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析和符号解读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几分钟带你看完一部电影式的个人另类解读电影引起人们关注。如何以包容、理解与支持的心态客观看待这一文化新象,从而更好地享受、支持电影行业的发展?这一形式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广大电影电视人步履不停地继续前行。
  关键词:莫欣·哈米德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 霍米·巴巴 混杂性后殖民理论 身份建构
  电影无疑是使人放松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诞生以来,对于电影的观看无数次地达到万人空巷的情形,面对电影这项新事业,人们如饥似渴而又目不转睛地观望着、汲取着每一帧画面、每一幕场景。在当时,观影是对新鲜事物和身边琐事的一次大饱眼福而又怡然自得的奇妙兼享受之旅。现如今,在中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热潮,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影视作品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伴随着高数量影视作品的推出和人们时间的碎片化,一种新的个人另类解读电影出现,那就是“几分钟带你看完一部电影”。
  一、“几分钟带你看完一部电影”的另类解读电影
  当下网上最火的“几分钟带你看完一部电影/电视剧”引人关注。该类型的解读时间短小但讲述完整;内容简单但不单薄;言语朴实也不矫揉造作。简而言之,它就是视频制作者对于某一部电影(电视)的情节大意的最主要的概括,这类片子的制作者就是解说者,他们会通过自己对电影的解读去完成对故事大意的讲述,加上他们对情节的增减阐述,这能让观者较快地浏览完全片。它们不是影片情节的制造者,而是影片情节的搬运工。
  这种个人解读电影的方法,类似速食/快餐电影,基于大众的文化需要,是电影内容的“再书写”,该影片制作者通过“展现”而非“倾诉”的方式,用素描而非工笔,将解读电影的文本形式向各种各样的社会形式展开。
  台湾视频推送主“谷阿莫”是这种“另类解读电影”阵营里的佼佼者之一。在他的“谷阿莫讲电影”系列刚刚推出时就点击率爆棚,赢得无数掌声与鲜花。顷刻之间,这种全新的解说电影的短片模式在网上掀起点击与模仿的狂潮,无数人跟风效仿。
  二、“几分钟看完一部电影”走红的原因分析
  能够以自己的方法表达意见、提出看法、受到重视,就是文化。而“另类解读电影”恰恰就是文创的衍生产物、也是一种蓬勃向上的文化新象。
  1.“另类解读电影”文本出现的必然性
  以谷阿莫为例,他的走红有着一定的必然性,代表了同类“解说电影”繁盛的原因与特色。
  首先,在内容上,谷阿莫只是在讲述一个他喜欢的电影故事,这是客观的呈现,他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因此他并不会评论故事背后的含义或者是导演拍摄的用意。不是去评论所解读的电影的好坏,不会主观臆断影片背后的故事,而是精炼地陈述与总结,不添加主观情绪的纯粹展示。事实上,受众看到的三言两语的讲述也是需要视频制作者长时间的细细观影与总结提炼的。
  其次,在表达能力上,毋庸置疑的是,谷阿莫有着较强的组织与表达能力,做出这样的视频供大家戏谑调侃。他很会说话,也能说出自己的“魅力”所在,他也拥有完整表达理念的能力和自信。虽然在讲述时无可避免地会掺杂进一些个人的小观点、小情绪与小表达,但谷阿莫将其处理得很好,通过他的呈现,我们可以看到他仿佛是与广大观影者站在同一战线的,就像一群老友围坐举杯、谈笑风生,他能做到毫无顾忌地嬉笑怒骂却又有所保留,将足够的留白赠与观众,让观众放下心中的戒备、通过他的讲述去自行欣赏影片的得与失,展现了其强烈的社会参与度。
  再次,创意与热情是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具体来说,创意来自另类,王伟忠就曾经提过,有两种人可以走另类路线,一种是资源很多的,因为已经做得很好了,因此可以天马行空地别出心裁,去做出新东西;另一种则是没资源的,反而可以去放手做些从来没发生过的事。创意好,就能另类成主流。为了盈利,收视率固然重要,但是不能走老套路老方法,适时地去想些新创意,紧贴社会的脉动,开发出一些能够领导观众的新形式,才能带动大众的情绪并使大家浸染在有创意有热情的文化新象中。谷阿莫来自台湾,他的每一言一语都有着浓浓的台湾腔,明明是一本正经地在解说,却十分令人忍俊不禁,不时穿插有“科科”(呵呵)这种口语化的表达,更贴近平凡人的普通生活。
  最后,它因契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应运而生,在讲解中赋予了其以人文感。大家都想要看既能迎合大众口味,又获得美誉的影片。而如今的电影市场喜忧参半,品质提升仍是难题;加之,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自由时间呈碎片化,越来越多没有时间和疲于浏览全片的大众,无怪乎这种另类解读电影模式横空出世并备受瞩目与好评。影片需要有一定的人文素养,而在谷阿莫的视频中能让我们感受到台湾的人文感的融入,而这“融入”沒有界线,各种领域、各种背景都能交流。
  2.“几分钟看完一部电影”的利与弊
  “几分钟看完一部电影”的文本要想成为大众的,就必须言说“读者想要说的东西,并允许读者在建构和发现文本与他们的社会情境具有的相关点时,同时参与选择文本所言说的东西”,因为文本所言说的东西必然是多元的。
  “几分钟看完一部电影”是原初电影文本的再书写,通过这种“二次解读”的方式,闲聊一般地弥补了电影冗长的缺憾,填补了原初文本的裂隙,扩展了大众观影的渠道,说明了原初电影中省略或掩埋了的结果,提供了新颖别样的洞见,为影片做了再诠释、再表达、再创造。这种个人另类解读电影打开了一部分电影的市场,像助推器一样,将很多我们不曾看过甚至未曾听过的影片推到观众眼前,甚至可以说,它是相当具有包容性的,从其多样的类型、不同的国家到纷繁的人文特色,都能以最简洁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而且当今市场太过多元,影片质量参差不齐,这一形式也为广大受众节省了不少时间与精力。但是,必须要说的是,看电影其实是个享受的过程,在很多影片中受众会有能动的满足感与愉悦感,也会在推理揣测中得到诸多快感,尽管“个人另类解读电影”简单省时,但是会间接地使我们失去观影的乐趣与享受;而且,它也不利于长久的电影市场的运作,受众都只会等着“个人解说电影”的呈现,不去影院享受观影的乐趣,最终导致影片票房直线下降,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电影市场的低迷。   ①广告植入
  在正常的电影(电视剧)中,广告常常以各种方式植入到各个桥段里,从欧美大片到本土影片,可以说,广告已经无处不在了;比如在《变形金刚》里就有特仑苏牛奶的植入,在国产电视剧《一起来看流星雨》里也有诸多类似“美特斯邦威”的植入,这些广告大多都比较生硬,往往使得众人不断吐槽。
  但必须承认的是,由此可见,广告与影视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电影(电视)观众被统计着卖给广告商,受众的信息被捆绑打包的出售,对于影视制作公司与广告是互利互惠的过程。
  有些好的广告也值得借鉴,比如在《奇葩说》里,主持人马东总是用令人捧腹的方式带入广告,自然而舒服。它将节目的广告商称为“金主”,边调侃边戏谑;在“解说电影”中也自然需要广告的植入,但是由于其更重解说,所以广告也只会穿插在片头或片尾,与讲述的电影内容无关。
  总之,广告与影视行业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了,广告售卖的是商品,广告被呈现在影视文本中时,它在分配经济中的作用已经完成,但其在文化经济中的作用却刚刚开始。由此可见,大众文化是有潜力且有价值的,虽然很多人因为大众文化趋向于过度,它的过度性使她的毁誉者反之以“鄙俗”“通俗”“浅白”“浅薄”“煽情”来界定它,但这是并不客观的,我们仍需看到大众文化给文化产业所带来的诸多收益,最终实现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的互融与双赢!
  ②大众的辨识力
  原初的电影文本是一种文化资源,而从其中又可以生产出无数的新文本,这其中很大程度上仰仗大众文化迷的存在。因为有了这些受众,也有善于捕捉与发现这一境况的发现者的存在,各种服务于受众的文化新象纷纷涌现,例如“解读电影”。由此可见,大众文化迷具有生产力,活跃于社会流动过程中,他们所做的是电影文本的“事后的再书写”。
  尽管也有“粉丝效应”的存在,会形成狂热的效应,但大部分的观众都有自己的底线与思考,即“大众的辨识力”的存在。约翰·菲斯克的《理解大众文化》中就曾提到,凡是大众文本,就必须提供大众意义与大众快感。大众意义可以通过文本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相关性建构出来;大众快感来自人们创造意义的生产过程、来自生产这些意义的力量。大众的辨识力也恰恰是针对大众文本的大众意义与大众快感而产生。我们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与学习有了判断力与分析力,大众可以对文化产品有自己的喜好上的选择。“解读电影”这一类型就是基于市场判断、把握时代脉搏上呈现出来的,这也是另类的知识的“讲述”。
  不仅限于展示照片,展示知识也可以成为“网红”——“知识网红”,有可能比任何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都更加大众化、通俗化,更接地气。“个人解读电影”的制作者其实也是新时代的网红,他们是互联网文化的新产物、新名词。他们与依靠炒作与娱乐新闻爆红的普通网红不太一样,他们更加草根、接地气,对传统价值观有消解作用,能迅速积累一批粉丝。这些知识网红“吸粉”的特殊性在于,他们受认可的是讲述层次、电影知识与各种技能,这见于他们呈现电影的各种方法。
  这些视频的粉丝既有看客心态、娱乐心态,也有观赏心态、研究心态;在观看中能有放松与舒服的姿态,他们对电影的选择也有自己独特的判断力与认知力。
  个人另类解读电影很容易,但是能有大量的观众群、长期的关注周期、完整的解说内容却并不容易。要在当下社会这个更新速度极快的市场中立足,这些解说电影者需要将自己的“网红生涯”进一步拓展与增强,用强大的生产能力延长自己的网红生命周期,加强自身的变现能力。这就需要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发挥自己的特长,善于利用新潮并且适合自己的互联网新产品利器放大自己的特长,就像一个个中央枢纽一样,迅速建立庞大的粉丝群,找到最合适的和自己粉丝互动的方式。
  要想获得观众喜爱,既需要迎合观众,又不能没有底线,要立足于“中国精神”,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打造属于人民群众的最合适的产品。
  三、如何看待“几分钟看完一部电影”现象
  首先,任何文化产品想要在文化产业立足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几分钟看完一部电影”的核心竞争力是其的价值主张。其价值来自产品本身,价值主张来自热爱。文化产品需要创新,需要不同意见的发声。创新的意义或许就在于他是No.1,第一个发现新大陆的人叫哥伦布,第一个发明电灯的人叫爱迪生。任何的新作、新象或是新形式具备了“第一次”的属性,便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其次,一旦有了想法、有了创意,就要尽快地将之付诸实践。当今的年轻一代在网络上集结的力量是很强大的,谁能集结网络社群,谁就有权力,网络上的小火花随时可以变成一场大爆炸。星星之火,已然可以燎原。谁能够善于利用便利的社会资源环境这一优势,谁就能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几分钟看完一部电影”的更新速度极快,它伴随着不同类型、题材的电影的出现,善于把握时代潮流与世事脉络是其最明显与突出的标志。大众对于电影的观看是有其热度的,就像各种品牌、各种热文、网站实时热搜榜等都需要及时更新去迎合受众的需要;“几分钟看完一部电影”亦如此,需要趁观众的热情没有冷却之前及时推出,恰到好处地维持观众对电影的兴趣与追求。可以说,善于把握时机的重要性不亚于“解说电影”的内容本身。
  同时,要打造一个品牌,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品牌传播有广告、电视、外立面等方式,而最好的传播是口碑。当今是“自媒体”的时代,观众自己当自己的信息守门人,“几分钟看完一部电影”内容质量的好坏不是靠制作者说,而是依赖大众的评价,因此文艺工作者们要恰当剪裁符合中国人审美的文艺作品,以人为本,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充分认识肩上的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②
  形成品牌需要仰仗人民、依靠人民,它根植于人民的需要。因此,文艺创作者要始终保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再通过社会化营销方式得到大众的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就曾说过,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懂得观众的需要、弘扬真善美,展现中华民族精神。③
  大眾文化在部分人眼里可能会有点浅薄、不知所云,但是“大俗”并不见得就会媚俗,况且娱乐产业的扩散力是相当惊人的,很多文化现象与文化事业会在大众的推波助澜下成为爆点,当然也有可能湮没于庞大的文化事业洪流中。所以,以“个人另类解读电影”为代表的文化新象想要在影视行业长久立足并获得一席之地,仍需清楚自己的定位与特色,并将有用的内容传递给大众。
  影视行业与商业挂钩是不可避免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向韩国学习一下,韩国政府鼓励明星拿三星手机,用本土产品,从而达到其全球营销的目的。中国影视业也可以有选择的、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全面推广中国产品,让产业植入合法且精致化。
  我们要对“几分钟看完一部电影”保持客观的态度,鼓励促进各种诸如此类的文化事业的发展,但也要警惕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就像,网络最初被发明时,大家认为未来一定能同全世界交友、拓展视野,但也有人提出因特网其实加重了我们的偏执狂,因为我们跟有同样思想的人做朋友,给持同样立场的人点“赞”,久而久之,视野更狭窄。
  对于“几分钟看完一部电影”,要有选择地吸收,可以将它作为短暂获得电影简介、认识各种类型电影、促进电影行业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但不能完全沉溺、依赖它,否则,长此以往,不利于文创事业的发展,影视行业也会一蹶不振,导致真正的电影无人观看、电影票房一落千丈,速食解说反而被大家追捧的行业噩梦。
  总之,“几分钟看完一部电影”的出现不是偶然,它是契合了当今电影文化发展与社会前行的必然结果,亦能让人们能更好地享受、支持电影行业的发展,它的出现也鼓舞了广大电影电视人步履不停地继续前行!
  ① 冯清贵:《文本意义的生产与重组——约翰·菲斯克后现代主义电视理论解读》,《当代文坛》2011年第1期。
  ②③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5日版。
其他文献
摘 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现代社会文化实践,反映了女性主义思潮发展到相当程度之后带来的文学研究领域女性主体的自觉。自19世纪末以来,其基本批评范式在经历了几次浪潮洗礼之后愈发走向成熟。《小城之恋》直面两性世界,真切展示了一个女孩到女人再到母亲的蜕变过程,在解构男性世界的同时,也完满地重构了女性世界,并由之为女性成长找到一条母性皈依的突围之路。  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小城之恋》 女孩
期刊
摘 要:《金色笔记》是一部探索小说本身的小说,其中充满着关于小说叙事本身的叙述,本文即着力探讨其对“戏仿”技法的阐述和运用、小说中出现的失败的戏仿实践、作者把戏仿当作“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写作障碍的解决手段,并在互文性的视阈下,从基督传统、希腊神话、自由女性三个方面分析《金色笔记》中的“戏仿”,探究小说主人公安娜如何以一种游戏的方式告别分裂,走向人格完整。  关键词:戏仿 互文性 《金色笔记》 
期刊
“你知道我最后悔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吗?”有一天晚上,我与母亲视频聊天,她突然这样问我。  “你有我这般优秀的女儿,还有什么后悔的?”我打趣道。  “你小时候,我给予你的陪伴太少了。”说着,母亲无奈地笑了笑。  晚上,我静静躺在床上,阵阵夏风吹过,带来一丝清凉。我想起了幼时,鸟语蝉鸣之季,一定会与父母在阳台看日落,还有明月下的大蒲扇和冰西瓜。更难以忘怀的是每天晚上,我都能得到一个睡前故事。  这夏风勾
期刊
摘 要:在空间视域下解读新感觉派小说,上海的都市景观被赋予了多重层次的文化特征。在新感觉派作家笔下众多的地理景观中,“街道”的书写具体而完整地承载了上海在感观、消费、情欲及文化批判四个维度上的城市风貌与精神内核。  关键词:空间 城市 上海 “街道”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文化思想界发生的空间理论转向,将空间问题的反思从文化地理学逐渐蔓延到文学研究中来。空间视域下的解读导致有关城市文学的研究与日
期刊
妈妈因公到辽宁出差,文文和爸爸、姥姥、姥爷在家。这次出差近半个月,又赶上夏秋换季时节,妈妈很是担心文文会生病。妈妈的担心成了现实,没过三天,文文咳嗽、喉咙发炎引起高烧。虽说爸爸、姥姥、姥爷全力照料文文,但小孩子生病时最想和妈妈在一起,千里之外的妈妈十分担心。  文文病情较重,爸爸找中医开了汤药。妈妈担心文文不愿意喝中药汤,就通过视频看看情况。  “妈妈,我喝中药很勇敢,我不哭闹。”“妈妈明天我再跟
期刊
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脾气。他对待我从无疾言厉色,更不会动手打我。  父亲喜欢孩子,爱和孩子玩。在我出生前,他经常骑着自行车捎上他堂姐的女兒去郊外游玩,看京杭大运河……  我出生后,睡在摇篮里,他饶有兴致地趴在栏杆外,凝视着这个尚在梦中、粉雕玉琢的小人儿。保姆阿婆不止一次提醒他:小孩子睡着的时候,灵魂会出窍,你盯着她看,她长大后要不听你的话。父亲说:我不要她听我的话,我要和她做好朋友。 
期刊
摘 要:随着当前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在新课程理念基础上编写的多版本英语教材也应运而生。面对习惯以高考为核心的应试型教育模式,特别是高考分值改革之后的英语教学、英语教程和英语教材的改革呼声再掀高潮。如何选择和评价教材是摆在当前外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不仅需要对已经出版的英语教材进行比较和研究,还要思考适应时代发展、教育发展的教材改革等重要问题,这就使得当前教材对比分析并提出改革意见或建
期刊
孤独站在这舞台,听到掌声响起来,我的心中有无限感慨。多少青春不在,多少情怀已更改,我还拥有你的爱。  很多人喜欢这首《掌声响起来》,有表演经历的人,可能对此歌感受更深。  掌声,是对因努力而美、而成功的人最好的喝彩。简单的拍手之劳,有效的互动之乐,维系台上台下的情谊,显示着对彼此的尊重和欣赏。  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最后一曲必是热烈欢快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指挥总会转身邀请观众跟着节奏,鼓掌加入
期刊
每次读到宋朝周敦頤的《爱莲说》,我总会想起我的曾祖父。  曾祖父当过镇干部,两袖清风,廉洁自律,始终为百姓做好事。他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清正廉洁,堂堂正正,要自重、自律、自省,排除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曾祖父留下的家风祖训延续至今,我的家人们都牢记在心。后来,我的伯伯成为一名村干部,如同曾祖父一样,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受到村民的一致赞誉。  我小时候,有一天在伯伯家玩,一个中年男子拎
期刊
我居住的家属院里,近来种了些花草,有迎春花、金银花、各种花色的月季等。  每天下午放学后,院里的孩子都会在大院里玩耍,他们踢球、捉迷藏,互相追逐、嬉闹。  有孩子在玩耍时会随意采下盛开的月季花,奔跑着摔倒时压折了一些刚刚种下的金银花,甚至有男孩子直接往花草上撒尿。社区工作人员拍下了这样的几张照片,发到了家属群里。  邻居们便议论起孩子们的行为。有人说:“缺乏家教。”有人说:“查一下视频,看这几个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