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视力发展的关键

来源 :好孕妈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y6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睛就像我们身体的“相机”,替我们实时记录着生活中的点滴。宝宝在妈妈肚子里4~6周时,眼睛的构造就开始发育,出生之后仍然会不断地进化。3岁以前都是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一直到5-6岁时孝会大致定型,而人眼在这过程中会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外界不同的刺激,渐渐发展出各种不同的视觉功能。
  孩子出生时,眼球的直径约是大人的70%,角膜大小大约是大人的80%,视网膜细胞的密度和分化能力也远低于成人。由于婴幼儿的眼球小、眼轴短,所以通常会有不同程度的远视眼。而随着年龄增长,眼球构造(包括视网膜、视神经)和大脑视觉区逐渐发育到与成人相近的状态。随着眼部的构造逐渐发育完成,视觉功能也慢慢发育,在6岁左右,视力就可达到1.0。
  关键时期不能等
  林口长庚医院儿童眼科主治医师杨孟玲指出,从出生到6岁,这个阶段婴幼儿视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视力会经过外界的刺激获得持续发展。杨孟玲医师表示,在视力矫正的关键期,家长应该持“及早治疗,才有再发育的可能性”的观点。
  一定要知道!不同阶段的视力发展
  良好的视力发展并非是天生的,在不同阶段可通过不同的视觉刺激,而发展出不一样的功能,举例如下。
  0-2个月
  刚出生的宝宝到2个月左右,眼睛注视的范围只有20~30厘米,且上下左右的范围也各不超过15度和30度,视觉感应功能处于微弱的注视和追视的阶段。
  2-3个月
  这个阶段的幼童,眼球的直径已达到成人的95%,视力达O.6左右,手眼协调能力也处于稳定发展中。
  3个月
  注视动作渐渐变得明确,甚至会随着物品移动。
  4-5个月
  开始喜欢颜色鲜艳(如红、黄等)的物品,也开始能辨别妈妈的脸、自己的手。
  5-6个月
  已经可以通过“E字视力检查表”的检查,视力发育正常的孩子,可以达到标准视力1.0的程度。
  6个月
  看东西开始会有深度且渐渐也有立体感。
  10-12个月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对细小的物品感兴趣,角膜大小可达到成人的95%,并且已经拥有0.2~0.3的视力。
  “懒惰眼”是什么?
  家长最担心害怕的婴幼儿视力发展问题,多半是弱视和斜视这两个方面。简单来说,弱视指的是视力在发育期间受到阻碍,并非先天的完全看不见。杨孟玲医师指出,弱视又称“懒惰眼”,造成“懒惰眼”的原因有很多种,在检查的时候,医生会先检查是否有造成弱视的原因,再判断是否会阻碍视力发展。
  弱视的四大类要知
  不等视性弱视
  不等视性弱视指的是两眼屈光度数差距大,造成孩子只使用视力好的那只眼睛看东西,从而抑制另一眼的视力发展。
  屈光不正性弱视
  高度的远视、近视、散光,会造成模糊影像刺激,因此視力无法正常发展,即使戴眼镜都看不清楚事物,称之为屈光不正性弱视。
  斜视性弱视
  当眼位或眼睛协调有问题,出现斜视的状况,大脑只会选用单一眼睛传递信息,而不使用斜视眼,进而造成单一眼睛的视觉发展受影响,演变成弱视。
  遮蔽性弱视
  由于眼睑下垂或是先天性的白内障等问题,促使眼睛无法接受到足够的视觉刺激,而使大脑视觉中枢神经无法正常发育,造成弱视。
  配合治疗·改善弱视问题
  一般来说,弱视多以“遮盖法”进行治疗,不过多数学龄前的孩子无法接受,因为怕遭受伙伴异样的眼光,或是因为眼睛被遮盖住而产生焦虑。由于弱视的治疗有黄金时期,因此医生建议家长在这个阶段需要花时间耐心与孩子沟通,鼓励孩子保持信心,积极治疗。家长与学校老师同心协力,配合医生的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斗鸡眼?脱窗?
  根据统计,大约有2%的婴幼儿会有斜视问题。国泰综合医院眼科主治医师王蔼侯表示,斜视表现为两眼的视线不平行,主要有内斜视(俗称斗鸡眼)和外斜视(俗称脱窗)以及上下斜视。
  许多婴幼儿看似患有内斜视,实际上并非内斜视,只是眼睛鼻侧的眼皮较宽,造成黑眼珠内侧的白眼球面积较小,外侧的白眼球面积较大,看起来就像是斗鸡眼,这称为假性内斜视。此种状况多半会随着孩子长大、鼻梁长高而改善。
  王蔼侯医师表示,小儿眼科医师都在纠正一种误解:小孩看起来都斗鸡眼,长大就会好了。长大就会改善的指的是假性内斜视,并不是孩子长大后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但若真的是斜视,长大后并不会自然痊愈。王蔼侯医师建议,婴幼儿如果怀疑有斜视,最好还是要到小儿眼科鉴定,以判断是斜视或是假性内斜视。
  斜视三大种类要知道
  内斜视
  内斜视主要分为两大类:先天内斜视(半岁以内发生的内斜视)和高度远视眼造成的内斜视。前者没有特殊原因,但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医生一般都会建议最好在两岁以前进行手术。
  建议尽早治疗内斜视的主要原因为双眼视线不平行,当右眼注视时,左眼必会朝向不同的方向,两眼视网膜(相当于相机的底片)上的成像就会分离,造成大脑无法融合两个不同影像从而抑制单眼的影像,导致视力无法正常发育,形成弱视,同时也会抑制立体感及双眼视力的发育。医生建议应在两岁前尽早手术治疗,使单眼的视力与双眼视力得以正常发育。
  远视眼造成斗鸡眼的原因为当孩子想看清楚物体时,需要眼睛花更大的调节力,会造成双眼内聚施力过大,产生眼球过量辐辏运动引发内斜视。建议采取配镜治疗,配镜可以让调节力减小。如果眼位正了,就不需要手术,如果还有一点内斜视,就用手术矫正。进行手术矫正是为了术后戴眼镜的眼睛眼位处于正位,而不是用手术矫正不戴眼镜
  外斜视
  外斜视多半为间歇性外斜视。由于双眼可以做集中与内聚的动作,部分外斜视的孩子在专心或定神注视时,可以将外斜视拉回正位。若大部分时间眼位维持正位,视力与立体感都可以正常发展,则不必急着手术。但若是双眼大部分时间都停留在外斜视眼位,从视力的正常发育和外观上考虑,医生会建议进行手术。   上下斜视
  这种情况在斜视中并不常见,主要原因为第4脑神经麻痹(亦称上斜肌麻痹)。右眼麻痹会有左倾头位,使孩子向左看的时候右眼会向上,若是强迫将孩子头位压向右边,则会发现右眼上斜更加明显。反之,则为左眼上斜肌麻痹。
  上斜肌麻痹分为先天和后天(后天主要由头部受伤所致),此症状大多出现在受虐儿及头部手术后的婴幼儿身上。若检查结果发现侧倾头位和上下斜视有直接联系,多数孩子头位在术后很快就会恢复正常。仔细思考,改善斜视问题
  家长在思考是否要进行斜视手术时,考虑的第一点是手术对于视觉功能是否有帮助,第二点则是能否改善外观。遮眼是治疗弱视而非治疗斜视,这一点很多家长容易混淆。由斜视造成的弱视,在手术后并不会自然痊愈。但无论是术前还是术后,都依然要用遮盖法治疗弱视。
  王蔼侯医师提到,很多家长以为遮眼法治疗弱视斜视都有效果。事实上,遮眼治疗只适用于弱视,对斜视并没有疗效。他也提醒,眼科还细分为小儿眼科、角膜、青光眼、视网膜等不同专业,并非所有眼科医师都精于治疗弱视与斜视。因此,为了避免孩子在发育阶段贻误治疗时机,如果孩子有斜视问题,或是希望了解小儿视力、屈光度数、斜视(眼位)的发展情况,建议找小儿眼科专科医师做详细的检查。
  眼睛知识库
  家中灯光的颜色,对婴幼儿的视力会不会造成影响?灯光颜色是依据个人生活习惯来选择,并不会因为白光或黄光的差异而造成婴幼儿视力发育上的问题。平时应该注意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部分家长喜欢在看电视的时候将室内灯光全关掉,或是以躺姿看电视,这样不仅容易给自己眼睛增加了负担,也会被孩子模仿而成为不良示范。
  提前准备绘本刺激孩子感官发育,会不会造成孩子眼睛上的负担?
  提前给孩子准备绘本是可以的,不过建议选择清晰明了的比较好。由于学龄前儿童的视力还处于发育阶段,不适合阅读字体过小的书籍,容易造成用眼过度,或是孩子为了看清楚内容,而近距离看书。另外还有一点家长必须特别注意,学龄前孩子看书的时间也要限制,因为孩子的手较短,在看书时无法与书面保持30厘米的标准距离,久而久之会形成不好的看书习惯。
  学龄前的孩子使用数码产品,对视力的发展会有阻碍吗?
  事实上,学龄前的孩子都应该避免使用数码产品(手机、平板、电视等),原因在于数码产品的屏幕多半较亮,成年人长时间使用都会有眼睛酸痛疲劳的问题,更何况是处在发育阶段的学龄前幼儿。根据医学研究,学龄前的孩子若是长时间近距离使用数码产品,容易造成近视眼。看电视、看书、长时间看谱学习音乐,都属于近距离接触,更何况是使用数码产品。除此之外,医学研究指出,在阳光下进行活动,有助于减缓眼球前后径延长(亦即近视加深),另外阳光还可以增加网膜上的神经传递介质多巴胺,抑制眼球前后径延长。因此,建议家长带孩子多从事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
  眼睛加油站
  蔬菜水果类
  蔬菜水果主要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毫无疑问,蔬菜水果這两大类食物在孩子成长阶段,每餐都应该足量摄取。蔬菜水果中都含有足量的叶黄素、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B族维生素等。均衡摄取这些营养素,不论是对视力还是其他各项能力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蛋豆鱼肉类
  蛋豆鱼肉主要提供的是蛋白质,但是其中维生素A的含量也很高,多数家长比较关注的鱼油、鱼肝油也在这个分类中。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维生素A是属于脂溶性的营养素,过量摄取并不会排出体外,反而会囤积在体内造成负担,因此家长需要特别注意避免摄取过量的问题。
其他文献
台湾柚子小儿科诊所院长陈木荣医师指出,如果幼儿类摄取不足,恐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调查发现,较少喝鲜乳的学龄孩童相比较多喝鲜乳的孩身高较矮,家长不容忽视!  台湾卫生主管部门建议,中小学生每日应摄取1.5~2份低脂乳品。台湾营养基金会执行长吴映蓉说明,鲜乳是最方便的乳品类食物来源,因此要针对学龄儿童摄取鲜奶行為进行观察。陈木荣院长说明,鲜乳是补充钙质的良好饮品,而钙质是孩童维持骨骼正常发育的重要营 
期刊
骂也骂得痛快,吵也吵得过瘾,当然,疼也疼得真实,爱也爱得夯实!    尽管在《十月围城》里饰演了温润如水的阿纯,但这种范儿绝对是假象。因为虽然已经结婚5年并育有两子,但周韵压根没有做贤妻良母的觉悟……    她没有那种低眉顺眼的觉悟。  仅从给孩子起名字,就能看出周韵的个性。姜文有点愤青,在想大儿子的名字时拿不定主意。周韵一锤定音:你不是讨厌大和民族么?那就起名叫太郎好了。心情不好的时候,你可以打
期刊
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说是具有无往而不利的优势!只是这样的能力非一朝一夕可养成,必须从小培养,孩子从理解父母地话语开始,到能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需要反复不断地练习。当自身需求被清楚了解、满足,幼儿的自信心油然而生,  大家都知道,不论何种场合,会说话的人就是比较占优势,赢得众人赞叹的目光,而缺少这能力的人往往只能暗自羡慕。事实上,语言表达能力不但可以通过训练而提升,而且越小开始,效果越好!  
期刊
太太是个美女,也是个超级爱美的女人,每周雷打不动地去美容院做FACIL,穿衣服也非常靓丽时尚。我们婚后一年,太太就做了个韩式垫鼻,那是个简单的午休小整容,做完后太太的确变得精致了很多。  去年,生完孩子后,她嫌自己胸部有点下垂,就一定要去做丰胸术,还说是为了我的“性福”。我劝都劝不住,她独自去做了假体植入手术。丰完胸后,太太又恢复了往日的自信优雅。但是,每当要跟她亲热时,她总是紧张地说:“你轻点,
期刊
跟着明星败,我除了可以在价格上沾光,入手速度比周围的人快一步之外,还逐渐修炼成不仅爱买,而且会买的潮人。    本小姐是不折不扣的微博控,一会儿不刷屏就手痒痒,身边的朋友笑我有重度微博强迫症。因为关注明星八卦,又很臭美,我在微博上关注的大多是明星。她们有什么动静,我都会在第一时间去围观。让我窃喜的是,看似不务正业的刷屏,却让我无意中发现了一条败家新途径——跟在明星后面,按图索骥,不仅能淘到很多新货
期刊
宝宝用品千百种,其中的背巾背带,常让父母不知该如何挑选。叶乙力小儿科诊所副院长徐嘉贤(黑眼圈奶爸Dr.)强调,对于宝宝发育和健康相关的育儿用品,父母更要小心谨慎挑选才是。  在父母使用背巾背带前,多会先历经使用包巾的阶段,如何正确使用包巾也是父母所要关心的事!  包巾  君弱产后护理之家护理主任姚仙芳指出,虽然用包巾包住新生儿是古今中外的养育习惯,却非绝对必要,医学上也缺乏支持此做法的研究证据。新
期刊
莎拉和劳伦斯可称得上是一对最快乐最幽默最会玩的夫妻:他们用PS创造了很多超搞笑的照片,用漫画般夸张的手法记录下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些图片都处理得很夸张,但又很符合情真意浓的亲密情感,非常巧妙而有趣。把这些照片放到一起来看,简直就像一部欢闹的夫妻贺岁片,笑过之后,也为那些抱怨生活太过平淡的人们带来些许启发!  啊!他居然掀起了我的裙子  萨德·劳伦斯是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一位摄影师,2007年,
期刊
加拿大人尼尔·帕斯绝对没有想到,他的博客1000 Awesome things会引起全世界上百万人的关注,在他的博客里,没有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没有永不停歇的国际争端,所记载的仅仅是一个普通人朝九晚五的生活中小小美好的回忆。这些便让他赢得了两届网络奥斯卡奖。  尼尔曾经是最郁闷的“倒霉蛋”,妻子离开了他,最好的好友自杀身亡,经济危机到来……这绝对是这个30岁的男人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一系列的事情,
期刊
预产期一天天临近,新手爸妈也愈来愈期待宝宝的到来。产前30天,迎接新生命必须做好10大准备,孝能避免分娩时出现焦虑情绪、产后照顾新生儿时手忙脚乱。  认识产兆  出现产兆,意味着宝宝即将出生,无论是自然产还是剖宫产,妈咪对产兆都应有基本的认识。  待产包  产前30天,随时都有临盆的可能,应提前将生产所需用品备齐,避免到时手足无措。  高危妊娠  高危妊娠的孕妈咪,日常生活中需要更加留意。若医师评
期刊
一个拥抱,与先生和好如初,但又并非如初——心里因着那个拥抱多了亲近和爱意,有时思及,还会抿嘴偷着乐一下。    跟先生冷战已经两天了,以前从没这么长时间,至多半天。这次他实在是太不可理喻了。前天,我好言相劝,让他以后不要一吃完晚饭就坐在电脑前打游戏到半夜,谁料他却强词夺理说他工作那么累,唯一的消遣放松就是打游戏,如果连这个也剥夺了,生活还有什么意思。我气得不再理会他。  晚上,我俩前后脚进门。我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