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292-01
盛夏炎炎,酷暑难耐。一年两度的远程研修如多年好友再次如约而至,如一缕清风,一杯绿茶,让临近期末已烦躁多日的心慢慢沉静下来。
当窗外的喧嚣渐渐的消失于耳畔,我坐在电脑前,怀着学习与探索的心情,静静地欣赏着研修平台所提供的一节节精彩绝伦的课堂实录。这也是研修中我最喜欢的部分。观看课堂实录之前,我会认真地先读一遍作者的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效果分析、观评记录、课后反思,对作者的设计思路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观课的过程中,我会细心观察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按照教学设计进行的?是否达到教学目的?是否有老师设计之外的情况发生?老师如何解决?等等。这要比直接观摩课堂实录效果更好,收获更多。
这次研修平台的三节观摩课分别是昌邑市外国语学校郑璐璐老师、济宁市实验小学卢丹老师、普连集中心小学郭敬老师提供的。
郑璐璐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所授课程选自外研社三年级下册的M9U1I’ve got a new book.教学目标详细,重难点突出,在教学过程中也结合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歌曲的导入,小组的竞争,实物的展示,课件的协助及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语言比较强势,课堂的学习气氛始终比较压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也比较生涩。而且整个教学环节的设置也不够合理和流畅,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对重点单词及句型的掌握不够夯实。1、在热身环节,郑老师选了一个chant: Where is the cat?视频只有两句话:Where is the cat, cat, cat? It’s in the bag, bag, bag.学生的兴趣刚刚激发,视频结束了,没有了,让人觉得结束的很突然,让人很沮丧。如果只是为了引出句型Where’s … ? It’s in the bag.就太牵强了,完全可以再添加几段,既练习了句型,又真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2、目标语句I’ve got … .出现的太突兀,与前面的环节完全没有联系,而且作为一个新句型,老师没有进行任何解释。在这里的have 与学生前面单元学过的have Chinese意思完全不一样。在教案设计中老师注意到了这一点,但在实际教学中完全没有讲解。后面的疑问句Have you got …?的出现也是一样,缺少讲解。3、小组活动太刻意,每一个练习环节都是小组活动,小组讨论,然后呈现,真的没有必要,多而杂乱,反而失去了小组活动的意义。
卢丹老师的这节课选自鲁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5L2 It’s on the first floor.卢老师对课标的解读、教材的分析都非常到位,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清晰、具体,教学设计也非常用心,环节完整,而且设计意图也解释的非常清楚,缺点是教学设计稿件及课件呈现中有一个小的错误,图片显示的是music room,可是句型呈现的是Where’s the art room?没有和教学视频同步。在课堂实录中可以看出,卢老师和这些孩子是陌生的,不认识的,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配合的比较默契,老师态度温和,和蔼可亲,课堂组织能力比较强,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学生参与活动能力强,很顺利的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存在的不足之处:1、导入环节的歌曲虽然活泼并紧扣本节内容,但因为里面的单词都是本课的新单词,学生比较陌生,所以只能欣赏,不能跟唱,没有起到很好的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教师可以紧扣本单元主题school,选一些本学校的风景及功能教室、学生活动的照片配上音乐让学生欣赏,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厚。2、本课的重点是学习序数词first, second,third,卢老师可以把本班学生分为三大组the first group, the second group, the third group,在提问,表演等环节中反复出现在老师的口语中,比起把学生分为六组,更贴近教学内容。3、在教学过程中,卢老师多次出现汉语解释及提示,部分原因是老师和学生不熟悉,在配合上欠缺,但是借助于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其实是可以省略掉的,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4、在教学评价中,老师注重个体评价及小组评价相结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果能把小组评价展示在黑板上直观呈现,效果会更好。4、板书的设计比较单调,缺少标题,另外,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字母书写,如果卢老师把板书写在四线格中,会给学生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5、最后,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再丰富一些,充分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拓展环节中展示学生自己真正学校的图片,让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真正的联系起来,达到真正的语用目的。
郭敬老师的这节课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所授课程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U3 Weather Part A, 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表示温度的四个单词:warm, hot, cool, cold, 这四个单词比较抽象,但郭敬老师借助于课件及肢体语言让学生对这四个单词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并借助于图片及游戏不断夯实学生对单词及目标语句的掌握,在学生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进行课文的新授,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但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及教学过程中,仍有不够完美的地方:1、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优美,很有亲和力,但在教授目标语句It’s … in … .时,有拖音现象,读成了It’s a … in … .在视频中特别明显,也很突兀,这对于处于模仿期的孩子很容易带来负面的影响。2、教学方法稍微单调一些。除了导入环节借助于卡通形象Micky旅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于游戏夯实单词及地名之外,在新授及操练环节都是借助于地图的形式,比较单一,对学生的视觉冲击不够强烈。可以多搜集一些跟温度、天气有关的图片来进行丰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3、拓展环节设计的让学生介绍天气,学生缺乏对全国各地气候及温度的正确了解,存在了播报错误,教师应在地图上标注温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另外,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景色、服饰等间接的了解城市温度,相信学生会更感兴趣。5、郭老师在介绍不同地方温度不同同一地方温度也会有差异时只是语言简单带过,学生并不理解,可以借助于图片或小视频进行简单的介绍并渗透德育教育,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6、教师对学生单个的評价比较及时到位,小组评价交给了班里的一个同学进行统计,但评价规则没有解释清楚,不如在黑板上直接呈现更直观更有说服力。7、教师的板书比较随意,没有经过精心的设计,视觉冲击力不够强。
一节精彩课堂的呈现,绝不是我们看到的这40分钟这么简单,它需要老师对教材、对学情的深入分析、对教学设计的反复推敲、对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对教学意外状况的随机处理能力等等,是个人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老师与学生思维与心灵的沟通,是教师个人魅力的体现。同一堂课,因为老师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教学设计;因为学生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因为地区的不同,还会带有不同地区的色彩。通过学习、观察、思考,我们会从不同老师的身上学到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也能够从中折射出很多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地方。让我们以高标准、低姿态,虚心向同行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的研讨之路上不断攀爬、不断进步!
作者简介:钟丽玲(1973.7-),女,山东烟台人,本科学历,就职于山东烟台开发区第一小学,职称: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292-01
盛夏炎炎,酷暑难耐。一年两度的远程研修如多年好友再次如约而至,如一缕清风,一杯绿茶,让临近期末已烦躁多日的心慢慢沉静下来。
当窗外的喧嚣渐渐的消失于耳畔,我坐在电脑前,怀着学习与探索的心情,静静地欣赏着研修平台所提供的一节节精彩绝伦的课堂实录。这也是研修中我最喜欢的部分。观看课堂实录之前,我会认真地先读一遍作者的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效果分析、观评记录、课后反思,对作者的设计思路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观课的过程中,我会细心观察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按照教学设计进行的?是否达到教学目的?是否有老师设计之外的情况发生?老师如何解决?等等。这要比直接观摩课堂实录效果更好,收获更多。
这次研修平台的三节观摩课分别是昌邑市外国语学校郑璐璐老师、济宁市实验小学卢丹老师、普连集中心小学郭敬老师提供的。
郑璐璐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所授课程选自外研社三年级下册的M9U1I’ve got a new book.教学目标详细,重难点突出,在教学过程中也结合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歌曲的导入,小组的竞争,实物的展示,课件的协助及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语言比较强势,课堂的学习气氛始终比较压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也比较生涩。而且整个教学环节的设置也不够合理和流畅,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对重点单词及句型的掌握不够夯实。1、在热身环节,郑老师选了一个chant: Where is the cat?视频只有两句话:Where is the cat, cat, cat? It’s in the bag, bag, bag.学生的兴趣刚刚激发,视频结束了,没有了,让人觉得结束的很突然,让人很沮丧。如果只是为了引出句型Where’s … ? It’s in the bag.就太牵强了,完全可以再添加几段,既练习了句型,又真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2、目标语句I’ve got … .出现的太突兀,与前面的环节完全没有联系,而且作为一个新句型,老师没有进行任何解释。在这里的have 与学生前面单元学过的have Chinese意思完全不一样。在教案设计中老师注意到了这一点,但在实际教学中完全没有讲解。后面的疑问句Have you got …?的出现也是一样,缺少讲解。3、小组活动太刻意,每一个练习环节都是小组活动,小组讨论,然后呈现,真的没有必要,多而杂乱,反而失去了小组活动的意义。
卢丹老师的这节课选自鲁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5L2 It’s on the first floor.卢老师对课标的解读、教材的分析都非常到位,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清晰、具体,教学设计也非常用心,环节完整,而且设计意图也解释的非常清楚,缺点是教学设计稿件及课件呈现中有一个小的错误,图片显示的是music room,可是句型呈现的是Where’s the art room?没有和教学视频同步。在课堂实录中可以看出,卢老师和这些孩子是陌生的,不认识的,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配合的比较默契,老师态度温和,和蔼可亲,课堂组织能力比较强,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学生参与活动能力强,很顺利的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存在的不足之处:1、导入环节的歌曲虽然活泼并紧扣本节内容,但因为里面的单词都是本课的新单词,学生比较陌生,所以只能欣赏,不能跟唱,没有起到很好的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教师可以紧扣本单元主题school,选一些本学校的风景及功能教室、学生活动的照片配上音乐让学生欣赏,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厚。2、本课的重点是学习序数词first, second,third,卢老师可以把本班学生分为三大组the first group, the second group, the third group,在提问,表演等环节中反复出现在老师的口语中,比起把学生分为六组,更贴近教学内容。3、在教学过程中,卢老师多次出现汉语解释及提示,部分原因是老师和学生不熟悉,在配合上欠缺,但是借助于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其实是可以省略掉的,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4、在教学评价中,老师注重个体评价及小组评价相结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果能把小组评价展示在黑板上直观呈现,效果会更好。4、板书的设计比较单调,缺少标题,另外,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字母书写,如果卢老师把板书写在四线格中,会给学生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5、最后,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再丰富一些,充分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拓展环节中展示学生自己真正学校的图片,让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真正的联系起来,达到真正的语用目的。
郭敬老师的这节课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所授课程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U3 Weather Part A, 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表示温度的四个单词:warm, hot, cool, cold, 这四个单词比较抽象,但郭敬老师借助于课件及肢体语言让学生对这四个单词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并借助于图片及游戏不断夯实学生对单词及目标语句的掌握,在学生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进行课文的新授,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但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及教学过程中,仍有不够完美的地方:1、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优美,很有亲和力,但在教授目标语句It’s … in … .时,有拖音现象,读成了It’s a … in … .在视频中特别明显,也很突兀,这对于处于模仿期的孩子很容易带来负面的影响。2、教学方法稍微单调一些。除了导入环节借助于卡通形象Micky旅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于游戏夯实单词及地名之外,在新授及操练环节都是借助于地图的形式,比较单一,对学生的视觉冲击不够强烈。可以多搜集一些跟温度、天气有关的图片来进行丰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3、拓展环节设计的让学生介绍天气,学生缺乏对全国各地气候及温度的正确了解,存在了播报错误,教师应在地图上标注温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另外,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景色、服饰等间接的了解城市温度,相信学生会更感兴趣。5、郭老师在介绍不同地方温度不同同一地方温度也会有差异时只是语言简单带过,学生并不理解,可以借助于图片或小视频进行简单的介绍并渗透德育教育,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6、教师对学生单个的評价比较及时到位,小组评价交给了班里的一个同学进行统计,但评价规则没有解释清楚,不如在黑板上直接呈现更直观更有说服力。7、教师的板书比较随意,没有经过精心的设计,视觉冲击力不够强。
一节精彩课堂的呈现,绝不是我们看到的这40分钟这么简单,它需要老师对教材、对学情的深入分析、对教学设计的反复推敲、对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对教学意外状况的随机处理能力等等,是个人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老师与学生思维与心灵的沟通,是教师个人魅力的体现。同一堂课,因为老师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教学设计;因为学生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因为地区的不同,还会带有不同地区的色彩。通过学习、观察、思考,我们会从不同老师的身上学到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也能够从中折射出很多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地方。让我们以高标准、低姿态,虚心向同行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的研讨之路上不断攀爬、不断进步!
作者简介:钟丽玲(1973.7-),女,山东烟台人,本科学历,就职于山东烟台开发区第一小学,职称: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