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特殊时期激烈的乡村斗争生活中,赵树理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出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不仅描写了血雨腥风的生活,而且详细诠释了当时的阶级斗争理论。《李家庄的变迁》是一个复杂、充满裂隙的文学作品,同时小说也因这裂隙而使内容更加丰满与厚重,独具美学价值。下面笔者就来谈谈《李家庄的变迁》的美学价值。
一、创作内涵
阅读赵树理的小说,读者不仅可以看到乡村日常生活的细节,同时作为熟悉乡村生活的作家,赵树理更是在小说创作中加入许多乡村文化,使得作品富含乡村气息。这些都蕴涵在人物的乡村生活细节中、日常争吵中、喜怒哀乐里,使得作品更具美学价值。赵树理的小说以外来者的眼光观察和书写乡村生活,他不仅对乡村生活与乡村文化了如指掌,而且对乡村生活充满感情,那些看似平常的乡村生活细节或在乡村生活中发生的琐碎小事,不仅为小说营造出闲适洒脱的氛围,同时也使小说更显亲切、随意,展现出乡村生活中最有活力的气息。
二、从农村风俗变化看农民的审美情趣
在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中,赵树理以农村农民的勤劳朴实、善良敦厚和扶弱济贫等美德来表现当地农村的风俗,农村那故有的泥土芬芳以及审美情趣。以农民的角度刻画出李家庄在抗日战争前后的转变。从农民能够接纳的角度塑造农民形象,昭示着农村民俗在社会大背景下的进步变化,同时也在展现农民审美情趣的转变。
《李家庄的变迁》活灵活现地将晋东南“吃烙饼”的乡俗展现在读者面前,描绘地主利用吃烙饼习俗迫害农民的罪恶行径,同时也通过木匠铁锁家破人亡的故事,来揭露当时封建势力害人的道理。赵树理多把对落后民俗的觉醒以及摆脱传统风俗束缚的希望寄托在年轻一代农民的身上,创造树立符合当时社会制度的民风,使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农村的民俗以及民风中的真善美丑,以此来提升农民的审美,提升他们对美丑善恶的感知。
在《李家庄的变迁》中,赵树理通过对王安福和李如珍关系的描写,在他们二人从乡亲变成仇敌之后,不仅显示出道德在人们评价标准中的地位,也展现出农民传统伦理标准的审美变化,在“好人”和“坏人”的区分上,经过抗战前后村子的变迁,人们对好坏的审美也日渐敏感。赵树理正是通过这样的写作手法,通过农村发生的变化来表达当时农民的变化,不仅生活环境转变了,他们自身的素质也发生了转变,不再是懦弱无能的农民庄稼汉,而是有理想有抱负的新社会农民形象,敢于和黑暗势力做斗争,独具自身审美情趣,使農民成为敢于当家作主的人。
在《李家庄的变迁》中,作者赵树理正是通过这样的文学创作,塑造了中国新农民形象。真实地为大家展示出农村在抗日前后发生的巨大变革,是对新生活的赞美,也是对旧生活的讽刺,讴歌革命伟大的同时,也展现出新时代农民素质的提升,使得小说独具美学价值。
三、追求美好生活,表现勇敢之美
《李家庄的变迁》前文强调了解放区的民主气息,后文强调阶级斗争的残酷性,在血淋淋的抗日斗争生活中,为人们展现出真实的《李家庄的变迁》。木匠张铁锁在李家庄一直安分过日,却遭到李家庄地主李如珍以及小喜、春喜等人的迫害,以致后来破产,为了养家糊口而去太原做工,又被军阀欺凌;终于在共产党员的帮助下,提高了自身的觉悟,团结群众同地主开展正面斗争,后来参加八路走上武装斗争道路。
《李家庄的变迁》以中心人物铁锁展开,他因一棵桑树归属问题被春喜逼得背井离乡,从而使得他自己真正明白阶级斗争的道理,自己回村后才可以团结穷苦农民兄弟,开启对地主阶级的反抗。小说以描写木匠张铁锁的个人生活作为线索,展现整个李家庄的变化,并在抗日战争这个大背景下,向读者叙述农民与地主斗争的阶段性胜利,独具美学价值,感染读者的审美情绪。
《李家庄的变迁》讲了农民革命意识的起源,尤其是主人公革命意识发生的故事,木匠张铁锁这位主人公就隐藏在小说背景中,大量小说中出现的新人物和故事,更是将阶级斗争主题掺杂进来,使得小说的价值判断标准从传统的阶级斗争标准转向传统村民自身伦理道德标准。在不断变化中又体现出赵树理自身的写作模式,以逼真的日常生活细节,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为人们带来真实的农村生活体验,感受李家庄这些年来发生的转变,同时对社会时代的变迁产生欣慰,对追求美好生活充满感激。
四、人性美
赵树理的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以不见华美辞藻的叙事手法和不见刻意的文字雕琢,不用峰回路转的故事逻辑,而是以平淡的方式,在与读者“拉话”的过程中,平铺直叙地为读者叙述故事。《李家庄的变迁》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在闲聊中让读者感受到农民的可亲、可敬,在散发泥土芳香的唠家常中,以叙事手法叙说农民身边发生的事,更是以农民的视角、品位表现农民的人性美。
《李家庄的变迁》讲述了木匠铁锁的故事,以他作为故事主线,为读者创造出典型的农民形象,他带动身边的农民为李家庄的发展作贡献,敢于抗权势,不畏艰险,在压迫与被压迫中,发动群众反抗地主以及军阀。作者在小说创作中,没有按事件的发展脉络往下写,而是通过一件事有代表性地为读者展现出人物的所有性格,并没有在作品中向读者卖关子,而是任由读者自己品说《李家庄的变迁》中的观点。木匠铁锁不仅向乡亲们讲述革命的故事,同时也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人们的仇恨也得以释放,不仅取得胜利,也使得封建地主与军阀离开农村土地,表现出农民的人性美,不仅坚强、勇敢,同时敢于反抗封建压迫。在木匠铁锁的眼中,小喜其实也只是普通的道德败坏的“坏人”,因此,小说中村民对小喜的仇恨,是因为他践踏道德伦理秩序,破坏村民生存生活秩序,是上升到民族冲突层面上的。因此,在《李家庄的变迁》中,作者对农民的描写也是站在直观理性角度上,并不因为对某个人物的仇恨,而在小说中加大对其坏方面的描述,只是以历史的角度和人性的角度评判人物。赵树理只是让读者见微知著,让读者对农民形象充满信服与感动,为读者展现出最真实的农民形象。
综上可知,赵树理的小说写作是新颖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现代文学作品,在《李家庄的变迁》叙事中,不仅有他的革命、阶级斗争观念,同时也继承了传统叙述文学中的道德观念来去伪存真,不仅以此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构成赵树理小说的文化底蕴,深具美学价值。《李家庄的变迁》不仅表达出作者对乡村美好生活的赞美,同时表达出作者对农村变化的赞扬,具有一定的历史鉴定意味,使得小说独具美学意味。
作者单位: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257300)
一、创作内涵
阅读赵树理的小说,读者不仅可以看到乡村日常生活的细节,同时作为熟悉乡村生活的作家,赵树理更是在小说创作中加入许多乡村文化,使得作品富含乡村气息。这些都蕴涵在人物的乡村生活细节中、日常争吵中、喜怒哀乐里,使得作品更具美学价值。赵树理的小说以外来者的眼光观察和书写乡村生活,他不仅对乡村生活与乡村文化了如指掌,而且对乡村生活充满感情,那些看似平常的乡村生活细节或在乡村生活中发生的琐碎小事,不仅为小说营造出闲适洒脱的氛围,同时也使小说更显亲切、随意,展现出乡村生活中最有活力的气息。
二、从农村风俗变化看农民的审美情趣
在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中,赵树理以农村农民的勤劳朴实、善良敦厚和扶弱济贫等美德来表现当地农村的风俗,农村那故有的泥土芬芳以及审美情趣。以农民的角度刻画出李家庄在抗日战争前后的转变。从农民能够接纳的角度塑造农民形象,昭示着农村民俗在社会大背景下的进步变化,同时也在展现农民审美情趣的转变。
《李家庄的变迁》活灵活现地将晋东南“吃烙饼”的乡俗展现在读者面前,描绘地主利用吃烙饼习俗迫害农民的罪恶行径,同时也通过木匠铁锁家破人亡的故事,来揭露当时封建势力害人的道理。赵树理多把对落后民俗的觉醒以及摆脱传统风俗束缚的希望寄托在年轻一代农民的身上,创造树立符合当时社会制度的民风,使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农村的民俗以及民风中的真善美丑,以此来提升农民的审美,提升他们对美丑善恶的感知。
在《李家庄的变迁》中,赵树理通过对王安福和李如珍关系的描写,在他们二人从乡亲变成仇敌之后,不仅显示出道德在人们评价标准中的地位,也展现出农民传统伦理标准的审美变化,在“好人”和“坏人”的区分上,经过抗战前后村子的变迁,人们对好坏的审美也日渐敏感。赵树理正是通过这样的写作手法,通过农村发生的变化来表达当时农民的变化,不仅生活环境转变了,他们自身的素质也发生了转变,不再是懦弱无能的农民庄稼汉,而是有理想有抱负的新社会农民形象,敢于和黑暗势力做斗争,独具自身审美情趣,使農民成为敢于当家作主的人。
在《李家庄的变迁》中,作者赵树理正是通过这样的文学创作,塑造了中国新农民形象。真实地为大家展示出农村在抗日前后发生的巨大变革,是对新生活的赞美,也是对旧生活的讽刺,讴歌革命伟大的同时,也展现出新时代农民素质的提升,使得小说独具美学价值。
三、追求美好生活,表现勇敢之美
《李家庄的变迁》前文强调了解放区的民主气息,后文强调阶级斗争的残酷性,在血淋淋的抗日斗争生活中,为人们展现出真实的《李家庄的变迁》。木匠张铁锁在李家庄一直安分过日,却遭到李家庄地主李如珍以及小喜、春喜等人的迫害,以致后来破产,为了养家糊口而去太原做工,又被军阀欺凌;终于在共产党员的帮助下,提高了自身的觉悟,团结群众同地主开展正面斗争,后来参加八路走上武装斗争道路。
《李家庄的变迁》以中心人物铁锁展开,他因一棵桑树归属问题被春喜逼得背井离乡,从而使得他自己真正明白阶级斗争的道理,自己回村后才可以团结穷苦农民兄弟,开启对地主阶级的反抗。小说以描写木匠张铁锁的个人生活作为线索,展现整个李家庄的变化,并在抗日战争这个大背景下,向读者叙述农民与地主斗争的阶段性胜利,独具美学价值,感染读者的审美情绪。
《李家庄的变迁》讲了农民革命意识的起源,尤其是主人公革命意识发生的故事,木匠张铁锁这位主人公就隐藏在小说背景中,大量小说中出现的新人物和故事,更是将阶级斗争主题掺杂进来,使得小说的价值判断标准从传统的阶级斗争标准转向传统村民自身伦理道德标准。在不断变化中又体现出赵树理自身的写作模式,以逼真的日常生活细节,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为人们带来真实的农村生活体验,感受李家庄这些年来发生的转变,同时对社会时代的变迁产生欣慰,对追求美好生活充满感激。
四、人性美
赵树理的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以不见华美辞藻的叙事手法和不见刻意的文字雕琢,不用峰回路转的故事逻辑,而是以平淡的方式,在与读者“拉话”的过程中,平铺直叙地为读者叙述故事。《李家庄的变迁》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在闲聊中让读者感受到农民的可亲、可敬,在散发泥土芳香的唠家常中,以叙事手法叙说农民身边发生的事,更是以农民的视角、品位表现农民的人性美。
《李家庄的变迁》讲述了木匠铁锁的故事,以他作为故事主线,为读者创造出典型的农民形象,他带动身边的农民为李家庄的发展作贡献,敢于抗权势,不畏艰险,在压迫与被压迫中,发动群众反抗地主以及军阀。作者在小说创作中,没有按事件的发展脉络往下写,而是通过一件事有代表性地为读者展现出人物的所有性格,并没有在作品中向读者卖关子,而是任由读者自己品说《李家庄的变迁》中的观点。木匠铁锁不仅向乡亲们讲述革命的故事,同时也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人们的仇恨也得以释放,不仅取得胜利,也使得封建地主与军阀离开农村土地,表现出农民的人性美,不仅坚强、勇敢,同时敢于反抗封建压迫。在木匠铁锁的眼中,小喜其实也只是普通的道德败坏的“坏人”,因此,小说中村民对小喜的仇恨,是因为他践踏道德伦理秩序,破坏村民生存生活秩序,是上升到民族冲突层面上的。因此,在《李家庄的变迁》中,作者对农民的描写也是站在直观理性角度上,并不因为对某个人物的仇恨,而在小说中加大对其坏方面的描述,只是以历史的角度和人性的角度评判人物。赵树理只是让读者见微知著,让读者对农民形象充满信服与感动,为读者展现出最真实的农民形象。
综上可知,赵树理的小说写作是新颖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现代文学作品,在《李家庄的变迁》叙事中,不仅有他的革命、阶级斗争观念,同时也继承了传统叙述文学中的道德观念来去伪存真,不仅以此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构成赵树理小说的文化底蕴,深具美学价值。《李家庄的变迁》不仅表达出作者对乡村美好生活的赞美,同时表达出作者对农村变化的赞扬,具有一定的历史鉴定意味,使得小说独具美学意味。
作者单位: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25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