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日趋激励,随之也要求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不断通过创新,提升其产品的竞争力。随着商业银行金融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如何针对金融产品加强风险控制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针对商业银行金融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以期通过相关策略的提出,为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支持。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风险控制研究
0引言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与发展,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巨大影响。当今信息科技时代,互联网金融在第三方支付、网络金融等平台性金融领域有独特的优势,但传统商业银行在此方面具有一定滞后性、中低端业务流失严重。因此,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給商业银行带来诸多影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应转变自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实际发展制定合理发展策略,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持自身竞争力,从而使自身更好优化发展。
1互联网金融及其特点
基于互联网技术及金融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二者有效融合的产物,但它并不仅仅是二者的简单组合。互联网金融利用互联网平台渠道来实现资金的有效融通转移,依托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技术,在开放的平台上形成有效的功能性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界定基本上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狭义与广义两方面理解,也是其最早官方定义。狭义的互联网金融是指非金融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金融经营业务;而广义的互联网金融不仅指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金融经营业务,还指非金融机构主动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经营业务。第二类是认为互联网金融仅仅是非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金融功能的延伸,但并没有创造新的金融模式。第三类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的业态、模式或者服务,也是目前受到众多支持的观点。提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概念,认为其是一种既不属于传统金融中介模式也不属于非金融中介模式的新型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平台搭建基础上,具有独立发展空间和完整金融功能的投融资模式。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主要有第三方支付、网络融资、网络银行、虚拟货币以及金融服务等模式,并分别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2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
2.1数据信息系统的构建不够成熟
虽然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了较大的成本,但从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运行特征来看,风险管理数据信息系统的构建还处在较为初始的阶段,在数据信息系统的综合性构建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数据信息系统无法实现持续完整创新。部分商业银行对于客户市场需求的考察不够细致,缺乏对风险性数据的敏感识别能力,导致数据信息系统在进行风险控制方案设计的过程中,无法在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进行信息系统的创新改造,不利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高质量创新。虽然一些商业银行在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进行了风险因素的预测分析,但并未在技术层面实现对风险管理数据中心的成熟化构建,导致大量的信息数据在应用的过程在中以精准有效的适应数据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实际要求,无法为银行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监测控制,难以在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方案的制定方面取得理想的进展,不利于数据信息系统相关风险因素的完整控制。
2.2金融风险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不够完整
金融风险监督管理工作的发展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监督体系的影响,但是,现有的一些互联网金融产业在制定创新发展具体方案的过程中,对于监管体系的影响性因素总结不够全面,虽然在技术的引进和创新方面投入了一定的成本,但缺乏对市场和政策影响力的有效总结,无法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具体处置的过程中,实现对监督性质工作的合理设置应用。一些金融风险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对于金融风险控制的相关构成因素缺乏完整的考察,尤其对于金融监管产业需要的权力层面得到的支持缺乏有效的研究,无法在金融风险监督体系建设中实现对金融风险监管方案的优化创新。
3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控制
3.1借鉴经验,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鉴于银行体系的特殊性,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安全性是其首要考虑的因素,虽然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为商业银行提供模式借鉴,但近两年出现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暴雷事件也无不提醒着需要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当代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不再是传统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互联网的引入也随之产生网络风险,所以商业银行在发展网络银行业务的同时也要借鉴互联网金融对风险监控方面的经验,防范由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安全问题,提高监控能力,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保证商业银行在拓展其业务范围的同时保障业务安全,进一步也会规范自身业务发展要求,为银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3.2提升数据信息系统的构建成熟度
商业银行需要对数据信息系统在互联网金融风险预测和防控方面的重要作用具备足够的了解,并在进行内部成本配置的过程中,更多的结合新时期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特点,进行数据信息系统具体构建方案的制定,使数据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可以完整更多涵盖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各个方面,并保证信息系统的数据整合应用能够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显现。一定要加强对市场需求的考察分析,尤其要对风险应对的各类需求进行总结,使信息系统的构建可以凭借技术优势,实现对信息敏感性的精准控制,为银行风险管理数据中心的构建提供充足完整的保障。要加强对数据信息系统构成因素的重视,尤其要对风险管理数据中心的主体构成因素进行考察总结,凭借数据信息的完整性,进一步适应数据信息系统更多组织构成需求,并使风险管理数据体系的建设工作可以在数据信息系统的高水平构建之下,更加科学的实现对风险性因素的控制处理。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优势的重视和应用,并在技术性因素的支持下,实现对数据信息系统组织架构的有效创新,为数据信息系统应用价值的改进提供更高水平的支持。 3.3积极发展并培养综合性人才
互联网业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人员的技术要求以及品质要求都比较高。由此不难发现,互联网的竞争同时也是人才竞争。目前,大多数的商业银行的职员的知识结构大多比较单一,或是单一的在经济方面有一定的建树或是在计算机应用上比较有优势,而在兼具银行使用业务以及互联网技术的综合性人才则比较匮乏。故而对于商业银行在人员的选用时,应当尤其注重对其互联网技术以及银行业务的多方面考核,此外对内还应当建立专业培训体系,提升现有内部人才的多方面能力,努力使其不单单对网络编程以及应用有充分的了解,同时对于财务以及金融业务等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还可熟练的使用互联网技术来进一步进行业务的拓展,为更多广大的用户提供更为全面以及精准的银行服务,提升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活力。除此之外,互联网环境下商业银行的管理、经营以及数据分析等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发展成败。一些互联网企业可以很好的应用技术优势实现自我的发展,这对于商业银行是很好的借鉴。对于商业银行首先应当发掘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并科学化的组建相对人性化的市场分析架构以及客户管理体系,在数据层面对其进行更为深层次的挖掘,从而找出其中潜在的竞争优势。另外,信息化安全问题也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问题之一,商业银行在大力向互联网金融靠近的过程中,也应当重视对信息安全的强化,提升对信息的监测能力,尽可能的规避信息技术风险,保障自身的平稳发展。
3.4加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直接间的相互结合主要体现在对于金融产品的开发和交易上,先要实现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准确把控就要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实现银行业务的快速交易,提升银行内部的盈利率。为有效的开发新颖性的金融产品,商业银行应当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根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动态,及时的调整自身的经营目标,根据时代的發展和人民的需求找好自身发展的方向。市场是调节金融行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商业银行想要在市场竞争当中处于优势地位就要不断地改变以往的经营模式,适应时代发展所提出的最新要求,不断的创新金融产品,建立起差异化的互联网产品定价体系,确立好不同产品所针对的目标人群,充分的发挥银行在实行经济管理过程当中的优势,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其他金融企业进行相互合作来提升在市场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如和保险行业进行合作,开发出相应的金融产品,提升产品在市场当中的盈利空间,实现双方之间的共同盈利。
4结语
在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应当不断的改变自身的发展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同时应当不断的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开发出更加便捷安全的金融交易模式,推动我国的金融业与互联网行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的核心组成主体,为了促进其自身效益的提升,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是其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过程中,必然伴随而来各类金融风险,因此要注重从完善法律法规、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强化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哲煜.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变革的路径略谈[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12).
[2]叶贝,王志远.经济新常态下政策性银行的转型逻辑与实施路径——以农业发展银行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
[3]吴雨婷.试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9).
[4]谢智华,王哲.为全球客户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专访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J].中国报道,2014(6).
作者简介:
钟晓琼,女,汉族,就读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风险控制研究
0引言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与发展,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巨大影响。当今信息科技时代,互联网金融在第三方支付、网络金融等平台性金融领域有独特的优势,但传统商业银行在此方面具有一定滞后性、中低端业务流失严重。因此,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給商业银行带来诸多影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应转变自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实际发展制定合理发展策略,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持自身竞争力,从而使自身更好优化发展。
1互联网金融及其特点
基于互联网技术及金融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二者有效融合的产物,但它并不仅仅是二者的简单组合。互联网金融利用互联网平台渠道来实现资金的有效融通转移,依托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技术,在开放的平台上形成有效的功能性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界定基本上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狭义与广义两方面理解,也是其最早官方定义。狭义的互联网金融是指非金融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金融经营业务;而广义的互联网金融不仅指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金融经营业务,还指非金融机构主动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经营业务。第二类是认为互联网金融仅仅是非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金融功能的延伸,但并没有创造新的金融模式。第三类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的业态、模式或者服务,也是目前受到众多支持的观点。提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概念,认为其是一种既不属于传统金融中介模式也不属于非金融中介模式的新型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平台搭建基础上,具有独立发展空间和完整金融功能的投融资模式。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主要有第三方支付、网络融资、网络银行、虚拟货币以及金融服务等模式,并分别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2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
2.1数据信息系统的构建不够成熟
虽然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了较大的成本,但从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运行特征来看,风险管理数据信息系统的构建还处在较为初始的阶段,在数据信息系统的综合性构建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数据信息系统无法实现持续完整创新。部分商业银行对于客户市场需求的考察不够细致,缺乏对风险性数据的敏感识别能力,导致数据信息系统在进行风险控制方案设计的过程中,无法在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进行信息系统的创新改造,不利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高质量创新。虽然一些商业银行在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进行了风险因素的预测分析,但并未在技术层面实现对风险管理数据中心的成熟化构建,导致大量的信息数据在应用的过程在中以精准有效的适应数据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实际要求,无法为银行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监测控制,难以在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方案的制定方面取得理想的进展,不利于数据信息系统相关风险因素的完整控制。
2.2金融风险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不够完整
金融风险监督管理工作的发展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监督体系的影响,但是,现有的一些互联网金融产业在制定创新发展具体方案的过程中,对于监管体系的影响性因素总结不够全面,虽然在技术的引进和创新方面投入了一定的成本,但缺乏对市场和政策影响力的有效总结,无法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具体处置的过程中,实现对监督性质工作的合理设置应用。一些金融风险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对于金融风险控制的相关构成因素缺乏完整的考察,尤其对于金融监管产业需要的权力层面得到的支持缺乏有效的研究,无法在金融风险监督体系建设中实现对金融风险监管方案的优化创新。
3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控制
3.1借鉴经验,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鉴于银行体系的特殊性,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安全性是其首要考虑的因素,虽然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为商业银行提供模式借鉴,但近两年出现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暴雷事件也无不提醒着需要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当代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不再是传统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互联网的引入也随之产生网络风险,所以商业银行在发展网络银行业务的同时也要借鉴互联网金融对风险监控方面的经验,防范由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安全问题,提高监控能力,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保证商业银行在拓展其业务范围的同时保障业务安全,进一步也会规范自身业务发展要求,为银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3.2提升数据信息系统的构建成熟度
商业银行需要对数据信息系统在互联网金融风险预测和防控方面的重要作用具备足够的了解,并在进行内部成本配置的过程中,更多的结合新时期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特点,进行数据信息系统具体构建方案的制定,使数据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可以完整更多涵盖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各个方面,并保证信息系统的数据整合应用能够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显现。一定要加强对市场需求的考察分析,尤其要对风险应对的各类需求进行总结,使信息系统的构建可以凭借技术优势,实现对信息敏感性的精准控制,为银行风险管理数据中心的构建提供充足完整的保障。要加强对数据信息系统构成因素的重视,尤其要对风险管理数据中心的主体构成因素进行考察总结,凭借数据信息的完整性,进一步适应数据信息系统更多组织构成需求,并使风险管理数据体系的建设工作可以在数据信息系统的高水平构建之下,更加科学的实现对风险性因素的控制处理。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优势的重视和应用,并在技术性因素的支持下,实现对数据信息系统组织架构的有效创新,为数据信息系统应用价值的改进提供更高水平的支持。 3.3积极发展并培养综合性人才
互联网业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人员的技术要求以及品质要求都比较高。由此不难发现,互联网的竞争同时也是人才竞争。目前,大多数的商业银行的职员的知识结构大多比较单一,或是单一的在经济方面有一定的建树或是在计算机应用上比较有优势,而在兼具银行使用业务以及互联网技术的综合性人才则比较匮乏。故而对于商业银行在人员的选用时,应当尤其注重对其互联网技术以及银行业务的多方面考核,此外对内还应当建立专业培训体系,提升现有内部人才的多方面能力,努力使其不单单对网络编程以及应用有充分的了解,同时对于财务以及金融业务等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还可熟练的使用互联网技术来进一步进行业务的拓展,为更多广大的用户提供更为全面以及精准的银行服务,提升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活力。除此之外,互联网环境下商业银行的管理、经营以及数据分析等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发展成败。一些互联网企业可以很好的应用技术优势实现自我的发展,这对于商业银行是很好的借鉴。对于商业银行首先应当发掘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并科学化的组建相对人性化的市场分析架构以及客户管理体系,在数据层面对其进行更为深层次的挖掘,从而找出其中潜在的竞争优势。另外,信息化安全问题也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问题之一,商业银行在大力向互联网金融靠近的过程中,也应当重视对信息安全的强化,提升对信息的监测能力,尽可能的规避信息技术风险,保障自身的平稳发展。
3.4加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直接间的相互结合主要体现在对于金融产品的开发和交易上,先要实现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准确把控就要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实现银行业务的快速交易,提升银行内部的盈利率。为有效的开发新颖性的金融产品,商业银行应当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根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动态,及时的调整自身的经营目标,根据时代的發展和人民的需求找好自身发展的方向。市场是调节金融行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商业银行想要在市场竞争当中处于优势地位就要不断地改变以往的经营模式,适应时代发展所提出的最新要求,不断的创新金融产品,建立起差异化的互联网产品定价体系,确立好不同产品所针对的目标人群,充分的发挥银行在实行经济管理过程当中的优势,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其他金融企业进行相互合作来提升在市场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如和保险行业进行合作,开发出相应的金融产品,提升产品在市场当中的盈利空间,实现双方之间的共同盈利。
4结语
在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应当不断的改变自身的发展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同时应当不断的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开发出更加便捷安全的金融交易模式,推动我国的金融业与互联网行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的核心组成主体,为了促进其自身效益的提升,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是其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过程中,必然伴随而来各类金融风险,因此要注重从完善法律法规、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强化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哲煜.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变革的路径略谈[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12).
[2]叶贝,王志远.经济新常态下政策性银行的转型逻辑与实施路径——以农业发展银行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
[3]吴雨婷.试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9).
[4]谢智华,王哲.为全球客户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专访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J].中国报道,2014(6).
作者简介:
钟晓琼,女,汉族,就读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