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布鲁氏菌病血清学非特异性反应的调查

来源 :广西预防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ehehe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种猪群出现的猪布鲁氏菌病血清学非特异性反应进行了布鲁布菌和0:9型耶氏菌的细菌学、血清学方面的调查研究。结果布病SAT检查,有9头出现低滴度反应,分离不出布氏菌。0:9型耶氏菌SAT检查效价在1:25以上的有58头,占被检数的36.6%,从猪粪便中分离出2株0:9型耶氏菌,其中一株是从布氏SAT效价达1:100的猪粪例中分离出的。将分离出的0:9型耶氏菌株接种本动物,结果证实布氏SAT有较强的交
其他文献
脊髓灰质炎野毒株循环迁移规律的探讨卓家同1R.Linkins2于竟进3张健41997-06-05收稿。1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南宁530021)2美国疾病控制中心3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计划免疫处4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研究所计
流行病病原学检验的质量控制邓曼玲1997-12-31收稿。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地区卫生防疫站(桂林541001)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实验医学科学对病原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越来越受到流行病学的重视。
青霉素是治疗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的有效药物之一,但其首剂治疗后的赫氏反应(JHR)发生率颇高,可使病情加重,转型及影响预后。如何防止JHR的发生,已成为钩体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临床问题。目
小学科学学科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让“主动探究”成为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动力和源泉,提倡以亲身经历、体验为主的探究式学习,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探究科学的奥妙,进而培育其科学素养之花。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需要创设良好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通过实物、模型、演示实验,或者采取电教媒体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中,即兴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富有生命活力的新特点。  一、意料生成——没有高质量“预设”,就没有精彩“生成”  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生成是相对
很多人眼里,小学科学只是块可有可无的花雕石器,没有音乐课的愉快,没有体育课的活力,更没有语数外的社会重视度。但在我眼里,小学科学引领学生起步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之前;小学生科学的创新意识是将来成为高端科技人才的基础;小学科学更是民族的未来、世界的起飞点;小学科学能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一颗严谨的心和一副哲辨的思想之翅。本人在教学当中,在这方面虽谈不上颇有感悟,但也多少领略到它的重要,尤其是
本文对1996~1998年国内期刊中寄生虫学及寄生虫病文献作一分析。1材料与方法查阅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编辑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1996年1月~1998年12月的相关文献,对期刊载文量及主要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