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高考题型,十年不变,早已不能明显区分优劣,一些“明智”的学生便不愿再在语文上“费力不讨好,转而志攻”能大比分拉开差距的数理
化,也就不足为奇了。因而,充分利用高考指挥棒的威力,出好高质量的区分梯度大的语文试题,乃是语文出题老师的当务之急。
那么,怎样的语文试题区分度才更大一些呢?我以为,减少选择题的题数,大幅度提高主观题的分值,即可。一些科技文的选择题完全没必要
考,不教学生整体理解,偏教学生死抠眼,不教学生诗情画意,偏教学生逻辑严密。其实,逻辑严不严密,看满卷子的文字表达就清楚了,磊且,
理、化、生的科技知识已经够多了,也该还语文一点诗情、一点洒脱、一点想象、一点异想天开了。还有,文言文的选择题也可不考,既然要淡化
语法,不至于让学生去背那十八个复杂无比的虚词的用法,不至于让学生死记那变化多端的文言特殊句式,那就应该直接考翻译,只要学生能读懂,
能翻译,不就行了吗?也许,有的老师对。上述观点不以为然,但据我十年的改卷经验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之所以时好时坏,极不稳定,很大程度
就在于这些选择题的极难把握上。有时,它甚至优劣不分,只让“好运者”居上。君不见,语文的“第一把交椅”总是学生轮流坐,班级的前十名总是
不断换人。究其根源,就是语文试题的质量不足以稳定的区分优劣。
另一方面,语文的主观题虽然能够较稳定的区分优劣,但每小题的分值又太低,区分度极有限。一道阅读题,有时四分四个要点,随随便便地
答,一两分,认认真真地答,三四分;寥寥数字,一两分(高考评卷,只要沾边,就给分),密密匝匝,三四分。语文评卷,常常为一分而纠结之
事太多太多:给一分还是两分?给两分还是三分?考点之细,赋分之细,令人叹为观止。一篇长长的现代文阅读,优劣的区别,往往亦只是几分,
更遑论诗歌鉴赏。
学生多劳而不多得,甚或毫无差别,长期以往,自然就寒了“十年寒窗”的学子的心,终至于怠慢语文。在应试教育的今天,谁忽视了分数的价
值,谁就会被学生所忽视。只有大幅度提高主观题的分值,让考试能明显区分优劣,让强者更强,让懒者更弱,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奋发有为,力
争上游 。
其次,授课的语文老师责无旁贷,平时要“学”与“考”有机结合,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效能感与成就感
高中语文平时的测试,常常是“学”与“考”严重脱节。比如,第三册学了两个单元的诗歌,然后月考,月考考什么呢?当然是高考题型。从字词
句到现代文阅读,到文言文、语用题、作文,一应俱全,实际上这个月所学的内容都考不到10分!那么,这个月谁学得扎实,谁出类拔萃,考试能
检验吗?考得好的学生还是要靠吃“老本”,而无“老本。可吃的学生,无论这个月多用功,学得多好,也依然考不好。他们当然考不好了,因为这个
月所学的内容考不到10%,他们怎么可能因为这个月的努力,就改变了以往不好的历史呢?于是,三番四次之后,劳而无功的学生放弃了。如此的
考试,不过是让学无所获的学生一挫再挫,让坐享其成的学生乐不思学:如此的考试,不过是用来瓦解学生的斗志,消融学生的进取心的,又哪来
的循序渐进,登堂入室呢?
又如2011年语文高考全国卷II的默写题,真是令人义愤填膺呀。学生整篇整篇文言文地背,一遍又一遍的默写,背了六册书,默写了无数遍,
结果课内一句都没考。早知道还不如不读,学懒生睡觉呢。默写的5分本来就少,有的学生本就不怎么稀罕,这样考法,老师真的很难让学生自觉
地卖力地读书。反之,只有“学”与“考”有机结合,学什么,就考什么,让努力的学生清楚地看到分数,看到进步,让学生获得强烈的自我效能感,
获得学习的满足感,才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最后,授课老师要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让语文独特之美吸弓I学生的眼光和学生的心
有的老师,语文教学就像数理化教学一样,通过例题讲解、题海战术来完成,只注重训练“答题技巧~作文模式”之类的“外功”,而忽略了语文
素养的真正“内功”,从而导致语文越上越“小”,越上越无味。要将语文上“大”,上出人生况味,就要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展现“大语文”的独特魅力。
那么,什么是“大语文”观呢?借用北大中文系孔庆东先生的一段话:”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学习语文,就是在
塑造自己的灵魂。你要明白了这个道理,语文很快就能学好了,也就是说,很快就进化到人了。不明白,我再写十万字,你还是个猴子。”孔庆东
先l生从小学到大学各种语文考试永远第一,堪称将“语文考试”玩得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之人。但是,他的语文本事主要不是从教科书上得来的,而
黾“功夫在书外”,而是在于他上述的高屋建瓴的“大语文”观。固然,语文是一种语言的审美艺术,但语文,更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一种思想的提升。
老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玩味语言、品读思想而获得人格、思想的完善、提升,获得审美鉴赏力的提高。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就是要摈弃
以教科书为主体的狭隘的语文观,勇于开辟“第二语文教学渠道”,树立起重在“健全学生人格”的宏观的“大语文”理念,让真善美之花遍开在学生的
心田上。
总之,走出高中语文的囧境,需要语文老师们上下齐心,“学”“考一致,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大语文”课堂中去。如此,学生方能学得明确,考
得满意,思有所得,日臻善美。
化,也就不足为奇了。因而,充分利用高考指挥棒的威力,出好高质量的区分梯度大的语文试题,乃是语文出题老师的当务之急。
那么,怎样的语文试题区分度才更大一些呢?我以为,减少选择题的题数,大幅度提高主观题的分值,即可。一些科技文的选择题完全没必要
考,不教学生整体理解,偏教学生死抠眼,不教学生诗情画意,偏教学生逻辑严密。其实,逻辑严不严密,看满卷子的文字表达就清楚了,磊且,
理、化、生的科技知识已经够多了,也该还语文一点诗情、一点洒脱、一点想象、一点异想天开了。还有,文言文的选择题也可不考,既然要淡化
语法,不至于让学生去背那十八个复杂无比的虚词的用法,不至于让学生死记那变化多端的文言特殊句式,那就应该直接考翻译,只要学生能读懂,
能翻译,不就行了吗?也许,有的老师对。上述观点不以为然,但据我十年的改卷经验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之所以时好时坏,极不稳定,很大程度
就在于这些选择题的极难把握上。有时,它甚至优劣不分,只让“好运者”居上。君不见,语文的“第一把交椅”总是学生轮流坐,班级的前十名总是
不断换人。究其根源,就是语文试题的质量不足以稳定的区分优劣。
另一方面,语文的主观题虽然能够较稳定的区分优劣,但每小题的分值又太低,区分度极有限。一道阅读题,有时四分四个要点,随随便便地
答,一两分,认认真真地答,三四分;寥寥数字,一两分(高考评卷,只要沾边,就给分),密密匝匝,三四分。语文评卷,常常为一分而纠结之
事太多太多:给一分还是两分?给两分还是三分?考点之细,赋分之细,令人叹为观止。一篇长长的现代文阅读,优劣的区别,往往亦只是几分,
更遑论诗歌鉴赏。
学生多劳而不多得,甚或毫无差别,长期以往,自然就寒了“十年寒窗”的学子的心,终至于怠慢语文。在应试教育的今天,谁忽视了分数的价
值,谁就会被学生所忽视。只有大幅度提高主观题的分值,让考试能明显区分优劣,让强者更强,让懒者更弱,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奋发有为,力
争上游 。
其次,授课的语文老师责无旁贷,平时要“学”与“考”有机结合,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效能感与成就感
高中语文平时的测试,常常是“学”与“考”严重脱节。比如,第三册学了两个单元的诗歌,然后月考,月考考什么呢?当然是高考题型。从字词
句到现代文阅读,到文言文、语用题、作文,一应俱全,实际上这个月所学的内容都考不到10分!那么,这个月谁学得扎实,谁出类拔萃,考试能
检验吗?考得好的学生还是要靠吃“老本”,而无“老本。可吃的学生,无论这个月多用功,学得多好,也依然考不好。他们当然考不好了,因为这个
月所学的内容考不到10%,他们怎么可能因为这个月的努力,就改变了以往不好的历史呢?于是,三番四次之后,劳而无功的学生放弃了。如此的
考试,不过是让学无所获的学生一挫再挫,让坐享其成的学生乐不思学:如此的考试,不过是用来瓦解学生的斗志,消融学生的进取心的,又哪来
的循序渐进,登堂入室呢?
又如2011年语文高考全国卷II的默写题,真是令人义愤填膺呀。学生整篇整篇文言文地背,一遍又一遍的默写,背了六册书,默写了无数遍,
结果课内一句都没考。早知道还不如不读,学懒生睡觉呢。默写的5分本来就少,有的学生本就不怎么稀罕,这样考法,老师真的很难让学生自觉
地卖力地读书。反之,只有“学”与“考”有机结合,学什么,就考什么,让努力的学生清楚地看到分数,看到进步,让学生获得强烈的自我效能感,
获得学习的满足感,才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最后,授课老师要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让语文独特之美吸弓I学生的眼光和学生的心
有的老师,语文教学就像数理化教学一样,通过例题讲解、题海战术来完成,只注重训练“答题技巧~作文模式”之类的“外功”,而忽略了语文
素养的真正“内功”,从而导致语文越上越“小”,越上越无味。要将语文上“大”,上出人生况味,就要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展现“大语文”的独特魅力。
那么,什么是“大语文”观呢?借用北大中文系孔庆东先生的一段话:”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学习语文,就是在
塑造自己的灵魂。你要明白了这个道理,语文很快就能学好了,也就是说,很快就进化到人了。不明白,我再写十万字,你还是个猴子。”孔庆东
先l生从小学到大学各种语文考试永远第一,堪称将“语文考试”玩得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之人。但是,他的语文本事主要不是从教科书上得来的,而
黾“功夫在书外”,而是在于他上述的高屋建瓴的“大语文”观。固然,语文是一种语言的审美艺术,但语文,更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一种思想的提升。
老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玩味语言、品读思想而获得人格、思想的完善、提升,获得审美鉴赏力的提高。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就是要摈弃
以教科书为主体的狭隘的语文观,勇于开辟“第二语文教学渠道”,树立起重在“健全学生人格”的宏观的“大语文”理念,让真善美之花遍开在学生的
心田上。
总之,走出高中语文的囧境,需要语文老师们上下齐心,“学”“考一致,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大语文”课堂中去。如此,学生方能学得明确,考
得满意,思有所得,日臻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