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及老百姓看病问题,叶祖光主张中西医结合。“首先要找西医,发挥西医西药的特点,在微观上搞清楚到底是什么疾病。如果有一些疑难疾病,用西医、西药没有办法治好,可以去看中医。或者患有一些比较严重的疾病,在去看西医的同时,还要去看中医,因为很多的疾病西医西药没办法解决,而要用中医来调养,发挥中药的特点。中西医都有自己的强项,大夫之间也需要摒弃门户之见。
据了解,目前两种医学体系正在逐步融合。中医中药有两大特点:第一,复方用药;第二,辨证施治。实际上现在西医西药都在采用这两大特点,现在西医领域都在联合用药,来增加疗效,减低不良反应。而关于辨证施治,也就是西医理论上的个体化治疗。
而现在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学生,同样学到了很多西医的理论,照样能运用西医的检测手段,比如化验、影像等,也有非常扎实的西医理论与实际经验。而在临床上,西医大夫给患者开中药制剂、中成药的现象非常普遍,大概有60%的中成药西医大夫在使用,而剩下的40%却是中医大夫在使用。其中的原因在于,中医大夫选择药物空间很大,而西药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没有太多的帮助,只能选择西药。
而对于患者来讲,首先要了解中西医各自的强项,接着用西医的方法诊断清楚具体是什么疾病,诊断清楚后才能对症用药。然后根据疾病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如何把中西医巧妙的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为患者解除病痛,这也是临床医生研究工作中需要担负的一种责任。
采访后记
中医是伪科学,这样的观点出自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之口,确实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反响,于是引发中医到底是不是伪科学的争论。如今,回过头来思索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如何正确而科学的看待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令人欣喜的是,记者采访的这几个专家,都能客观的看待中医。叶祖光是中药复方新药开发方面的专家,他认为:不能用跳芭蕾舞的标准来评价唱京戏的水平;陶海是一名西医医生,他明确表态:岂能肆意地诽谤和诬陷中医;而胡志宏作为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同仁堂企业总经理,他客观的表态:中医中药有它存在的价值。相信通过他们的观点,能给我们广大读者一个启示:看事物不能单一,要有开阔的思维,那么,问题的答案也就水落石出。不知道那些批判中医的人,看了他们客观的评价后,会如何应对呢?
关于专家:
叶祖光 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中研同仁堂医药研发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会长、药品管理与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主编、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67年9月毕业分配在卫生部CDC北京工业卫生研究所从事放射医学的病理工作,先后两次赴核试验基地从事现场“防原”试验工作。1972年1月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药理室,从事抗疟中药以及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研发以及其他中药药理毒理学研究工作。其间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药理室副主任,负责筹建中国中医研究院GLP中心。1999年5月至2004年4月在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曾任中药室主任,负责中药新药的审评工作;在2003~2004年近一年的时间从事保健品的技术审评工作。2004年5月调回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药理毒理,并从事中药新药研发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国家基金课题3项;科技部“九五”攀登计划项目1项;北京市科委资助项目1项。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青蒿素类抗疟新药的研究;中药“九五”攻关课题1项;科技部软课题2项。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一名),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第一名),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抗疟新药青蒿素类的研究,药理毒理学研究的主要参加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四名),国家科技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要参加者)。分别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1篇、国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篇。其中第一作者的论文43篇,作为副主编、编委编著学术著作9部。
陶海 医学博士,武警总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军队优秀人才岗位津贴获得者,武警部队眼科专业委员会秘书,《人民军医》和《眼科新进展》杂志编委,《国际眼科杂志》特约研究员。《中华眼底病杂志》和《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特约编审。主要研究严重眼外伤救治、玻璃体视网膜和泪道手术。是我国最先开展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和激光泪道成形手术的专家之一。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4部,发表科技论文60余篇。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2项,先后17次获嘉奖,3次荣立三等功。曾多次被中央电视台邀请做眼病知识讲座和解答观众热线问题。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健康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新闻、时事评论和医学科普文章650余篇。
胡志宏 北京同仁堂京北药店管理中心总经理,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科左中旗的宝龙山镇,人到中年的胡志宏出任北京同仁堂京北药店管理中心总经理,开始了他新的人生旅程和职业生涯。北京同仁堂“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企业精神,非常符合胡志宏的人生目标和职业准则。品牌优势和他的全力投入创造了突出业绩,所管理的企业销售额和利润以每年40%以上的速度递增。
据了解,目前两种医学体系正在逐步融合。中医中药有两大特点:第一,复方用药;第二,辨证施治。实际上现在西医西药都在采用这两大特点,现在西医领域都在联合用药,来增加疗效,减低不良反应。而关于辨证施治,也就是西医理论上的个体化治疗。
而现在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学生,同样学到了很多西医的理论,照样能运用西医的检测手段,比如化验、影像等,也有非常扎实的西医理论与实际经验。而在临床上,西医大夫给患者开中药制剂、中成药的现象非常普遍,大概有60%的中成药西医大夫在使用,而剩下的40%却是中医大夫在使用。其中的原因在于,中医大夫选择药物空间很大,而西药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没有太多的帮助,只能选择西药。
而对于患者来讲,首先要了解中西医各自的强项,接着用西医的方法诊断清楚具体是什么疾病,诊断清楚后才能对症用药。然后根据疾病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如何把中西医巧妙的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为患者解除病痛,这也是临床医生研究工作中需要担负的一种责任。
采访后记
中医是伪科学,这样的观点出自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之口,确实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反响,于是引发中医到底是不是伪科学的争论。如今,回过头来思索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如何正确而科学的看待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令人欣喜的是,记者采访的这几个专家,都能客观的看待中医。叶祖光是中药复方新药开发方面的专家,他认为:不能用跳芭蕾舞的标准来评价唱京戏的水平;陶海是一名西医医生,他明确表态:岂能肆意地诽谤和诬陷中医;而胡志宏作为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同仁堂企业总经理,他客观的表态:中医中药有它存在的价值。相信通过他们的观点,能给我们广大读者一个启示:看事物不能单一,要有开阔的思维,那么,问题的答案也就水落石出。不知道那些批判中医的人,看了他们客观的评价后,会如何应对呢?
关于专家:
叶祖光 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中研同仁堂医药研发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会长、药品管理与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主编、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67年9月毕业分配在卫生部CDC北京工业卫生研究所从事放射医学的病理工作,先后两次赴核试验基地从事现场“防原”试验工作。1972年1月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药理室,从事抗疟中药以及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研发以及其他中药药理毒理学研究工作。其间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药理室副主任,负责筹建中国中医研究院GLP中心。1999年5月至2004年4月在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曾任中药室主任,负责中药新药的审评工作;在2003~2004年近一年的时间从事保健品的技术审评工作。2004年5月调回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药理毒理,并从事中药新药研发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国家基金课题3项;科技部“九五”攀登计划项目1项;北京市科委资助项目1项。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青蒿素类抗疟新药的研究;中药“九五”攻关课题1项;科技部软课题2项。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一名),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第一名),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抗疟新药青蒿素类的研究,药理毒理学研究的主要参加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四名),国家科技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要参加者)。分别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1篇、国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篇。其中第一作者的论文43篇,作为副主编、编委编著学术著作9部。
陶海 医学博士,武警总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军队优秀人才岗位津贴获得者,武警部队眼科专业委员会秘书,《人民军医》和《眼科新进展》杂志编委,《国际眼科杂志》特约研究员。《中华眼底病杂志》和《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特约编审。主要研究严重眼外伤救治、玻璃体视网膜和泪道手术。是我国最先开展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和激光泪道成形手术的专家之一。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4部,发表科技论文60余篇。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2项,先后17次获嘉奖,3次荣立三等功。曾多次被中央电视台邀请做眼病知识讲座和解答观众热线问题。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健康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新闻、时事评论和医学科普文章650余篇。
胡志宏 北京同仁堂京北药店管理中心总经理,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科左中旗的宝龙山镇,人到中年的胡志宏出任北京同仁堂京北药店管理中心总经理,开始了他新的人生旅程和职业生涯。北京同仁堂“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企业精神,非常符合胡志宏的人生目标和职业准则。品牌优势和他的全力投入创造了突出业绩,所管理的企业销售额和利润以每年40%以上的速度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