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理论:阐释·批判·回应

来源 :学习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0001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贝马斯的言语行为理论在其社会批判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认为,社会秩序得以可能的基础是交往行为,而交往行为得以可能的基础是言语行为,因此,以言语行为为中介的交往行为是社会秩序得以可能的基础。为构建完善的交往行为理论,哈贝马斯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他的言语行为三重功能模式论。这个理论受到多方批判,其中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梅芙.库克教授的批判最具有代表性。哈贝马斯将言语行为区分为以成功为取向的策略行为和以达成理解为取向的交往行为,这对交往行为理论和社会的合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先验语用学的区分是难以为继的。哈贝马斯将命令式言语行为也作为一个独立的言语行为类型予以阐述,这一点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哈贝马斯没有看到命令式言语行为所承载的权力要求实质上就是调节式言语行为所要求的规范正确性要求。
其他文献
1银杏与桑树间作的模式1995年春季,泰兴市张桥镇西桥村在23.3 hm2成年桑园中套栽了3 700株米径3.5 cm左右的实生银杏苗,栽植规格为8 m×8 m.栽植时每株银杏的周围均挖除
陪读现象的出现与流行是多种社会因素的产物,对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固化产生一定作用。陪读现象映射出教育资源不均衡状态下复杂的社会心态,表现为对功利化评价标准的社会认同、
大量经验研究表明,教育在中国人地位获得中的作用在加强,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来自家庭背景,或者说阶层背景的差异对人们的教育获得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那么家庭背景是如何
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以奥斯汀与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但又有超越。这种超越体现在3个方面:哈贝马斯突破了奥斯汀与塞尔关于制度界限内的以言行事行为,提出了非制度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