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拉芳家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拉芳家化”,603630.SH)发布一则并购公告,称拟使用现金8.08亿元并购海外化妆品运营代理公司上海缙嘉51%的股权。
该公告发出不到4小时,便收到上交所“闪电般”发来的问询函。如此神速的问询函,不得不让人担忧,这是否意味着拉芳家化这次并购难以轻松“过关”?
这起并购案,用疑点重重来形容并不为过。拉芳家化大手笔的变更募资用途,这一举措是否说明公司的经营战略出现问题?并购标的给出的业绩承诺能否兑现?此次交易对方的多个公司成立时间均只有一个月,然而这样的标的股权交易对价却涨了100倍,这样的估值合理吗?
针对此类问题,《投资者报》记者给拉芳家化发送采访提纲,然而截至发稿,公司方面未给出任何解释。
日前,拉芳家化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使用现金8.08亿元向上海缙嘉增资并收购其51%的股权,其中拟使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及“建设研发中心项目”中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共计人民币4.35亿元及其孳息,差额部分以公司自有资金补足。
具体增资及收购的过程为:公司以3000万元向上海缙嘉增资,增资完成后持有其1.89%的股权;其后,拟以7.78亿元分别收购沙县缙维企业管理服务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沙县缙维”)及沙县源洲企业管理服务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沙县源洲”)所持有上海缙嘉49%的股权。最终,公司将合计持有上海缙嘉51%的股权。
可引人注意的是,沙县缙维和沙县源洲均是2018年11月5日成立的有限合伙企业,目前分别持有上海缙嘉37%、12%的股份。这两家公司在一个月前以748.52万元获得的上海缙嘉49%的股权。可为什么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上海缙嘉的估值却涨了100多倍?
另外,主要是针对此次收购,上海缙嘉做出业绩承诺称,2019年、2020~2021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2亿元、1.56亿元和2.03亿元。而数据显示,2017年和2018年1~8月,上海缙嘉分别实现净利润3041万元、4679万元。
从4000多万到2亿元的净利润,这意味着上海缙嘉2019年的净利润增幅需要超过70%,2020~2021年的净利润增长需要超过30%(前提是2019年的业绩承诺兑现)。如此高的业绩承诺,其实现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而就此,作为百倍提升标的公司估值的依据是否合理?对于这些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公司层面并未对《投资者报》记者的提问给出回复。
在拉芳家化的此次并购案中,还有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是变更募资用途。在8.08亿元的现金收购款中,有4.35亿元将涉及变更公司首发上市的募投项目,来自于“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和“建设研发中心项目”,占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的58.05%。
公司于2017年3月14日上市时,其实际募集资金7.5亿元,用于日化产品(洗发水、沐浴露)二期项目、营销网络建设以及建设研发中心3个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分别约为1.46亿元、5.5亿元及5426.56万元。
然而,截至目前,拉芳家化的“营销网络建设项目”投入的募集金额仅约为1.7亿元,随后并未继续施工,建设期被延期一年。研发中心项目也被延期一年,日化产品项目被延期四个月。
针对延期,拉芳家化给出的理由是:“由于该项目的技术水平已发生一定变化,需要对部分设备和仪器进行重新选型,对项目进度产生影响。”
既然项目全线延期,那钱都花到哪儿去了?答案是理财。
数据显示,从2017年4月开始,拉芳开始使用闲置募集资金用于银行理财,董事会共四次授权公司采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为3%~5%。根据年报,2017年拉芳使用募集资金账户理财7.2亿,使用非募集资金账户理财4.7亿,共11.9亿元。
截至10月10日,拉芳家化购买银行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的次数共计19次,金额从200万元至1.5亿元不等。
在拉芳家化发布并购案公告之后的12月3日,公司股价迎来今年以来的第二个涨停。
根据最新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吴桂谦在今年2月至今增持了102万股,共增持16次,本轮增持计划完成,增持股数刚刚踩过增持计划最低线。
然而吴桂谦的踩线增持根本无法挽救一路向下的拉芳家化股价。12月6日收盘,拉芳家化报收15.68元,微涨2.28%。这一股价,较10月19日公司上市以来的最低价12.22元有所回升,较去年3月27日的最高点55.62元则已下跌67%。
而拉芳家化12月6日的市值为35.5亿元,这一市值总额较上市之初减少10亿元,与去年3月27日的市值相比则减少了85亿元。
股价下跌、市值蒸发,其背后也与其业绩平淡有着密切的关系。2017年,拉芳家化的营业收入9.81亿元,同比下滑6.47%;扣非净利润1.23亿元,同比下滑12.33%。截至今年前三季度,拉芳家化的營业收入7.09亿元,同比下滑1.6%;扣非净利润1.2亿元,与去年年底相差不多。
作为曾经风靡一时的国民洗护企业,拉芳家化未来是否能挽回颓势?此次疑点重重的并购方案又是否能够得以通过?《投资者报》记者将会持续关注。
该公告发出不到4小时,便收到上交所“闪电般”发来的问询函。如此神速的问询函,不得不让人担忧,这是否意味着拉芳家化这次并购难以轻松“过关”?
这起并购案,用疑点重重来形容并不为过。拉芳家化大手笔的变更募资用途,这一举措是否说明公司的经营战略出现问题?并购标的给出的业绩承诺能否兑现?此次交易对方的多个公司成立时间均只有一个月,然而这样的标的股权交易对价却涨了100倍,这样的估值合理吗?
针对此类问题,《投资者报》记者给拉芳家化发送采访提纲,然而截至发稿,公司方面未给出任何解释。
标的为何月涨百倍
日前,拉芳家化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使用现金8.08亿元向上海缙嘉增资并收购其51%的股权,其中拟使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及“建设研发中心项目”中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共计人民币4.35亿元及其孳息,差额部分以公司自有资金补足。
具体增资及收购的过程为:公司以3000万元向上海缙嘉增资,增资完成后持有其1.89%的股权;其后,拟以7.78亿元分别收购沙县缙维企业管理服务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沙县缙维”)及沙县源洲企业管理服务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沙县源洲”)所持有上海缙嘉49%的股权。最终,公司将合计持有上海缙嘉51%的股权。
可引人注意的是,沙县缙维和沙县源洲均是2018年11月5日成立的有限合伙企业,目前分别持有上海缙嘉37%、12%的股份。这两家公司在一个月前以748.52万元获得的上海缙嘉49%的股权。可为什么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上海缙嘉的估值却涨了100多倍?
另外,主要是针对此次收购,上海缙嘉做出业绩承诺称,2019年、2020~2021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2亿元、1.56亿元和2.03亿元。而数据显示,2017年和2018年1~8月,上海缙嘉分别实现净利润3041万元、4679万元。
从4000多万到2亿元的净利润,这意味着上海缙嘉2019年的净利润增幅需要超过70%,2020~2021年的净利润增长需要超过30%(前提是2019年的业绩承诺兑现)。如此高的业绩承诺,其实现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而就此,作为百倍提升标的公司估值的依据是否合理?对于这些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公司层面并未对《投资者报》记者的提问给出回复。
募集的钱去哪儿了?
在拉芳家化的此次并购案中,还有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是变更募资用途。在8.08亿元的现金收购款中,有4.35亿元将涉及变更公司首发上市的募投项目,来自于“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和“建设研发中心项目”,占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的58.05%。
公司于2017年3月14日上市时,其实际募集资金7.5亿元,用于日化产品(洗发水、沐浴露)二期项目、营销网络建设以及建设研发中心3个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分别约为1.46亿元、5.5亿元及5426.56万元。
然而,截至目前,拉芳家化的“营销网络建设项目”投入的募集金额仅约为1.7亿元,随后并未继续施工,建设期被延期一年。研发中心项目也被延期一年,日化产品项目被延期四个月。
针对延期,拉芳家化给出的理由是:“由于该项目的技术水平已发生一定变化,需要对部分设备和仪器进行重新选型,对项目进度产生影响。”
既然项目全线延期,那钱都花到哪儿去了?答案是理财。
数据显示,从2017年4月开始,拉芳开始使用闲置募集资金用于银行理财,董事会共四次授权公司采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为3%~5%。根据年报,2017年拉芳使用募集资金账户理财7.2亿,使用非募集资金账户理财4.7亿,共11.9亿元。
截至10月10日,拉芳家化购买银行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的次数共计19次,金额从200万元至1.5亿元不等。
市值蒸发85亿背后
在拉芳家化发布并购案公告之后的12月3日,公司股价迎来今年以来的第二个涨停。
根据最新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吴桂谦在今年2月至今增持了102万股,共增持16次,本轮增持计划完成,增持股数刚刚踩过增持计划最低线。
然而吴桂谦的踩线增持根本无法挽救一路向下的拉芳家化股价。12月6日收盘,拉芳家化报收15.68元,微涨2.28%。这一股价,较10月19日公司上市以来的最低价12.22元有所回升,较去年3月27日的最高点55.62元则已下跌67%。
而拉芳家化12月6日的市值为35.5亿元,这一市值总额较上市之初减少10亿元,与去年3月27日的市值相比则减少了85亿元。
股价下跌、市值蒸发,其背后也与其业绩平淡有着密切的关系。2017年,拉芳家化的营业收入9.81亿元,同比下滑6.47%;扣非净利润1.23亿元,同比下滑12.33%。截至今年前三季度,拉芳家化的營业收入7.09亿元,同比下滑1.6%;扣非净利润1.2亿元,与去年年底相差不多。
作为曾经风靡一时的国民洗护企业,拉芳家化未来是否能挽回颓势?此次疑点重重的并购方案又是否能够得以通过?《投资者报》记者将会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