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90后的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来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防止90后的社会责任感趋向弱化,加强培养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了中职德育教育中不可忽视的课题。针对90后中职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其成长背景进行分析,提出了通过鼓励学生争当行业状元,学会对自己负责、推行社会实践学分制以及加大校园宣传力度等途径来加强培养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90后;多元智能;中职教育
两岁女孩王悦,在路上两度被车碾轧,7分种内经过了18个路人,均视若无睹,最后被拾荒人陈贤妹抱到路边,才被送往医院急救。透析种种迹象,我们看到社会冷漠的背后兆示着社会责任感在减弱。中国五千年的优秀道德传统需要当代人去承载,去宏扬,文章针对中职学生的成长背景及性格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中职院校在向社会培养大量的技术人才的同时更需注重培养这些生产大军的社会责任感的教育问题。
一、“90后” 中职学生的性格特点与成长背景
90后的中职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掌握大量的网络资讯。同时他们也有着让中职老师们很忧心的特点:如自信不足,对未来缺少规划,迷恋网络生活,对现实有逃避心理;生活独立能力不强,对师长父母的依赖性强;喜欢凭感觉或一时喜好,做事冲动,害怕承担家庭、社会责任感[1]。
分析其成长背景,主要有四大特点:
第一,传统社会观念强,认为读高中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由此不少中职学生都有一定的自卑感。第二,家庭环境好。90后的中职学生的家庭基本都有一些财富积累,造就他们花钱不太会考虑父母的经济承受能力。第三,多为独生子女。90后的中职学生多为“6+1”式的独生子女。长辈的百般疼爱,让他們的生活平坦,无忧无虑,但是却严重地磨灭了他们的独立性。第四,与网络共生。他们生于网络时代,成长于电子产品,电子资讯,电子信息泛滥的时代,很多学生都是QQ控、微博控、手机控,他们迷恋网络生活,借以逃避现实生活。
二、行行出状元,行行能贡献
传统的观念中,考上高中是通向大学的唯一途径,是成才的关键。中职院校则是学生无奈的选择,中职学生不如高中生优秀,成绩、能力以及将来的就业优势均不如高中生。中职院校必须给学生分析当前教育评价的改革与中职教育的发展形势与中职学生就业优势,正面引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坚信行行出状元,我们也能为社会做贡献,防止学生一直以“丑小鸭”的自卑心态消极下去。
(一)强调多元智能教育理念。成绩不再是衡量学生智力的标准,学校教育以及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再以分数作为衡量标准,我们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要尊重他们个性特点,正确引导并致力培育其独特性与创造性,要让学生相信他们有着不可预测的无限的发展空间[2]。
(二)强调中职教育的发展强势及就业优势。让学生了解国情,充分认识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均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以及中职院校不再是弱势群体,他们正以强大的生命力迅速发展着。
(三)强调中职学生的就业优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社会极需大批量的各类高技能人才。企业在招聘中更倾向于脚踏实地,有实际动手能力,知识结构与企业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技工类人才。中职学生、中职院校现已受到社会肯定、企业的欢迎。
(四)强调学以致用。职业学校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教学、求知与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学生在职业院校里的学习目的是要学会技能和本领,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中职学生应该认真分析自我的优缺点,做好职业规划、职业定位,努力学好技能本领,扎根本职岗位,争做本行业的状元,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也能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三、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
从引导学生独立生活开始,让学生认识到对社会负责的关键点是先对自己负责。单靠一个月的入学军训就想塑造学生的坚强意志是不足够的。要学校,老师、家长三维一体,以一个长期监管、督促态度,通过鼓励学生做正当的兼职或勤工俭学等形式来让学生体验生活中波澜,进而磨砺造就自我的坚强意志以及克服困难的坚强决心。
四、社会实践学分制,确保长期推行
很多中职学生把课余时间基本花在家上网,玩游戏,过着一种“种菜式”的虚拟生活。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必须要让学生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但是如今很多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表现出“三天晒网,两天打渔”情况。学校应把社会实践纳入课程体系,给该课程设定学分,安排每学期不少于总课时的十分之一的课时来进行推行,把社会实践长期有效推行下去。
学校必须积极拓宽学生与社会沟通的渠道,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锻炼机会,让他们走出家门,走出校门,走入社会。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他们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了解社会,贡献社会。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在实践中接受教育,通过实践来向社会证明新生代的社会存在价值;通过实践来增强新生代的社会责任感,让新生代勇敢地面对,勇敢地承担历史赋予的重担。事实表明,通过义务献血,义务劳动,关爱独居老人,帮助智障人士等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很多学生都能从这些身体力行中体会到了自己的社会职责,增强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
五、校园宣传,增强社会感染力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及时通过组织学生设计校园里的公告栏、课室的黑板报,统一观看相关的纪录片,开展班会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责任感的校园宣传。例如90后在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广州亚运等自愿者协助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勇于牺牲的出色表现。其间的一张张让祖国乃至世界都为之感动的美丽面孔,都是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学习与认识的最好实用教材。促进学生作为连系家庭与社会的纽带作用,让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感染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明白到“爱人者,人恒爱之”的道理。
参考文献:
[1]李洁贞.广州市中职学生的道德问题及学校德育创新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5.
[2]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90后;多元智能;中职教育
两岁女孩王悦,在路上两度被车碾轧,7分种内经过了18个路人,均视若无睹,最后被拾荒人陈贤妹抱到路边,才被送往医院急救。透析种种迹象,我们看到社会冷漠的背后兆示着社会责任感在减弱。中国五千年的优秀道德传统需要当代人去承载,去宏扬,文章针对中职学生的成长背景及性格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中职院校在向社会培养大量的技术人才的同时更需注重培养这些生产大军的社会责任感的教育问题。
一、“90后” 中职学生的性格特点与成长背景
90后的中职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掌握大量的网络资讯。同时他们也有着让中职老师们很忧心的特点:如自信不足,对未来缺少规划,迷恋网络生活,对现实有逃避心理;生活独立能力不强,对师长父母的依赖性强;喜欢凭感觉或一时喜好,做事冲动,害怕承担家庭、社会责任感[1]。
分析其成长背景,主要有四大特点:
第一,传统社会观念强,认为读高中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由此不少中职学生都有一定的自卑感。第二,家庭环境好。90后的中职学生的家庭基本都有一些财富积累,造就他们花钱不太会考虑父母的经济承受能力。第三,多为独生子女。90后的中职学生多为“6+1”式的独生子女。长辈的百般疼爱,让他們的生活平坦,无忧无虑,但是却严重地磨灭了他们的独立性。第四,与网络共生。他们生于网络时代,成长于电子产品,电子资讯,电子信息泛滥的时代,很多学生都是QQ控、微博控、手机控,他们迷恋网络生活,借以逃避现实生活。
二、行行出状元,行行能贡献
传统的观念中,考上高中是通向大学的唯一途径,是成才的关键。中职院校则是学生无奈的选择,中职学生不如高中生优秀,成绩、能力以及将来的就业优势均不如高中生。中职院校必须给学生分析当前教育评价的改革与中职教育的发展形势与中职学生就业优势,正面引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坚信行行出状元,我们也能为社会做贡献,防止学生一直以“丑小鸭”的自卑心态消极下去。
(一)强调多元智能教育理念。成绩不再是衡量学生智力的标准,学校教育以及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再以分数作为衡量标准,我们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要尊重他们个性特点,正确引导并致力培育其独特性与创造性,要让学生相信他们有着不可预测的无限的发展空间[2]。
(二)强调中职教育的发展强势及就业优势。让学生了解国情,充分认识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均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以及中职院校不再是弱势群体,他们正以强大的生命力迅速发展着。
(三)强调中职学生的就业优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社会极需大批量的各类高技能人才。企业在招聘中更倾向于脚踏实地,有实际动手能力,知识结构与企业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技工类人才。中职学生、中职院校现已受到社会肯定、企业的欢迎。
(四)强调学以致用。职业学校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教学、求知与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学生在职业院校里的学习目的是要学会技能和本领,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中职学生应该认真分析自我的优缺点,做好职业规划、职业定位,努力学好技能本领,扎根本职岗位,争做本行业的状元,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也能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三、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
从引导学生独立生活开始,让学生认识到对社会负责的关键点是先对自己负责。单靠一个月的入学军训就想塑造学生的坚强意志是不足够的。要学校,老师、家长三维一体,以一个长期监管、督促态度,通过鼓励学生做正当的兼职或勤工俭学等形式来让学生体验生活中波澜,进而磨砺造就自我的坚强意志以及克服困难的坚强决心。
四、社会实践学分制,确保长期推行
很多中职学生把课余时间基本花在家上网,玩游戏,过着一种“种菜式”的虚拟生活。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必须要让学生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但是如今很多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表现出“三天晒网,两天打渔”情况。学校应把社会实践纳入课程体系,给该课程设定学分,安排每学期不少于总课时的十分之一的课时来进行推行,把社会实践长期有效推行下去。
学校必须积极拓宽学生与社会沟通的渠道,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锻炼机会,让他们走出家门,走出校门,走入社会。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他们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了解社会,贡献社会。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在实践中接受教育,通过实践来向社会证明新生代的社会存在价值;通过实践来增强新生代的社会责任感,让新生代勇敢地面对,勇敢地承担历史赋予的重担。事实表明,通过义务献血,义务劳动,关爱独居老人,帮助智障人士等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很多学生都能从这些身体力行中体会到了自己的社会职责,增强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
五、校园宣传,增强社会感染力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及时通过组织学生设计校园里的公告栏、课室的黑板报,统一观看相关的纪录片,开展班会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责任感的校园宣传。例如90后在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广州亚运等自愿者协助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勇于牺牲的出色表现。其间的一张张让祖国乃至世界都为之感动的美丽面孔,都是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学习与认识的最好实用教材。促进学生作为连系家庭与社会的纽带作用,让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感染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明白到“爱人者,人恒爱之”的道理。
参考文献:
[1]李洁贞.广州市中职学生的道德问题及学校德育创新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5.
[2]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