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亳州市城关镇第十二小学是一所城乡接合部小学,由于学生的阅读视野有限,缺乏生活阅历,想象力培养不足,指导方法不当,语言表达缺乏系统训练,作文教学往往出现“学生头痛教师为难”的局面。学生大段抄袭作文选,虚构内容、胡编乱造等;教师埋头于厚厚的作文本中,粗枝大叶地批阅。加上部分教师不注重作文讲评,学生的写作成果得不到肯定,大大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作文教学陷入了恶性循环。
教育信息技术改变了作文课堂教学的困境。近年来,我尝试将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相融合,取得了明显成效。所谓“融合”就是将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作文教学,促进优质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就是说,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信息技术不是简单的教学技术应用,而是需要观察、了解、分析资源,适时适度适法做到“有机融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情感。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以往呆板、沉闷的学习气氛,让作文课变得生动活泼;有效帮助学生开阔写作视野,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写作技能,拓宽交流渠道,增强作文教评时效,实现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创设作文教学场景,营造鲜活情境
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是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而现代教学手段以其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优势,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在作文“场面描写”的教学中,我以“秋季运动会”为主题,先带上数码相机,亲身到运动会现场,去发现、体验;然后抢拍精彩瞬间,把拍摄的照片配上优美的乐曲,制作成演示文稿,作为“秘密武器”。不出所料,作文课上,当我宣布此次作文任务是描写“秋季运动会”场面时,一些学生有了畏难情绪,不知如何下手。这时,我适时播放了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加上寥寥数语点拨。于是,一组组特写镜头展现在学生面前:杨艳同学两腿腾空,竭尽全力地向远处跳去;马乐奇同学率先跑到终点后,高举双手,欣喜若狂。学生们仿佛一下子回到那沸腾的赛场,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这时,学生们有的低声交流,有的互相对话,还有的补充画面不足,慢慢地,大家就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开始描绘那动人的时刻。
二、选择音画并茂的多媒体手段,创造特殊气氛
真情实感是一篇文章的魅力所在。因此,如何设置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动力,成了作文教学的头等大事。
在指导学生写“父母的爱”时,我先讓学生听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伴着音乐,播放一张张关于父爱、母爱的照片,勾起学生对往日生活的回忆。此后,再出示汶川大地震中父母用身躯为子女撑起生命的蓝天的图片,凄惨、悲凉的背景音乐响起来,加上动情的旁白,顿时感染了全班学生。之后,从影片回到现实,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联系生活中的例子,选好写作材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堂作文课,大部分学生的作文都写得真挚动人。
三、恰当利用校园网及资源库,搜集写作素材,丰富写作渠道
学生生活不是单调,而是缺乏引导和发现。只要教师积极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积累,加强他们的生活体验,合理利用网上资源,就能为学生观察世界、观察事物、观察人物打开一扇神奇之门。
教师可根据作文要求,引导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积累写作素材。
如:在指导小练笔《鲸的自述》时,我要求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鲸的有关知识。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们的眼睛都很小,没有泪腺和瞬膜,视力较差。没有外耳壳,外耳道也很细,但听觉却十分灵敏,而且能感受到超声波,靠回声定位来寻找食物、联系同伴或逃避敌害。”可见,网络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帮助学生搜集了写作素材。
四、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开阔写作思路
如今的网络中,各式各样的文章难以计数,但只要进行合理搜集、加工和整理,必能为课堂所用。
如:在母亲节到来前夕,我班开展了“学会感恩”活动。活动中,我把课前搜集到的孟郊《游子吟》、“羊羔跪乳”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故事做成多媒体课件,利用课件让学生观看、吟诵、朗读、想象。
此外,在作文教学中,恰当使用信息化手段,还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展现在学生面前,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
五、拓宽交流渠道,实现师生共评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评价与修改是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上课时,选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片段,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围绕作文要求逐字逐句进行评改。既方便实现增添、删除、调序、变换等修改,还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有针对性地处理。如精彩之处或欠缺之处都可变换字体颜色或加入下划线。学生既直观感受了修改过程,又一步步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如此这般,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作文交流,实现多向互动,有效提高了学生作文评价和自我修改能力。
总之,将教育信息技术恰当融入到小学作文教学中,是实现作文教学最优化的一个创新过程。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拓展习作教学的方式,为学生爱上习作助一臂之力。
教育信息技术改变了作文课堂教学的困境。近年来,我尝试将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相融合,取得了明显成效。所谓“融合”就是将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作文教学,促进优质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就是说,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信息技术不是简单的教学技术应用,而是需要观察、了解、分析资源,适时适度适法做到“有机融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情感。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以往呆板、沉闷的学习气氛,让作文课变得生动活泼;有效帮助学生开阔写作视野,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写作技能,拓宽交流渠道,增强作文教评时效,实现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创设作文教学场景,营造鲜活情境
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是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而现代教学手段以其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优势,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在作文“场面描写”的教学中,我以“秋季运动会”为主题,先带上数码相机,亲身到运动会现场,去发现、体验;然后抢拍精彩瞬间,把拍摄的照片配上优美的乐曲,制作成演示文稿,作为“秘密武器”。不出所料,作文课上,当我宣布此次作文任务是描写“秋季运动会”场面时,一些学生有了畏难情绪,不知如何下手。这时,我适时播放了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加上寥寥数语点拨。于是,一组组特写镜头展现在学生面前:杨艳同学两腿腾空,竭尽全力地向远处跳去;马乐奇同学率先跑到终点后,高举双手,欣喜若狂。学生们仿佛一下子回到那沸腾的赛场,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这时,学生们有的低声交流,有的互相对话,还有的补充画面不足,慢慢地,大家就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开始描绘那动人的时刻。
二、选择音画并茂的多媒体手段,创造特殊气氛
真情实感是一篇文章的魅力所在。因此,如何设置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动力,成了作文教学的头等大事。
在指导学生写“父母的爱”时,我先讓学生听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伴着音乐,播放一张张关于父爱、母爱的照片,勾起学生对往日生活的回忆。此后,再出示汶川大地震中父母用身躯为子女撑起生命的蓝天的图片,凄惨、悲凉的背景音乐响起来,加上动情的旁白,顿时感染了全班学生。之后,从影片回到现实,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联系生活中的例子,选好写作材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堂作文课,大部分学生的作文都写得真挚动人。
三、恰当利用校园网及资源库,搜集写作素材,丰富写作渠道
学生生活不是单调,而是缺乏引导和发现。只要教师积极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积累,加强他们的生活体验,合理利用网上资源,就能为学生观察世界、观察事物、观察人物打开一扇神奇之门。
教师可根据作文要求,引导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积累写作素材。
如:在指导小练笔《鲸的自述》时,我要求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鲸的有关知识。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们的眼睛都很小,没有泪腺和瞬膜,视力较差。没有外耳壳,外耳道也很细,但听觉却十分灵敏,而且能感受到超声波,靠回声定位来寻找食物、联系同伴或逃避敌害。”可见,网络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帮助学生搜集了写作素材。
四、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开阔写作思路
如今的网络中,各式各样的文章难以计数,但只要进行合理搜集、加工和整理,必能为课堂所用。
如:在母亲节到来前夕,我班开展了“学会感恩”活动。活动中,我把课前搜集到的孟郊《游子吟》、“羊羔跪乳”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故事做成多媒体课件,利用课件让学生观看、吟诵、朗读、想象。
此外,在作文教学中,恰当使用信息化手段,还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展现在学生面前,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
五、拓宽交流渠道,实现师生共评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评价与修改是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上课时,选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片段,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围绕作文要求逐字逐句进行评改。既方便实现增添、删除、调序、变换等修改,还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有针对性地处理。如精彩之处或欠缺之处都可变换字体颜色或加入下划线。学生既直观感受了修改过程,又一步步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如此这般,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作文交流,实现多向互动,有效提高了学生作文评价和自我修改能力。
总之,将教育信息技术恰当融入到小学作文教学中,是实现作文教学最优化的一个创新过程。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拓展习作教学的方式,为学生爱上习作助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