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于1987年10月6至10日在西安市召开全国肾小球疾病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和列席代表共606人,共收到论文555篇。大会论文报告12篇,专题报告论文40篇(分两个会场同时进行),分组论文报告116篇(分四个会场同时交流)。另有书面展出论文192篇。论文内容及讨论范围十分广泛,除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外,尚有继发性肾脏病、小管间质性肾脏病、肾功能衰竭及实验室研究等四个部分。会议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于1987年10月6至10日在西安市召开全国肾小球疾病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和列席代表共606人,共收到论文555篇。大会论文报告12篇,专题报告论文40篇(分两个会场同时进行),分组论文报告116篇(分四个会场同时交流)。另有书面展出论文192篇。论文内容及讨论范围十分广泛,除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外,尚有继发性肾脏病、小管间质性肾脏病、肾功能衰竭及实验室研究等四个部分。会议第一天上午由中华肾脏病学会副主委黎磊石教授传达了第10届国际肾脏病会议的概况,使与会代表们了解国际肾脏病的研究动态和趋势。
其他文献
患者男性,65岁,患冠心病8年室性早搏半年。近3个月服慢心律100mg一日3次治疗。患者于1986年8月26日误服慢心律26片(50mg/片),总量1300mg。2小时后感到恶心、头痛、头晕,6小时后四肢麻木手颤,言语不清急诊入院。查体:血压128/70,神清,呼吸平稳,不能言语,但可听懂医生的问话。瞳孔正圆等大,对光反射存在。双肺清,心界不大,心率64次,律齐,四肢肌力IV°,肌张力正常,神经反
研究发现,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血清T3与患者的梗塞量及病情严重呈负相关,rT3呈正相关,T4则无明显关系。表明连续测定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T3和rT3有助于判断病情和预后;但有若干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神经系统症状以肌无力最为常见,高血压所致的脑部症状亦较普遍,部分病人出现手足搐搦、肌肉痉挛和感觉障碍。需与周期性麻痹等病变进行鉴别诊断,以免漏诊而延误治疗。此外,尚对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患者男,54岁。3个月前,因感全身骨痛,以左髋部为甚,伴间歇性低热,来我院就诊,查Hb100g/L,WBC3.4×109/L,分类正常。骨盆摄片左髋部未见异常。于1986年11月16日住本院外科。入院后,予对症治疗,但骨痛日益增剧,且以左胸、腰椎、左髋部为甚,活动受限。伴高热,曾解黑便1次。化验全血细胞进行性下降,故于入院后第8天转入内科。查体:T38.7℃,恶液质,皮肤可见散在瘀点、瘀斑,无黄染
我从1932年进入大学开始学医,迄今不觉已55年有余。毕业后一直从事于内科学工作。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兴趣越来越浓厚。对自己的责任和学习也有一些体会和感受。
本文报告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29例,27例治愈,死亡2例,病死率6.89%。诊断依据:(1)有急性胰腺炎之症状、体征;(2)伴有全腹腹膜炎,血性腹水,腹水淀粉酶增高;(3)继发多系统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治疗包括基本治疗、应用抗生素、中医中药治疗。中医治疗以通腑法为主,佐以清湿热、理气和活血化瘀。通腑主药为大黄。本病尽可能避免手术治疗,本组仅3例行外科手术。
患者男,14岁,学生。因鼻衄、牙龈出血4天,于1986年4月10日入院。患者4天前无明显诱因鼻衄,量约150~200ml,同时伴牙龈出血,自觉头晕乏力,不发热,在当地骨穿怀疑“急性白血病”转来我院,在门诊化验Hb105g/L,WBC183.8×109/L,分类:杆状2%,分叶4%,淋巴71%,单核3%,原、幼细胞20%,遂以急性白血病收入院。既往体健,无肝、肾及结核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家庭成员健康
患者女,22岁,未婚。因间断口腔溃疡3年,食欲不振、双眼肿痛、视物不清半年,间断黑便3个月,于1986年4月24日入院。
目前,临床常规血型检验和交叉配血试验常用玻片法和试管法。此二种方法沿用多年,虽具有许多优点,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玻片法因未经振荡,溶血现象难以观察;试管法则需大量抗血清、标本、试管及离心沉淀和镜下观察等,手续繁杂。为寻求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血型检定与配血方法,我们采用微量滴定板进行常规血型检验与交叉配血,取得较满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