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睛就像我们身体的“相机”,替我们实时记录着生活中的点滴。宝宝在妈妈肚子里4~6周时,眼睛的构造就开始发育,出生之后仍然会不断地进化。3岁以前都是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一直到5-6岁时孝会大致定型,而人眼在这过程中会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外界不同的刺激,渐渐发展出各种不同的视觉功能。
孩子出生时,眼球的直径约是大人的70%,角膜大小大约是大人的80%,视网膜细胞的密度和分化能力也远低于成人。由于婴幼儿的眼球小、眼轴短,所以通常会有不同程度的远视眼。而随着年龄增长,眼球构造(包括视网膜、视神经)和大脑视觉区逐渐发育到与成人相近的状态。随着眼部的构造逐渐发育完成,视觉功能也慢慢发育,在6岁左右,视力就可达到1.0。
关键时期不能等
林口长庚医院儿童眼科主治医师杨孟玲指出,从出生到6岁,这个阶段婴幼儿视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视力会经过外界的刺激获得持续发展。杨孟玲医师表示,在视力矫正的关键期,家长应该持“及早治疗,才有再发育的可能性”的观点。
一定要知道!不同阶段的视力发展
良好的视力发展并非是天生的,在不同阶段可通过不同的视觉刺激,而发展出不一样的功能,举例如下。
0-2个月
刚出生的宝宝到2个月左右,眼睛注视的范围只有20~30厘米,且上下左右的范围也各不超过15度和30度,视觉感应功能处于微弱的注视和追视的阶段。
2-3个月
这个阶段的幼童,眼球的直径已达到成人的95%,视力达O.6左右,手眼协调能力也处于稳定发展中。
3个月
注视动作渐渐变得明确,甚至会随着物品移动。
4-5个月
开始喜欢颜色鲜艳(如红、黄等)的物品,也开始能辨别妈妈的脸、自己的手。
5-6个月
已经可以通过“E字视力检查表”的检查,视力发育正常的孩子,可以达到标准视力1.0的程度。
6个月
看东西开始会有深度且渐渐也有立体感。
10-12个月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对细小的物品感兴趣,角膜大小可达到成人的95%,并且已经拥有0.2~0.3的视力。
“懒惰眼”是什么?
家长最担心害怕的婴幼儿视力发展问题,多半是弱视和斜视这两个方面。简单来说,弱视指的是视力在发育期间受到阻碍,并非先天的完全看不见。杨孟玲医师指出,弱视又称“懒惰眼”,造成“懒惰眼”的原因有很多种,在检查的时候,医生会先检查是否有造成弱视的原因,再判断是否会阻碍视力发展。
弱视的四大类要知
不等视性弱视
不等视性弱视指的是两眼屈光度数差距大,造成孩子只使用视力好的那只眼睛看东西,从而抑制另一眼的视力发展。
屈光不正性弱视
高度的远视、近视、散光,会造成模糊影像刺激,因此視力无法正常发展,即使戴眼镜都看不清楚事物,称之为屈光不正性弱视。
斜视性弱视
当眼位或眼睛协调有问题,出现斜视的状况,大脑只会选用单一眼睛传递信息,而不使用斜视眼,进而造成单一眼睛的视觉发展受影响,演变成弱视。
遮蔽性弱视
由于眼睑下垂或是先天性的白内障等问题,促使眼睛无法接受到足够的视觉刺激,而使大脑视觉中枢神经无法正常发育,造成弱视。
配合治疗·改善弱视问题
一般来说,弱视多以“遮盖法”进行治疗,不过多数学龄前的孩子无法接受,因为怕遭受伙伴异样的眼光,或是因为眼睛被遮盖住而产生焦虑。由于弱视的治疗有黄金时期,因此医生建议家长在这个阶段需要花时间耐心与孩子沟通,鼓励孩子保持信心,积极治疗。家长与学校老师同心协力,配合医生的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斗鸡眼?脱窗?
根据统计,大约有2%的婴幼儿会有斜视问题。国泰综合医院眼科主治医师王蔼侯表示,斜视表现为两眼的视线不平行,主要有内斜视(俗称斗鸡眼)和外斜视(俗称脱窗)以及上下斜视。
许多婴幼儿看似患有内斜视,实际上并非内斜视,只是眼睛鼻侧的眼皮较宽,造成黑眼珠内侧的白眼球面积较小,外侧的白眼球面积较大,看起来就像是斗鸡眼,这称为假性内斜视。此种状况多半会随着孩子长大、鼻梁长高而改善。
王蔼侯医师表示,小儿眼科医师都在纠正一种误解:小孩看起来都斗鸡眼,长大就会好了。长大就会改善的指的是假性内斜视,并不是孩子长大后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但若真的是斜视,长大后并不会自然痊愈。王蔼侯医师建议,婴幼儿如果怀疑有斜视,最好还是要到小儿眼科鉴定,以判断是斜视或是假性内斜视。
斜视三大种类要知道
内斜视
内斜视主要分为两大类:先天内斜视(半岁以内发生的内斜视)和高度远视眼造成的内斜视。前者没有特殊原因,但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医生一般都会建议最好在两岁以前进行手术。
建议尽早治疗内斜视的主要原因为双眼视线不平行,当右眼注视时,左眼必会朝向不同的方向,两眼视网膜(相当于相机的底片)上的成像就会分离,造成大脑无法融合两个不同影像从而抑制单眼的影像,导致视力无法正常发育,形成弱视,同时也会抑制立体感及双眼视力的发育。医生建议应在两岁前尽早手术治疗,使单眼的视力与双眼视力得以正常发育。
远视眼造成斗鸡眼的原因为当孩子想看清楚物体时,需要眼睛花更大的调节力,会造成双眼内聚施力过大,产生眼球过量辐辏运动引发内斜视。建议采取配镜治疗,配镜可以让调节力减小。如果眼位正了,就不需要手术,如果还有一点内斜视,就用手术矫正。进行手术矫正是为了术后戴眼镜的眼睛眼位处于正位,而不是用手术矫正不戴眼镜
外斜视
外斜视多半为间歇性外斜视。由于双眼可以做集中与内聚的动作,部分外斜视的孩子在专心或定神注视时,可以将外斜视拉回正位。若大部分时间眼位维持正位,视力与立体感都可以正常发展,则不必急着手术。但若是双眼大部分时间都停留在外斜视眼位,从视力的正常发育和外观上考虑,医生会建议进行手术。 上下斜视
这种情况在斜视中并不常见,主要原因为第4脑神经麻痹(亦称上斜肌麻痹)。右眼麻痹会有左倾头位,使孩子向左看的时候右眼会向上,若是强迫将孩子头位压向右边,则会发现右眼上斜更加明显。反之,则为左眼上斜肌麻痹。
上斜肌麻痹分为先天和后天(后天主要由头部受伤所致),此症状大多出现在受虐儿及头部手术后的婴幼儿身上。若检查结果发现侧倾头位和上下斜视有直接联系,多数孩子头位在术后很快就会恢复正常。仔细思考,改善斜视问题
家长在思考是否要进行斜视手术时,考虑的第一点是手术对于视觉功能是否有帮助,第二点则是能否改善外观。遮眼是治疗弱视而非治疗斜视,这一点很多家长容易混淆。由斜视造成的弱视,在手术后并不会自然痊愈。但无论是术前还是术后,都依然要用遮盖法治疗弱视。
王蔼侯医师提到,很多家长以为遮眼法治疗弱视斜视都有效果。事实上,遮眼治疗只适用于弱视,对斜视并没有疗效。他也提醒,眼科还细分为小儿眼科、角膜、青光眼、视网膜等不同专业,并非所有眼科医师都精于治疗弱视与斜视。因此,为了避免孩子在发育阶段贻误治疗时机,如果孩子有斜视问题,或是希望了解小儿视力、屈光度数、斜视(眼位)的发展情况,建议找小儿眼科专科医师做详细的检查。
眼睛知识库
家中灯光的颜色,对婴幼儿的视力会不会造成影响?灯光颜色是依据个人生活习惯来选择,并不会因为白光或黄光的差异而造成婴幼儿视力发育上的问题。平时应该注意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部分家长喜欢在看电视的时候将室内灯光全关掉,或是以躺姿看电视,这样不仅容易给自己眼睛增加了负担,也会被孩子模仿而成为不良示范。
提前准备绘本刺激孩子感官发育,会不会造成孩子眼睛上的负担?
提前给孩子准备绘本是可以的,不过建议选择清晰明了的比较好。由于学龄前儿童的视力还处于发育阶段,不适合阅读字体过小的书籍,容易造成用眼过度,或是孩子为了看清楚内容,而近距离看书。另外还有一点家长必须特别注意,学龄前孩子看书的时间也要限制,因为孩子的手较短,在看书时无法与书面保持30厘米的标准距离,久而久之会形成不好的看书习惯。
学龄前的孩子使用数码产品,对视力的发展会有阻碍吗?
事实上,学龄前的孩子都应该避免使用数码产品(手机、平板、电视等),原因在于数码产品的屏幕多半较亮,成年人长时间使用都会有眼睛酸痛疲劳的问题,更何况是处在发育阶段的学龄前幼儿。根据医学研究,学龄前的孩子若是长时间近距离使用数码产品,容易造成近视眼。看电视、看书、长时间看谱学习音乐,都属于近距离接触,更何况是使用数码产品。除此之外,医学研究指出,在阳光下进行活动,有助于减缓眼球前后径延长(亦即近视加深),另外阳光还可以增加网膜上的神经传递介质多巴胺,抑制眼球前后径延长。因此,建议家长带孩子多从事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
眼睛加油站
蔬菜水果类
蔬菜水果主要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毫无疑问,蔬菜水果這两大类食物在孩子成长阶段,每餐都应该足量摄取。蔬菜水果中都含有足量的叶黄素、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B族维生素等。均衡摄取这些营养素,不论是对视力还是其他各项能力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蛋豆鱼肉类
蛋豆鱼肉主要提供的是蛋白质,但是其中维生素A的含量也很高,多数家长比较关注的鱼油、鱼肝油也在这个分类中。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维生素A是属于脂溶性的营养素,过量摄取并不会排出体外,反而会囤积在体内造成负担,因此家长需要特别注意避免摄取过量的问题。
孩子出生时,眼球的直径约是大人的70%,角膜大小大约是大人的80%,视网膜细胞的密度和分化能力也远低于成人。由于婴幼儿的眼球小、眼轴短,所以通常会有不同程度的远视眼。而随着年龄增长,眼球构造(包括视网膜、视神经)和大脑视觉区逐渐发育到与成人相近的状态。随着眼部的构造逐渐发育完成,视觉功能也慢慢发育,在6岁左右,视力就可达到1.0。
关键时期不能等
林口长庚医院儿童眼科主治医师杨孟玲指出,从出生到6岁,这个阶段婴幼儿视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视力会经过外界的刺激获得持续发展。杨孟玲医师表示,在视力矫正的关键期,家长应该持“及早治疗,才有再发育的可能性”的观点。
一定要知道!不同阶段的视力发展
良好的视力发展并非是天生的,在不同阶段可通过不同的视觉刺激,而发展出不一样的功能,举例如下。
0-2个月
刚出生的宝宝到2个月左右,眼睛注视的范围只有20~30厘米,且上下左右的范围也各不超过15度和30度,视觉感应功能处于微弱的注视和追视的阶段。
2-3个月
这个阶段的幼童,眼球的直径已达到成人的95%,视力达O.6左右,手眼协调能力也处于稳定发展中。
3个月
注视动作渐渐变得明确,甚至会随着物品移动。
4-5个月
开始喜欢颜色鲜艳(如红、黄等)的物品,也开始能辨别妈妈的脸、自己的手。
5-6个月
已经可以通过“E字视力检查表”的检查,视力发育正常的孩子,可以达到标准视力1.0的程度。
6个月
看东西开始会有深度且渐渐也有立体感。
10-12个月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对细小的物品感兴趣,角膜大小可达到成人的95%,并且已经拥有0.2~0.3的视力。
“懒惰眼”是什么?
家长最担心害怕的婴幼儿视力发展问题,多半是弱视和斜视这两个方面。简单来说,弱视指的是视力在发育期间受到阻碍,并非先天的完全看不见。杨孟玲医师指出,弱视又称“懒惰眼”,造成“懒惰眼”的原因有很多种,在检查的时候,医生会先检查是否有造成弱视的原因,再判断是否会阻碍视力发展。
弱视的四大类要知
不等视性弱视
不等视性弱视指的是两眼屈光度数差距大,造成孩子只使用视力好的那只眼睛看东西,从而抑制另一眼的视力发展。
屈光不正性弱视
高度的远视、近视、散光,会造成模糊影像刺激,因此視力无法正常发展,即使戴眼镜都看不清楚事物,称之为屈光不正性弱视。
斜视性弱视
当眼位或眼睛协调有问题,出现斜视的状况,大脑只会选用单一眼睛传递信息,而不使用斜视眼,进而造成单一眼睛的视觉发展受影响,演变成弱视。
遮蔽性弱视
由于眼睑下垂或是先天性的白内障等问题,促使眼睛无法接受到足够的视觉刺激,而使大脑视觉中枢神经无法正常发育,造成弱视。
配合治疗·改善弱视问题
一般来说,弱视多以“遮盖法”进行治疗,不过多数学龄前的孩子无法接受,因为怕遭受伙伴异样的眼光,或是因为眼睛被遮盖住而产生焦虑。由于弱视的治疗有黄金时期,因此医生建议家长在这个阶段需要花时间耐心与孩子沟通,鼓励孩子保持信心,积极治疗。家长与学校老师同心协力,配合医生的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斗鸡眼?脱窗?
根据统计,大约有2%的婴幼儿会有斜视问题。国泰综合医院眼科主治医师王蔼侯表示,斜视表现为两眼的视线不平行,主要有内斜视(俗称斗鸡眼)和外斜视(俗称脱窗)以及上下斜视。
许多婴幼儿看似患有内斜视,实际上并非内斜视,只是眼睛鼻侧的眼皮较宽,造成黑眼珠内侧的白眼球面积较小,外侧的白眼球面积较大,看起来就像是斗鸡眼,这称为假性内斜视。此种状况多半会随着孩子长大、鼻梁长高而改善。
王蔼侯医师表示,小儿眼科医师都在纠正一种误解:小孩看起来都斗鸡眼,长大就会好了。长大就会改善的指的是假性内斜视,并不是孩子长大后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但若真的是斜视,长大后并不会自然痊愈。王蔼侯医师建议,婴幼儿如果怀疑有斜视,最好还是要到小儿眼科鉴定,以判断是斜视或是假性内斜视。
斜视三大种类要知道
内斜视
内斜视主要分为两大类:先天内斜视(半岁以内发生的内斜视)和高度远视眼造成的内斜视。前者没有特殊原因,但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医生一般都会建议最好在两岁以前进行手术。
建议尽早治疗内斜视的主要原因为双眼视线不平行,当右眼注视时,左眼必会朝向不同的方向,两眼视网膜(相当于相机的底片)上的成像就会分离,造成大脑无法融合两个不同影像从而抑制单眼的影像,导致视力无法正常发育,形成弱视,同时也会抑制立体感及双眼视力的发育。医生建议应在两岁前尽早手术治疗,使单眼的视力与双眼视力得以正常发育。
远视眼造成斗鸡眼的原因为当孩子想看清楚物体时,需要眼睛花更大的调节力,会造成双眼内聚施力过大,产生眼球过量辐辏运动引发内斜视。建议采取配镜治疗,配镜可以让调节力减小。如果眼位正了,就不需要手术,如果还有一点内斜视,就用手术矫正。进行手术矫正是为了术后戴眼镜的眼睛眼位处于正位,而不是用手术矫正不戴眼镜
外斜视
外斜视多半为间歇性外斜视。由于双眼可以做集中与内聚的动作,部分外斜视的孩子在专心或定神注视时,可以将外斜视拉回正位。若大部分时间眼位维持正位,视力与立体感都可以正常发展,则不必急着手术。但若是双眼大部分时间都停留在外斜视眼位,从视力的正常发育和外观上考虑,医生会建议进行手术。 上下斜视
这种情况在斜视中并不常见,主要原因为第4脑神经麻痹(亦称上斜肌麻痹)。右眼麻痹会有左倾头位,使孩子向左看的时候右眼会向上,若是强迫将孩子头位压向右边,则会发现右眼上斜更加明显。反之,则为左眼上斜肌麻痹。
上斜肌麻痹分为先天和后天(后天主要由头部受伤所致),此症状大多出现在受虐儿及头部手术后的婴幼儿身上。若检查结果发现侧倾头位和上下斜视有直接联系,多数孩子头位在术后很快就会恢复正常。仔细思考,改善斜视问题
家长在思考是否要进行斜视手术时,考虑的第一点是手术对于视觉功能是否有帮助,第二点则是能否改善外观。遮眼是治疗弱视而非治疗斜视,这一点很多家长容易混淆。由斜视造成的弱视,在手术后并不会自然痊愈。但无论是术前还是术后,都依然要用遮盖法治疗弱视。
王蔼侯医师提到,很多家长以为遮眼法治疗弱视斜视都有效果。事实上,遮眼治疗只适用于弱视,对斜视并没有疗效。他也提醒,眼科还细分为小儿眼科、角膜、青光眼、视网膜等不同专业,并非所有眼科医师都精于治疗弱视与斜视。因此,为了避免孩子在发育阶段贻误治疗时机,如果孩子有斜视问题,或是希望了解小儿视力、屈光度数、斜视(眼位)的发展情况,建议找小儿眼科专科医师做详细的检查。
眼睛知识库
家中灯光的颜色,对婴幼儿的视力会不会造成影响?灯光颜色是依据个人生活习惯来选择,并不会因为白光或黄光的差异而造成婴幼儿视力发育上的问题。平时应该注意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部分家长喜欢在看电视的时候将室内灯光全关掉,或是以躺姿看电视,这样不仅容易给自己眼睛增加了负担,也会被孩子模仿而成为不良示范。
提前准备绘本刺激孩子感官发育,会不会造成孩子眼睛上的负担?
提前给孩子准备绘本是可以的,不过建议选择清晰明了的比较好。由于学龄前儿童的视力还处于发育阶段,不适合阅读字体过小的书籍,容易造成用眼过度,或是孩子为了看清楚内容,而近距离看书。另外还有一点家长必须特别注意,学龄前孩子看书的时间也要限制,因为孩子的手较短,在看书时无法与书面保持30厘米的标准距离,久而久之会形成不好的看书习惯。
学龄前的孩子使用数码产品,对视力的发展会有阻碍吗?
事实上,学龄前的孩子都应该避免使用数码产品(手机、平板、电视等),原因在于数码产品的屏幕多半较亮,成年人长时间使用都会有眼睛酸痛疲劳的问题,更何况是处在发育阶段的学龄前幼儿。根据医学研究,学龄前的孩子若是长时间近距离使用数码产品,容易造成近视眼。看电视、看书、长时间看谱学习音乐,都属于近距离接触,更何况是使用数码产品。除此之外,医学研究指出,在阳光下进行活动,有助于减缓眼球前后径延长(亦即近视加深),另外阳光还可以增加网膜上的神经传递介质多巴胺,抑制眼球前后径延长。因此,建议家长带孩子多从事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
眼睛加油站
蔬菜水果类
蔬菜水果主要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毫无疑问,蔬菜水果這两大类食物在孩子成长阶段,每餐都应该足量摄取。蔬菜水果中都含有足量的叶黄素、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B族维生素等。均衡摄取这些营养素,不论是对视力还是其他各项能力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蛋豆鱼肉类
蛋豆鱼肉主要提供的是蛋白质,但是其中维生素A的含量也很高,多数家长比较关注的鱼油、鱼肝油也在这个分类中。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维生素A是属于脂溶性的营养素,过量摄取并不会排出体外,反而会囤积在体内造成负担,因此家长需要特别注意避免摄取过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