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托管服务要“托得住”“管得好”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eb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件
  今年秋季开学后,课后托管服务将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课后托管服务推行“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
  评析
  课后托管服务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项教育工程。课后托管服务介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兼具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特点。课后托管服务的目的既是为了帮助家长解决孩子无人监管与看护的难题,更要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课后托管服务要“托得住”“管得好”,不能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简单拼盘,而应将其作为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教育工作来对待。
  课后托管服务要“托得住”“管得好”,师资问题是重中之重,不能简单地由教师轮岗值班,或者谁有时间谁上,更不能让与教育无关人员参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对负责课后托管服务人员制定准入资格标准,进行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既要“托得住”,又要“管得好”,让被托管的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当然,对于从事课后托管服务的教师,不仅要解决他们的经济待遇问题,更要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和晋升通道,使他们体会到职业效能感和职业幸福感,从而调动其参与课后托管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课后托管服务要“托得住”“管得好”,课程开发是关键。课程内容要坚持“非学科化”原则,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尽可能豐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素养,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鉴于课后托管课程开发难度大,教师、家长、学校、社区、教育行政部门可形成协同机制,多元主体联合开发。
  课后托管服务要“托得住”“管得好”,运行机制是保障。课后托管服务涉及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社区和教育行政部门等多个方面,要理顺各方面的关系,需要创建一个政府主导下的家校社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调动各个主体的积极性,形成育人合力,共同营造课后托管服务的良好教育生态。
  课后托管服务要“托得住”“管得好”,离不开有效的监管。要建立与课后托管服务相匹配的评价体系,确保课后托管服务以学生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多元评价、主体评价追踪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
  课后托管服务是一项民心工程和教育工程,要托好管好,就需要各主体凝聚育人共识,着眼于家长和学生的切身需求,强化托管服务质量,通过师资、课程,机制等建章立制,制定课后托管服务系统实施方案与路径,让托管服务既“托得住”,又“管得好”。
其他文献
摘 要: “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思政课的核心课程之一。深度学习从学习科学角度关注学生的认知方式、学习方式、知识迁移以及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等。在深度学习视阈下,对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进行分析,着眼教学发生的整个过程,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的教学活动入手,对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进行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以期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提供参考
期刊
“学校应该呈现一种生活,对于儿童来说,便是呈现他们真实而又生气勃勃的生活。这种生活要像他们在家庭里、在邻里之间,或者是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一样。”这是杜威在《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中的描述,学校应该是充满活力的地方,儿童在学校中应该是眼中有光、脚下有路、心中有梦。  让儿童眼中有光。儿童眼中的光芒需要教师用鼓励、尊重和等待去点燃。教师要做点燃儿童希望的人。教师的鼓励和唤醒,可以激发儿童潜在的自
期刊
大兴区积极探索家校协同育人的机制和模式,对学生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获得感,促进其高质量发展。  学校努力构建家校协同教育機制,形成“5+X”德育团队管理模式,研发了菜单式家长课程。  1.构建“5+X”团队管理模式,形成家校协同教育共同体  实施“5+X”德育团队管理模式。学校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补充的德育网,形成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
期刊
编者按  北京市大峪中学是有着红色基因的学校。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幼子李欣华曾是这所学校的书记和校长。他带领全校师生,克服了解放初期校舍陈旧、设备简陋等困难,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继承红色基因,献身山区教育。  一部《觉醒年代》让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党的早期领导人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观众的心里。看着《觉醒年代》,一个生动的形象跃入脑海,他就是我们峪中人永远的骄傲,我们曾经的书记、校长——李欣华。 
期刊
编者按  北京市平谷区刘家河中学始建于1972年,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学校历任领导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设了一支素质过硬、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不断发展,成为“京郊农村中学的一面旗帜”。  平谷区刘家河中学原名刘家河联办中学,始建于1972年大办“农(村)中(学)”之时。建校之初,校舍简陋、师资匮乏,教师多为非专业教师。一路走来,现今的刘家河中学被誉为“京郊农村
期刊
李洪晶,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德育副校长,党龄23年。  21年前,我刚刚迈出大学校门,有人问我毕业后要做什么工作,“当老师!”我脱口而出。就这样,非师范专业的我扎根于祖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冬往春来,在三尺讲台一站就是21年。  春华秋实,光阴总是温柔却从不缺席地拂过校园的每个角落,在送走一届届学生的同时,岁月的痕迹也渐渐地爬上我的眉梢眼角。在今年初三学生的毕业典礼上,几个学生叽叽喳喳地问:“老师,您说现
期刊
事件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发布后持续引发关注。“双减”提出,要在一年内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评析  感到学习负担重的学生,一个重要原因是课堂学习效率低,跟不上教学进度,或者对学习内容、教学方式不适应,对学校
期刊
吴娟,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五小学教师,党龄3年。  20多年前,我心存对教师职业的美好向往,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工作中,有一支特别的队伍无时不在感染着我,他们甘于奉献、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在他们身边工作,总能感受到真诚的关怀与真切的帮助,这就是党员教师队伍。2019年,我怀揣一颗虔诚的心,一路追随,在党组织的帮助与考验下,光荣地加入了这支队伍,从而赋予我教书育人之路的新使命——不负“党员教师”这一光
期刊
冯建军,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教材委“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理事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出版《当代主体教育论》《生命与教育》《教育的人学视野》《公民身份认同与学校公民教育》
期刊
学校党支部利用网络平台,采用“互联网+党建”的方式,开展“四微”行动,创新党建工作方式。  1.微课堂助力线上教学  微课堂是指全体党员、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优势,与同组教师开展微课堂教研活动。通过微课堂,不少教师做起了“主播”,很多年轻黨员教师勇挑重担,不仅指导技术,更有教学上的诚恳建议,他们与同组教师分享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党员们的付出,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提升了党支部在群众中的满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