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感染性纵隔炎的诊断和治疗(25例报告)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carr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0年1月~1991年12月我们治疗25例急性感染性纵隔炎,包括食管、气管穿孔后11例,食管手术后8例,胸骨劈开心脏手术后5例,胸部外伤感染蔓延者1例。诊断要注重食管外伤和手术史。X线胸片和食管造影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本组治愈率60%,成功的关键是去除原发病因和进行有效的纵隔引流。

其他文献
33例心脏直视手术病人围体外循环期红细胞膜流动性和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临床研究表明:体外循环(CPB)造成了未破裂、溶血的红细胞膜流动性损伤,损伤高峰期在CPB后6~8h,脂质过氧化是其损伤的主要原因。CPB中活力升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红细胞膜流动性的保护能力不足,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变化不能反映完整红细胞的受损情况,和膜流动性之间无相关关系。
期刊
对2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血小板功能、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和Ⅷ因子相关抗原进行了连续监测、动态观察和临床分析。结果表明:体外循环下术中及术后当天机体处于低凝状态,术后第1天起机体进入高凝状态。因此不主张术后大量使用纤维蛋白原,尤其在关胸后。
自1991年1月至1992年6月,将120例病人均分为常温氧合血连续灌注组与低温冷晶体液间断灌注组。研究结果显示:常温组心室纤颤率、手术死亡率及心功能改善率均明显优于低温组;低温组心肌超微结构损害严重,常温组则无明显损害。
外科治疗主动脉缩窄35例。年龄6~42岁,平均22.7岁。单纯主动脉缩窄31例,合并PDA4例。其中切除缩窄主动脉、端端吻合20例,涤纶片血管成形术8例,应用人工血管移植术7例。手术死亡率5.7%。我们认为主动脉缩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的优点为消除动脉导管组织,保留锁骨下动脉和避免应用人工材料。且血管成形术简单安全。
经皮穿刺球囊导管血管腔内成形术,在国外已广泛应用。1989年以来我们用此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狭窄4例,3例成功。随访3~8个月,狭窄无复发,近期疗效比较满意。球囊血管成形术效果好且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安全可重复使用,是心血管病非手术治疗的新技术之一。
85例大咯血急诊肺切除,取得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的良好效果。不可逆性肺部慢性病变如空洞、血管瘤破裂所致出血控制困难。急诊肺切除能去除出血来源及挽救病人生命;并能减少出血和感染扩散的危险。严格的术前准备、精确判定出血部位、平稳的麻醉处理、气管或支气管内插管、适当吸痰使下呼吸道通畅、迅速切除病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着重于咳痰、或支气管吸引下呼吸道积血或凝血块的处理;并积极预防感染。
期刊
报告24例支气管类癌,其中非典型类癌8例占33.3%,典型类癌16例占66.7%。二者在临床特征、病理表现、区域淋巴结、全身转移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我们重点讨论两者差别,并认为典型类癌恶性度低,外科切除可治愈;非典型类癌恶性度远高于前者,手术切除远期效果与前者差异甚大。
108例慢性脓胸病人在脓腔灌洗、并注入四环素或氨苄青霉素及50%葡萄糖的基础上,采用简化式胸膜纤维板剥除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简化了手术操作,扩大了手术适应证,全部治愈。无手术死亡,经1~6年随访,无1例复发。并就慢性脓胸合并支气管胸膜瘘时能否脓腔灌洗治疗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