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要准确把握信息交流的四个维度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ei3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时学生似乎很有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同座之间也有讨论,结果却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其实,这只是形式上的互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只有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条件。
  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指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还包括师生在日常生活、各种活动中的多种形式、内容和情景的互动系统——作者注)具有六大特征,其中与课堂教学过程有关的几点为:其一,教育性。师生间互动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师生双方特别是学生的学习、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师生互动的内容、形式多围绕这一目的及其相应的教育内容即知识、能力、社会行为和交往能力等的培养而展开。其二,交互性和连续性。互动是一种交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互动中的双方总是基于对方的行为来作出自己的反应的。在师生互动中,一方面,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学生往往是依据教师的要求来调整自己的行为的;另一方面,儿童的行为同样会对教师产生很大影响,构成师生影响的双向交互性。而且,这种影响是连续的的、循环的,表现为一个既交互又链状的循环过程。师生互动是可控、可调的。教师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积极地调整彼此特别是自己的行为,从而有意识地营造与建构积极、适宜的师生互动,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其三,组织化和非组织化相结合。就表现形态而言,师生互动具有明显的组织化特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通常有明确的目的、内容与预期目标,是为完成特定教育任务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的。
  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其一,课堂上有效的师生互动不是简单地以活动的频繁为标志,也不是简单地以课堂气氛活跃为尺度,而是将学生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作为核心参数。师生双方在互动中同等重要、互为主体;其二,构建课堂上的有效师生互动,关键在教师。具体地讲,教师在构建过程中,要把握好一个前提——教师要准确把握信息交流的四个维度。
  有效的师生互动,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难点,又要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所以,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信息时,要把握好四个维度:
  第一,要恰当地体现出教材所传递的信息,包括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和文章的意境等。一篇文章所包容的信息是繁多的,在教学中,我们要传递多少信息?要传递什么样的信息?要以什么样的信息传递为主?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了然于心。例如,引导学生学习《统筹方法》这篇说明文时,师生交流的重点应该是引导中学生如何运用这个原理去学习去生活,而不必拘泥于对这篇文章所代表的事理性说明文文体的分析。因为,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一个例子,对一个初三学生来讲,它本身的内容比它所代表的事理性说明文知识更有意义。
  第二,要重视以单元为单位编排的语文知识。即要重视以字、词、句、语法、修辞、逻辑、写作规则、语言运用规律与技巧为内容的陈述性知识。基础教育的性质决定了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基础性的,所以,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予以重视是我们的分内之事,而且还要把分散在每一课的知识点放在单元知识的背景中来突显,这样建构的知识就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我们反对那种架空陈述性知识的所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做法,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在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过程中实现的,学生不具备系统的陈述性知识,就无从向程序性知识转化,没有这个转化过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例如,引导学生鉴赏王昌龄的绝句《出塞》,要学生讨论“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所用的互文修辞手法的创新价值,就必须先使学生掌握互文的有关知识,形成相关的认知结构。
  第三,要基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实然状态。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对某篇文章、某个知识点理解的实然状态,才能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活动,才能找准下一步行动的依据。现代教学理论越来越重视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只有建立在学生起点能力之上的双边交流活动才是有效的。有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朱自清的美文《荷塘月色》时,发现学生对朱先生在景物描写中渗透的感情有不同的看法,于是就组织了一堂讨论课,试图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探究精神和独创性阅读的能力。学生讨论非常激烈,并且还颇有深度,结果形成了四种有代表性的观点(①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②淡淡的哀愁,③浓浓的哀愁,④对家庭生活的失望),并且基本上能自圆其说。这位教师肯定了学生创造性的思考,也谈了自己的见解,还介绍了有关的资料,供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深入探究。
  第四,要尽可能地触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不是目标,而是实现目标的前提。基础教育的性质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又以创新思维为标志,创新思维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为他们灵感的闪动创设机会。例如,有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信陵君窃符救赵》时说,司马迁是以肯定的态度来写信陵君的,在许多史料和文学作品中也看到,人们对“战国四君子”是赞扬和歌颂的。同学们认同这些态度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有一位同学说:“……第一,信陵君的行为是恶劣的,这种行径的本质意味着为了个人的亲情和所谓的‘信义’可以置对国君对国家的忠诚于不顾。第二,信陵君盗取绝密级的国君兵符,杀害顶尖级的军队领袖,给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实乃千古罪人也!对这样的人还要肯定和歌颂,其导向的负面影响真是不可思议。第三,应该讲,司马迁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学者,而他对信陵君的态度似乎与他的‘忠君爱民’的儒家信仰自相矛盾……”教师的巧妙点拨,引出了学生如此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而且,学生的这种见解和思考又激发了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思考。所以说,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经常性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是建构高质量的师生互动的关键。
   综合以上的分析,要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在把握好双边活动的四个维度的基础上,既要设置高水平的问题,又要不断地搭建“脚手架”,创设“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摘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新理念,学习新课标,实施新课程,在“导”字上下功夫,研究“导”的艺术,想方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激活美术课堂教学,提高美术教学效率,让美术教学焕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从而奏响美术教学新一轮课改的最强音。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一、设置情境──导趣  创造的前提
期刊
【摘要】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生物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一、有效备课  1、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
期刊
我们都知道,当教师光荣而辛苦,光荣的是我们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辛苦的是教师这个职业与众不同:我们“制造”的不是机器零件,而是人的心灵。  在学校里,我们有时见到这些现象:有的学生懒于学习;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或玩手机,整日迷迷糊糊;有的学生拉帮结伙,打架斗殴;有的学生早恋。等等。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种种令人“头大”的问题?除去有社会不良风气
期刊
当前,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走进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如网络电话、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数字化”呼声逐日提高,加上各商家、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使人们看到: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因此,信息技术教育也越来越重要,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   中学信息技术课开始时间不算太长,而在农村中学,其开设之初,限于农村中学条件的简陋,不能达到学生人手一机,甚至
期刊
【摘要】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紧紧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等多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这就切实肯定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技术确实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询问题,并在查询过程中阅读大量文字资料,可以在网上有针对性地阅读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文章,可以在网络环境下互相学习、交流,可以通过网络使学生与学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如此,学生便可获得大量的语文资料大大提
期刊
【摘要】 在现代教学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需要,为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及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育手段,它具有传统教学不可达到的直观、形象、生动、交互性等优势,突破了原有课堂教学形式,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已被广大师生所接受和认可,它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多样化,课堂内容也更丰富,充分发挥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风格。随着多媒体技
期刊
【摘要】 所谓创新,就是推陈出新,而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课程改革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 初中语文;创造性思维;培养    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挖掘学生的创新的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呢?  一、激发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创造欲  创造力来自于对理想和未
期刊
【摘要】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教法与学法的探究已成为教育科研的重要议题,而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善被视为改革成功的主要标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是摆在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现对此谈几点浅见。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法;学法    一、教师要有科学的教法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
期刊
【摘要】 语文教学是把课文每一件具体生动的事,每一个个性鲜明的人,每一句入浅出的话,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耳目,渗透于学生的心田,令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原本可以讲得很生动有趣的课文,但完全由于教师不善于口头表达,无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沉闷死板。这说明教师的语言在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