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要回到以“学”为原点,遵循常识的道路上,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强烈诉求,因此,“以‘学’为敬”是“敬学课堂”的基本理念。其意义在于唤醒教师的生本意识、规律意识,使教师以“为学而教”为起点,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尊重教学规律,并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形成具有个性特质的有效教学的课堂新样态。
一、以“学”为敬的课堂,力争达成儿童有效发展的四个目标,即:学有习惯、学有方法、学有乐趣、学有素养
学有习惯,指学生能通过学习正确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有方法,指学生能通过体验学习方法,注重知识习得的过程,提高实践能力;学有乐趣,指学生能善于从学习中体会到独特的快乐,从而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与进取心;学有素养,指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自主追求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
二、以“学”为敬的课堂,以预习、问学、导学、练学这“四学”为推进教学目标达成的基本策略
预学,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前或课中科学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问学,即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提问,并尝试展开以问题探究为导向的项目式研学;导学,即教师通过有效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或推进项目研究进程,最终学有所获;练学,即学生基于学习内容开展实践练习,检验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度。“四學”策略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融合。其中,导学方式是达成课堂效率的核心环节,它既可以采用板块式导学法,即把教学内容合理分成若干板块,整个过程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采用智慧导学法,也可以采用问题导学法或项目导学法,即整合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教学线索,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形成研究项目,进行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以“学”为敬的课堂具有有效性,体现“敬自主、敬习惯、敬思辨、敬对话”的基本特征。
(一)敬自主。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自主性能否得到最大化的激励与发挥,决定着学生的学业水平发展以及自主成长的方式。因此,以“学”为敬的课堂,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课堂,把课堂的空间让给学生,使教学更适合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需要,呈现出愿学、乐学、善学的课堂氛围。
(二)敬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基础。因此,以“学”为敬的课堂,会把学习习惯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质疑问难、实践操作、作业练习、课外阅读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规范中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敬思辨。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其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关键。“问学”则是一条重要的路径,
“问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求异、学会辨析,增强思辨意识与对话能力,不断提高思维与心智的发展水平。
(四)敬对话。课堂上多元化对话的展开需要情境创设、语言表达、尊重赏识、智慧点化、人文关照,教师要能引导学生投入对话学习,让学生学会享受学习。这里的“对话”具有情智相长的特征,让“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成为课堂的主旋律,为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形成建立坚实的基础。
以“学”为敬,是基于“学生的学,是教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的哲学思考,是基于学生主体的教学本质规律。我们相信,只要坚守这一教学的本真,“教”会生长智慧,会滋养生命成长,而“有效”必将如约而至,催生出自动、自由、自然、自成的课堂情境。
一、以“学”为敬的课堂,力争达成儿童有效发展的四个目标,即:学有习惯、学有方法、学有乐趣、学有素养
学有习惯,指学生能通过学习正确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有方法,指学生能通过体验学习方法,注重知识习得的过程,提高实践能力;学有乐趣,指学生能善于从学习中体会到独特的快乐,从而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与进取心;学有素养,指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自主追求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
二、以“学”为敬的课堂,以预习、问学、导学、练学这“四学”为推进教学目标达成的基本策略
预学,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前或课中科学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问学,即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提问,并尝试展开以问题探究为导向的项目式研学;导学,即教师通过有效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或推进项目研究进程,最终学有所获;练学,即学生基于学习内容开展实践练习,检验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度。“四學”策略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融合。其中,导学方式是达成课堂效率的核心环节,它既可以采用板块式导学法,即把教学内容合理分成若干板块,整个过程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采用智慧导学法,也可以采用问题导学法或项目导学法,即整合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教学线索,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形成研究项目,进行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以“学”为敬的课堂具有有效性,体现“敬自主、敬习惯、敬思辨、敬对话”的基本特征。
(一)敬自主。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自主性能否得到最大化的激励与发挥,决定着学生的学业水平发展以及自主成长的方式。因此,以“学”为敬的课堂,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课堂,把课堂的空间让给学生,使教学更适合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需要,呈现出愿学、乐学、善学的课堂氛围。
(二)敬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基础。因此,以“学”为敬的课堂,会把学习习惯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质疑问难、实践操作、作业练习、课外阅读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规范中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敬思辨。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其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关键。“问学”则是一条重要的路径,
“问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求异、学会辨析,增强思辨意识与对话能力,不断提高思维与心智的发展水平。
(四)敬对话。课堂上多元化对话的展开需要情境创设、语言表达、尊重赏识、智慧点化、人文关照,教师要能引导学生投入对话学习,让学生学会享受学习。这里的“对话”具有情智相长的特征,让“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成为课堂的主旋律,为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形成建立坚实的基础。
以“学”为敬,是基于“学生的学,是教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的哲学思考,是基于学生主体的教学本质规律。我们相信,只要坚守这一教学的本真,“教”会生长智慧,会滋养生命成长,而“有效”必将如约而至,催生出自动、自由、自然、自成的课堂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