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生为本,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教育的最核心组成部份,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提高和完善学校的教学质量是每一所学校永恒的主题,而建立健全、合理、公正、公平以及权威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又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它不仅能够全面反映教育实际状态、检查教育方针、政策的实现程度、评定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学校办学水平等,而且还具有检验教育改革、教育的实验效果、为决策者提供信息反馈等功能。
一、当前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已全面展开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但存在以下不足:
主动性不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评价的主动意识不强,有些甚至产生排斥情绪。
价模式较单一。现有的评价工作大多都局限于以教师为评价对象,而缺乏教师自评和以学生为对象以及多元素综合的评价模式。
评价指标灵活性差。现有大多学校使用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并未充分考虑教学改革的发展性和前进性,仅仅立足于自身的眼前情况,从而造成各项评价指标呈现固定化。这不仅无法现有教育改革成果进行检验;而且陈旧的指标评价出来的非正确结果有时会严重阻碍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过于注重评价的量化效果。缺乏定性因素辅助,造成评价过于片面化和机械化。
缺乏对评价信息的诊断。现有很多学校将评价信息统计当作评价的最终目的,然而,评价的真正意义是在于利用评价系统发现所在学校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管理部门和教师提供教学改革思路。
与其他教学教务管理系统要么紧耦合,要么不联系。目前很多教学评价系统都集成于教务管理系统里面,这会产生由于和其他系统耦合过紧而不利于扩展和推广的问题;而有些评价系统由于独立开发,因此与其他教务管理系统没有直接联系,导致信息沟通渠道过于狭窄,不利于信息共享和系统更新发展。
二、新型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原型系统
针对上述不足,笔者以厦门理工学院作为研究单位,广泛参考国际国内各种教育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立足于实现建立适用于现在时期教学评价要求的评价系统的目标,提出建立一套不断循环的、不断完善的”评价-监控一诊断-反馈”新型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分步骤实现指标模型、诊断模型、轻耦合外部接口,最终建立一个新型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原型系统。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多样化、动态的指标体系、有效地诊断机制等功能,并实现与其他教学教务系统之间的轻耦合接口。
(一)用于评价操作的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实现的首要关键环节,是以后评价操作、评价统计、评价诊断的依据。本文将从四个步骤建立指标体系(如图1):
建立指标库。研究设计指标项入库方法和指标项管理方法,指标项可以通过师生调研、论文搜索、专家咨询三种方法收集,该指标库属于动态库,随着教学改革和教育需求不断变化而跟着变化;
确定层次型。通过专家、教师共同确定指标项之间的关系,形成层次型指标项;
确定指标值方法。对每个指标项,都确定一个指标值方法,目前已有的资料表明五分法是最理想的指标值确定方法,即将指标值分为优秀5分、良4分、合格3分、不合格2分、差1分;
建立指標体系。通过建立指标库,实现指标项的层次关系、指标量化和确定指标权重方法,同时提供指标选择和计算外部接口,与其他应用进行对接。
(二)评价信息诊断模型
评价信息诊断模型的建立是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实现的价值所在,它能为教学改革决策者提供有意义的诊断结果。本文将从四个步骤建设诊断模型:
选定诊断数据源。横向比较诊断需要的大量统计信息,而纵向比较诊断需要历史统计信息,所以根据不同诊断方法确定合理的数据源;
诊断预处理。选定的统计信息字段和数目较多,但未必都能用,筛选、去除噪声数据是预处理的重点,减少多余的数据不仅有利于提高诊断效率,同时还能提高诊断效果;
确定诊断方法。可以采用横向标杆比较诊断方法和纵向历史数据比较方法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前者体现了同类型数据的对比,后者则体现了同个个体的发展比较。有利于更加全面了解教师、学生的教学变化情况,及时抓住变化源头;
图表式诊断结果。可以将诊断细节绘制成图表,可以更直观表示其对比性,突出差异性。
三、结语
通过核心技术研究、功能模块开发整理到原型系统实现、测试和应用三个步骤来建设整个教学质量评价系统,进一步建设一种新型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实现多样化的评价模式、全面而动态的指标体系、严谨而公正的监督机制、丰富的统计图表、有效的诊断模型、实时的信息反馈机制和轻耦合的外部接口供其他系统调用,最终建立一个完善、合理的新型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为学校的教学质量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去支撑和保障。
作者单位:厦门理工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常规立项课题项目“新型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研究与构建”(编号:FJJKCG16-289)研究成果。
一、当前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已全面展开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但存在以下不足:
主动性不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评价的主动意识不强,有些甚至产生排斥情绪。
价模式较单一。现有的评价工作大多都局限于以教师为评价对象,而缺乏教师自评和以学生为对象以及多元素综合的评价模式。
评价指标灵活性差。现有大多学校使用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并未充分考虑教学改革的发展性和前进性,仅仅立足于自身的眼前情况,从而造成各项评价指标呈现固定化。这不仅无法现有教育改革成果进行检验;而且陈旧的指标评价出来的非正确结果有时会严重阻碍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过于注重评价的量化效果。缺乏定性因素辅助,造成评价过于片面化和机械化。
缺乏对评价信息的诊断。现有很多学校将评价信息统计当作评价的最终目的,然而,评价的真正意义是在于利用评价系统发现所在学校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管理部门和教师提供教学改革思路。
与其他教学教务管理系统要么紧耦合,要么不联系。目前很多教学评价系统都集成于教务管理系统里面,这会产生由于和其他系统耦合过紧而不利于扩展和推广的问题;而有些评价系统由于独立开发,因此与其他教务管理系统没有直接联系,导致信息沟通渠道过于狭窄,不利于信息共享和系统更新发展。
二、新型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原型系统
针对上述不足,笔者以厦门理工学院作为研究单位,广泛参考国际国内各种教育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立足于实现建立适用于现在时期教学评价要求的评价系统的目标,提出建立一套不断循环的、不断完善的”评价-监控一诊断-反馈”新型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分步骤实现指标模型、诊断模型、轻耦合外部接口,最终建立一个新型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原型系统。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多样化、动态的指标体系、有效地诊断机制等功能,并实现与其他教学教务系统之间的轻耦合接口。
(一)用于评价操作的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实现的首要关键环节,是以后评价操作、评价统计、评价诊断的依据。本文将从四个步骤建立指标体系(如图1):
建立指标库。研究设计指标项入库方法和指标项管理方法,指标项可以通过师生调研、论文搜索、专家咨询三种方法收集,该指标库属于动态库,随着教学改革和教育需求不断变化而跟着变化;
确定层次型。通过专家、教师共同确定指标项之间的关系,形成层次型指标项;
确定指标值方法。对每个指标项,都确定一个指标值方法,目前已有的资料表明五分法是最理想的指标值确定方法,即将指标值分为优秀5分、良4分、合格3分、不合格2分、差1分;
建立指標体系。通过建立指标库,实现指标项的层次关系、指标量化和确定指标权重方法,同时提供指标选择和计算外部接口,与其他应用进行对接。
(二)评价信息诊断模型
评价信息诊断模型的建立是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实现的价值所在,它能为教学改革决策者提供有意义的诊断结果。本文将从四个步骤建设诊断模型:
选定诊断数据源。横向比较诊断需要的大量统计信息,而纵向比较诊断需要历史统计信息,所以根据不同诊断方法确定合理的数据源;
诊断预处理。选定的统计信息字段和数目较多,但未必都能用,筛选、去除噪声数据是预处理的重点,减少多余的数据不仅有利于提高诊断效率,同时还能提高诊断效果;
确定诊断方法。可以采用横向标杆比较诊断方法和纵向历史数据比较方法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前者体现了同类型数据的对比,后者则体现了同个个体的发展比较。有利于更加全面了解教师、学生的教学变化情况,及时抓住变化源头;
图表式诊断结果。可以将诊断细节绘制成图表,可以更直观表示其对比性,突出差异性。
三、结语
通过核心技术研究、功能模块开发整理到原型系统实现、测试和应用三个步骤来建设整个教学质量评价系统,进一步建设一种新型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实现多样化的评价模式、全面而动态的指标体系、严谨而公正的监督机制、丰富的统计图表、有效的诊断模型、实时的信息反馈机制和轻耦合的外部接口供其他系统调用,最终建立一个完善、合理的新型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为学校的教学质量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去支撑和保障。
作者单位:厦门理工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常规立项课题项目“新型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研究与构建”(编号:FJJKCG16-28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