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绿色建筑已经被广泛接受,但传统工程建造和项目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其需求,项目管理模式亟待改变,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应运而生,文章重在对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工程项目管理问题进行讨论,以期提高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成效。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绿色、项目管理
中图分類号:S618文献标识码: A
建筑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资源消耗量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较为严重。为保持、增强建筑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并做好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工作。
1、绿色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设计、施工,到日常使用都符合“四节一环保”要求[1]。
2、绿色工程项目管理
2.1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是将绿色管理引入到工程项目管理当中[2]。根据绿色经济的要求,在传统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中融入“绿色”的概念,注重可持续发展,在项目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内始终坚持“绿色”这一主导原则,采用一系列有效并可操作的评价、控制、分析实施等方法,注重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管理,通过节约资源和控制污染使每一个工程项目在节约能耗、降低污染、提高效率等思想的指导下,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2.2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
实现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从环境、资源、生态、经济、管理和社会学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就环境学角度,通过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力求使得工程建造活动达最小的污染程度,甚至达零污染;就资源学角度,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力求改变传统建造模式中对资源的浪费,努力实现对资源的适度、综合和充分利用;就生态学角度,对项目进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力求建造过程中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不造成破坏;就经济学角度讲,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是实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就管理学角度讲,在工程全寿命周期内通过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尽最大程度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合理安排和组织,提高组织效率;就社会学角度讲,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体。总之,实现“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将是社会的进步,也是世界进入生态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3、全寿命周期绿色项目管理
绿色建筑是追求消耗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代价获取健康舒适高效的建筑环境[3],为最大程度上实现这一目的,应就建筑工程的全寿命周期进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即从项目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与运行阶段全方位进行绿色项目管理。
3.1决策阶段
项目的决策阶段重在确定项目定义。注重场地选址,合理选择建设用地,避免建设用地和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对用地量进行较为充分的论证;避免建设在有污染的区域,如大气质量、电磁辐射污染、放射性污染及土壤化学污染等;尽量有效利用周边现有交通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注重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等。
3.2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应对决策阶段提出和确定的“绿色”原则和要求进行衔接和细化。应重在:
(1)在建筑设计上:应该合理控制建筑的规模、单位容积和面积,降低能耗;在材料选择上尽可能使用可再生和可回收利用的结构材料,节省资源;尽量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和通风性能,优化围护结构构造设计,并尽量利用自然通风,合理确定室内热环境参数等,提高室内健康、舒适程度的同时降低在交付后使用中的采暖和空调负荷,缩短能源系统运行时间,减少能耗;保证冬季居住建筑室内充足的光照提高室内环境质量。
(2)在室外工程设计上:加强绿化和园林工程设计,有效发挥绿化的作用,保证二氧化碳固定量,改善微环境;小区道路设计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及交通噪声的影响;尽量减少光污染。
(3)在材料与资源利用上:尽量降低建筑物所用建筑材料对天然和矿采资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尽量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促进项目所在地经济发展;鼓励使用可回收利用的旧建筑材料;尽量减少固体废弃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循环利用;
3.3 施工阶段
基于工程项目的特点,建筑施工过程周期较长,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而且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量较大。绿色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倡“清洁生产”,实施“绿色施工”,提倡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1)施工阶段要注重环境保护。减少施工活动对施工场地及周边区域土壤环境的负面影响,如现场占用土地的地块选择、总平面的布置、弃土的堆放、不可再生利用废弃物的处理;降低施工现场对大气环境影响,如加强施工现场扬尘的管理,加强围挡,降低运输影响,降低废气的排放;降低施工现场噪声的污染,如从声源上、空间布置、噪声传播途径、严格控制施工时间等渠道等降低噪声;降低施工现场对水的污染,加强对施工雨水、厕所污水、厨房污水、工程污水的处理;降低施工现场对周围区域的光污染,如对电焊、大型照明灯、夜间施工光线等控制;减少施工活动对周围建筑物、道路、管线、人群的安全隐患。
(2)施工阶段应注重能源的利用与管理。尽量节约能耗,如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提高节能意识,设置专门的监督管理小组,杜绝无谓的浪费,利用先进、高效的设备与产品、改进施工工艺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注重能源优化,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3)施工阶段应注重材料与资源的消耗控制。尽量节约材料,如改进施工工艺、缩短工期,维护好周转材料,尽可能回收建筑废弃物,临时设施尽量利用原有建筑或使用便拆卸、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在材料选择上,尽量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绿色建材,严格控制施工辅助用材料的有害元素限量;注重资源再利用,加强施工废弃物管理,尽量就地取材,减少材料运输造成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4)施工阶段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利用。
(5)施工阶段要保护施工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做好现场管理、卫生防疫等。
3.4 验收与运行管理
规划、设计阶段的乐“绿色”理念、技术策略和措施在贯彻实施后的实际效果,是在建设项目竣工后和使用中体现出来的,可通过竣工验收和检测进行评估和总结。同时,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运行管理也直接影响到“绿色”效果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重在建立可靠、高校的绿色管理制度、管理程序和管理队伍。
(1)绿化。制定绿化管理的规章制度,落实管理人员和措施,保证植物生长状态和成活率,考虑使用没有或者降低环境污染的绿化管理技术。
(2)固体废弃物收集和处理。制定合理的固体废弃物分类方案,人性化布设垃圾收集设施,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且不影响环境;尽量分类储运;储运过程无遗散,无恶臭;加大生活垃圾回收比例。
(3) 节水管理。可加强节水、环保等技能和知识的宣传;对供水系统定期进行检测;实施节水灌溉措施等。
(4)节能管理。制定有效的节能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优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增强用户节能意识,建立良好的用户节能激励模式。
4、结语
为更好实现现代化的“绿色”管理,更好打造绿色建筑,实现建筑与环境、生态、社会、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彻底摆脱传统生产经营“高投入、高消费、高污染”管理模式,牢固树立“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新观念,,并将“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观念和措施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1]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M] .2011.8
[2] 刘旭光.绿色工程项目管理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 .吉林大学,2013.5
[3] 江亿,秦佑国,朱颖心.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为“绿色”定位[J] .建设科技,2013.12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绿色、项目管理
中图分類号:S618文献标识码: A
建筑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资源消耗量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较为严重。为保持、增强建筑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并做好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工作。
1、绿色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设计、施工,到日常使用都符合“四节一环保”要求[1]。
2、绿色工程项目管理
2.1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是将绿色管理引入到工程项目管理当中[2]。根据绿色经济的要求,在传统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中融入“绿色”的概念,注重可持续发展,在项目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内始终坚持“绿色”这一主导原则,采用一系列有效并可操作的评价、控制、分析实施等方法,注重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管理,通过节约资源和控制污染使每一个工程项目在节约能耗、降低污染、提高效率等思想的指导下,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2.2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
实现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从环境、资源、生态、经济、管理和社会学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就环境学角度,通过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力求使得工程建造活动达最小的污染程度,甚至达零污染;就资源学角度,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力求改变传统建造模式中对资源的浪费,努力实现对资源的适度、综合和充分利用;就生态学角度,对项目进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力求建造过程中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不造成破坏;就经济学角度讲,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是实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就管理学角度讲,在工程全寿命周期内通过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尽最大程度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合理安排和组织,提高组织效率;就社会学角度讲,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体。总之,实现“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将是社会的进步,也是世界进入生态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3、全寿命周期绿色项目管理
绿色建筑是追求消耗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代价获取健康舒适高效的建筑环境[3],为最大程度上实现这一目的,应就建筑工程的全寿命周期进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即从项目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与运行阶段全方位进行绿色项目管理。
3.1决策阶段
项目的决策阶段重在确定项目定义。注重场地选址,合理选择建设用地,避免建设用地和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对用地量进行较为充分的论证;避免建设在有污染的区域,如大气质量、电磁辐射污染、放射性污染及土壤化学污染等;尽量有效利用周边现有交通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注重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等。
3.2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应对决策阶段提出和确定的“绿色”原则和要求进行衔接和细化。应重在:
(1)在建筑设计上:应该合理控制建筑的规模、单位容积和面积,降低能耗;在材料选择上尽可能使用可再生和可回收利用的结构材料,节省资源;尽量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和通风性能,优化围护结构构造设计,并尽量利用自然通风,合理确定室内热环境参数等,提高室内健康、舒适程度的同时降低在交付后使用中的采暖和空调负荷,缩短能源系统运行时间,减少能耗;保证冬季居住建筑室内充足的光照提高室内环境质量。
(2)在室外工程设计上:加强绿化和园林工程设计,有效发挥绿化的作用,保证二氧化碳固定量,改善微环境;小区道路设计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及交通噪声的影响;尽量减少光污染。
(3)在材料与资源利用上:尽量降低建筑物所用建筑材料对天然和矿采资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尽量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促进项目所在地经济发展;鼓励使用可回收利用的旧建筑材料;尽量减少固体废弃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循环利用;
3.3 施工阶段
基于工程项目的特点,建筑施工过程周期较长,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而且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量较大。绿色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倡“清洁生产”,实施“绿色施工”,提倡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1)施工阶段要注重环境保护。减少施工活动对施工场地及周边区域土壤环境的负面影响,如现场占用土地的地块选择、总平面的布置、弃土的堆放、不可再生利用废弃物的处理;降低施工现场对大气环境影响,如加强施工现场扬尘的管理,加强围挡,降低运输影响,降低废气的排放;降低施工现场噪声的污染,如从声源上、空间布置、噪声传播途径、严格控制施工时间等渠道等降低噪声;降低施工现场对水的污染,加强对施工雨水、厕所污水、厨房污水、工程污水的处理;降低施工现场对周围区域的光污染,如对电焊、大型照明灯、夜间施工光线等控制;减少施工活动对周围建筑物、道路、管线、人群的安全隐患。
(2)施工阶段应注重能源的利用与管理。尽量节约能耗,如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提高节能意识,设置专门的监督管理小组,杜绝无谓的浪费,利用先进、高效的设备与产品、改进施工工艺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注重能源优化,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3)施工阶段应注重材料与资源的消耗控制。尽量节约材料,如改进施工工艺、缩短工期,维护好周转材料,尽可能回收建筑废弃物,临时设施尽量利用原有建筑或使用便拆卸、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在材料选择上,尽量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绿色建材,严格控制施工辅助用材料的有害元素限量;注重资源再利用,加强施工废弃物管理,尽量就地取材,减少材料运输造成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4)施工阶段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利用。
(5)施工阶段要保护施工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做好现场管理、卫生防疫等。
3.4 验收与运行管理
规划、设计阶段的乐“绿色”理念、技术策略和措施在贯彻实施后的实际效果,是在建设项目竣工后和使用中体现出来的,可通过竣工验收和检测进行评估和总结。同时,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运行管理也直接影响到“绿色”效果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重在建立可靠、高校的绿色管理制度、管理程序和管理队伍。
(1)绿化。制定绿化管理的规章制度,落实管理人员和措施,保证植物生长状态和成活率,考虑使用没有或者降低环境污染的绿化管理技术。
(2)固体废弃物收集和处理。制定合理的固体废弃物分类方案,人性化布设垃圾收集设施,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且不影响环境;尽量分类储运;储运过程无遗散,无恶臭;加大生活垃圾回收比例。
(3) 节水管理。可加强节水、环保等技能和知识的宣传;对供水系统定期进行检测;实施节水灌溉措施等。
(4)节能管理。制定有效的节能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优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增强用户节能意识,建立良好的用户节能激励模式。
4、结语
为更好实现现代化的“绿色”管理,更好打造绿色建筑,实现建筑与环境、生态、社会、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彻底摆脱传统生产经营“高投入、高消费、高污染”管理模式,牢固树立“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新观念,,并将“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观念和措施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1]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M] .2011.8
[2] 刘旭光.绿色工程项目管理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 .吉林大学,2013.5
[3] 江亿,秦佑国,朱颖心.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为“绿色”定位[J] .建设科技,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