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育的实现,以课堂课程为重要途径,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传授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在坚持知识本位,也就是各科内部知识的逻辑性和整体性的情况下,也要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 要做到这点,师生间的互动必不可少. 本文笔者从初中的数学教学这个方向出发,寻找能改变这种知识本位的传统教学方式.
【关键词】 数学课堂;学生互动;兴趣;能力
一、前 言
在新课标的标准下,要求教师要做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打破传统的被动的学习和应试教育. 要做到这点,就必须要求教师不断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兴趣方向出发思考,在课堂中积极与学生互动. 学生和教师从不断的思维碰撞中磨合出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二、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互动方式的内涵
新课程要求老师在设置过程中要打破知识本位,这要求老师要懂得学生学习数学时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达到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师生互动的内涵就是为了给老师和学生更深层次的思维理解认识提供了必要的渠道.
三、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存在问题的现状研究
1. 传统互动以问答互动为主
在数学课堂中,最常见的互动方式是互相问答. 老师为了理解课堂质量,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运用效率. 同时为了解决学生不明白的问题,也会让学生提问. 这种教学互动方式其实从古代的中国就流传下来,一直沿用. 这种方式可以说是最直接的师生互动方式,成效也是最明显的.
2. 问答互动存在的问题
既然是最常用、最久远的教学互动方式,就必定有不符合教学潮流的地方. 一、这种方式明显是教师为了配合应试教育,让学生掌握考题的一种方式,并不符合新课标要打破应试教育的要求. 二、老师在提问的时候极其容易不经意地围绕一小部分学生,并不是每名学生都乐意积极配合老师提问,最终的结果是,这种师生互动方式总是围绕着老师和某部分学生进行,很难普及到全部学生. 三、无论是老师提问同学,还是同学提问老师,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总是有一定的压力. 在回答问题或者提问的时候未能畅所欲言,老师也不能深入了解到学生的优劣之处.
四、提议新的师生互动方式
1. 合理安排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方式可能很多老师都用过,但鉴于小组讨论容易造成课堂混乱,大部分老师在小组讨论方面还是不敢大胆放手的. 其实小组讨论如果运用得好,能比枯燥的老师提问有效. 初中学生除了想让老师、家长认同,更多地关注着同龄人对自己的认同. 小组讨论恰恰为这些同学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同学们如果在小组讨论中得到荣誉感、认同感,就算没有组织,有问题时也会慢慢变得乐意跟同学们分享,讨论,最重要的一点,学生的思维可以通过表达,得到重新整理并且加深记忆. 细心的老师不难发现,某些同学虽然试卷上成绩很好,但是要表达的时候一直表达不清晰或者没有条理,不知所云. 这个其实很明显,这名同学并没有完全明白这道题的思考方式,仅仅是对题目有所熟悉. 这样是远远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的.
2. 合理创设不同的情境,将生活融入学习
中国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是被动学习,缺乏主动学习动机. 这都归咎于学生认为现在学习的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没有运用. 但实际情况完全相反,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处理数据、运算、推理、证明,都要运用到数学.
例如:用汽车拖载重量相等行李箱若干只,在两地之间来回送行李.已知每次能载4箱,一日能来回16次;每次载7箱,一日能来回10次.每日来回次数是载箱数的一次函数(一天中每次载箱只数不变).问每日来回多少次,每次载多少箱行李,才能使运货问题达到最大. 这个题目本来是说轮船搬运货物的,学生的生活经历都没有接触过这类问题,但行李搬运就不一样了,跟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适当地在课程和题目中做手脚,能充分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跟学生交谈的过程中,更可以把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老师的灵活运用,转化为数学题目.
初中数学中,出现了小学数学课本中从未出现的新内容——几何. 初中的几何图形虽然都是二维图形,但在解题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配合适当的空间想象能力,就根本无法展开思考. 想象力总是来源于生活,用生活中的图形图像配合老师讲课,更加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力,提高课堂效率. 课程引入、讲课分析都应该做到生动自然有趣.
3. 故意制造错误,让学生指出
这个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小技巧,用于帮助学生检查自己的问题,有非常突出的作用. 相信很多老师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母亲为了使调皮的孩子喜欢学习,让孩子教自己学习,从此孩子爱上了学习. 是因为孩子从教母亲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的优越感,这是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的. 同样,老师在教学或解题过程中在一些学生常见的错误中故意失误,学生发现并指出,能加深学生对这个错误的防御印象,提高优越感,并提醒其他学生要吸取教训,还能瞬间提高课堂的气氛. 老师的重任在于教书育人,并不是为了树立老师的尊严,放下一点小小的面子,能得到这么好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五、结 语
本人认为,师生的互动并不是狭义的互动,狭义的互动仅仅指师生表面的交流,这是不够的,最有效的互动是老师理解学生的想法、思维方式,并想出最好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心灵上无形的互动.
【参考文献】
[1]毛春, 李云康.中小学数学互动课件的设计与制作[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44-47.
[2]唐其美.数学互动贵在“导”[J].当代教育论坛,2006(12):113.
[3]蔡祖忠.初中数学互动教学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6):145-147.
【关键词】 数学课堂;学生互动;兴趣;能力
一、前 言
在新课标的标准下,要求教师要做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打破传统的被动的学习和应试教育. 要做到这点,就必须要求教师不断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兴趣方向出发思考,在课堂中积极与学生互动. 学生和教师从不断的思维碰撞中磨合出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二、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互动方式的内涵
新课程要求老师在设置过程中要打破知识本位,这要求老师要懂得学生学习数学时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达到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师生互动的内涵就是为了给老师和学生更深层次的思维理解认识提供了必要的渠道.
三、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存在问题的现状研究
1. 传统互动以问答互动为主
在数学课堂中,最常见的互动方式是互相问答. 老师为了理解课堂质量,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运用效率. 同时为了解决学生不明白的问题,也会让学生提问. 这种教学互动方式其实从古代的中国就流传下来,一直沿用. 这种方式可以说是最直接的师生互动方式,成效也是最明显的.
2. 问答互动存在的问题
既然是最常用、最久远的教学互动方式,就必定有不符合教学潮流的地方. 一、这种方式明显是教师为了配合应试教育,让学生掌握考题的一种方式,并不符合新课标要打破应试教育的要求. 二、老师在提问的时候极其容易不经意地围绕一小部分学生,并不是每名学生都乐意积极配合老师提问,最终的结果是,这种师生互动方式总是围绕着老师和某部分学生进行,很难普及到全部学生. 三、无论是老师提问同学,还是同学提问老师,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总是有一定的压力. 在回答问题或者提问的时候未能畅所欲言,老师也不能深入了解到学生的优劣之处.
四、提议新的师生互动方式
1. 合理安排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方式可能很多老师都用过,但鉴于小组讨论容易造成课堂混乱,大部分老师在小组讨论方面还是不敢大胆放手的. 其实小组讨论如果运用得好,能比枯燥的老师提问有效. 初中学生除了想让老师、家长认同,更多地关注着同龄人对自己的认同. 小组讨论恰恰为这些同学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同学们如果在小组讨论中得到荣誉感、认同感,就算没有组织,有问题时也会慢慢变得乐意跟同学们分享,讨论,最重要的一点,学生的思维可以通过表达,得到重新整理并且加深记忆. 细心的老师不难发现,某些同学虽然试卷上成绩很好,但是要表达的时候一直表达不清晰或者没有条理,不知所云. 这个其实很明显,这名同学并没有完全明白这道题的思考方式,仅仅是对题目有所熟悉. 这样是远远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的.
2. 合理创设不同的情境,将生活融入学习
中国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是被动学习,缺乏主动学习动机. 这都归咎于学生认为现在学习的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没有运用. 但实际情况完全相反,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处理数据、运算、推理、证明,都要运用到数学.
例如:用汽车拖载重量相等行李箱若干只,在两地之间来回送行李.已知每次能载4箱,一日能来回16次;每次载7箱,一日能来回10次.每日来回次数是载箱数的一次函数(一天中每次载箱只数不变).问每日来回多少次,每次载多少箱行李,才能使运货问题达到最大. 这个题目本来是说轮船搬运货物的,学生的生活经历都没有接触过这类问题,但行李搬运就不一样了,跟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适当地在课程和题目中做手脚,能充分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跟学生交谈的过程中,更可以把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老师的灵活运用,转化为数学题目.
初中数学中,出现了小学数学课本中从未出现的新内容——几何. 初中的几何图形虽然都是二维图形,但在解题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配合适当的空间想象能力,就根本无法展开思考. 想象力总是来源于生活,用生活中的图形图像配合老师讲课,更加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力,提高课堂效率. 课程引入、讲课分析都应该做到生动自然有趣.
3. 故意制造错误,让学生指出
这个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小技巧,用于帮助学生检查自己的问题,有非常突出的作用. 相信很多老师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母亲为了使调皮的孩子喜欢学习,让孩子教自己学习,从此孩子爱上了学习. 是因为孩子从教母亲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的优越感,这是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的. 同样,老师在教学或解题过程中在一些学生常见的错误中故意失误,学生发现并指出,能加深学生对这个错误的防御印象,提高优越感,并提醒其他学生要吸取教训,还能瞬间提高课堂的气氛. 老师的重任在于教书育人,并不是为了树立老师的尊严,放下一点小小的面子,能得到这么好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五、结 语
本人认为,师生的互动并不是狭义的互动,狭义的互动仅仅指师生表面的交流,这是不够的,最有效的互动是老师理解学生的想法、思维方式,并想出最好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心灵上无形的互动.
【参考文献】
[1]毛春, 李云康.中小学数学互动课件的设计与制作[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44-47.
[2]唐其美.数学互动贵在“导”[J].当代教育论坛,2006(12):113.
[3]蔡祖忠.初中数学互动教学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6):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