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缝线植入Schlemm管开口部成形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POAG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7月52例(52只眼)POA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26只眼)行缝线植入Schlemm管开口部成形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手术组);26例(26只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0个月、36个月作为随访时间点,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滤过泡的形态、术后用药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多组计量资料数据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后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非正态分布变量的组间比较应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术前联合手术组与小梁切除组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联合手术组与小梁切除组最佳矫正视力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6,P=0.08);联合手术组完全成功率为69.2%(18/26),小梁切除组完全成功率为61.5%(16/2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P=0.56);联合手术组条件成功率为88.5%(23/26),小梁切除组条件成功率为84.6%(22/2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69)。联合手术组术前眼压、末次随访眼压分别为(32.4±9.3)、(16.9±3.5)mmHg(1 mmHg=0.133 kPa),小梁切除组术前眼压、末次随访眼压分别为(31.3±10.0)、(15.5±4.6)mmHg,两组术后末次随访眼压与术前眼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t=8.12,P<0.01;小梁切除组:t=7.20,P<0.01);末次随访时试验组与小梁切除组降压幅度分别为(15.5±9.7)mmHg与(15.8±11.2)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P=0.63)。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两种手术方式眼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试验组中有65.4%患者中形成了功能性滤过泡(微囊型+弥散型);小梁切除组中有61.5%患者中形成了功能性滤过泡(微囊型+弥散型);联合手术组功能性滤过泡(微囊型+弥散型)患者末次随访眼压为(15.5±3.5)mmHg,非功能性滤过泡患者末次随访眼压为(16.0±3.4)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P=0.64)。两组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末次随访时2组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的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93,P=0.09)。
结论缝线植入Schlemm管开口部成形联合小梁切除术具有Schlemm管和外滤过双重引流通道,是一种安全、有效地降低POAG眼压的手术方法。术中并发症少。(中华眼科杂志,2016,52:416-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