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具有传承、丰富、提升和更新文化的功能,本文试从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文化传播功能、文化选择功能和文化创造功能四个方面来研究我国高校动画教育的文化功能,希望可以向中国高校动画相关专业师生提供有效的理论经验,从而进一步提升动画人才的文化修养与动画作品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高校;动画教育;文化功能
在动漫产业高速发展的影响下,中国动画教育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飞跃。近些年来,中国各个高等院校先后开展了动画设计专业,为中国动漫产业的崛起作出了贡献。动漫行业,现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传播的直接途径,也是文化输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多数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的动漫作品,都受到中西方民众的热情追捧。因此,动画教育的文化功能成为了我们现下研究的重中之重。
一、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动画教育传递着动画文化,具有保存动画文化的功能。中国百余年的动画发展史、七十年的高校动画教育史,所积累的动画文化财富,使新一代动画专业学生能迅捷、经济、高效地获得前人留下的知识与经验,迅速成长为具有鉴赏、创造高质量动画作品能力的“文化人”。
(一)萌芽时期
1918年,美国动画片传入上海,激发了以“万氏三兄弟”为代表的中国第一批动画人的创作热情,在他们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动画爱好者踏上了创作中国动画的梦想之路。
(二)起步时期
1950年,钱家骏、范敬祥等动画大师在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现属南京艺术学院)开设动画科,我国高校动画教育由此展开。1952年,学习动画专业的学生逐渐增多,从此专业毕业的学生,被分配到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地。同年秋季,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单独注册成立。1959年秋,成立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设动画系(2年制),但该校在1963年被迫停办。
(三)滞后时期
1966年—1976年期间,因文化大革命运动,动画教育止步不前。北京电影学院两届动画专业学生不足50人,但还是为中国高校动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1]。
(四)发展时期
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开始招收动画专业本科生,中国动画本科专业教育由此展开新的篇章。1980年后,美日动画席卷中国动画市场,其动画工厂以高昂的薪资聘用中国动画专业人才为其制作动画中后期工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国政府意识到美日动画的无制约发展对我国青少年儿童的思想侵害,以及动画发展和文化传播的紧密联系,开始颁布相关政策限制境外动画,以保护中国本土动画。教育界亦认识到动画教育的方向是:推动中国动画产业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自此,高校动画教育在政策的支持下火热开展,动画专业成为了新兴专业。2001年全国已有三十多所高校设立动画专业,2002年仅一年的时间,就增长到了71所,2005年增长到170所,2007年达到一千多所,这些高校为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输送了众多人才。
(五)繁荣时期
近十年,国产动画崛起,动画专业成为了热门专业,各大院校逐年扩招,但每年动画市场仍有很大的人才缺口。
二、传播——丰富文化的功能
动画教育作为传播与交流动画文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有丰富动画文化的功能。文化传播,不仅仅为了发扬文化,更多的是促进双向或者多向文化的交流、融合。不同的国家,文化、习俗、以及信仰都各不相同,因此,每个国家动画的风格、形式也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国家之间动画文化的交流,既有利于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也有利于汲取其他国家在动画制作中的优秀之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一)美国动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
美国是动画生产大国和教育大国以迪士尼动画为代表的美国动画情节曲折有趣,风格形式多样。蕴含其中的个人英雄主义、真善美等丰富的美国文化内涵,增加了其文化感染力,受到世界各地青少年儿童的追捧与喜爱。美国动画教育与产业发展相对均衡,办学水平世界领先,其教育模式的发展是大而全面的集团式垄断原创发展模式[2]。美国动画教育办学模式包括:全日制、远程教育和短期培训等,其中,全日制教育培养模式相对灵活,不同院校都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与相关专业结合多元化发展。大部分院校动画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五个部分:动画绘画基础课程、动画基础理论课程、动画编导课程、动画计算机制作课程、选修课程。各高校都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每个学期都要求学生创作作品,同时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进入动画公司实践学习[3]。美国动画教育培养出的各层次人才,满足美国动画不同岗位的人才需求,为蕴含着美国文化内涵的动画片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日本動漫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
日本动漫有其辉煌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特征,享有日本国民文化和日本国民经济第三大支柱性产业的地位,已经成了该国文化出口的主要产品,对世界各国的动漫产业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动漫教育模式与其产业发展相适应,根据不同市场进行分类设置,采用“公司+学校”的模式,其教育类型主要分为综合类大学动漫相关专业的教育、动漫专门学校的教育和企业自主办学教育。其中,综合类大学动漫相关专业的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其创造力和表现力,主要输出创作型人才;动漫专门学校与企业自主办学教育以实体项目为训练目标,学科设置丰富,就业方向明确,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主要输出应用型人才[4]。一方面,创作型人才在动漫创作中不仅融入本民族文化,还巧妙地运用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创作出崭新的故事,使日本动漫所呈现出的文化效益达到最大化;另一方面,应用型人才的扎实技术使日本动画产品以高质量完成,在产品输出和文化传播中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各类学校各司其职,层次分明,衔接合理,形成相对完善的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动漫教育模式,为日本动漫产业发展和文化输出提供了众多优秀的动漫人才。 (三)中国动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
中国文化渊源流长,底蕴深厚。随着传播方式的升级与转变,中国动漫成为了中国文化传播与发扬的重要媒介之一。动画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对动画专业人才的需求开始增大。中国动画教育也因此逐渐发展、完善。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副院长石民勇教授曾说过:“动画新产业是文化产业,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这才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最重任务。”因此,近几年来中国各大高等院校动画专业在完善学生基础课程的情况下,不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审美教育,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教育模式。鼓励学生将传统文化与动画创作相结合,实现文化的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产业模式。近年来,相继出现如《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以中国古老神话为创作背景的优秀动漫作品。为中国文化、中国动漫产业走向世界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动画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传播的新载体,动画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会对观众(尤其是未成年观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动画教育会对“文化”进行选择,把选择出的优秀文化传递给新一代动画专业的学子,提升其动画作品的文化内涵。在促进动画文化的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是对观看这些动画作品的观众负责。所以,高校动画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具有高层次、权威性、多样性、专门化的特点[5],具体来说,是通过培养目标、课程与教材、校园文化等途径来选择文化。
(一)培养目标
高校动画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级动画人才。动画属于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和创意是动画作品的灵魂;动画消费属于文化消费,而技术和外型只是手段,真正能够打动观众的是动画作品的内容与精神。因此,高校动画教育把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优秀文化作为对动画人才的素质要求,而这些素质的提出,既是文化选择的根据,也是文化选择的结果[6]。
(二)课程与教材
高校动画教育的课程与教材的选择,要立足于培养目标[7]。而高校动画教育所培养的高级动画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而非技术型人才。因此,高校在课程的选择方面,会把握实践课程、基础理论课程与文化课程的平衡;在教材的选择方面,会充分考虑教材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同时,高校教师在教授动画制作技能等实践课程时,会注意丰富学生文化修养,在教授动画基础理论等理论课程时,也会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三)校园文化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是“一种典型的环境,设置这样的环境以影响成员的智力和道德的倾向[8]”。校园文化作为高等院校的“隐性课程”,是文化选择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动画创作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校园环境的文化选择也不容忽视。
四、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高校动画教育的文化选择与文化创造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8]。高校动画教育通过对文化的选择与提升,使新一代动画人才创造出更高质量的动画作品,更新出更优秀的动画文化来。
(一)老一辈动画大咖
中国内地动画导演刘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现为北京电影学院电脑动画专业主任。刘阔导演作为老一辈高校动画教育输出人才和新一代高校动画教育输出人才的领路人,以动画论著和动画作品等形式为中国动画界创造了众多的文化财富。他于1999年-2009年期间编著十余册教材著作等书籍,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几十篇论文;于2003年-2018年间,导演或监制了《小鲤鱼跳龙门》、《精灵世纪》、《侠岚》、《画江湖之不良人》、《画江湖之灵主》、《画江湖之杯莫停》、《画江湖之换世门生》和《画江湖之风雨咒》等耳熟能详的动画作品,硕果累累,实属中国动漫崛起的一大功臣。
(二)新一代动画人才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霍尔果斯彩条屋影业有限公司出品、全国二十多家公司共同完成的动画电影,由饺子执导兼编剧,一千六百多位幕后人员共同制作,是新一代动画人才的集大成作。该片于2019年7月26日在国内上映,截至9月17日,全国票房破49亿,位居中国影史票房第二。《哪吒之魔童降世》对经典神话“哪吒闹海”进行了颠覆式改编,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又加入了当下的流行元素,适合全年龄层的观众观看。其惊艳的中国风场景设计与特效、个性鲜明的人物塑造与其配音的高度契合、泪点与笑点的穿插设计、表情等细节处理的精致用心等,使《哪吒》获得了全年龄层观众的一致好评,也体现出中国新一代动画人才的专业技术与文化修养。
五、结语
高等院校是人才的聚集地、行业的引领者,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着较大的文化影响力,其文化功能不可小觑。高校动画教育作为动画文化的传递者、传播者、选择者和创造者,具有保存、丰富、提升和更新动画文化的功能,为我国动漫市场提供了许多优秀的复合型动画人才,从而为中国动漫输入了愈来愈丰富的文化力量。因此,重视中国高校动画教育的文化功能,对中国动漫市场的繁荣、中国动漫文化影响力的扩大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尹百慧.解读高校动画教育的发展与现状[J].杭州:艺术科技.2013.08.
[2]龚念.美国3D动画教育机制发展研究[J].北京:美术观察.2015.05-131.
[3]李和畅.日本动/漫画教育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郑州: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04-23.
[4]潘懋元,朱国仁.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文化选择与创造[J]. 高等教育研究,1995(01):1-9.
[5]郑曙旸,等.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0.
[6]孙为,许波.动画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7]魏林红.论高校动画教育模式发展的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8]周方芳.中美高校本科动画教育比较研究[D].景德镇:德镇陶瓷学院,2015.
[9]刘素君.中國高校本科动画专业的课程结构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09.
关键词:高校;动画教育;文化功能
在动漫产业高速发展的影响下,中国动画教育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飞跃。近些年来,中国各个高等院校先后开展了动画设计专业,为中国动漫产业的崛起作出了贡献。动漫行业,现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传播的直接途径,也是文化输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多数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的动漫作品,都受到中西方民众的热情追捧。因此,动画教育的文化功能成为了我们现下研究的重中之重。
一、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动画教育传递着动画文化,具有保存动画文化的功能。中国百余年的动画发展史、七十年的高校动画教育史,所积累的动画文化财富,使新一代动画专业学生能迅捷、经济、高效地获得前人留下的知识与经验,迅速成长为具有鉴赏、创造高质量动画作品能力的“文化人”。
(一)萌芽时期
1918年,美国动画片传入上海,激发了以“万氏三兄弟”为代表的中国第一批动画人的创作热情,在他们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动画爱好者踏上了创作中国动画的梦想之路。
(二)起步时期
1950年,钱家骏、范敬祥等动画大师在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现属南京艺术学院)开设动画科,我国高校动画教育由此展开。1952年,学习动画专业的学生逐渐增多,从此专业毕业的学生,被分配到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地。同年秋季,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单独注册成立。1959年秋,成立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设动画系(2年制),但该校在1963年被迫停办。
(三)滞后时期
1966年—1976年期间,因文化大革命运动,动画教育止步不前。北京电影学院两届动画专业学生不足50人,但还是为中国高校动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1]。
(四)发展时期
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开始招收动画专业本科生,中国动画本科专业教育由此展开新的篇章。1980年后,美日动画席卷中国动画市场,其动画工厂以高昂的薪资聘用中国动画专业人才为其制作动画中后期工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国政府意识到美日动画的无制约发展对我国青少年儿童的思想侵害,以及动画发展和文化传播的紧密联系,开始颁布相关政策限制境外动画,以保护中国本土动画。教育界亦认识到动画教育的方向是:推动中国动画产业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自此,高校动画教育在政策的支持下火热开展,动画专业成为了新兴专业。2001年全国已有三十多所高校设立动画专业,2002年仅一年的时间,就增长到了71所,2005年增长到170所,2007年达到一千多所,这些高校为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输送了众多人才。
(五)繁荣时期
近十年,国产动画崛起,动画专业成为了热门专业,各大院校逐年扩招,但每年动画市场仍有很大的人才缺口。
二、传播——丰富文化的功能
动画教育作为传播与交流动画文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有丰富动画文化的功能。文化传播,不仅仅为了发扬文化,更多的是促进双向或者多向文化的交流、融合。不同的国家,文化、习俗、以及信仰都各不相同,因此,每个国家动画的风格、形式也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国家之间动画文化的交流,既有利于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也有利于汲取其他国家在动画制作中的优秀之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一)美国动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
美国是动画生产大国和教育大国以迪士尼动画为代表的美国动画情节曲折有趣,风格形式多样。蕴含其中的个人英雄主义、真善美等丰富的美国文化内涵,增加了其文化感染力,受到世界各地青少年儿童的追捧与喜爱。美国动画教育与产业发展相对均衡,办学水平世界领先,其教育模式的发展是大而全面的集团式垄断原创发展模式[2]。美国动画教育办学模式包括:全日制、远程教育和短期培训等,其中,全日制教育培养模式相对灵活,不同院校都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与相关专业结合多元化发展。大部分院校动画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五个部分:动画绘画基础课程、动画基础理论课程、动画编导课程、动画计算机制作课程、选修课程。各高校都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每个学期都要求学生创作作品,同时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进入动画公司实践学习[3]。美国动画教育培养出的各层次人才,满足美国动画不同岗位的人才需求,为蕴含着美国文化内涵的动画片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日本動漫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
日本动漫有其辉煌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特征,享有日本国民文化和日本国民经济第三大支柱性产业的地位,已经成了该国文化出口的主要产品,对世界各国的动漫产业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动漫教育模式与其产业发展相适应,根据不同市场进行分类设置,采用“公司+学校”的模式,其教育类型主要分为综合类大学动漫相关专业的教育、动漫专门学校的教育和企业自主办学教育。其中,综合类大学动漫相关专业的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其创造力和表现力,主要输出创作型人才;动漫专门学校与企业自主办学教育以实体项目为训练目标,学科设置丰富,就业方向明确,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主要输出应用型人才[4]。一方面,创作型人才在动漫创作中不仅融入本民族文化,还巧妙地运用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创作出崭新的故事,使日本动漫所呈现出的文化效益达到最大化;另一方面,应用型人才的扎实技术使日本动画产品以高质量完成,在产品输出和文化传播中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各类学校各司其职,层次分明,衔接合理,形成相对完善的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动漫教育模式,为日本动漫产业发展和文化输出提供了众多优秀的动漫人才。 (三)中国动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
中国文化渊源流长,底蕴深厚。随着传播方式的升级与转变,中国动漫成为了中国文化传播与发扬的重要媒介之一。动画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对动画专业人才的需求开始增大。中国动画教育也因此逐渐发展、完善。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副院长石民勇教授曾说过:“动画新产业是文化产业,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这才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最重任务。”因此,近几年来中国各大高等院校动画专业在完善学生基础课程的情况下,不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审美教育,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教育模式。鼓励学生将传统文化与动画创作相结合,实现文化的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产业模式。近年来,相继出现如《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以中国古老神话为创作背景的优秀动漫作品。为中国文化、中国动漫产业走向世界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动画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传播的新载体,动画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会对观众(尤其是未成年观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动画教育会对“文化”进行选择,把选择出的优秀文化传递给新一代动画专业的学子,提升其动画作品的文化内涵。在促进动画文化的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是对观看这些动画作品的观众负责。所以,高校动画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具有高层次、权威性、多样性、专门化的特点[5],具体来说,是通过培养目标、课程与教材、校园文化等途径来选择文化。
(一)培养目标
高校动画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级动画人才。动画属于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和创意是动画作品的灵魂;动画消费属于文化消费,而技术和外型只是手段,真正能够打动观众的是动画作品的内容与精神。因此,高校动画教育把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优秀文化作为对动画人才的素质要求,而这些素质的提出,既是文化选择的根据,也是文化选择的结果[6]。
(二)课程与教材
高校动画教育的课程与教材的选择,要立足于培养目标[7]。而高校动画教育所培养的高级动画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而非技术型人才。因此,高校在课程的选择方面,会把握实践课程、基础理论课程与文化课程的平衡;在教材的选择方面,会充分考虑教材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同时,高校教师在教授动画制作技能等实践课程时,会注意丰富学生文化修养,在教授动画基础理论等理论课程时,也会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三)校园文化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是“一种典型的环境,设置这样的环境以影响成员的智力和道德的倾向[8]”。校园文化作为高等院校的“隐性课程”,是文化选择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动画创作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校园环境的文化选择也不容忽视。
四、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高校动画教育的文化选择与文化创造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8]。高校动画教育通过对文化的选择与提升,使新一代动画人才创造出更高质量的动画作品,更新出更优秀的动画文化来。
(一)老一辈动画大咖
中国内地动画导演刘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现为北京电影学院电脑动画专业主任。刘阔导演作为老一辈高校动画教育输出人才和新一代高校动画教育输出人才的领路人,以动画论著和动画作品等形式为中国动画界创造了众多的文化财富。他于1999年-2009年期间编著十余册教材著作等书籍,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几十篇论文;于2003年-2018年间,导演或监制了《小鲤鱼跳龙门》、《精灵世纪》、《侠岚》、《画江湖之不良人》、《画江湖之灵主》、《画江湖之杯莫停》、《画江湖之换世门生》和《画江湖之风雨咒》等耳熟能详的动画作品,硕果累累,实属中国动漫崛起的一大功臣。
(二)新一代动画人才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霍尔果斯彩条屋影业有限公司出品、全国二十多家公司共同完成的动画电影,由饺子执导兼编剧,一千六百多位幕后人员共同制作,是新一代动画人才的集大成作。该片于2019年7月26日在国内上映,截至9月17日,全国票房破49亿,位居中国影史票房第二。《哪吒之魔童降世》对经典神话“哪吒闹海”进行了颠覆式改编,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又加入了当下的流行元素,适合全年龄层的观众观看。其惊艳的中国风场景设计与特效、个性鲜明的人物塑造与其配音的高度契合、泪点与笑点的穿插设计、表情等细节处理的精致用心等,使《哪吒》获得了全年龄层观众的一致好评,也体现出中国新一代动画人才的专业技术与文化修养。
五、结语
高等院校是人才的聚集地、行业的引领者,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着较大的文化影响力,其文化功能不可小觑。高校动画教育作为动画文化的传递者、传播者、选择者和创造者,具有保存、丰富、提升和更新动画文化的功能,为我国动漫市场提供了许多优秀的复合型动画人才,从而为中国动漫输入了愈来愈丰富的文化力量。因此,重视中国高校动画教育的文化功能,对中国动漫市场的繁荣、中国动漫文化影响力的扩大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尹百慧.解读高校动画教育的发展与现状[J].杭州:艺术科技.2013.08.
[2]龚念.美国3D动画教育机制发展研究[J].北京:美术观察.2015.05-131.
[3]李和畅.日本动/漫画教育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郑州: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04-23.
[4]潘懋元,朱国仁.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文化选择与创造[J]. 高等教育研究,1995(01):1-9.
[5]郑曙旸,等.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0.
[6]孙为,许波.动画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7]魏林红.论高校动画教育模式发展的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8]周方芳.中美高校本科动画教育比较研究[D].景德镇:德镇陶瓷学院,2015.
[9]刘素君.中國高校本科动画专业的课程结构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