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们在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时,大都注目于历代商业的盛衰,极少去探讨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社会阶层即商人的社会地位的演变及其历史作用.这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受传统的重农轻商思想的影响,尽管对某些朝代商业的繁荣景象给予高度的评价.但对商人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却往往忽略.这在一些通史著作或断代史专著中,有着明显的反映.其实,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商人的社会地位呈现出逐步提高的趋势,商人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也起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两宋时期商人的社会地位的变化情况,并说明宋代商人对当时社会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在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时,大都注目于历代商业的盛衰,极少去探讨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社会阶层即商人的社会地位的演变及其历史作用.这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受传统的重农轻商思想的影响,尽管对某些朝代商业的繁荣景象给予高度的评价.但对商人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却往往忽略.这在一些通史著作或断代史专著中,有着明显的反映.其实,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商人的社会地位呈现出逐步提高的趋势,商人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也起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两宋时期商人的社会地位的变化情况,并说明宋代商人对当时社会经
其他文献
一从战国到汉初,是一个伪书蜂起的时期.作伪者假托"古圣先王"制造了大量伪书以欺世,《逸周书》是其中之一.从它的文体与内容来看绝,大部分是战国时人的伪作,但有少数几篇确是西周、乃至周初作品,如《商誓(哲字之误)》、《度邑》等.书中最有争议的一篇是《世俘》.《世俘》本名《武成》.自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吾于
近代中国之所以没有沦为殖民地社会,其原因之一是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但是,这个"人民"究竟包括哪些内容,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少论者都只把"人民"理解成普通人民群众,亦即劳动人民,诸如三元里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反洋教斗争和义和团运动等等,其实这是很不全面的.近代中国,由于外国资本帝国主
关于中国历史上封建主产生道路问题,虽然不是一个新课题,但却需要重新认识.近年来,史学界对此虽然有专门论述,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我认为如下这个问题尚需进一步研讨:即封建主阶级成员产生的方式(或道路)如何?第一代封建主主要是通过经济的方式,还是通过超经济的方式成长起来的?
1941年,陈垣先生写成《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以下简称《新道教考》),论述金朝初年宋遗民在河北创立的全真、真大道、太一三种道教新派,是研究这一问题的基本著作之一.近年,我发现了真大道教的一些新史料,觉得对真大道教的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认识,某些疑难可以求得解答,因作此文,以为《新道教考》大道篇的补充.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日经济关系的主流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由于日本国家资本主义的早熟和强大,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表现出以国家资本为主导的特点,而建立国策会社,作为经济侵略的主体,则是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因此,国策会社在中日经济关系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本文仅对国策会社的产生、性质、作用等问题
一关于明代土鲁番统治者的世系,不少学者在论述东察合台汗国历史时虽或多或少涉及到,但作为专题研究还是近年来M·罗萨比、小田寿典和陈高华的论著.前两位学者使用的资料主要是汉文史料《明实录》和穆斯林史料《拉失德史》;后一位学者除利
美国是一个国内市场充分发达的国家,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就已达到空前的规模,而区际贸易的活跃堪称十九世纪美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特点.但是,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在美国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这个国家在开头的两百年内一直处于殖民地的地位,而它的版图又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才最后确定下来.前者使美国花了
当代科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各门科学日益向综合化发展.从社会历史研究的角度,如何吸取自然科学的成果,以及这些成果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关系,正在引起我国学术界的深切关注.科学发展的综合化、系统化趋势,最初是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的.那时,当绝大多数自然科学家正埋头于具体的专业研究时,人类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敏锐地觉察到科学发展的这种趋势,并从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中获得启发,吸取这些成果,帮助了自己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伟大发现.回顾一下自然科学发展怎样影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以及马克思、恩格
从现在所能查阅到的历史资料看,中国商人试图创建资本主义民用工业的动议,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由于封建势力的阻挠,这些要求均未实现.不过,它们却反映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在今天看来仍是值得重视的.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封建的中国在政治上已沦为半殖民地.外国资本主义为了把封建中国变为它们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不能不在输入商品的同时,输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以便更有效地榨取中国人民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主义新事物的引进是中西接触之后势所必然的历史产物.近年来,史学界有
史家论及汉代宰相制度变化,大凡都追溯到汉武帝在位之时,而归因于君权、相权之矛盾.事实是否如此?我以为不然.一公元前128年,谋士徐乐与汉武帝谈论为政之道时说:"臣闻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瓦解.……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偏袒大呼,天下从风…….何谓瓦解?吴楚齐赵之兵是也","故贤主……其要期使天下无土崩之势而已矣".这里,徐乐重点在提醒武帝减轻赋税、徭役,以防止和消弭农民起义;对统治集团内部的吴楚之乱不过举为陪衬,至于君权、相权的矛盾则只字未提.与徐乐同时上书、召见、封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