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也爱吃外卖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bishuid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皇帝主要吃御膳,但有些皇帝嫌弃自家的饭菜不好吃,也会要求京城里的酒楼提供送餐服务,相当于今天的外卖。
  唐代皇帝并不赞成官员吃外卖,认为这种行为有失朝廷体面,会给行刺者在饭菜中投毒的机会,所以唐高宗特意为早朝的官员提供工作餐。
  唐肃宗和唐代宗时期,每逢官员升迁,主家都要請客吃饭,但来者都是名流,不便去饭馆或酒肆,于是叫起了外卖。那时,一些较大的馆子在一天之内甚至能接到两三百份外卖订单。
  到了宋代,吃喝玩乐愈发丰富多彩。一天,宋太祖找来赵普商量攻打北汉的事情。等两人聊完,已是深夜。宋太祖不想再吃御膳房里放凉的饭菜,就叫来外卖和赵普共享,顺便打开下一个话题。
  宋高宗是最喜欢打野食的皇帝,认为只有乡土小馆才能做出人间美味。在他的带头下,他的养子宋孝宗也喜欢上了外卖。有一次宋孝宗在外面搭台观灯,高兴之余感到饥饿,立刻要求小太监去买外卖,送餐费更是高达外卖费用的两倍。
  明宣宗曾巡游至北京昌平的农村,他带着几个亲随乱逛,看到一个老农正在种田,就走过去搭话:“老乡啊,今年的收成好不好?”他夸耀自己干农活也是一把好手,然后装模作样地拿起锄头,结果没刨几下就累得大汗淋漓,只能灰溜溜地走了。作为补偿,他在途中叫了外卖,和亲随一起大吃大喝,还打着饱嗝说:“农民好辛苦呢,我们不能再让他们交这么多税了。另外我们自己也要省吃俭用,御膳房不必做太多饭菜,朕瞧这外卖就不错。”
  溥仪吃外卖不是出于兴致,而是被迫为之。他退位以后,虽然仍住在紫禁城,但御膳房已经没有兴趣给他做饭了。幸好后来宫中装了电话,他才能每天拨打送餐电话,换着花样点外卖吃,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如果你对当下的生活不太满意,不妨点一份外卖吧,想象自己正在享受当年皇帝级别的待遇。
  选自《传奇故事·百家讲坛》
其他文献
那年秋天,大哥结婚。母亲跟大哥说:“我们家穷,但不能委屈了人家姑娘,婚事必须要办得体体面面。”  母亲进房里拿出一条方围巾铺在床上,这围巾只有过年的时候,母亲才从箱子里拿出来戴,围巾散发着浓浓的樟脑丸的味道。然后她又从细篾鞋篮子里拿出两双新做的布鞋,千层底的那种。她把鞋码在围巾里,包好,夹在腋下,喊我说:“老幺,跟妈妈做个伴,去后台岭上姚妈家借钱。”  出门来,天已黑尽,借着星星微弱的亮光,母亲从
期刊
几年之前,我决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主动邀请独居的妈妈到家里来住。  可能是我生了女兒之后,内心变得越来越柔软;可能是我年纪渐渐大了,年少时的倔强记忆逐渐变得淡漠;也可能是那天在电视节目里,看到一个独居的老人说,自己不敢随便洗澡,怕摔跤之后没人知道……  那一刻,我忽然就红了眼眶,找了个周末,硬是把妈妈从老家接了过来。  妈妈一开始是拒绝的,她很早就表过态,很喜欢一个人的生活,坚决不和儿女同住,哪
期刊
在花溪县有个8岁时失去右手掌的青年人,叫徐春生,靠左手画画,尤其擅长画向日葵,人称独臂画家。  这天,徐春生正在画画,家里来了个浓眉大眼的乡下姑娘,说是来求一幅向日葵。徐春生说:“在画廊里,我的一幅斗方少说也卖两三千块钱,另外你也看到了,我画画不容易,画幅画要三五天时间,很抱歉,我从来不送画。”  乡下姑娘说:“我知道,画廊里明码标价不讲价,所以上门来求个成本价。”  徐春生说:“你能出多少钱?”
期刊
少不更事,那时他们都还小。在北方的一个小村子里,忒栓、绢子和凤儿是同班同学。芝麻大的学校,就一个老师。凤儿是村长的闺女,在黄豆大的村子里,村长在村里人眼睛里就相当于皇帝。皇帝的闺女那不就是格格嘛。  凤儿格格就是与众不同,她很少和村里人说话,她不屑和村里人说话,村里人见到她都是大老远地和她说话。  绢子现在的爸不是她的亲爸,她的亲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城市里了,听说在那里做了上门女婿。绢子现在的爸对
期刊
小城南临水,北临山,很是秀雅。城中有名厨崔二,家传厨艺,闻名一方。崔二做厨,一般人请不到,为什么?小门小户没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白白坏了名头。  只有一次破过例。  那次,崔二钓鱼,落进水中,李三郎把他救起。  崔二问,你要什么报答?  李三郎摇头,见危救命,人之常情啊,报啥?  崔二不让,知恩不报,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我给你做一道菜,有材料吗?  李三郎指指墙角,就一个大青萝卜。崔二拿了萝卜,
期刊
有人说,二战时期英国对德情报战的最大成就是破译了德国军队使用的“恩格玛”密码。此语虽有些夸张,却也道出了实情。事实上,在决定英国生死存亡的“不列颠空战”中,如果没有掌握从“恩格玛”中破译出的情报,很难说这场战争的结局会不会变得面目全非。纳粹的“命门”  1919年10月,荷兰人胡戈·科赫发明了一种密码机,德国工程师阿瑟·舍尔比乌斯于1923年将该密码机进行改良并使之市场化。遗憾的是,英国和法国对这
期刊
做父亲的要预知儿子是不是成材,常常用即席賦诗或对对子来考验。  有一个抽大烟的父亲,躺在床上吞云吐雾,过足了烟瘾,看见十岁的儿子蹲在旁边,不免担心他将来也染上烟瘾,败掉了家当,想试试他究竟是块什么料,就对他说:“儿子,爸爸出个对子给你对,看你对不对得出来。”儿子高兴地喊:“你快说吧。”爸爸念道:“百丈潭中千尺水。”心想,这个句子气概大,儿子对的一定也很有气概。儿子却指着烟盘里的一个小小烟盒应道:“
期刊
2014年3月,一则新闻突然开始在媒体网络上流传: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文物──皿方罍,即将回到它的故乡湖南,与它的器盖合二为一。这件被拆散了近100年的文物,终于有机会完整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并被重新命名为“皿天全方罍”。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  罍是古代用来盛酒的大型礼器,经常被用在王公贵族的宴会中,不过由于青铜罍诞生于商周,而止于战国时期,流行的时间短,因此数量稀少,十分罕见。皿天全方罍,是商周时期
期刊
1939年6月10日,为打击占领南京的侵华日军,国民党军统局组成一个行动小组,准备在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实施酒内投毒──  “南京毒酒案”又名“金陵毒酒案”。抗日战争时期,为打击占领南京的侵华日军,1939年6月10日,在国民党军统局的策划下,由尚振声任组长、钱新民任指挥的行动小组,在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工作的詹长麟负责具体实施酒内投毒,其兄詹长炳予以配合,结果“日伪官员招待日外务次官清水留三郎宴会之
期刊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深知窮人无立锥之地的窘迫,所以当了皇帝后立马把穷人的住房保障问题提上日程。据《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朱元璋让南京的官员在龙江找了一块闲置土地,盖了260间瓦房,供没有住房的南京人居住。一个月之后,他又让上海(当时叫华亭县)的官员对宋朝留下来的居养院进行翻修,修好后让没有住房的人居住。随后,他又下了一道圣旨,“全国范围内,没饭吃的,国家给饭食;没衣服穿的,国家给衣服;没房子住的,国家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