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组织内部进行“知识挽留”

来源 :AMT前沿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经济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也导致了人员流动率的提高。很多企业/组织开始面临一个实际的挑战:如何应对员工,特别是资深骨干员工离职后给企业带来的知识损失。尤其是对知识密集型组织而言,企业的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资深骨干员工对企业的贡献。
  在变动的经济环境中,惟一可以确定的是环境充满了不确定因素,要掌握竞争优势必须先掌握知识。在市场不断变化,科技推陈出新、竞争者愈来愈多,及产品生命周期愈来愈短的环境下,企业应能不断创造新知识,广布新知识于组织当中,并快速吸收新科技与推出新产品。一个企业其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企业创造价值能力的强弱,此处的价值不仅包括股东权益,而且应该加上企业的无形资产。而“知识管理”在企业提升价值的过程中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并成为行业内顶级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动力。
  
  知识管理阻力重重
  
  很多企业意识到了要通过知识管理来进行企业内知识的整合,由原来依靠个人能力的发展模式,向依靠组织能力发展模式转变。这种转变很关键的一点是做好内部的知识管理工作。而实际过程中,企业在推行知识管理时,往往遇到很多实际的困难。
  知识杂乱无章,无人管理
  任何一个组织,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或多或少的都会积累下有价值的资料,但是这些资料/文档,由于缺乏有效统一的管理,往往会分散于个人头脑、个人电脑中,这就给组织内知识管理带来了一些实际的壁垒,如何打破这种知识传播与共享的壁垒,从而把个人的知识变成组织的知识,成了知识管理领域一个核心的命题。同时,有很多企业在内部也推行了知识管理,但可能忽视了对知识管理的专职管理岗位的设置,结果造成“知识管理一阵风”,一段时间之后,由于缺乏监管和引导,知识管理在内部也置之一旁了,没有持续有效的开展下去。
  “老员工”病,想共享又怕影响在组织内的地位
  在一个组织内,针对知识管理的实施,最关键的人员就是内部的资深员工。因为只有资深员工才是掌握组织内部最核心知识的群体,只有把他们隐藏于自身的一些有价值知识挖掘出来,才能真正意义地实现内部知识共享。
  资深员工在对待知识管理时,往往会变现出“老员工”病,其典型表现为:
  想得到又怕失去。某一员工在某领域从业时间越久,对该领域的理解就越深刻,这时让他们去共享一些有价值的知识给大家,他们往往首先想到是,一旦共享了是否会对个人在组织内的地位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是,从另一角度讲,他们又比较渴望接收到新的知识。因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够保持自己在组织内部的地位和活力。
  对知识的要求比较高,要精品。资深员工因为在某领域经验比较丰富,对知识的要求远远超出一般员工的要求,希望能够得到“精品”而不是一般的知识。但他们往往会忽视一个基本事实,珍珠往往会隐藏在沙子中,只有将工作过程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并持续稳定地进行这项工作,很多有价值的知识点才会慢慢积累起来。
  知识管理工作中缺少有效的引导和约束手段
  在组织内部进行知识管理工作,要保证能够由员工的自发行为上升到组织的自觉行为,而要实现这种转变,从组织管理的角度,需 要有有效的引导和约束手段作为支撑。知识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管理,不但要有约束机制,比如考核、激励措施,还要有引导措施的跟进,比如内部培训、内部导师制度等等,在约束大家进行知识管理的同时,也要告诉员工如何进行知识管理,从而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把“要我做”转变成“我要做”。
  
  综合考虑一一解决
  
  针对于组织内部在推行知识管理工作时可能遇到的这些困难,特别是从员工管理的角度看,要想规避这些风险,突破这些困难,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入手进行综合考虑:
  创立组织知识共享的文化,在员工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知识的交流和转移以相互信任为基础,这一点对资深员工尤为重要。一方面,从知识的转移方式来看,尤其是隐藏在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它很难通过正式的网络进行有效的转移,而只有通过紧密的、值得信赖和持续的直接交流等非正式网络才能实现隐性知识的传递。而知识有效转移的前提条件就是知识转移的双方必须相互信任。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能有效降低任何一方采取机会主义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人们合作的效率。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除血缘关系外,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比较低,因此,需要在组织中建立新型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组织及其员工行为准则的判断标准和体系,它时刻指导着组织及其员工的行为。组织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组织文化的建立应以有利于知识共享的价值观为指导,并使这样的价值观融合于组织和组织员工的价值观之中。
  降低组织成员知识基础的差异性,减少由于员工,特别是资深员工,对知识共享评价的差异性带来的损失。
  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有计划性和前瞻性,在人员招聘、职责描述、帮助新成员内部化和人员匹配等环节中,明确组织职位对成员知识基础的要求,并努力了解员工完成工作所需的相关知识,确保员工具备完成职责所需的基础知识,使全体员工对本企业所需的各种知识有所了解。此外,组织在设计知识管理系统时,应设计合理的激励系统,促进并奖励知识共享,阻止并惩罚对可完整转移知识的隐藏行为。在考评员工时,要注意考虑他向同事转移了多少有用的知识、在团队工作中起到的作用,及对企业知识创新的贡献等。企业制度应能让员工看到并享受到将自己的知识与他人共享带来的利益。
  设定原则,甄选具有潜在价值的共享知识。
  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组织总体的发展战略,因此知识共享的过程也必须以实现组织战略目标为前提。通过组织战略目标和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寻找为完成组织战略目标所必须的关键活动和关键业务,形成关键活动和业务的工作流程,以此作为甄选和评价具有潜在价值的知识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活动和业务流程进行分解,寻找为完成这些活动和业务所必须的知识,显示知识杠杆点。
  在企业关键业务活动中,能够利用知识带来效益,并对实现组织发展战略和长期规划有重要贡献的知识称为知识杠杆点。知识杠杆点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点,也是对企业今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关键知识。
  在甄别的过程中,发现知识杠杆点中的有关人员,特别是资深员工。人员是知识共享的核心,也是知识共享和知识管理成功实现的保证。通过访谈相关人员,主要是独当一面的关键人员,获得组织知识库和知识专家的位置。
  通过知识管理手段,来进行组织内部的“知识挽留”,某种程度上,能够减少由于资深员工的离职,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但知识管理在组织内部的推行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但要考虑“内容层面”、“体系层面”,员工的参与知识管理持续改进也是左右整个工作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充分分析组织内部的实际状况后,通过有效的工作步骤,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从而将“员工”、“知识”与组织的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
其他文献
项目型组织要保证做正确的项目和正确地做项目,就需要利用知识管理的手段和方式,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在组织内部有步骤、分阶段地开展知识管理活动。    由于项目运作的一次性和独特性,使项目型企业不论是传统的如建筑、房地产等工程类项目型企业,还是高新技术产业、设计研究、咨询等服务型项目型组织,都面临同样的挑战,即如何积累项目的最佳实践,提高项目的及时交付能力,重复项目实施的成功。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将
期刊
原本存在于单个企业内部的价值链,正在极大地向外扩展,形成新的产业链或者转化为新的产业链形式。    近些年来,价值链的概念经常被提及,但通常都是用来描述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或职能间的联系的。事实上,随着产业和企业规模的扩大,随着研发、生产、销售、物流等职能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同时也伴随着物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原本存在于单个企业内部的价值链,正在极大地向外扩展,发展成为多类、多级企业共生共存的形式,形成
期刊
一个管理者参加的会议太多,就是组织不健全的表现!会议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提升组织能力才关键!    赵日磊  盛高咨询咨询顾问  交流信箱:[email protected]    最近正好在读彼德·德鲁克先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在“掌握自己的时间”这一章节中,德鲁克在谈到影响时间的因素时提到,“另外一个常见的浪费时间的原因,是组织的不健全,其表现就是会议太多。”  德鲁克
期刊
作为职场中人,你是不是正在为公司各类层出不穷的总结会议困扰,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年末?如果你“不幸”还是企业的一个中层以上的管理者,那一定还被更多的计划预算类会议折磨着……你是否想过会议也是可以被管理和控制的,而不是被动地被各种各样的会议牵绊着?  早在半年以前,与AMT的顾问沟通,了解到AMT咨询正在研究关于打造“和谐会议体系”的内容。初听上去有些抽象,因为笔者也一直对合理化开会的事情非常感兴趣,
期刊
论是否作为“灵魂人物”,在人人对话的网络时代,“知识社区”都是不得不谈的话题。    网络社会化是一场已经到来的互联网革命。社会软件(Social Software)的崛起是明显的技术标志。互联网应用模式开始从传统的"人机对话"逐渐转变为"人人对话"。作为社会软件的重要体现形式,知识社区正引发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知识社区发展背景    科技的高速发展,使人类处身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世界越
期刊
一个企业的会议有效与否不仅能够反映领导人时间安排的规律性,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企业的很多实际问题。    梁星  AMT Consulting 咨询顾问  交流信箱:[email protected]    战略会、预算目标会、审批会、经营例会、汇报会、协调会……案例中的杨总被淹没在会议的海洋中。杨总遇到的问题,绝对不是个案。很多企业的老总们经常碰到类似的难题。即使一天24小时连轴转,仿佛也
期刊
梳理了会议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管理层的决策需要建立在简明直观的企业经营信息基础之上。    王彦彪  某知名房地产公司 高级营销运营经理  交流信箱:[email protected]    在提倡团队协作的现代职场,作为职业人的我们,对于开会并不陌生。在此意义上,我更愿把会议看作是现代职场团队协同方式的外在表现,而会议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意味着一种工作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正如文中杨
期刊
全球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管理变革需要全方位的信息化手段支撑。    ■ 嘉宾:彭一AMT咨询 总裁  林伟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招商局 局长  任志宽中国学习型组织促进者联盟主席、首席专家  黄启珠北京多星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董事长   ■ 主持人:刘辉 《管理学家》 执行主编    随着企业的高速增长,企业家面临的压力也在增大,企业如何发展下去,如何保持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企业内部的
期刊
员工流失会带走企业巨大的知识、经验、资源等财富,这是无法用成本去衡量的损失。对此,预防比补救更重要。    翰德咨询发布的08年第二季度《翰德季度就业调查报告》中指出,较之于亚洲其他受调查市场,中国的受访者更加注重选人而不是留人。在中国,表示招聘合适人选是最大挑战的受访者比例居亚洲之首,而表示挽留人才是最大挑战的受访者比例却为亚洲最低。  报告背后是诸多企业过高的人员流失率,对于员工流失造成的岗位
期刊
让知识内容在项目的运转过程中产生出可观的价值,才能体现出项目型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最大成效。    问问任何一位企业家,他管理的企业的资产有多少,固定资产有多少,现金有多少?相信每位企业家心中都有各自准确的答案,但是如果问问他们,他的企业知识资产有多重要,知识流失的损失有多大?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回答得上来。被他们忽视的恰恰是存在于人的知识经验财富,以及知识财富管理的重要性。  在对知识管理的解释中,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