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实验设计,凸显核心素养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自主招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q6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音的特性是解释声现象的重要理论基础,教材中用三个不同的实验分别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声音的三个特征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因此,有必要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整合和优化。
  一、重构知识,形成科学的物理观念
  “声音的特性”的核心概念是“声音”,联系“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来源于物体的“振动”,声音的传播形式是“声波”,结合“振幅”“频率”等概念,可以重新进行物理概念构图,如图1所示。
  二、细化过程,突出物理科学思维
  实验探究1:探究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
  提出问题:声音的强弱受什么因素影响。
  作出假设:声音的强弱(大小)可能和声源的振幅有关。
  设计实验:①将钢制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②控制伸出桌面刻度尺的长度相同;③改变用力的大小,拨动刻度尺使其顶端呈现三种不同程度的弯曲,观察其振动幅度,听声音大小。
  实验现象:影响声音强弱(大小)的因素,女口表l。
  实验分析:在实验中,学生直观感受的是“手用力大小的改变——刻度尺弯曲程度变化——声音发生变化”,学生容易忽略声音产生的本质是“振动”。改进后的实验表格设计增加了观察的具体过程,凸显“振动”产生声音,从而得出结论“振动幅度大响度大,振动幅度小响度小”,凸显学科本质和科学思维。
  三、改进实验器材,优化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2:辨别声音。
  提出问题:如何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设计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开展研究,不变量为刻度尺向下弯曲的距离和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自变量为刻度尺的材料。分别将塑料刻度尺和钢制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控制用力大小使刻度尺向下弯曲的距离和伸出桌面刻度尺的长度相同,拨动刻度尺,听声音。
  实验现象: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如表2。
  实验分析:实验器材的改进是用钢制刻度尺和塑料刻度尺两种不同材质的刻度尺进行实验,通过眼看、耳听,可以觀察到声音的三个特性。不同材料的物体其响度、音调和音色都不同,将声音的三要素统一在声源物体中。
  总之,通过重构知识、细化过程、改进器材,不仅可以实现方便、准确、快速地完成实验探究,而且凸显了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
其他文献
我与你对坐在火厢里  电停了,没有火  脚印与脚印依偎着取暖  无意中对撞了一下  就这样  偏移了15度的目光  接通了我们的电源  皇泯,本名冯明德。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编辑奖获得者,首批全国新聞出版行业领军人才。1979年迄今在《诗刊》《星星》《诗选刊》《扬子江》《诗潮》《中国作家》《青年文学》《花城》《清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大
摘要:幻象是齐泽克电影理论的重要范畴。他借助电影阐释幻象、展开电影批评,实现了对电影的界说。通过电影所呈现的幻象必须还原到本体、先验维度,进行批判性发掘,其创见性方能显露。幻象电影奠立了后本体时代电影艺术的本体地位,拓展了新的观念与疆界。  关键词:齐泽克;幻象电影;后本体  齐泽克既是理论“黑马”,又是文化领域的“跨界好手”。哲学、精神分析学、电影、小说、歌剧、笑话,他信手拈来,互释互证;而其中
乡野修改了诗歌,诗歌修改了一个普通的秋日。2017年10月21日,风作快马,送来鸟鸣,也送来30多位诗人和小说、散文家,他们从江西各地风尘仆仆聚集到新余市分宜县最南端的防里古村外的香樟林,为的是赴一场“香樟诗会”。  香樟是江西的省树,一棵香樟树,往往就是一座村庄的编年史,看见香樟,便看见了故乡。《星火》创办的“香樟诗会”不再沿袭一般诗会关门搞座谈研讨的做法,也不再借助舞台和灯光秀场面秀高端,而是
卢博佳,女,1983年生,吉林人。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服装与服饰設计。 魏佳凝,女,1999年生,长春人。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  项目名称:2019年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区域服饰文化艺术多元化发展研究》(编号:2019jd46)。
2018年9月25日至26日,由意大利都灵大学传播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批评理论研究中心、上海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高原学科共同举办的西方文论中国问题高层论坛“中国当代艺术与比较符号学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文艺学、传播学等多个领域的学者就中国艺术的符号学分析、中西艺术比较和符号学自身的理论发展与范式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 从古代到当代:中国文化的符号学视界  来自意大利都
摘要:本文从中国现代的两个艺术史书写案例——刘师培《中国美术学变迁论》与李泽厚《美的历程》入手,探讨涵盖各门类艺术的艺术史写作的中国范式与样态。刘师培与李泽厚不约而同地围绕着“文化轮毂”模型,将中国各门类艺术的发展变迁,编织到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心理与集体感性的积淀与演进历程之中,以一种跨门类艺术史书写回应着时代的整体关切。所不同的是,其时倡言革命的刘师培,用以编织艺术史叙事的“文质代变”模式,所预设
老河口市坚持把基层党建作为一条红线,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探索建立党建引领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机构“三方联动”机制,深化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机制,构建有党的组织管事、有经费办事、有综合服务场所议事的“三有保障”机制,打造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三三制”品牌,努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更好地服务城市居民,促进社区和谐。  推进“三方联动”聚合力。坚持“三方联动”,提升商品房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质量。
摘要:1995年至1997年学界围绕着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发生过一场颇具规模的论争,众多名流卷入其中。论争的余波一直延续到2000年前后,以共识而宣告终结:林白的身体写作是女性主义的构成部分。然而,林白小说中的女性主义溯源于男性评论家的引导,与在时代热点中的技术性生存策略,以及凭借身体写作迎合市场化需求,实际她对女性文学相关理论始终处于无知状态。而在评论家的引导前,林白小说中充斥着浓厚的男权中心意
摘要:本文聚焦作家刘庆邦直面现实的短篇小说写作,通过对其小说文本的具体分析和阐释,梳理刘庆邦短篇小说的思想品质和艺术个性。并进一步考量当代短篇小说文体的状况及其“经典化”问题,讨论当代短篇小说逼近经典的可能性和美学期待。  关键词:刘庆邦;短篇小说;叙事;经典化  一  近些年,我们在阅读、阐释当代短篇小说“圣手”汪曾祺、林斤澜、苏童、刘庆邦、贾平凹、王安忆、阿来、迟子建、范小青、王祥夫等人的小说
王小华,九江市人,药剂师。有小说、散文见于《少年文艺》《青年文摘》等刊。  路过那条长长的溜坡,熟悉的景象触动了记忆开关:两旁养猪的板棚还在,天蓬元帅们拱着糊着泥的长嘴,嗷嗷直叫。空气里混杂着猪屎的气味,隔了一层口罩还令人作呕。本来离终点还有十几公里,她却在前边不远处停了车,像个游魂,深一脚浅一脚穿过田埂,然后迈过河上的石桥,从后门溜进了那座大宅院。人员迁离已经有些年头了,如今的它就像一个弃妇,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