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管理是一门学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严格的规章制度,但在有些学校管理中,却往往忽视了所管的“人”的感受,忽视了对所管“人”的人文关怀。常常是学校的平稳运行有了保障,但人的积极性没得到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没有充分地施展,直接阻碍了办学质量的提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学校管理应将严格的制度管理和人文关怀相结合,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教职工潜能,齐心协力促进学校的发展。
一、强化教学是一个学校最主要的任务
首先,强化教学质量意识,教学常规工作制度要常抓不懈。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学,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这一中心服务的,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了这所学校的发展,也是最能体现这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文化内涵和水平层次。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精心施教,要求教师精通业务,认真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大纲的要求,熟悉教材的内容,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备好每一节课。这其实就是要看我们教师的教学常规准备工作做得到不到位。有没有做到“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有没有把“三十而立”的“立”解析为站立的“立”,把“来复枪”讲成“来来回回地开枪”,这种误人子弟的现象。所以说,学校在制订教师的教学常规制度方面是要严防死守的。
其次,必须要做到有章可循。学校工作要有章可循,规章制度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一个指导准则,指引我们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怎么做?学校现在不缺制度,缺乏的是大家对制度的学习、尊重和执行。当然,制度也要以人为本,更应侧重于实效性和指引性,而不是约束性。紧接着,无论对校长、老师、学生都要有完善细致的量化考核标准,并认真落实,其目的不是让哪部分人没面子,而是在考核和评比当中树楷模、找差距,取长补短,进而促进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因为无论在学习和工作中,每个人都有一种不甘落后、争当人先的精神,恰能进而转化成工作和学习的正能量。
二、以人为本的制度管理是现代教学的新模式
建立学校规章制度,实施依法管理,使学校走上规范管理的轨道,有利于规范教学行为,从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人为本”的管理有利于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校的创新发展。但是,缺乏一定的制度约束,不利于建立规范的秩序,会对学校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于学校管理这个主体来说,以人为本和制度管理的落脚点都在学校的发展上,它们的目的和服务的对象是一致的。两种管理模式相互补充,相互完善,有机结合,才能使得学校的管理更趋于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这样既可以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的理念,也可以使学校的管理更人性化。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的根本目的
1、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在班级内设目标,学生月月有评价,评出表现好的学生,每月上墙表彰展示,通过争做“优秀少年”活动,通过评选活动,让好习惯在校园蔚然成风,激励引导学生自我约束、自我规范个人行为,塑造文明的形象。
2、管理学生
我们从小处着眼,细节入手,通过大队和班级竞选选出学校和班内干部队伍。大队干部主要负责对各班干部的管理,班内干部主要帮助老师加强了对班级常规工作的管理,认真做好对学生的仪表仪容、文明习惯、楼内外秩序、卫生、间操、路队等情况的检查工作.并利用升旗、队会等形成进行强化教育,促进了学校常规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良好的秩序和风气的形成。
3、卫生工作
学校卫生是一个学校的脸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及时加强的学生卫生打扫的监督指导,从而保证了教室内外的干净整洁。本学期每班教室内都配有垃圾桶,班后东南角设立了卫生工具悬挂设施,改变了原来班内卫生工具摆放乱的状况,特别是各班加强学生的卫生习惯教育,乱丢、乱扔的现象少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抓好安全工作
本学期借鉴外地经验,实行成队入校、入校即静、入班即学,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行为规范有了很大提升,课下纪律、集合、列队放学等都有进步。与教师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利用例会、晨会、班会,常抓不懈的进行安全教育,尽量保持学校不出现一次安全事故。
尽管各个学校的学校文化个性特色不同,但都是学校的灵魂,是构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学校发展进步的原动力。因此,学校管理应该特别注重表现出自己独具个性的文化色彩,从而才能体现出学校文化的鲜明个性和特征。只有个性化充分的学校文化才是真正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学校文化,才能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最终成为学校的无形财富,成为学校发展的源动力。 总之一个学校最重要的就是制度和管理,这影响着一个学校的学生,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制定好学校的管理计划,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强化教学是一个学校最主要的任务
首先,强化教学质量意识,教学常规工作制度要常抓不懈。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学,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这一中心服务的,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了这所学校的发展,也是最能体现这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文化内涵和水平层次。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精心施教,要求教师精通业务,认真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大纲的要求,熟悉教材的内容,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备好每一节课。这其实就是要看我们教师的教学常规准备工作做得到不到位。有没有做到“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有没有把“三十而立”的“立”解析为站立的“立”,把“来复枪”讲成“来来回回地开枪”,这种误人子弟的现象。所以说,学校在制订教师的教学常规制度方面是要严防死守的。
其次,必须要做到有章可循。学校工作要有章可循,规章制度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一个指导准则,指引我们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怎么做?学校现在不缺制度,缺乏的是大家对制度的学习、尊重和执行。当然,制度也要以人为本,更应侧重于实效性和指引性,而不是约束性。紧接着,无论对校长、老师、学生都要有完善细致的量化考核标准,并认真落实,其目的不是让哪部分人没面子,而是在考核和评比当中树楷模、找差距,取长补短,进而促进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因为无论在学习和工作中,每个人都有一种不甘落后、争当人先的精神,恰能进而转化成工作和学习的正能量。
二、以人为本的制度管理是现代教学的新模式
建立学校规章制度,实施依法管理,使学校走上规范管理的轨道,有利于规范教学行为,从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人为本”的管理有利于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校的创新发展。但是,缺乏一定的制度约束,不利于建立规范的秩序,会对学校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于学校管理这个主体来说,以人为本和制度管理的落脚点都在学校的发展上,它们的目的和服务的对象是一致的。两种管理模式相互补充,相互完善,有机结合,才能使得学校的管理更趋于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这样既可以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的理念,也可以使学校的管理更人性化。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的根本目的
1、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在班级内设目标,学生月月有评价,评出表现好的学生,每月上墙表彰展示,通过争做“优秀少年”活动,通过评选活动,让好习惯在校园蔚然成风,激励引导学生自我约束、自我规范个人行为,塑造文明的形象。
2、管理学生
我们从小处着眼,细节入手,通过大队和班级竞选选出学校和班内干部队伍。大队干部主要负责对各班干部的管理,班内干部主要帮助老师加强了对班级常规工作的管理,认真做好对学生的仪表仪容、文明习惯、楼内外秩序、卫生、间操、路队等情况的检查工作.并利用升旗、队会等形成进行强化教育,促进了学校常规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良好的秩序和风气的形成。
3、卫生工作
学校卫生是一个学校的脸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及时加强的学生卫生打扫的监督指导,从而保证了教室内外的干净整洁。本学期每班教室内都配有垃圾桶,班后东南角设立了卫生工具悬挂设施,改变了原来班内卫生工具摆放乱的状况,特别是各班加强学生的卫生习惯教育,乱丢、乱扔的现象少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抓好安全工作
本学期借鉴外地经验,实行成队入校、入校即静、入班即学,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行为规范有了很大提升,课下纪律、集合、列队放学等都有进步。与教师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利用例会、晨会、班会,常抓不懈的进行安全教育,尽量保持学校不出现一次安全事故。
尽管各个学校的学校文化个性特色不同,但都是学校的灵魂,是构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学校发展进步的原动力。因此,学校管理应该特别注重表现出自己独具个性的文化色彩,从而才能体现出学校文化的鲜明个性和特征。只有个性化充分的学校文化才是真正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学校文化,才能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最终成为学校的无形财富,成为学校发展的源动力。 总之一个学校最重要的就是制度和管理,这影响着一个学校的学生,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制定好学校的管理计划,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