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中比较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取决于教师是否关注了自己教学中每一个细微之处。只要教师能在各个方面注意细节,教材就能发挥功用。注重了备课,关注了课堂,重视了作业,课堂效率就能体现出来。细节是平凡的、具体的、零散的,但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细节就是效率的催生剂,处理得好就能正确降生新的生命,打造高效的课堂。
一、关注备课细节——备教材,备学生
1.深入理解教材,掌握知识精华。教材的编写都是有一定的原由,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都是有一定的目的。掌握了教材的核心,就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正确的运用了教材情景,就能发挥教材的作用。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就让知识能够自然的植入学生的头脑。比如在教学《第几》一课时,课本的例子是5个人在排队买票。这样的例子是学习序数最好的教材,可是课本中的场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而言非常陌生。怎么样才能不违背书本的原意,又能让班里的学生熟悉呢?于是我想到了我们的学生排队来复批作业的情况。于是课堂一开始就让上一次作业没有复批的同学来排队复批。然后顺势让下面的同学来说一说,谁会是第几个轮到。这样的变动不仅让学生认识了序数,也让学生明白序数在生活中的用处。
2.充分了解学生,把握学习起点。学生能不能学好,主要是看学生有没有兴趣,是不是能够融入到知识中去。如果能够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知识情境中去,就能让知识扎根于孩子们的头脑中。于是教师能不能把握学生的知识起点就犹为重要了。好的起点就能注定好的结局。如若能把学生的原始知识起点和教材衔接得当,就能让课堂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中的第一课时到第三课时是《前后》《上下》《左右》。在教学时可以先确定一下学生的知识起点。由于学生已有一个学期的学校教育,因此一些知识已经早就会了。对于“上下”、“前后”而言,学生更是熟知内心。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对于“上下”“前后”,只要略微提一下,加以巩固即行。对于《左右》这一课时,学生头脑中的左右只限于生活实际中的左右,因此,知道了这一知识起点,在教学时,只要对学生进行图上的左右与实际左右的区别。
二、关注课堂细节——常对比,多补差
1.變化课堂形式,提高学习兴趣。学生喜欢活泼的课堂,热闹的课堂,学生更喜欢在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新知,增加自己的知识量。多变的课堂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兴趣盎然才会势如破竹的学习知识。游戏的课堂可以让学生融入其中,让学生可以在游乐中学习知识;自主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当家作主,让学生在主人翁的课堂中任意学习;互动的课堂可以让学生亲近教师,让学生在友爱的环境中与教师以朋友相伴相学……
2.课堂前后对比,了解掌握情况。课堂前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是一无所知或是模糊不清,学习之后的学生对知识应该了如指掌。如果能对学生学习前后的知识进行多对比,想来学生肯定能够学得更好,更踏实。比如《9加几》这一课时,在没有学习之前,学生对于“凑十法”还不曾接触,当学习了此课后学生做9加几的加法题时就会用此方法,不再用原来的数数加以计算。
3.及时填补遗缺,奠定扎实基础。比如在教学《9加几》时,我发现一堂课下来,大部分孩子都能对9的组成掌握熟练,但对于9的加法却并不熟练。于是我就做了一套9的加法的口算小卡片,数学课上课前利用2分钟时间进行看算训练。也就是让学生看到口算卡片,立即说出得数。一个星期下来,每一个学生对于9的加法都能很快的说出来。于是在后来的加减法教学中我都会把本课的算式做成口算卡片,让学生进行训练。学生的计算速度在上升,正确率也在不断地提高。
三、关注作业细节——多反馈,多反思
1.课前掌握题型。教材的例题能让编委的意思全部呈现出来,但是课本的意思能到位却不能面面俱到,作业本和练习本上的题目总是让人意想不到。如果在课前能熟悉题型,了解练习的目的。教师若能在课前多看看课堂作业本、练习卷,多揣测教材的意思,让题型能够尽量的完全,让学生的练习尽多的全面。这样不管做作业还是检测都能让学生比较有底气,可以做到胸有成竹。比如《认识整时》这一课上,课本上只是有一些整时的钟面图形,却在课堂作业本上有一些不一样的题目。作业本上的题目是让学生根据一天的事情写出钟面上的时间,最后一个钟是让学生自己根据题目意思画出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事先做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先熟悉一些,这样在做练习时就不会手足无措了。
2.课中深入讲解。教材编得再好,也得教师在课堂上全力体现。如果没有尽力的发挥出教材,就会耽误了编委的意思。比如《认识整时》一课中的整时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碰到过的,但是对于整时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让学生多了解钟面,就能更好的学习。在初识钟面时,多方面的让学生了解。教师在教会学生认识时针和分针后,让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训练。比如教师拨钟,学生说时间;学生拨钟,学生说时间;学生说时间,学生拨钟。只要这样的多方法的练习,学生就能深刻认识整时。
3.课后及时补差。课堂上的学习只能是让学生从无知到知的过程,但是如果课堂上没有学好,又不去练习的话,就会让学生疏于学习,不能把知识植入脑海。因此在平时作业批改时在边上放一本笔记本和一张名单。批完作业之后,把本课作业全班同学做得最差的题目摘录下来,以便在后一堂课上重点讲解此类型的题目。个别作业做得特别差的同学,会在名单后面标注题目和知识点,利用课后时间找来个别补差,或者发短信给家长,让他们辅导。比如最近在进行模拟测试,在一张试卷上,对于“12这个数中的1表示1个( ),2表示2个( )”这题,几乎全军覆没。于是我将此题抄录下来,再结合个位,十位的题目,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反复练习。还有班里有一个学生对于按规律填数,几乎每考必错。于是在一次中午时分,我对其进行特训。接下来的每一次考试中此类型的题目他都能顺利拿分。
一部好看的电影,总会有一些精彩的镜头留在我们的脑海中。一堂好课,也会有一些精彩的片断让我们回味无穷,而这些都是“细节”留下的功劳。也许我们的课堂教学无法做到十全十美,但只要我们做到在细微之处的独到处理,就能让课堂展现精彩,实现高效。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中比较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取决于教师是否关注了自己教学中每一个细微之处。只要教师能在各个方面注意细节,教材就能发挥功用。注重了备课,关注了课堂,重视了作业,课堂效率就能体现出来。细节是平凡的、具体的、零散的,但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细节就是效率的催生剂,处理得好就能正确降生新的生命,打造高效的课堂。
一、关注备课细节——备教材,备学生
1.深入理解教材,掌握知识精华。教材的编写都是有一定的原由,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都是有一定的目的。掌握了教材的核心,就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正确的运用了教材情景,就能发挥教材的作用。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就让知识能够自然的植入学生的头脑。比如在教学《第几》一课时,课本的例子是5个人在排队买票。这样的例子是学习序数最好的教材,可是课本中的场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而言非常陌生。怎么样才能不违背书本的原意,又能让班里的学生熟悉呢?于是我想到了我们的学生排队来复批作业的情况。于是课堂一开始就让上一次作业没有复批的同学来排队复批。然后顺势让下面的同学来说一说,谁会是第几个轮到。这样的变动不仅让学生认识了序数,也让学生明白序数在生活中的用处。
2.充分了解学生,把握学习起点。学生能不能学好,主要是看学生有没有兴趣,是不是能够融入到知识中去。如果能够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知识情境中去,就能让知识扎根于孩子们的头脑中。于是教师能不能把握学生的知识起点就犹为重要了。好的起点就能注定好的结局。如若能把学生的原始知识起点和教材衔接得当,就能让课堂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中的第一课时到第三课时是《前后》《上下》《左右》。在教学时可以先确定一下学生的知识起点。由于学生已有一个学期的学校教育,因此一些知识已经早就会了。对于“上下”、“前后”而言,学生更是熟知内心。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对于“上下”“前后”,只要略微提一下,加以巩固即行。对于《左右》这一课时,学生头脑中的左右只限于生活实际中的左右,因此,知道了这一知识起点,在教学时,只要对学生进行图上的左右与实际左右的区别。
二、关注课堂细节——常对比,多补差
1.變化课堂形式,提高学习兴趣。学生喜欢活泼的课堂,热闹的课堂,学生更喜欢在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新知,增加自己的知识量。多变的课堂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兴趣盎然才会势如破竹的学习知识。游戏的课堂可以让学生融入其中,让学生可以在游乐中学习知识;自主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当家作主,让学生在主人翁的课堂中任意学习;互动的课堂可以让学生亲近教师,让学生在友爱的环境中与教师以朋友相伴相学……
2.课堂前后对比,了解掌握情况。课堂前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是一无所知或是模糊不清,学习之后的学生对知识应该了如指掌。如果能对学生学习前后的知识进行多对比,想来学生肯定能够学得更好,更踏实。比如《9加几》这一课时,在没有学习之前,学生对于“凑十法”还不曾接触,当学习了此课后学生做9加几的加法题时就会用此方法,不再用原来的数数加以计算。
3.及时填补遗缺,奠定扎实基础。比如在教学《9加几》时,我发现一堂课下来,大部分孩子都能对9的组成掌握熟练,但对于9的加法却并不熟练。于是我就做了一套9的加法的口算小卡片,数学课上课前利用2分钟时间进行看算训练。也就是让学生看到口算卡片,立即说出得数。一个星期下来,每一个学生对于9的加法都能很快的说出来。于是在后来的加减法教学中我都会把本课的算式做成口算卡片,让学生进行训练。学生的计算速度在上升,正确率也在不断地提高。
三、关注作业细节——多反馈,多反思
1.课前掌握题型。教材的例题能让编委的意思全部呈现出来,但是课本的意思能到位却不能面面俱到,作业本和练习本上的题目总是让人意想不到。如果在课前能熟悉题型,了解练习的目的。教师若能在课前多看看课堂作业本、练习卷,多揣测教材的意思,让题型能够尽量的完全,让学生的练习尽多的全面。这样不管做作业还是检测都能让学生比较有底气,可以做到胸有成竹。比如《认识整时》这一课上,课本上只是有一些整时的钟面图形,却在课堂作业本上有一些不一样的题目。作业本上的题目是让学生根据一天的事情写出钟面上的时间,最后一个钟是让学生自己根据题目意思画出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事先做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先熟悉一些,这样在做练习时就不会手足无措了。
2.课中深入讲解。教材编得再好,也得教师在课堂上全力体现。如果没有尽力的发挥出教材,就会耽误了编委的意思。比如《认识整时》一课中的整时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碰到过的,但是对于整时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让学生多了解钟面,就能更好的学习。在初识钟面时,多方面的让学生了解。教师在教会学生认识时针和分针后,让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训练。比如教师拨钟,学生说时间;学生拨钟,学生说时间;学生说时间,学生拨钟。只要这样的多方法的练习,学生就能深刻认识整时。
3.课后及时补差。课堂上的学习只能是让学生从无知到知的过程,但是如果课堂上没有学好,又不去练习的话,就会让学生疏于学习,不能把知识植入脑海。因此在平时作业批改时在边上放一本笔记本和一张名单。批完作业之后,把本课作业全班同学做得最差的题目摘录下来,以便在后一堂课上重点讲解此类型的题目。个别作业做得特别差的同学,会在名单后面标注题目和知识点,利用课后时间找来个别补差,或者发短信给家长,让他们辅导。比如最近在进行模拟测试,在一张试卷上,对于“12这个数中的1表示1个( ),2表示2个( )”这题,几乎全军覆没。于是我将此题抄录下来,再结合个位,十位的题目,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反复练习。还有班里有一个学生对于按规律填数,几乎每考必错。于是在一次中午时分,我对其进行特训。接下来的每一次考试中此类型的题目他都能顺利拿分。
一部好看的电影,总会有一些精彩的镜头留在我们的脑海中。一堂好课,也会有一些精彩的片断让我们回味无穷,而这些都是“细节”留下的功劳。也许我们的课堂教学无法做到十全十美,但只要我们做到在细微之处的独到处理,就能让课堂展现精彩,实现高效。