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吕克的诗作饱含着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哲思以及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其诗歌中蕴含的生存和死亡主题呼应了海德格尔关于“此在”“向死而在”“诗意栖居”等生存哲学思想.作为一名置身于“贫困时代”的“后自白派诗人”,格吕克将自身生活经验和现代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存困境相结合,用独特的诗歌叙事将个人存在这一母题再次拉回到广大读者的视野中来,引发人们对生存、死亡和诗意栖居的重新思考.
【机 构】
:
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北京 10008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吕克的诗作饱含着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哲思以及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其诗歌中蕴含的生存和死亡主题呼应了海德格尔关于“此在”“向死而在”“诗意栖居”等生存哲学思想.作为一名置身于“贫困时代”的“后自白派诗人”,格吕克将自身生活经验和现代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存困境相结合,用独特的诗歌叙事将个人存在这一母题再次拉回到广大读者的视野中来,引发人们对生存、死亡和诗意栖居的重新思考.
其他文献
隐喻与政治的关系如同鱼与水,它是政治家们特别青睐、频繁使用的宣讲工具,他们经常采用熟悉且具体的源域来解释抽象复杂的政治主张。国家主席习近平自2014年起一年一度发布的新年贺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这些新年贺词主要采用路途、建筑、战争、家庭、动物等隐喻类型,生动形象地传达了习近平的执政理念和党的政治意识形态。
明初“里老人”是普遍存在于理诉中的乡村社会政治现象,也是传统社会治理模式在具体制度上的体现,它依托于中国传统社会的“熟人”关系,通过理诉息讼、劝谕教化,力求达到政平讼理的理想境界,在客观上稳定了社会秩序,实现了对民众的教化,节约了司法成本,减少了盘剥及官民矛盾。在当代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对明初“里老人”制度进行重新审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动因,可以获得新的启发。
择校的实质是以某种代价和方式换取对稀缺优质资源的使用,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择校问题的形成与发展,起因于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旺盛与其短缺之间的矛盾,折射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些矛盾,在一定时期内它的存在有内在的合理性,反映了基础教育追求更有质量的教育公平的新走向。解决择校问题并不是要消除择校行为,而是要在维持教育公平的前提下对择校行为进行疏导与引流。
向学生传授法律条文知识是法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在法律实践的过程中,法律条文本身所具备的抽象性特质,经常会阻碍法律实践的顺利开展,产生诸多问题。即便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做支撑,我国的法学教育体系仍旧无法形成统一局面,学者、律师、法官对于法律术语的理解因人而异,矛盾丛生。首先分析了我国目前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说明了法教义学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在法学教育中应用法教义学的措施和方法。
进入新时代,随着新媒体不断发展,合理布局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举措,积极推进卫生健康融媒体宣传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卫生健康宣传工作的必由之路。加强新闻发布选题策划,主动回应重大舆论关切;用好主流媒体阵地,做强主流舆论声势;强化新媒体运行机制,完善融媒体传播格局;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有效应对网络舆情,构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综合并用的“大宣传”工作格局,才能形成卫生健康文化传播的整体合力,提升卫生健康宣传的覆盖面与传播力,形成卫生健康宣传整体联动、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
梅洛-庞蒂的现象学是存在现象学,其主要的意图是回到存在,也就是回到主体所生存的世界。世界通过身体主体的具体存在绐予自身,而不是身体通过经验构造世界。身体主体与世界存在辩证结构的揭示避免了主体成为绝对自我的内在弱点。根据存在关系,主体悖论性地是其身体、其世界及其处境。历史处境中的主体性显示为主体间性,主体间性体现了受历史制约的主体的被动性和普遍性,主体性体现了创造历史的主体的主动性和个别性。在黑格尔那里,关于普遍性和单一性相统一的世界的合理性问题表现为绝对精神主体与有限世界的矛盾。梅洛-庞蒂认为没有预先存在
出版社、图书馆、馆配商融合发展是馆配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组织形式阻碍资源流动所引起的必然结果,融合既表现在行业间也存在于行业内部。馆社商融合优化了社会资源,绐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新环境也使图书馆面临新的挑战。通过思考认识这些困境,研究图书馆在融合态势中的发展策略以明确图书馆发展方向,深化图书馆服务。
格吕克在诗歌中表现出强烈的自我塑造意识,其自我建构艺术的独特之处是在自白派诗歌所宣扬的个人化与高度现代主义诗学所推崇的“非个性化”这两种立场之间寻找属于自己的声音.她在继承和发展现代诗歌技巧的基础上,将个人经历巧妙地融合到更为普遍的人类生活背景和文化指涉之中.她的诗歌《棱镜》《乡村生活》和《草场》,分别体现了三种自我建构策略:将个体经验转化为集体化人格的倾向,通过自我降格来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以及将经典神话兼收并蓄的超文本化手法.格吕克在诗歌创作中将经验自我从时空的控制中抽离出来,转变为新的形式和秩序,
露易丝·格吕克在“9·11”之后发表的诗集《阿弗尔诺》可被视为这位桂冠诗人对国家悲剧的一次诗学沉思.然而,与主流创伤理论以及典型的“9·11”诗歌体现的创伤抒情不同,《阿弗尔诺》传达了女诗人对于暴力和现实、创伤和疗救、过去和现在等问题的复杂态度.借助于对古典神话的当代改写和冷峻的抒情基调,格吕克以一种游离于自白派和浪漫主义之外的后“9·11”诗歌写作,提出了艺术家以追寻痛苦的“澄明”为认知目标的修通之路.她对于创伤话语及其背后“残酷乐观主义”的批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暴力断裂的连续性,并重塑指向未来的
党的十九大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到国家整体战略层面统筹谋划,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健康不健康,关键在农村”,九亿多农民的健康需要靠农村基层广大的卫生技术人员保障。健康战略定位和巨大的健康服务需求,给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带来了新的大发展机遇。但是,地方高等医学院校面临财政投入不足、人才汇聚不多、办学资源不优、生源质量不高等发展困难,存在着办学定位偏离、办学模式趋同、学科专业泛化、人才培养类型同质化、办学特色丧失、办学与区域经济社会需求脱节等现实问题,这些不能不令人思考地方高等医学院校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