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兴组织,因为自身诸多的制度优势,近年来在我国各地发展迅速。河南省作为我国第一农业大省,农业生产仍比较落后。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渐成为河南提升农业组织化水平,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该研究从生产要素(资金、人才、技术)的视角分析了河南省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促进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与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生产要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瓶颈;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18-06048-01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联合起来,产生规模经济的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传播农业生产技术,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在我国各地自发形成。尤其是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后, 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更加迅速。截至2013年底,河南省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0 091户,比上年增长56.1%,居全国第三位;出资总额1 787.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4.61%,居全国第二位;成员总数达到46.83万,比上年增长46.98%[1]。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河南省转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提升农业生产水平,解决“三农”问题,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助推器。河南省农民合作社呈现出这样的发展现状:发展速度较快,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经营领域不断扩大,服务层次逐步提升;组建类型多样化,组织内成员呈现异质性。然而贫乏的生产要素逐渐成为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制约着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1 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
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价格制度等种种原因,我国的农业生产资源大量流向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所必备的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极为匮乏,成为这一新兴生产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
1.1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合作社成立的门槛较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初期主要的资金来源是成员出资。河南省农民的经济收入普遍较低,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也就更少。合作社要想扩大生产规模,进入农产品附加值更高的贮藏、加工与运输领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合作社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融资较为困难。一方面,在向商业银行贷款时,合作社自身可供抵押的资产很少,加之农业生产本身固有的风险性,合作社很难贷得到大额资金。另一方面,农村信用合作社支农力度较弱。由于农业贷款的收益率普遍低于对其他产业的贷款,致使发放农业贷款的积极性不高,现阶段很多地方农村信用社在追求利润的经营目标驱动下,变相的把“支农”变成“弃农”。政府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资金较为有限,仅仅投入到发展实力强的合作社,对于更广大的弱小合作社则无法顾及。
1.2经营管理人才匮乏合作社领头人往往决定了合作社的发展水平。合作社的领头人也往往成为合作社的理事长,处理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事务。长期以来,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造成了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源流失严重。合作社理事长自身知识水平的不足限制了视野,使得大多数合作社理事长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不了解市场经济规律。他们往往凭借经验进行生产管理,对于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持保守态度,不具备市场营销观念,品牌意识不强。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关键词生产要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瓶颈;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18-06048-01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联合起来,产生规模经济的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传播农业生产技术,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在我国各地自发形成。尤其是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后, 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更加迅速。截至2013年底,河南省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0 091户,比上年增长56.1%,居全国第三位;出资总额1 787.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4.61%,居全国第二位;成员总数达到46.83万,比上年增长46.98%[1]。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河南省转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提升农业生产水平,解决“三农”问题,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助推器。河南省农民合作社呈现出这样的发展现状:发展速度较快,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经营领域不断扩大,服务层次逐步提升;组建类型多样化,组织内成员呈现异质性。然而贫乏的生产要素逐渐成为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制约着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1 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
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价格制度等种种原因,我国的农业生产资源大量流向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所必备的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极为匮乏,成为这一新兴生产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
1.1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合作社成立的门槛较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初期主要的资金来源是成员出资。河南省农民的经济收入普遍较低,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也就更少。合作社要想扩大生产规模,进入农产品附加值更高的贮藏、加工与运输领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合作社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融资较为困难。一方面,在向商业银行贷款时,合作社自身可供抵押的资产很少,加之农业生产本身固有的风险性,合作社很难贷得到大额资金。另一方面,农村信用合作社支农力度较弱。由于农业贷款的收益率普遍低于对其他产业的贷款,致使发放农业贷款的积极性不高,现阶段很多地方农村信用社在追求利润的经营目标驱动下,变相的把“支农”变成“弃农”。政府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资金较为有限,仅仅投入到发展实力强的合作社,对于更广大的弱小合作社则无法顾及。
1.2经营管理人才匮乏合作社领头人往往决定了合作社的发展水平。合作社的领头人也往往成为合作社的理事长,处理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事务。长期以来,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造成了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源流失严重。合作社理事长自身知识水平的不足限制了视野,使得大多数合作社理事长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不了解市场经济规律。他们往往凭借经验进行生产管理,对于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持保守态度,不具备市场营销观念,品牌意识不强。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