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利用中美两国的实证数据,建立β收敛方程,对中美两国的收入差距趋同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美两国收入差距存在明显的趋同效应,且技术创新因素是当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中美 收入差距 趋同 β条件收敛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萨缪尔森(1948)提出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自由贸易条件下两国的商品和要素价格都将趋于相等,由此可以推出两国的收入差距也将具有均等化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0.496,已经超过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如果把视野放宽到国际视角,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一美国,在其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全国人均GDP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背后,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依然存在,贫民窟问题严重、社会救济压力巨大。那么。作为世界上的两个大国,特别是贸易大国的中国和美国之间,是否存在收入差距均等化的趋势?如果存在这种趋势,那么当中的影响因素又是什么呢?以上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中美收入差距趋同性趋势分析与检验
在研究当中,数据的选取应该尽量保持来源的一致性,因此我们选取UNU-WIDER Database中的两国基尼系数作为收入差距的指标。鉴于数据在时间序列上不够完整,因此我们选取中国处于快速发展期的1990—2004年作为时间对象,如图,所示: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在这段时期内作为发达国家代表的美国,其基尼系数基本稳定:作为发展中国家代表的中国,其基尼系数明显上升,并呈现出与美国逐渐均等化的趋势。并且这种走势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逐渐向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靠拢,美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对中国发挥了引领的作用,但是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对美国基本没有影响。下面我们通过利用实证的方法来检验上述结论。一般地,对趋同性的分析都利用收敛检验的方法进行,因此本文将选择Barr0(1991)提出的β收斂对其进行检验。β收敛的检验方法如下:
Yitt+T=a+blog(yit)+eitt+T
其中,Yitt+T=log(yitt+T/Yit),T表示国家i在t期到t+T期的基尼系数的增长率,log(yit)是国家i的基尼系数的初始水平对数值,ei,t,t+T是误差项。只要在检验中得到b为负。则说明是收敛的:反之则是发散的。得出检验结果如下:
结果显示,收敛系数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模型效果良好,并且收敛系数b=-2.913176<0,说明中国与美国之间存在明显的收入分配差距收敛的趋势。
三、中美收入差距趋同性的条件与影响因素分析
(一)指标、数据的选取和模型的建立
以下我们继续探讨趋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在这里一般选取Barro和Sala-i-Martin(1992)提出的B条件收敛计量模型进行检验。根据Barro等提出的条件收敛检验模型,需要在模型中加入控制矢量,即这个收敛过程的条件和影响因素。由于近年来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投资以及科技投入等数额非常巨大,因此我们可以将以上3个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另外,对于贸易、技术创新等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在国际上一直争论不断,在理论上证明了将这几个指标作为控制矢量的可行性。因此。基尼系数、国际贸易、国际投资、技术创新等将是本文计量检验中利用的指标。在数据来源方面,收入差距指标参照上文选取UNU-WIDER Database中的两国基尼系数。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指标利用一般通用的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占GDP比例)和外资开放度(FDI占GDP比例)衡量,技术创新指标将利用研发投入占GDP比例来衡量。我们利用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出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外资开放度,利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获得中美两国研发投入占GDP比例,从OCED数据库获得美国的国际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和GDP数值,通过计算获得美国的外贸依存度、外资开放度。
通过以上的分析建立以下模型:
Yitt+T=a+blog(yit)+cTrad%+dFDIit+eRDit+fitt+T
其中,Yi,t,+T=log(yi,t,t+T/yi,t),T表示国家i在t期到t+T期的基尼系数的增长率,log(yi,t)是国家i的基尼系数的初始水平对数值,Tradei,t是中美两国的外贸依存度,FDI i,t是两国的外资开放度,RD i,t是中美两国的研发投入占GDP比例代表技术创新,fi,t,t+T是误差项。
(二)计量分析结果与结论
通过以上数据进行逐项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逐项回归分析,我们发现4个模型F值显著,在整体上都通过了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外贸依存度和外资开放度指标在几个模型中都不显著,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技术创新的指标即R&D投入指标通过了系数显著性检验:在4个模型中条件收敛都是存在的,log(yi,t)都显示为负值,且都通过了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
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中美两国收入差距呈现趋同效应,且符合β条件收敛,技术创新是收敛过程的重要影响和决定因素,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开放经济因素并不是收敛过程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中美 收入差距 趋同 β条件收敛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萨缪尔森(1948)提出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自由贸易条件下两国的商品和要素价格都将趋于相等,由此可以推出两国的收入差距也将具有均等化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0.496,已经超过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如果把视野放宽到国际视角,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一美国,在其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全国人均GDP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背后,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依然存在,贫民窟问题严重、社会救济压力巨大。那么。作为世界上的两个大国,特别是贸易大国的中国和美国之间,是否存在收入差距均等化的趋势?如果存在这种趋势,那么当中的影响因素又是什么呢?以上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中美收入差距趋同性趋势分析与检验
在研究当中,数据的选取应该尽量保持来源的一致性,因此我们选取UNU-WIDER Database中的两国基尼系数作为收入差距的指标。鉴于数据在时间序列上不够完整,因此我们选取中国处于快速发展期的1990—2004年作为时间对象,如图,所示: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在这段时期内作为发达国家代表的美国,其基尼系数基本稳定:作为发展中国家代表的中国,其基尼系数明显上升,并呈现出与美国逐渐均等化的趋势。并且这种走势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逐渐向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靠拢,美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对中国发挥了引领的作用,但是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对美国基本没有影响。下面我们通过利用实证的方法来检验上述结论。一般地,对趋同性的分析都利用收敛检验的方法进行,因此本文将选择Barr0(1991)提出的β收斂对其进行检验。β收敛的检验方法如下:
Yitt+T=a+blog(yit)+eitt+T
其中,Yitt+T=log(yitt+T/Yit),T表示国家i在t期到t+T期的基尼系数的增长率,log(yit)是国家i的基尼系数的初始水平对数值,ei,t,t+T是误差项。只要在检验中得到b为负。则说明是收敛的:反之则是发散的。得出检验结果如下:
结果显示,收敛系数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模型效果良好,并且收敛系数b=-2.913176<0,说明中国与美国之间存在明显的收入分配差距收敛的趋势。
三、中美收入差距趋同性的条件与影响因素分析
(一)指标、数据的选取和模型的建立
以下我们继续探讨趋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在这里一般选取Barro和Sala-i-Martin(1992)提出的B条件收敛计量模型进行检验。根据Barro等提出的条件收敛检验模型,需要在模型中加入控制矢量,即这个收敛过程的条件和影响因素。由于近年来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投资以及科技投入等数额非常巨大,因此我们可以将以上3个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另外,对于贸易、技术创新等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在国际上一直争论不断,在理论上证明了将这几个指标作为控制矢量的可行性。因此。基尼系数、国际贸易、国际投资、技术创新等将是本文计量检验中利用的指标。在数据来源方面,收入差距指标参照上文选取UNU-WIDER Database中的两国基尼系数。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指标利用一般通用的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占GDP比例)和外资开放度(FDI占GDP比例)衡量,技术创新指标将利用研发投入占GDP比例来衡量。我们利用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出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外资开放度,利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获得中美两国研发投入占GDP比例,从OCED数据库获得美国的国际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和GDP数值,通过计算获得美国的外贸依存度、外资开放度。
通过以上的分析建立以下模型:
Yitt+T=a+blog(yit)+cTrad%+dFDIit+eRDit+fitt+T
其中,Yi,t,+T=log(yi,t,t+T/yi,t),T表示国家i在t期到t+T期的基尼系数的增长率,log(yi,t)是国家i的基尼系数的初始水平对数值,Tradei,t是中美两国的外贸依存度,FDI i,t是两国的外资开放度,RD i,t是中美两国的研发投入占GDP比例代表技术创新,fi,t,t+T是误差项。
(二)计量分析结果与结论
通过以上数据进行逐项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逐项回归分析,我们发现4个模型F值显著,在整体上都通过了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外贸依存度和外资开放度指标在几个模型中都不显著,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技术创新的指标即R&D投入指标通过了系数显著性检验:在4个模型中条件收敛都是存在的,log(yi,t)都显示为负值,且都通过了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
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中美两国收入差距呈现趋同效应,且符合β条件收敛,技术创新是收敛过程的重要影响和决定因素,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开放经济因素并不是收敛过程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