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的脑袋戴不上法治的帽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qui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家的“以法治国”,前面省略了一个主语,即君权。一则“以”字,已然表明君权凌于法权之上
  
  前些时“百家讲坛”开讲诸子百家,一次聊天中,朋友说主讲人好像把法家的“法”和今天的“法治”有所连接。朋友语焉不详,我回来后便上网查询。在“儒法之争”的开头,有这样介绍法家的文字:如果孔墨的主张是“治病的药”,那么,“法家的主张,却是‘杀人的刀’……那么法家的‘刀’是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以法治国’呢?”
  问题提得好。尽管我没查出该学者对此问题的回答,但该问题委实存在,且淆混者不少。且不说当年胡适留美时曾把法家先驱的《管子》称为“法治主义”,并赞其为“近于洛克之说”;就是自由主义大师哈耶克亦曾有过视东方法家为西方法治的望文生义。哈氏在《自由秩序原理》第十一章的第一条注释中说:“一个伟大的非欧洲文明,即中国文明,似乎与古希腊同时发展出了与西方文明的法律观念极为相似的法律观念,这一点颇令人惊讶。”使哈氏得出这种判断的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在论及春秋后的政治走向时,冯认为法家的出现是“由人治、礼治而趋于法治”,并以《管子》的话为其作证。那么,法家的“法”是否法治的“法”,这个问题如果迷惑过胡适和哈耶克,这里就有辨明的必要。
  在对比的意义上,法家的“法”和法治的“法”,不但是两个体系,并且性质相反。
  法家的法是“权力的法”;法治则不然,它是“权利的法”。即以管子言:“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主制法,官吏执法,百姓则受法的统治),可见,法家的法是出于(君主)权力的需要,管子亦称法为“圣君之实用也”。韩非不但谓“法者,王之本也”(法是统治的根本),更把法称为“帝王之具”。
  韩非是法家集大成者,很讲究“法术势”的统一。当有人问他,法和术(权术)谁更急要,他说人不吃饭会死,寒冬不穿衣也会死,你说哪个更急要。对君主而言,术是操持生杀的权柄,法乃刑罚臣民的器用,“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故两者皆“帝王之具也”。
  西方法治传统中的法是“权利的法”,它意味着法的制定是出于权利的需要而非权力的需要;并且,它之被需要就是为了限制权力从而保障权利。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言:“法的理论总要以‘权利’应受国家保护这种见解为依据。”
  已故的中国政治思想史专家萧公权,在谈西方法治思想时指出:“古代既先具民治之政体,中世亦诚有限君之事实。以民为国家之主体,以法抗政府之专横,二者相合,而法治思想遂得成立。”以英国为例,1215年的“大宪章”正是由贵族胁迫君主所签订,这是权利和权力的博弈。其结果,由法所保障的权利日益稳固,而君主的权力则日益受限。由此英格兰最终成为现代法治国的表率,而后欧美任何一国之宪法无不以限制权力为宗旨。
  正是出于对西方法治的洞悉,萧公权谈及管子时说:“管子法治之思想,虽多可取之处,然而吾人又不可持以与欧洲之法治思想并论。欧洲法治思想之真谛在视法律为政治组织中最高之权威,
其他文献
《中国新闻周刊》和新世纪一起诞生,一群年轻的新闻人希望以周记中国的方式,用一本杂志记述一个时代的故事,凝结一个时代的观念,把一本杂志写成半部中国思想史。每逢大事,从不缺席,每到关键,从不失声    1月8日下午。北京柏悦酒店。  一堵醒目的杂志墙上,贴满了《中国新闻周刊》创刊以来的各期封面。这几乎是一张中国面孔,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重要事件,均在这幅中国表情里栩栩如生。  2010,《
2010年9月5日,陈光标向盖茨和巴菲特二人发出公开信,称“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一场中国的慈善风暴,就此刮起。  根据2010年的胡润慈善榜,陈光标在2009年的捐款总额高达3.25亿元人民币,位居中国第四;陈光标去年身家达30亿元人民币,在胡润财富榜排名第340;到2010年初为止,他的捐款总额超出10亿元人民币。  陈光标本人也像他在公开信中一样“很高调”。
今年的高考大战硝烟已散。高考季节的新闻大致相似,今年的不同之处,也是近年来的重大事态,是考生人数的继续下降。  2008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破纪录的1050万人,此后就开始减少。2009年为1022万,减少了28万;今年的高考报名数为957万,比上一年又减少了65万,其中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为803万,比去年少31万。今年全国平均录取率达到了68.65%的新高,比2009年增加近7个百分点。这是当
青海头,三江源,大地惊颤。一场大地震,击中了玉树。截至4月20日17时,地震已经夺去了2064人的生命,伤者12135人。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我们举行全国哀悼,国旗再次为国民而降,让死者安息,让生者满怀希望地前行。  劫后玉树,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人们在废墟中捡起还能用的木头,打算着重新开始新生活;我们看到了继汶川地震之后的大爱,来自四面八方的救援队伍和志愿者聚集在这个海拔4000米的地方;
金秋的北京,将因一场晚宴而变得格外热闹。  9月29日下午,北京,一场规模较大的私人聚会将拉开序幕。这场聚会的主办者,是来自美国的两位顶级富豪比尔·盖茨与沃伦·巴菲特,参与者则将是数十位中国富豪。  在众多中国富豪眼中,这将是一场十分特殊的“鸿门宴”。    盖茨与巴菲特的“慈善晚宴”    为中国富豪而举办的“慈善晚宴”,将成为盖茨和巴菲特2010年中国之行的第一个高潮。  今年6月中旬,盖茨和
面对不断涌向灾区的钱物,人们开始追问地震捐款的清晰流向    9月,升平博爱小学的孩子们走进了新教学楼。在512地震灾区,数以百计的乡村学校重建,孩子们走进了明亮的教室。  这所乡村小学位于四川彭州市升平镇玉泉村,始建于1968年。除2006年修建的标准校舍,其余两栋教学楼在512地震中垮塌。张静老师说,过去的一年,700多个孩子在操场的临时板房中度过。  为孩子们修建新的教学楼,成为了中国红十字
作为奥巴马的支持者,费城药品企业工会组织的霍华德.菲茨,高举着“坚持”的牌子,一直听完了总统在费城坦普尔大学的演讲。奥巴马的听众并不多,在菲茨的身边,只有寥落的几百人。  “他制定了很严格的金融监管政策,盯着华尔街那些贪婪的人;他也履行承诺,出台医疗保险体系改革法案。这些都很好。但是,他不该把大笔的钱用来解救那些制造了危机的金融机构,还有那些汽车巨头们,这些钱没有落在我们百姓的口袋里。有钱的人依然
在发展经济的冲动下,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变得愈发微妙。    8年前,吉立昌从河北到安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前,他是邯郸一家铁矿的矿长。如今,他是大昌矿业集团的董事长、总裁。在霍邱,人们都称他“老吉”,他是当地的著名企业家,六安市政协委员、霍邱县人大常委。  吉立昌依靠发家的“螃蟹腿”,正是霍邱县地下藏着的铁矿。  早在上世纪60年代,霍邱县就已探明铁矿储量16.5亿吨,远景储量20亿吨
如今中国的“小升初”,和高考一样成为最重要的教育话题。孩子们在考场拼得精疲力尽,家长们叫苦不迭。我在美国长大的女儿刚刚过了11岁生日,今年正好也是“小升初”。看看她的经历,颇有些幸运的感觉。这里不妨把她的“美国经验”分片段写出来,意图不在于强加给中国一个“照搬”的范本,而是为当下的教育改革尽可能提供多元的参照系统,以扩宽公众的思路。  中国“小升初”的一个关键在于“择校”。上了好的中学,离名牌大学
不断突破新高度的华西村迅速扩张的背后,是村政治结构的变迁、财富的再分配以及社会结构的重新分层。    村子里又在造大楼了。这回挺高,已经有60层,在今年6月前,它还得长12层,到时候,它将成为328米的大块头。  闲来无事的村民会絮叨几句关于大楼的最新“争议”。“争议”确实很盛,有的说“这楼是新地标,新农村有新高度”,有的说“华而不实,那么多钱砸进去,不如给大家造别墅”。  据说大楼建好后,除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