐述的领会与认识,笔者着力钻研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深度教学”的教学方法,即着力于全体学生阅读能力及其素养的有效发展,充分结合课内阅读教学与相关课外阅读实践,灵活采用多种“品读解析、厚积深思”的深度学习方法来进行阅读教学。
   2.对“深度阅读”概念的界定
   对概念的不同理解必然导致对文本阅读价值的理解和追求不同,阅读教学观念、体系、方法的不同。那么“阅读”是什么?基于“阅读”概念的“阅读教学”又该如何进行呢?
   广义上的“阅读”,就是看书或读书;而“深度阅读”则是一种对所读材料进行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的思维过程。简言之,“深度阅读”就是要让学生提升逼近文本的能力、融会贯通的能力、感悟迁移的能力,最终实现能读懂文章。而基于“深度阅读”概念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对学生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养成和运用。
   3.“深度阅读”的课堂教学方法
   “深度阅读”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速读、精读、研读;串讲法、谈话法、导读法、点评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读后感法;信息式阅读、理解性阅读、发现式阅读、鉴赏式阅读;整体阅读、比较性阅读、探究性阅读、专题性阅读、练习性阅读;生成性阅读、翻转阅读;整本阅读、群文阅读……我认为,一线老师应当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情况、课文特征,来进行选择和组合。
   二、“深度阅读”在文言文课堂中的教学实践
   下面笔者将以我对《师说》一课的教学研讨活动为例,来阐述“深度阅读”教学理念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课堂探索和实践。
   对于文言文的常规教学设计思路是:疏通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师说》的“深度阅读”教学设计是:结合《师说》的时代背景,深入研读文本,探究高考论说文的写作逻辑。即学生通过对《师说》文本的“深度阅读”,完成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说文写作整体逻辑入门”的任务。这一阅读过程,可以渗透“深度阅读”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几个关键词:逼近文本、融会贯通、感悟迁移。
   1.提升“逼近文本”的能力。在“深度阅读”的教学设计下,学生要能够梳理《师说》的写作逻辑,这就必须回到文本,突破简单的文言字词翻译,努力研读文字背后的意蕴,从而对文本的内容逻辑、作者的写作构思,乃至作者的深层思考有更精深的解读与领悟。
   2.培养“融会贯通”的思维。从常规教学设计思路转变为“深度阅读”设计,其背景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发生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上,还有对写作能力的要求上。从作文的角度来看,《师说》是一篇典型的时评文。其写作的时代背景是“今之世不闻有师”(柳宗元),大家都以向别人拜师为耻;拜师的标准是:年龄、地位、名望。为了纠正这样的不良风气,韩愈写了这篇文章,从讨论“师”的定义,到阐述“从师”的重要性,再批评“从师”的社会风气,表扬勇于向自己学习的弟子——即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综合事实和道理进行论证;既有经典人物(孔子)的言行,又有现实世界的教育现状;既有“古之圣人”,又结合当前“士大夫之族”……学生可以通过对这篇文章的深度学习、分析,理解其写作的整体逻辑,感受时评类作文的写作。
   3.进行“感悟迁移”训练。对《师说》的“深度阅读”需要梳理其写作逻辑,最终训练的目的,除了提升阅读思维,还可以训练学生将所学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进行模仿、练习。经过逐段阅读、剥丝抽茧的“深度阅读”之后,我们可以得到一篇优秀的论说文写作的逻辑框架:
   师说
   标题点出文体“说”、对象“从师”
   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提观点)
   从“师是什么”“为何从师”“怎么择师”的角度简单阐释“从师”的重要性。(说观点)
   第二段:使用三组对比,批驳当下“不从师”的不良风气,从反面论证“学必从师”的道理。(“破”)
   第三段:举例论证、引用名言,正面阐述“学必有师、能者为师”的道理和标准。(“立”)
   第四段:结合现实例子,进一步强调第一段中提出的择师标准“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说现实)
   当然,除了写作逻辑上的“深度阅读”,这时,老师再补充一点韩愈和时代背景的相关知识,学生会得到关于韩愈及本文思想的更深层次的感悟:拜师学习最重要的,是“师其义,不师其辞”。
   在中国教育体系中,阅读和写作的训练主要被安排在了中学阶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学语文教学奠定了国人的思考方式和智力习惯。语文老师应当引导学生欣赏文字的美感,掌握如何用文章求知、思考和论辩。
   “深度阅读”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就是旨在去表面化、去表层化、去表演化,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深层、深刻、深度地学习,从而提升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
   [作者通联:成都市石室中学]
其他文献
目的:考察复方左氧氟沙星喷雾剂体外抑菌能力。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复方左氧氟沙星喷雾剂对常见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复方左氧氟沙星喷雾剂对5种标准菌株(大肠埃希菌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跨境电商活动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和发展前景,特别是受到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跨境电商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
【设计思考】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要依照文章的体裁特点,按这一篇文章的体裁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教学。不同体裁的作品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要素构成、结构特点、语言风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收录了初唐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诗歌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是乃脍炙人口的名篇。在课后的"思考探究一"中,教材编者请读者"试试看,你能否进入并体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正>技术简介我国水库众多,中小型水库在数量上占比达90%以上,大部分是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地。许多中小型水库未建排沙设施,淤积严重。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简称黄科
走向宽阅读、真阅读和深阅读,这是中学生阅读的必由之路。而宽阅读、真阅读,最终仍要走向深阅读。那么,什么是深阅读呢?阅读的目的是让我们掌握人类深层次的思想精髓,因而深阅读不仅是一种阅读方法,还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塑造灵魂、构建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   以构建深层次生命为目的的深阅读,择善是前提,“沉潜”是关键。   尼采说:“面向大众的书常常散发着恶臭。”而今信息泛滥,阅读工具日趋便利,市面上的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和细胞组分(cellular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