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后青岛苏联侨民问题的历史考察

来源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_go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前后,生活在青岛的苏联侨民人数并不多,且具有较大流动性,又与中国境内东部地区的苏侨(俄侨)保持着互通性和一致性,但也有着自己的鲜明个性。青岛苏侨并非直接来自俄国或苏联本土。而主要是由中国其他地区迁居青岛的白俄于二战后转化而来。他们的存在及活动对当地社会、文化和生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当时风云变幻、跌宕起伏的中苏关系及中苏两国国内政治气候的影响下,他们的生存环境及命运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在此期间,苏中两国政府对中国苏侨进行了几次遣返,青岛苏侨亦基本随之回国,从而最终结束了他们的旅青历史。
其他文献
滇东北是著名的泥石流暴发区,长期的水土流失、泥石流灾害是自然与人为活动作用的结果,由于生态环境的强烈恶化、环境恶化与泥石流发育互相促进,使得滇东北地区形成光山秃岭,
目的 探究蒙医治疗萨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的84例萨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予以西医治疗,观察组42例予以蒙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
汉代皇族在歌诗和赋体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在题材上主要有对国势的深切忧虑,对自身命运的哀叹,对人生无常的慨叹,对国势的歌颂和赞美四个方面。在艺术上具有以悲情
明代士人对待佛教的态度非常复杂,有直言不讳用佛者,有阳儒而阴佛者,有斥佛者。在斥佛者中,又有用佛者,罗钦顺就是一个显例。罗钦顺潜心研究佛教数十年,其对佛教的驳斥要高于一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