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绿色城镇化是在人口、产业、土地、地域空间等发生转变的过程中注重社会、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城镇化模式。它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减排、经济高效为主要特征,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以集约高效为约束条件,以高新科技为技术手段,旨在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共融共生。因此必须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在行动要素层面进行整合归并,以重点建设任务为抓手,在建设机制、评价方法、政策体系等方面消除割裂与掣肘,构建新的发展系统,实现两者的协同推进与融合发展。
【关键词】:绿色城镇化;绿色产业;协同发展;措施
【导言】:
我国已进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处于城镇化深人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城镇化是在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推进的,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因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既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基本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破之题。
1、绿色城镇化及绿色产业
城镇化是指伴随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国家或地区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从传统乡村型向现代城市型变化的过程。绿色城镇化区别于一般的城镇化,而是在城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求,即具有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有序的特点,以环境友好为特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着眼于生态平衡,以人为本,将人们的舒适生活作为目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例如金融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和文化产业等服务业,同时更要合理有效地处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绿色城镇化创建出的绿色社会也要满足人们的绿色需求,带动绿色消费。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一2020年)》,推进绿色城镇化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尊重自然格局,保护自然景观,科学确定城镇开发强度,严格新城、新区设立条件和程序,强化城镇化过程中的节能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绿色产业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消除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以达到节约资源、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更多地采用节能环保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高新技术。绿色产业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为理念,以绿色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为基础,能够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环保设备的生产以及垃圾的回收和处理等环保产业属于绿色产业,也是绿色城镇化进程的主力产业,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勺的市场。其实绿色产业还是区别于第三产业的,因为第三产业的定义使用的是剩余法,并不是所有的第三产业都属于绿色产业,并且绿色产业也广泛地渗透到第一、第二产业中。绿色产业更有一种积极的态度,是符合产业经济发展规律和现阶段国情的综合性产业群体。
2、绿色城镇化与绿色生态文明产业建設协同推进的现实障碍
2.1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本身机制不健全
生态文明建设是理念、制度和行动的综合体系,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中央通过颁布《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从实践看,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机制还不健全,手段上主要采取了示范试点建设、强化监督与奖惩等措施,自上而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不足,地方政府始终处于发展与约束的动态博弈中,归根结底是生态文明建设领导主体不明确,全国32个省市区组建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工作小组基本属于一种议事性机构,没有常设性领导机构。
2.2我国的绿色产业数量少,发展艰难
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相距甚远,中国的综合现代化水平指数为33点,排世界108个国家的第62位,而中国第二次现代化,即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从工业社会向知識社会、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绿色文明转变的指数为33点,排世界108个国家的第55位。绿色产业研发需要科技人才和新型设备,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因为绿色产业具有正外部效应,具有高风险的特点,因此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承担风险而贷款给绿色产业,导致了绿色产业的金融支持少。例如:在北京地区,只有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定位于立足城乡,服务三农,因此商业银行对于满足北京市绿色产业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3、促进绿色城镇化与绿色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
3.1政府应多出台扶持低碳高新绿色产业的相关政策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调整产业结构,以低碳高新产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资金、技术和市场竞争力上给予支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国家相关部委应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联合开展工业绿色发展重点项目推荐工作,共同支持一批重点项目。
3.2积极发展绿色建筑,降低能源消耗
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筑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能力;重点发展集安全、环保、节能、降噪、防渗漏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满足绿色建筑发展需要;加快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成立绿色建筑推广和协调应用组织,集中解决绿色建材在生产和应用中面临的困难,不断积累绿色建材推广工作经验,切实保证各项工作有效推进,带动建材工业顺利转型升级。
3.3严格相关绿色标准,保障工程建筑标准
在引导集约利用资源能源方面发挥强有力的约束作用。力争在2020年实现建筑节能3.51亿吨标准煤的目标;扩大绿色标准的应用范围,不仅要在建筑领域明确有关“绿色目标”,在能源、交通、产业等领域也应细化具体的绿色标准,并结合行政法规加强监管。
3.4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将企业的制造方式、制造模式转向专业化程度高、知识技术密集的方向,去除无效低端的过剩产能,扩大中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通过供给侧改革,发展中高端绿色产业,切实满足人民需求,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两者的协同推进是实现“五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现实途径。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社、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裴玮,邓玲.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的机理与实现路径[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106-113.
[2]冯奎,贾璐宇.推进绿色城镇化的产业政策[J].党政视野,2016,11:50.
[3]孙文英,曾煜.促进绿色城镇化与绿色产业协同发展对策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6,08:66-69.
【关键词】:绿色城镇化;绿色产业;协同发展;措施
【导言】:
我国已进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处于城镇化深人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城镇化是在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推进的,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因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既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基本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破之题。
1、绿色城镇化及绿色产业
城镇化是指伴随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国家或地区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从传统乡村型向现代城市型变化的过程。绿色城镇化区别于一般的城镇化,而是在城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求,即具有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有序的特点,以环境友好为特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着眼于生态平衡,以人为本,将人们的舒适生活作为目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例如金融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和文化产业等服务业,同时更要合理有效地处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绿色城镇化创建出的绿色社会也要满足人们的绿色需求,带动绿色消费。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一2020年)》,推进绿色城镇化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尊重自然格局,保护自然景观,科学确定城镇开发强度,严格新城、新区设立条件和程序,强化城镇化过程中的节能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绿色产业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消除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以达到节约资源、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更多地采用节能环保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高新技术。绿色产业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为理念,以绿色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为基础,能够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环保设备的生产以及垃圾的回收和处理等环保产业属于绿色产业,也是绿色城镇化进程的主力产业,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勺的市场。其实绿色产业还是区别于第三产业的,因为第三产业的定义使用的是剩余法,并不是所有的第三产业都属于绿色产业,并且绿色产业也广泛地渗透到第一、第二产业中。绿色产业更有一种积极的态度,是符合产业经济发展规律和现阶段国情的综合性产业群体。
2、绿色城镇化与绿色生态文明产业建設协同推进的现实障碍
2.1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本身机制不健全
生态文明建设是理念、制度和行动的综合体系,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中央通过颁布《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从实践看,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机制还不健全,手段上主要采取了示范试点建设、强化监督与奖惩等措施,自上而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不足,地方政府始终处于发展与约束的动态博弈中,归根结底是生态文明建设领导主体不明确,全国32个省市区组建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工作小组基本属于一种议事性机构,没有常设性领导机构。
2.2我国的绿色产业数量少,发展艰难
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相距甚远,中国的综合现代化水平指数为33点,排世界108个国家的第62位,而中国第二次现代化,即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从工业社会向知識社会、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绿色文明转变的指数为33点,排世界108个国家的第55位。绿色产业研发需要科技人才和新型设备,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因为绿色产业具有正外部效应,具有高风险的特点,因此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承担风险而贷款给绿色产业,导致了绿色产业的金融支持少。例如:在北京地区,只有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定位于立足城乡,服务三农,因此商业银行对于满足北京市绿色产业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3、促进绿色城镇化与绿色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
3.1政府应多出台扶持低碳高新绿色产业的相关政策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调整产业结构,以低碳高新产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资金、技术和市场竞争力上给予支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国家相关部委应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联合开展工业绿色发展重点项目推荐工作,共同支持一批重点项目。
3.2积极发展绿色建筑,降低能源消耗
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筑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能力;重点发展集安全、环保、节能、降噪、防渗漏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满足绿色建筑发展需要;加快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成立绿色建筑推广和协调应用组织,集中解决绿色建材在生产和应用中面临的困难,不断积累绿色建材推广工作经验,切实保证各项工作有效推进,带动建材工业顺利转型升级。
3.3严格相关绿色标准,保障工程建筑标准
在引导集约利用资源能源方面发挥强有力的约束作用。力争在2020年实现建筑节能3.51亿吨标准煤的目标;扩大绿色标准的应用范围,不仅要在建筑领域明确有关“绿色目标”,在能源、交通、产业等领域也应细化具体的绿色标准,并结合行政法规加强监管。
3.4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将企业的制造方式、制造模式转向专业化程度高、知识技术密集的方向,去除无效低端的过剩产能,扩大中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通过供给侧改革,发展中高端绿色产业,切实满足人民需求,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两者的协同推进是实现“五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现实途径。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社、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裴玮,邓玲.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的机理与实现路径[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106-113.
[2]冯奎,贾璐宇.推进绿色城镇化的产业政策[J].党政视野,2016,11:50.
[3]孙文英,曾煜.促进绿色城镇化与绿色产业协同发展对策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6,08: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