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人为本是高校各种教育活动的一种新理念。以人为本的思想注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决定以人为本的必要性,这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大学生思想实际,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具有较强的现实必要性,必将对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以人为本多年以来,作为高校育人“首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或多或少地存在实效性不强的问题。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解决这一症结的关键。以人为本,更多的是体现个体的地位和价值,要求个人得到尊重、重视,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个人的价值得以实现。特别是在当前青年学生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人本思想更能引起教育者对青年学生个体的重视和关注,促使教育者加强对他们的了解和研究,使教育者的工作重心侧重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时代发展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完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竞争、职务竞争、岗位竞争等都比以往任何年代都表现得更为激烈。新形势和新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标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发展问题不仅是摆在国家和社会面前的头等大事,更是每一位社会个体都必须首先考虑的关键问题。大学生虽然是同龄人中的优秀群体,具有较好的知识素质和技能素质,但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大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素质结构,将同样无法适应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对人才的客观需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培养,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和手段,为其它素质的培养提供导向和动力,不断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和谐健全发展,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取得成效。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特点决定以人为本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体的大学生是处于特定时空范围之中的人。与少年儿童以及中老年人相比,他们无论在生理发展还是在心理发展上,无论在思想道德认知还是在行为方式上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群体特性。一是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二是价值取向趋于务实,更加注重自我价值和利益的实现,关注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三是行为更加自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判断、自主推理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政治信仰、知识获取、能力培养、择业就业、恋爱交友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了较强的自主性;四是更加注重参与,强烈希望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发挥他们在学校改革发展和自身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特征,坚持以人为本。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行为实际,取得良好的实效。也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和认可,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去认识自我、寻求真理和完善人格,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优秀个性特征和良好素质的合格人才。
三、大学生思想品德规律的形成需要关注以人为本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部影响,而是作为能动体在与外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中接受外界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外部影响因素,只有与大学生的需要、动机、情感等因素发生作用时,大学生才会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自觉和主动地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和影响。同样,在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的外化过程中,也必须调动他们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意志,才能顺利完成知、情、意、行的转化,最终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在其自身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关注他们对思想品德发展的需要,激发他们接受教育的动机,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增强他们在知行转化中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将社会的要求和科学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然后再外化为自身的行动,更好地促进自身修养,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
四、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要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必须更新、转变教育观念。一是从师道尊严到师生平等的转变。老师和学生从法律意义上看都是平等的公民,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进行平等地交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老师和学生平等相处,才有利于互相促进,只有平等相处,思想政治教育才有说服力;二是从单一纪律教育到重法制教育的转变。所有的纪律都必须在法律的范围下制定出来,只有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遵纪守法的问题;三是从家长式命令型向公仆服务型转变。要树立起公仆思想和服务意识,改变工作方法和管理方法。
五、改进、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要坚持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方面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反映时代精神;另一方面必须与受教育者的现实需要相契合,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现实的人的现实的生活出发,考虑受教育者的实际思想水平和接受能力,把握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层次性和可接受性,同时也必须依循教育对象的发展和变化,与时俱进地把握时代脉搏,解答时代课题,不断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内容和时代风格。比如可以适时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家大事;进行法治安全教育,并指导进一步的实践活动,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科学创新地运用各种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尽可能的关注大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用朋友的友情、用家长的热情来与他们相处、相交、相知,才能了解到大学生的真情实感,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分析“以人为本”教育原则的科学内涵;从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符合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特点等方面剖析了“以人为本”的现实必要性;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措施,从而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改进、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和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管理体系。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谭保斌、何秋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J].探索,2006(3).
[3]马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以人为本多年以来,作为高校育人“首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或多或少地存在实效性不强的问题。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解决这一症结的关键。以人为本,更多的是体现个体的地位和价值,要求个人得到尊重、重视,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个人的价值得以实现。特别是在当前青年学生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人本思想更能引起教育者对青年学生个体的重视和关注,促使教育者加强对他们的了解和研究,使教育者的工作重心侧重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时代发展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完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竞争、职务竞争、岗位竞争等都比以往任何年代都表现得更为激烈。新形势和新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标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发展问题不仅是摆在国家和社会面前的头等大事,更是每一位社会个体都必须首先考虑的关键问题。大学生虽然是同龄人中的优秀群体,具有较好的知识素质和技能素质,但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大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素质结构,将同样无法适应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对人才的客观需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培养,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和手段,为其它素质的培养提供导向和动力,不断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和谐健全发展,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取得成效。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特点决定以人为本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体的大学生是处于特定时空范围之中的人。与少年儿童以及中老年人相比,他们无论在生理发展还是在心理发展上,无论在思想道德认知还是在行为方式上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群体特性。一是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二是价值取向趋于务实,更加注重自我价值和利益的实现,关注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三是行为更加自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判断、自主推理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政治信仰、知识获取、能力培养、择业就业、恋爱交友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了较强的自主性;四是更加注重参与,强烈希望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发挥他们在学校改革发展和自身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特征,坚持以人为本。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行为实际,取得良好的实效。也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和认可,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去认识自我、寻求真理和完善人格,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优秀个性特征和良好素质的合格人才。
三、大学生思想品德规律的形成需要关注以人为本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部影响,而是作为能动体在与外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中接受外界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外部影响因素,只有与大学生的需要、动机、情感等因素发生作用时,大学生才会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自觉和主动地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和影响。同样,在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的外化过程中,也必须调动他们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意志,才能顺利完成知、情、意、行的转化,最终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在其自身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关注他们对思想品德发展的需要,激发他们接受教育的动机,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增强他们在知行转化中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将社会的要求和科学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然后再外化为自身的行动,更好地促进自身修养,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
四、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要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必须更新、转变教育观念。一是从师道尊严到师生平等的转变。老师和学生从法律意义上看都是平等的公民,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进行平等地交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老师和学生平等相处,才有利于互相促进,只有平等相处,思想政治教育才有说服力;二是从单一纪律教育到重法制教育的转变。所有的纪律都必须在法律的范围下制定出来,只有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遵纪守法的问题;三是从家长式命令型向公仆服务型转变。要树立起公仆思想和服务意识,改变工作方法和管理方法。
五、改进、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要坚持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方面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反映时代精神;另一方面必须与受教育者的现实需要相契合,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现实的人的现实的生活出发,考虑受教育者的实际思想水平和接受能力,把握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层次性和可接受性,同时也必须依循教育对象的发展和变化,与时俱进地把握时代脉搏,解答时代课题,不断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内容和时代风格。比如可以适时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家大事;进行法治安全教育,并指导进一步的实践活动,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科学创新地运用各种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尽可能的关注大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用朋友的友情、用家长的热情来与他们相处、相交、相知,才能了解到大学生的真情实感,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分析“以人为本”教育原则的科学内涵;从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符合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特点等方面剖析了“以人为本”的现实必要性;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措施,从而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改进、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和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管理体系。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谭保斌、何秋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J].探索,2006(3).
[3]马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