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教师在采用应用题教学策略的时候,首先应对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深入的了解。学生比较喜欢那些具有吸引力的应用题,对于枯燥乏味的应用题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厌恶。因此,教师在选题方面应该进行充分考虑,尽量依据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导。教师更应注重引导学生的解题技巧,而不是看重学生的解题量。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要不断渗透对于技巧的提升,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这样才可以让看起来十分困难的数学应用题变得更加简单,从而也可以让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升他们的综合水平,为今后学生的深入学习提供相当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有效策略
引言
小学生学习应用题,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和消极的学习心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小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还较弱,遇到复杂的应用题目,学生难以准确抓取题目信息,也无法把握题目重点。在审题时,无法读准题意,也无法找到清晰的解题思路。为此,教师要积极转变原有的教学思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学习应用题存在的主要困难,从问题处着手,对症下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自信,能够积极主动地对应用题知识展开探索,利用各种方法找到问题答案,实现数学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联系实际生活,设计数学应用题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应用题教学时,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优化应用题教学,不断提升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感知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解决应用题的过程。同时,学生在解答生活化的应用题的过程中,逐渐减轻了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距离感,提升了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
以“购物”的情境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当下学生十分熟悉的“双十一”网络购物节,给学生设计一道生活化的应用题:“双十一”期间,A、B两家店铺都开展了打折促销活动,其中A店铺提出了“满300减100”的活动,B店铺提出了“全场一律7折”的优惠活动。妈妈想买一件原价499元的羽绒服,在哪家店铺购买更优惠呢?这样的题目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自身应用知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解题,增加思维碰撞
有效课堂应该有互动和交流空间,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要建立和谐的互动关系,在合作互动中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同时教师也要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密切关注学生合作学习动态。在应用题教学课堂中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建议融入激励机制,营造组间竞争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参与度不足,比如,优胜组奖励小红星、小奖品,定期评估班级学习优秀小组荣誉称号等,这些激励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作用非常显著。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的阶段,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创新解题思路,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合作讨论的积极性。比如,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教学后,可以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给学生提供应用题讨论空间,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解题效率,如“一根总长度为84米的绳子,先剪去12米做6根跳绳,想要用剩下的绳子做长度一样的跳绳,请问可以做多少根?”;再如,例题“动物园有熊猫5只,是猴子总数的1/4,长颈鹿比猴子多出7只,请问这三种动物分别有多少只?”在比较复杂的运算应用题中,学生可以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学生在小组讨论阶段可以交换不同的解题思路,小组内部共同商讨解题策略,为后续的小组学习成果汇报做好准备,同时在小组碰撞讨论中,一些错误的解题思路或者计算方法可以被及时淘汰,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效率,强化了学生的自主纠错能力。
三、借助现代化技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很多小学生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电子设备,并且对于各种信息网络技术充满了兴趣,如果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采用現代化的信息技术,相信能够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很多数学理论或者数学概念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讲其实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务必要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在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比如,在讲到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来辅助教学。在开展相关的应用题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结合具体题干的要求,比如求算一个“长方体衣柜的布罩面积”这一题目,教师需要提前用相关的3D建模软件为学生创建一个长方体模型以及长方体衣柜的模型,并通过借助多媒体设备将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衣柜与长方体之间的联系以及衣柜所对应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等数据,从而直接套用所学习的“长方体表面积求算公式”来直接代换“衣柜布罩面积”,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问题解决方式,又能够提升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结束语
总之,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尤其是进入高年级数学阶段后,应用题的复杂程度与难度都有了极大提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设计有效的应对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培养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应用题知识对自己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实用的解题技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高效的解题过程中形成更高的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桂兰.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31):138-139.
[2]李建萍,岳金贞.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新智慧,2019(12):77.
[3]杜林龙.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4):140.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有效策略
引言
小学生学习应用题,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和消极的学习心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小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还较弱,遇到复杂的应用题目,学生难以准确抓取题目信息,也无法把握题目重点。在审题时,无法读准题意,也无法找到清晰的解题思路。为此,教师要积极转变原有的教学思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学习应用题存在的主要困难,从问题处着手,对症下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自信,能够积极主动地对应用题知识展开探索,利用各种方法找到问题答案,实现数学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联系实际生活,设计数学应用题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应用题教学时,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优化应用题教学,不断提升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感知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解决应用题的过程。同时,学生在解答生活化的应用题的过程中,逐渐减轻了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距离感,提升了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
以“购物”的情境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当下学生十分熟悉的“双十一”网络购物节,给学生设计一道生活化的应用题:“双十一”期间,A、B两家店铺都开展了打折促销活动,其中A店铺提出了“满300减100”的活动,B店铺提出了“全场一律7折”的优惠活动。妈妈想买一件原价499元的羽绒服,在哪家店铺购买更优惠呢?这样的题目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自身应用知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解题,增加思维碰撞
有效课堂应该有互动和交流空间,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要建立和谐的互动关系,在合作互动中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同时教师也要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密切关注学生合作学习动态。在应用题教学课堂中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建议融入激励机制,营造组间竞争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参与度不足,比如,优胜组奖励小红星、小奖品,定期评估班级学习优秀小组荣誉称号等,这些激励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作用非常显著。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的阶段,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创新解题思路,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合作讨论的积极性。比如,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教学后,可以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给学生提供应用题讨论空间,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解题效率,如“一根总长度为84米的绳子,先剪去12米做6根跳绳,想要用剩下的绳子做长度一样的跳绳,请问可以做多少根?”;再如,例题“动物园有熊猫5只,是猴子总数的1/4,长颈鹿比猴子多出7只,请问这三种动物分别有多少只?”在比较复杂的运算应用题中,学生可以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学生在小组讨论阶段可以交换不同的解题思路,小组内部共同商讨解题策略,为后续的小组学习成果汇报做好准备,同时在小组碰撞讨论中,一些错误的解题思路或者计算方法可以被及时淘汰,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效率,强化了学生的自主纠错能力。
三、借助现代化技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很多小学生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电子设备,并且对于各种信息网络技术充满了兴趣,如果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采用現代化的信息技术,相信能够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很多数学理论或者数学概念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讲其实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务必要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在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比如,在讲到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来辅助教学。在开展相关的应用题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结合具体题干的要求,比如求算一个“长方体衣柜的布罩面积”这一题目,教师需要提前用相关的3D建模软件为学生创建一个长方体模型以及长方体衣柜的模型,并通过借助多媒体设备将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衣柜与长方体之间的联系以及衣柜所对应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等数据,从而直接套用所学习的“长方体表面积求算公式”来直接代换“衣柜布罩面积”,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问题解决方式,又能够提升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结束语
总之,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尤其是进入高年级数学阶段后,应用题的复杂程度与难度都有了极大提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设计有效的应对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培养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应用题知识对自己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实用的解题技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高效的解题过程中形成更高的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桂兰.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31):138-139.
[2]李建萍,岳金贞.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新智慧,2019(12):77.
[3]杜林龙.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