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Gamma 钉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8.57%)明显小于对照组(22.86%),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髋关节的功能评分、骨折的愈合时间等方面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临床效果较好,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6-0039-02
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是临床上老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是股骨颈的基底部到小转子水平以上的部位发生的骨折,可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1]。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力降低,活动性下降,加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存在,因此老年人群是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发人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该骨折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升高[2-3]。临床上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由于内固定工具及材料的多样性,若在内固定的环节中失败,很容易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例如髓关节内翻、下肢发生外旋或短缩畸形等,所以对于内固定的首选材料尚有争议[4-5]。笔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35例,临床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是闭合性骨折,伤后10d内行外科手术。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观察组有男性19人,女性15人,年龄63~75岁,平均年龄(67.3±2.9)岁,有17例左侧骨折,18例右侧骨折;对照组有男性20人,女性15例,年龄62~76岁,平均年龄(68.1±2.7)岁,18例左侧骨折,17例右侧骨折。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情况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Gamma钉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进行固定,具体方法为[6]:患者取仰卧位,实施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取患肢中立位,将其内收10~15°,实施闭合性牵引复位,复位成功后在股骨大转子上方3cm沿股骨干的方向取一纵行切口,长约5cm,于臀中取一与肌筋膜平行的切口分开臀中肌,股骨大转子的顶点为进针点, 将导针插入股骨髓腔内,采用开口器开口,向髓腔内插入大小适合的防旋髓内钉,然后拔出导针,利用螺旋刀片将骨折间隙进行压缩,将远端的锁定螺钉拧紧,髓内钉的近端将主钉尾帽拧入,最后将切口分层闭合。
1.3 评价标准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的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并作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7.2±7.6)min、(157.8±27.1)ml,均小于对照组的(89.1±9.0)min、(213.5±29.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髋关节的功能评分、骨折的愈合时间等方面两组的差异不明显(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8.57%)明显小于对照组(2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2。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损伤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其具有以下特点:①老年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②大多数是低能量损伤,例如摔伤;③合并症较多,致残率较高[7]。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损伤是股骨转子间骨折中较为严重的一种,骨折后患者的股骨矩不完整,目前临床上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时采用的外科手术-髓内固定治疗,可选用的内固定材料有Gamma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髋部动力螺钉及股骨近端髓內钉等[8]。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髓内固定的特点是固定符合人体力学的负重力线,能够将股骨近端的大部分负荷进行负重,使结合处的压、张应力明显减小,骨折断端处软组织及骨膜得到保留,使骨折断端的软组织的合页作用得到有效地发挥,帮助复位骨折碎片,保护骨折断端的微环境,有利于骨折快速愈合。由于其具有操作时间短、手术切口小、对患者伤害小、生物力学较稳定等优点,现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股骨骨折的治疗当中[9-10]。在此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Gamma钉固定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7.2±7.6)min,术中出血量为(157.8±27.1)ml,均小于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89.1±9.0)min及术中出血量(213.5±29.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57%,而对照组有8例发生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22.8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在髋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的差异不明显。由此可以看出,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患者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与采用Gamma钉固定治疗相比较,其治疗效果大致相同,但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时,其手术所用时间及手术中的出血量均较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较低,使患者免受再次治疗并发症的困扰,利于其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其临床效果较好,手术时间较短,对患者机体的伤害较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低,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健,黄海,杨波,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8):1513-1516.
[2]陈德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130-131.
[3]张磊,曹云,易诚青,等.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可膨胀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8):2374-2375.
[4]Lenich A, May r E, Ruter A, et al.First results with the trochanteric fixation nail( TFN):a reporton 120 cases [J].Arch Orthop Trauma Surg ,2006, 126(10):706-712.
[5]張国鑫,申海波,高志学,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09,15(11):820-823.
[6]娄方勇,赵春芝.77 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DHS与PFNA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9(5):32-34.
[7]Schipper I B, Steyerberg E W ,Casfelein R M ,et al.Treatment of unsta-ble trochanteric fractures randomised comparison of the gamma nail and the pro-ximalfemoral nail [J].J Bone Joint Surg,2004,86(1):86-94.
[8]竺纬,马辉,禹宝庆,等.髓内钉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2009,30(2):126-129.
[9]李越,杨光毅,王宏,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J].四川医学,2012,33(2):302-304.
[10]黄俊,纪方,章浩.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09,15(6):413-416.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6-0039-02
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是临床上老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是股骨颈的基底部到小转子水平以上的部位发生的骨折,可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1]。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力降低,活动性下降,加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存在,因此老年人群是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发人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该骨折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升高[2-3]。临床上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由于内固定工具及材料的多样性,若在内固定的环节中失败,很容易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例如髓关节内翻、下肢发生外旋或短缩畸形等,所以对于内固定的首选材料尚有争议[4-5]。笔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35例,临床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是闭合性骨折,伤后10d内行外科手术。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观察组有男性19人,女性15人,年龄63~75岁,平均年龄(67.3±2.9)岁,有17例左侧骨折,18例右侧骨折;对照组有男性20人,女性15例,年龄62~76岁,平均年龄(68.1±2.7)岁,18例左侧骨折,17例右侧骨折。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情况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Gamma钉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进行固定,具体方法为[6]:患者取仰卧位,实施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取患肢中立位,将其内收10~15°,实施闭合性牵引复位,复位成功后在股骨大转子上方3cm沿股骨干的方向取一纵行切口,长约5cm,于臀中取一与肌筋膜平行的切口分开臀中肌,股骨大转子的顶点为进针点, 将导针插入股骨髓腔内,采用开口器开口,向髓腔内插入大小适合的防旋髓内钉,然后拔出导针,利用螺旋刀片将骨折间隙进行压缩,将远端的锁定螺钉拧紧,髓内钉的近端将主钉尾帽拧入,最后将切口分层闭合。
1.3 评价标准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的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并作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7.2±7.6)min、(157.8±27.1)ml,均小于对照组的(89.1±9.0)min、(213.5±29.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髋关节的功能评分、骨折的愈合时间等方面两组的差异不明显(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8.57%)明显小于对照组(2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2。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损伤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其具有以下特点:①老年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②大多数是低能量损伤,例如摔伤;③合并症较多,致残率较高[7]。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损伤是股骨转子间骨折中较为严重的一种,骨折后患者的股骨矩不完整,目前临床上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时采用的外科手术-髓内固定治疗,可选用的内固定材料有Gamma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髋部动力螺钉及股骨近端髓內钉等[8]。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髓内固定的特点是固定符合人体力学的负重力线,能够将股骨近端的大部分负荷进行负重,使结合处的压、张应力明显减小,骨折断端处软组织及骨膜得到保留,使骨折断端的软组织的合页作用得到有效地发挥,帮助复位骨折碎片,保护骨折断端的微环境,有利于骨折快速愈合。由于其具有操作时间短、手术切口小、对患者伤害小、生物力学较稳定等优点,现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股骨骨折的治疗当中[9-10]。在此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Gamma钉固定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7.2±7.6)min,术中出血量为(157.8±27.1)ml,均小于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89.1±9.0)min及术中出血量(213.5±29.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57%,而对照组有8例发生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22.8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在髋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的差异不明显。由此可以看出,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患者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与采用Gamma钉固定治疗相比较,其治疗效果大致相同,但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时,其手术所用时间及手术中的出血量均较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较低,使患者免受再次治疗并发症的困扰,利于其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其临床效果较好,手术时间较短,对患者机体的伤害较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低,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健,黄海,杨波,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8):1513-1516.
[2]陈德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130-131.
[3]张磊,曹云,易诚青,等.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可膨胀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8):2374-2375.
[4]Lenich A, May r E, Ruter A, et al.First results with the trochanteric fixation nail( TFN):a reporton 120 cases [J].Arch Orthop Trauma Surg ,2006, 126(10):706-712.
[5]張国鑫,申海波,高志学,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09,15(11):820-823.
[6]娄方勇,赵春芝.77 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DHS与PFNA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9(5):32-34.
[7]Schipper I B, Steyerberg E W ,Casfelein R M ,et al.Treatment of unsta-ble trochanteric fractures randomised comparison of the gamma nail and the pro-ximalfemoral nail [J].J Bone Joint Surg,2004,86(1):86-94.
[8]竺纬,马辉,禹宝庆,等.髓内钉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2009,30(2):126-129.
[9]李越,杨光毅,王宏,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J].四川医学,2012,33(2):302-304.
[10]黄俊,纪方,章浩.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09,15(6):41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